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學習主體的美感經驗

第一節 宸廷的「收穫」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章 學習主體的美感經驗

尋著由學習主體所開展出生命「美學價值」的想法,課堂中的學習者對於自 身學習歷程的口述語料,是我探究教育定傳記研究蘊藏何種美學與教育意涵的主 要經驗資料。藉由文本的解讀與詮釋,開啟理解這些學習者的學習歷程篇章,本 章分節進行 3 位案例(宸廷、沂瀞、子陽)口述文本的案例解讀,並書寫解讀歷 程中文本呈顯出的意義詮釋。

第一節 宸廷的「收穫」

宸廷的文本共 73 行,整體而言其敘述內容主要圍繞在「梳理上這堂課的收 穫」(宸:1)而展開。全文中可見「收穫」一詞被使用多達 12 次之多,因此對 於此強調「收穫」的文本,以下的解讀即朝向學習主體在教育學傳記研究課堂中 到底得到什麼「收穫」爬梳。

一、文本解讀

宸廷是 11 位學習者中第一位敘說學習歷程的分享者。在敘說當日的前一週,

他得知子陽邀請大家分享學習歷程的訊息,因此在開始分享前,他再一次向子陽 詢問確認敘說的方向。子陽回應:「課堂參與者從進入教育學傳記研究第一堂課,

到最後課堂結束都經歷了些什麼?有什麼想法?」子陽將焦點擺放在「第一次進 入課堂」直到「最後課堂結束」的時間空間範圍內,具體而言,子陽邀請所有參 與者陳述自身在課堂中所經歷的內容,以及對於所經歷學習內容所抱持的想法。

梳理上這堂課的收穫(宸:1-2)

呃~ 其實我想了一下然後 想梳理一下自己上了這堂課到底有什麼收穫(宸:

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繼子陽當日的提示,宸廷說出了第一句話「呃~ 其實我想了一下……」(宸:

1),在「其實」語詞的引導下,敘說者決定展開對個人在此課堂歷程的梳理,並 且將焦點置於該課程之於個人有哪些「收穫」面向的觀點,教與學的關係顯然被 學習主體放置在是否有所收穫的層面來回觀。

去功利視野的學習心態(宸:2-17)

我覺得最大的一個的收穫跟我剛開始接觸這門課的想法可能不太一樣(宸:

2-3)

那學習主體在這門課中最大的一個收穫是什麼呢?這個被拋出的「最大的收 穫」概念,就在這敘述流將要延展的階段被放在「剛開始接觸課堂的想法」與「後 來有所收穫與改變」的對照結構中,「可能不太一樣」的陳述中顯現出來。

一般來說,學習者選擇修習一門課堂前,多少會對於自己能夠在該門課堂中 得到什麼樣的學習收穫有所期待與想像。宸廷也不例外,他原先預想在這門課中 可以獲得如何進行「質性研究」的知能。也就是說,在一開始接觸課堂時,他是 想要學習怎麼樣去做一個質性研究,參與「教育學傳記研究」這門課被他視為是

「一門方法」(宸:4-5)的學習、看似可以在其中學習可操作性的研究工具。因 此在進入該課堂之初,他相當積極向老師提出很多的問題,「一開始有很多問題 問老師」(宸:3-4)。而這些問問題行為的背後主要為了能「馬上」有所了解,並 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當中「我很想馬上確切的就去了解 欸我學了這這是一門方法 嘛 那我學了這個方法之後我怎麼樣可以把它運用到我自己的學習當中」 (宸:5-6)。對於宸廷來說,「教育學傳記研究」這一門課堂被視為一門研究方法取得的 途徑,急切地想要能夠運用到作為博士生的學習之路上。整體而言,這堂課存在 的意義對初涉入課堂的學習者來說,似乎是奠基在工具性的關係上。

後來想說可能 確確實實這種 想法確實有點功利了 因為要掌握一個方法所 以就 在這個課堂上 待的時間一個學期我覺得 它不是 那麼簡單一個事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宸:6-8)

對於這個一開始接觸課堂的想法,在「後來」的對照下出現了轉折。隨著時 間的延展,後來宸廷待在這堂課一學期之久,讓他體驗到這堂課的內容並不是其 原初所認知的「簡單」事。回觀自身過去選擇進入課堂學習,為的是想要能夠掌 握學術研究方法的學習心態,面對這一個當初的學習動機,看在宸廷眼裡,其實

「確實」帶著「有點功利」的心態,尤其在他知覺到這實質上不是一個簡單的課 程。這門課其實是關乎到個體對於他者生命有所了解的研究課「它涉及到 想要 對一個人 呃~的生命的了解」(宸:8-9),它需要學習者涉獵哲學、社會學、

人類學等相關知識,並借助這些學科內容以建立起「自己的視角」(宸:9)。

你沒有這些知識的構建你對一個人 一個故事的理解 應該是很淺層的(宸:

10-11)

敘說者轉換了個口氣,以客觀的我—「你」來描述這門課的特質,讓我們理 解到探究「教育學傳記研究」這一門課的學習內容,還需廣泛拓展個人的人文知 識學理,以作為對他者生命理解的基礎。若是缺乏這些學理的構建,那麼研究者 對他者、生命故事的理解將很有可能停留在表面的認識。

那麼這個就是讓我更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了(宸:11-12)

作為親身經歷的學習者,宸廷在對課堂特質的體察中,更加清楚地照見到自 己在學習上的「不足」之處,讓他明確地意識到自己在人文知識方面的學理基礎 是很欠缺的(宸:12-13)。具體來說,在課堂中宸廷如何產生此般的返身性照見?

