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回觀:途經美學與教育學的盛放

第一節 教育學傳記研究的美學實踐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五章 回觀:途經美學與教育學的盛放

我在旅途中邂逅了我的故事,使我理解到多種存在的形式,並讓身處眾生之 中的我,得以開展生命。透過別人的眼,我看的更多,更能想像自己可以發 展成什麼(Greene, 1995: 86)。

「理解」始於對自身生命的理解,並以生命的自我價值為依歸。本研究從自 身的生命價值與學習意義出發,對身處教育學傳記研究課堂採以美學文本的探究 理解,乃是在該課堂蘊涵「人性關懷」之精神意涵的理解進程中,照見了教育行 動如何能夠運轉生命本質存有價值的路途之徑,開拓了自身能夠如何實踐教育本 質的可能想像。於此,作為涉身在教育場域的師資生,本章最後書寫我帶著對教 育傳記學之美學的探究與理解,返身回觀自我生命價值與傳記性的經驗,並實際 開展教育實踐行動的思辨歷程。

第一節 教育學傳記研究的美學實踐

本即書寫我如何實踐起頭所言「涉身美學的計畫」,在本研究對課堂探究即 將完成之際,也正適逢我跨出高等學府,進入教學實務現場進行半年的教育實習。

從學術場域進入到教育的實際現場,實為經歷「理解」與「實踐」的辯證歷程。

我基於自身的教育輔導背景,以及於教育學傳記研究中構築出「人性關懷」的美 學樣貌及教育意涵,主要透過「教學實習演示」的教育行動實踐中,從實習場域 中的學生身上啟發了自身對於教育行動與人類本質的理解與省思。

一、進入一所「沒有輔導課」的學校實習

如同本研究緒論所言,我是一名中等教育的輔導任科師資生。然而,在面對 教育實習學校的選擇時,我卻進入了一所「沒有輔導課」的華德福學校(waldorf school)場域實習。此一選擇乃是由於本文第一章所言及,在大學三年級的教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哲學課堂中認識了別於考試競爭等負面教育意象的「另類教育」。而華德福學校 作為另類學校其中之一,在課堂實際參訪的過程令我印象相當深刻,回觀那次參 訪華德福學校的經驗,我認為其如實呈顯出另一種美學的教育樣貌。53華德福學 校奠基在 Rudolf Steiner(1861-1925)創建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理論思想 上,1919 年在 Emil Molt 的促使下在德國誕生了全球第一所的華德福學校。依循 Steiner 所建構出人智學(Anthroposophy)深厚的哲學理論背景以及對於人類發 展的獨特洞見,後繼的華德福學校亦發展了一套有別於一般學校具教育、哲學、

心理學背景的課程圖像與結構。其經由意識人類及其內在生命本質,作為追求邁 向自由教育的關懷主軸(馮朝霖,2002:31)。於我而言,華德福學校不僅是注 重藝術課程的設置,以及校園的建築及配色的美感,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互動亦是 十分「人性化」,回歸到生命本身。其以人的發展基礎上搭配發展課程的觀點,

是現今許多制式教育現場所缺乏的。於此,華德福學校乃是提供我能夠學習如何 實踐教育本質的珍貴場域。

對輔導學科的再思考

選擇華德福學校實習另一個重要原因,即是在於我對自身專長的輔導學科內 涵的省思。輔導學科是政府於 2000 年九年一貫的課程綱領中,規範制式教育中 需增列的「綜合活動領域課程」之一。該領域的設置在於政府思及一般智識學科 領域的學習使學生缺乏了活動時間,並且若干學校活動是以滿足成人政府及行政 上的需求,為考慮學校的成長需求,落實活動的教育意義(教育部,2000:393-394)。其中,「綜合」是指萬事萬物中自然涵融的各類知識,「活動」是指兼具心 智與行為運作的活動,一個人對所知的萬事萬物要產生更深入的認識,需透過實 踐、體驗與省思,建構內化的意義(教育部,2003:19);簡言之,輔導領域課

