•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回顧我國現有精神障礙照顧者文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節 回顧我國現有精神障礙照顧者文獻

由於精神疾病的特性,致使精神障礙者的照顧具需長期陪伴協助之特殊性,與 智能障礙者之照顧樣態有部分相似性,以下梳理我國近十年智能或精神障礙照顧 者之照顧經驗與負荷、手足照顧樣態與父母照顧樣態的差異、照顧期待與意願的 重要研究發現,分述如下(文獻總覽詳如附錄一):

一、 照顧經驗與負荷

在照顧經驗與負荷的研究中,發現主要照顧者的正向照顧經驗、對疾病衛 教資訊的認識增加且非以情緒導向的面對照顧所生的問題,有助於減緩照顧 者的照顧負荷感。當精神障礙者無工作且接受的照顧時間越長時,照顧者所 感受到的照顧負荷越重,對家庭經濟影響也越大,對長期照顧服務需求增 加,然而在使用長期照顧服務時,照顧者亦會優先考量精神障礙者對照顧服 務的接受程度。

照顧者的照顧歷程經過對病患疾病狀態與醫療系統的不瞭解、對精神疾病 認識漸深的衝擊而進入醫療系統中,最後返回社區中磨合彼此的互動關係。

過程中因疾病而生的照顧不確定性,致使照顧者感到擔憂,有效運用資源進 行問題解決者,對照顧的負荷感減少;情緒導向、內化照顧為家庭責任的照 顧者則加深疾病烙印於自身,壓抑自身認知與情緒表達。

二、 手足照顧樣態與父母照顧樣態的差異

手足與父母的照顧樣態,對長期住院的病患而言,父母照顧者對照顧的投入 程度較手足照顧者高,傾向更頻繁的帶病患外宿。父母在照顧慢性精神病患 者時,感受到的烙印感較手足照顧者高,當遭受暴力攻擊時,傾向以情緒處 理與認知壓抑的方式應對,對病患的生活干擾概括承受。

手足照顧者則傾向從旁協助,期待手足自立而非完全負責,且手足在照顧的 過程中,面對自我生命階段、工作、婚姻及多重社會角色影響,並非每位健 康手足均能付出同等的照顧品質。

三、 照顧期待與意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當前的照顧期待與意願研究,多以接受機構住宿之精神障礙者為主。

對住院的病患而言,當發病的時間越長、住院的時間越久,家屬對其康復 的期望下降,與病患的接觸頻率降低。在智能障礙者的照護規劃研究中,大 部分的父母照顧者期待未來能由健康手足同住照顧,由健康手足協助財務管 理及擔任監護人,並在父母持續照顧的過程中以心照不宣的方式取得照顧共 識。

在接受長期住宿式照顧的病患中,手足照顧者大多願意擔負照顧責任,當 未來自我能力無法繼續承擔時,則由政府接手照顧,對手足而言照顧所生最 大的生活影響是經濟壓力,最影響意願的因素是障礙者的個人特質。手足照 顧者視照顧為家庭責任,對於機構住宿式的服務較能正向看待,認為住宿式 照顧不只是醫療照護易具備喘息功能。

回顧我國近十年的精神障礙照顧者文獻,可得知對父母照顧者對照顧的投入程 度、情緒與負荷感均較手足照顧者高,手足照顧者對機構住宿式服務較能正向看 待,且當前對手足照顧期待與意願的研究聚焦於已接受機構照顧服務者,對於社 區生活之慢性精神病患手足照顧者則探究較少,此為本研究將持續探索之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研究方法

質性研究,是立基於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在探究殊異性經驗的過程中研究者本 身即是研究工具,研究者運用訪談、實際觀察等記錄,聚焦、開展研究(任凱、

王佳煌,2005)。本研究旨在探究慢性精神病患者之手足照顧者承擔照顧責任之 決定與因應,據文獻探討可知現有文獻多聚焦於父母期待之照顧安排與已接受機 構住宿服務之手足照顧者期待與因應,對於居住於社區之慢性精神病患手足照顧 者決定承擔照顧之歷程與因應則少有探索,慢性精神病患受到汙名化影響甚深,

照顧者在陪伴的過程中亦共同承擔,因此該類手足的經驗屬殊異性經驗,故以質 性方法進行研究。於本章說明本研究所採之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第一節說明研 究工具、第二節說明受訪者來源、第三節說明分析方法、第四節說明研究倫理議 題。

第一節 研究工具

以下分就研究者、訪談指引、實際觀察方式說明:

一、 研究者

研究者為實務工作者具醫療及心理衛生社會工作經驗,服務內容包含精神科 門診、急慢性住院、社區復健、居家治療、社區關懷訪視等類型之社會工作業務,

具與慢性精神病患者、父母手足照顧者共同工作經驗,對慢性精神病患手足照顧 者之照顧支持意願感到好奇,期待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訪談指引