當我想要去挖掘出一點深度東西出來的時候 你會看到自己身上確確實實沒 有這個能力啊 因為你寫的東西 應該不會打動人(宸:14-15)

在教育學傳記研究的課堂中,一般而言,學生們會有機會閱讀他者敘述的故 事文本進行理解與詮釋的練習,參與在課堂中的宸廷自然也不例外。藉由練習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讀文本的過程,學習者也有機會能夠實際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樣的練習時 刻出現時,宸廷試圖想「挖掘」出文本表象下深層的意義並賦予詮釋。然而,就 是在這樣的「練習」活動中,他清楚地照見到自己實質上缺乏人文知識構建的學 理能力。原因在於他所詮釋並書寫的文本解讀,多半只能停留在敘述文本的表象 描述,無法深入地運用各個知識面向做出詮釋,以「打動人」觸發他者的情感共 鳴。

所以這是我對 第一個 呃~ 第一個收穫我覺得就是呃~自己有 這方面的收穫 認識到自己啦 不能以一種很功利的角度去看待 呃~就是學習(宸:15-17)

對於經歷課堂後心態上的改變,「所以」引導的語句給出了敘述內涵的總結 性觀點,對宸廷在課堂中的第一個收穫提出評論。這第一個收穫就是「認識到自 己」,體察到自己實質上欠缺了基礎的人文學理素養,也認識到自己不能抱持著 原先「很功利」的視角來看待教育學傳記的研究。經歷一學期的課堂學習,這門 課之於學習者的意義,似乎已經從一開始的工具性存在,轉為具啟發性的教育場 域。學習者已然改變了原先所存有功利性的學習心態,在「不能」的自我提醒與 要求下,丟棄了自身原先僅重視學習「質性研究方法」的心態,來面對這堂課中 的學習。

打開關注生命建構的視角(宸:17-24)

那麼第二個方面就是確確實實 這也 讓我 打開了一個視角 在我以前的~

學習當中根本沒有生命建構這塊東西(宸:17-18)

延續第一個在此課堂中的收穫,敘說者接著給出第二個「收穫」的內涵,而 這個收穫也為學習者打開另一個新的「視角」。

在來到台灣讀博士班之前,宸廷長達二十幾年的學習經驗是在廣東的學校中 培養,「在我以前的~學習當中根本沒有生命建構這塊東西」(宸:18)。雖然不 知道敘說者指的是哪一個學習的階段,但至少指出學習者過去的學習過程中完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沒有接觸到關於「生命建構」的相關內容。在宸廷過去的學習經驗中,老師所教 授的不會是一些關於「現象」(宸:19)的內容,所書寫的文章也都全部是描述 性的內容,尤其僅是在說明「這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是這樣」的因果內容為主

(宸:20)。在學習內容及形式的差異下,來到臺灣接觸「教育學傳記研究」的 課著實帶給宸廷新的視野,這門課為他打開新的視角,讓他能去觀察每個「生命 個體」的故事,體驗到「每個人的故事」、「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書」這關注其 實都是成立的,每個人都是一本很精彩的書,重要的是在於人要能擁有一顆願意 傾聽他者的意願(宸:21-23)。

只要我願意去傾聽 然後只要/我可以用我的視角去理解你的生命 我覺得 這一個也就是讓我打開了一個視角認識到這個 領域(宸:23-24)

在接連兩個「只要」的強調語氣—「只要我願意……只要我可以……」,清 楚的勾勒出學習者對於學習取向強烈的認同,即學習者只要具備「願意去傾聽」

的心意,就可以運用自己的視角來理解他者的生命內涵。就是對這個「願意去傾 聽」的體悟,在課堂中被教師所重視的教學內涵,開啟了宸廷認識生命建構領域 的新視角—願意傾聽。

啟發對生命性議題的思考(宸:24-35)

在陳述完學習動機上想法的變化後,敘說者依舊依循著在這堂課中「到底有 什麼收穫」繼續爬梳,開始關注課堂場域中「師生的教學關係及其影響」。

呃~我覺得這堂課 因為老師給了一些任務 老師不給可能我真的不會去看

(宸:25-26)

由於課堂中老師會分配給學生閱讀報告的任務,在研究所層級的課室場域 中,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一般而言,在教育學傳記研究課堂中,授課教師會視學 生的學習程度與背景,個別提供適合的文獻資料要求學生閱讀與報告。當時宸廷

由於課堂中老師會分配給學生閱讀報告的任務,在研究所層級的課室場域 中,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一般而言,在教育學傳記研究課堂中,授課教師會視學 生的學習程度與背景,個別提供適合的文獻資料要求學生閱讀與報告。當時宸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