53 華徳福學校的美學樣貌並非是本研究主要處理與聚焦之問題,在此不特別深入探討。然國內 亦有幾篇探討華德福學校之課程美學的研究,可參見王儷潔,2008;范信賢,2011;范信賢、楊 宏琪,20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程相較其他專科的知能課程如國文、數學等較具統整性的特質,關注在學生的生 活經驗與內在感受,並著重在「體驗」、「省思」與「實踐」的精神意涵。我們或 許可以說整體而言,輔導學科在於關照生命本質的理解上,協助學生在能夠去體 驗生活經驗與感受,在思考與行動中關懷自身、他者與世界。據此,其不也呼應 著教育學傳記研究課程所揭示出的美學與教育意涵嗎?然而,實際上,目前普遍 學校重視升學考試,造成課程結構中主、副科的知識階層化迷思,輔導課容易被 窄化為學生的「休閒放鬆課」(丘愛玲,2015:121)。於我而言,這同時也是過 去在大學接受師資培育期間存有對「輔導課」的既定想像。然而,在透過教育學 傳記研究課程的親身體驗與探討後,我的立場在於從該課程所探究出的教育與美 學意涵,或甚是輔導學科的內涵要旨,並不在於從既有課表中必要獨立出「一個 課程」,以分割的課程主題方式如「人際溝通」、「家庭關係」等,讓學生限縮在 單一主題中去探索特定的生命議題。此外,「輔導課」也絕非是因要為抒解學生 學科壓力才具存在價值的「放鬆課程」;而是在任一學校教育的課程面向或學科 領域中,教師能夠存有著關懷的教育行動,協助學生進行整合性的意義與價值探 索。這一點,使我對華德福學校的課程規劃有所共鳴,即關照學生的生命經驗與 感受,並帶領他們認識這個世界,並非僅是在「輔導課」才進行的活動內容;而 是能夠將關照學生生命本質的關照回歸到任一課程,以及師生甚至人際關係當 中。因此,進入一間「沒有輔導課」的華德福學校實習,我期許能夠在教育實習 的過程中看見教育本質的不同實踐典範,並且作為我思索未來在進入既有體制的 學校教育,能夠如何突破既有課程的框架,運用輔導學科內涵成就教育的美學可 能。

從生命經驗的脈絡理解出發

在實習學校沒有明確對應專長學科領域(輔導課)作為觀課學習的引導下,使 得我必須保持高敏感度去感知在此一場域中的所有體驗,並時常反覆細嚼思辨,藉 由與校內不同教師典範的對談中從經驗的理解幫助自身成長。然而,即便進入到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破既有教育與課程框架的華德福學校,身處國家師資的培育脈絡,依循師培規範我 必須在教育實習期間進行專業科目的「教學實習演示」。簡言之,我必須在學校進行 一場輔導課程的試教演練,作為師培單位與實習指導教授給予「我是否具備成為一 位教師」的回饋與評分基礎。在清楚理解自己在實習系統中需進行「課程教學演示」

的任務,似乎對學校本身沒有輔導課,且已安排配合學生發展的節奏課程,相較是 突兀的。因此,體察學校課程的發展脈絡,及其教育意涵的施為,是我不斷在提醒 自己如何採取實際教育行動的方式。在回歸生命本質的傳記性理解上,使我有意 識去思考自身以如何的樣貌在學生的生命歷程中現身、與他們如何建立關係、建 立何種互動等。整體來說,在預備教學實習演示的課程上,我所著力的大面向是先 觀察與認識學習環境的整體背景,並理解校內人事物的互動方式,以進一步建立關 係並等待議題的浮現,最後選擇適切的議題與素材建構教學實習的演示課程。

具體行動方面,為了實踐前述所言,能夠打破「輔導學科」作為一種限縮單科 的學科課程結構,且有意拔除教學實習演示中「演示」意味著「演練」、「假擬」的 非真實活動,我首先在每天的晨圈時間向實習導師的班級敘說自身的生命故事。

「生命故事」的素材選擇,源自於在我進入學校實習初期,學生便對於我的身分相 當感興趣,總是會詢問許多關於我的問題,如為什麼選擇來此間學校實習、實習的 時間是多久、大學讀哪裡、學科專長是甚麼等。當人類產生想要主動「理解」的積 極作為時,便是關係連結與建立,發生互動的開始,同時也是教育之所以能夠發生 的契機。於是,我統以「生命故事」的自我敘說為學生們解答疑問,使學生能夠首 先理解「我」這位實習教師何以出現在他們前面的脈絡背景,藉由自我敘說建立 與學生的關係,能夠在生命經驗的分享中與學生共同省思、對話與回饋。同時,我 也設計一個「Question box」,讓學生能夠將心裡所好奇的問題或是想要分享的事情,

寫在小紙條上投入盒子。透過瞭解學生所關心或感興趣的議題,作為我醞釀與探尋 教學實習課程內涵的建構基礎,並且也會適時在某些生命故事片段的自我敘說中回 應他們提出的相似問題與議題。

上述種種,我挪借扎西拉姆.多多所撰《當你途經我的盛放》的書名內涵。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書名「當你途經我的盛放」傳達人在行走及其生命綻放之時,要努力與世界及自 己相處,面對外在與內在無論是苦是樂的一切,即不會成為我們的窒礙,而是成 為我們的力量(札西拉姆.多多,2012:316)。而我將之視為生命擁有自發綻現 的力量,並且需珍惜與把握生命交會的緣份,依此作為課程醞釀與開展的鋪陳。

主要從「理解並接納彼此生命經驗」的理念出發,設計具脈絡性且非單節課程的 實習課程前導活動。並且,考量到「當你途經我的盛放」的開場句,及其背後意

主要從「理解並接納彼此生命經驗」的理念出發,設計具脈絡性且非單節課程的 實習課程前導活動。並且,考量到「當你途經我的盛放」的開場句,及其背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