本研究採取研究者與受訪者一對一面談,以接近朋友談話且不帶評斷的方式 與受訪者建立親近感,並以開放式提問促進受訪者的經驗分享 (朱柔若,

2000),在信任親近的氛圍下,使受訪者能更針對個人經驗與感受闡述,透過受 訪者分享照顧與抉擇的經驗,深入理解並建構出影響照顧及延續照顧的因素。

為使訪談過程聚焦,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訪問前先予受訪者訪談指引使 受訪者有所準備,訪談前研究者先就受訪者背景資料初步認識;訪談指引依據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究目的、文獻探討發展,以探討影響慢性精神病患之健康手足承擔照顧責任之決 定與因應,訪談指引內容詳見附錄三。

三、 實際觀察方式

訪談前,研究者與受訪者約定於雙方皆同意之合宜地點訪談,訪談過程中,

除受訪者之言談外,研究者亦透過互動的過程中觀察受訪者的舉止、表情在訪 談結束後記錄呈現,並在受訪者知情同意下於訪談過程中錄音,以助於分析資 料時使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受訪者來源

一、 受訪者界定

研究者整理本研究受訪者的條件,須完全具備下列條件:

(一) 慢性精神病手足

1. 須年滿 18 歲,且至少因精神疾患住院 1 次。

2. 經精神科醫師診斷,診斷為我國全民健保所示重大傷病之診斷包含:老 年期及初老年期器質性精神病態、亞急性譫妄、其他器質性精神病態、

思覺失調症、情感性精神病、妄想狀態、源自兒童期之精神病,且領 有重大傷病卡或身心障礙證明。

(二) 健康手足

1. 須年滿 20 歲,無認知功能缺損、具口語表達及識字能力,照顧慢性精 神病患手足達1 年以上。

2. 為病患照顧的主要決定者:無論慢性精神病患是否與健康手足同住ㄧ宅 或居於社區、急慢性病房、養護或復健機構等。

3. 若病患住院或接受機構照顧中,則須健康手足需具將病患接回社區之意 願或計畫。

二、 受訪者樣態

依據研究目的選擇合適樣本的抽樣方式稱為立意抽樣,用以深入認識非常見 的個案或經驗,以增加對整體現況的理解 (劉鶴群、林秀雲、陳麗欣、胡正申、

黃韻如,2010),本研究針對慢性精神病患之健康手足照顧者進行研究,該類受 訪者之照顧經驗具獨特性,難以透過量化抽樣取得深入豐富資訊,因此本研究採 立意抽樣,並以質性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研究者將透過網路公開徵求或經專科醫院、綜合醫院、康復之家、社區復健 單位等等轉介符合本研究之受訪者,總計訪談受訪者10 人(受訪者基本資料如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受訪者之性別男女各半,教育程度以國中小4 位最多、高職與大學以上各 3 位,婚姻狀態未婚者逾半為最多,受訪者之手足次序以長位手足佔5 位為最多,

另5 位受訪者中,有 3 位較罹病手足之手足次序小(為罹病手足的弟弟或妹妹),

照顧年資為2 至 20 年以上不等,同住情形以未同住 6 位較多。罹病手足均未婚,

診斷以思覺失調症為主、躁鬱症次之,教育程度與其手足照顧者相近。

訪談時間以60 分鐘至 120 分鐘不等,研究者事先就訪談同意書、訪談大綱與 受訪者說明研究目的及訪談內容,訪談過程中,受訪者多聚焦於日常照顧,對家 人間的互動、照顧者個人觀點與感受等需多加引導說明,才能有更多回應,可能 與手足照顧者日常耗費於照顧的時間繁多,較少考慮自身狀態有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分析方法

本研究採主題式分析方法,此方式將類同的情境、概念界定為一類主題,一個 主題包含主概念、從屬概念、語意關係三類目,分析性主題來自研究者資料分析 後的推論,藉由資料分析推論辨識出模式、賦予名稱 (朱柔若,2000),本研究 以訪談內容與實際觀察作為分析資料,透過編碼分析與反覆閱讀的過程,辨識健 康手足相同及相異模式,再賦予概念性說明。

質性研究中控制信效度的方式包含確實性、可轉換性、可靠性 (胡幼慧 & 姚 美華, 1996),以下分述本研究之實踐方式:

一、 可信性

指資料呈現出真實的程度,增加真實性之方式,包含增加資料確實度、同 儕討論與異質個案蒐集;本研究以文獻探討面向,作為受訪者篩選條件以 增進受訪者的異質性。

二、 可轉換性

指受訪者之感受經驗能有效轉換為資料的程度;在訪談過程中,將採用開放 性問題,使受訪者能說明經驗與感受的脈絡並豐厚描述,以使資料獲得完整 的詮釋並可與其他受訪者比較。

三、 可靠性

係指受訪者陳述個人經驗之唯一性;訪談前,研究者將清楚說明研究之目的 與訪談內容,以使受訪者提供研究所須之可靠經驗與感受。

四、 可確定性

即為客觀,研究獲得之資料均來自受訪者觀點,而非研究者的偏誤,透過訪 談過程中的澄清、資料再確認與輔助工具的運用,確保受訪者觀點的精準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遞,訪談時採取錄音輔助,以確保訪談內容的完整確實性。

第四節 研究倫理

社會科學研究是與人接觸的過程,因此研究的過程中,勢必面臨摩擦與倫理的

社會科學研究是與人接觸的過程,因此研究的過程中,勢必面臨摩擦與倫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