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實施歷程

行動研究的實施歷程與步驟,國內外學者主張差異有之,但是其內容與意義 大致類似 (張德銳等人,2014)。本研究以「計畫、行動、觀察、省思」四階段為 研究歷程(如圖11)。計畫期程先確定關注問題、參考文獻資料,尋求可能的夥伴、

研擬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 (蔡清田,2003)。行動期程確定研究程序與實施的第一 步,並隨時修正計畫再定案 (呂俊甫,1993)。觀察期程蒐集資料、記錄行動。省 思則將研究成果公開呈現與發表 ( Sagor,2000 ),修正計畫期以不斷的循環螺旋 前進(Lewin, 1946 ; Eilliott, 1981 )。

圖 11 研究者修改自 Caro-Bruce (2000:40)行動研究歷程圖

參考資料:張德銳等人 (2014:275)

本研究實施歷程在「計畫、行動、觀察、省思」四階段螺旋循環進行 (圖 12)。

計劃期建構教育戲劇融入班級經營之目的,是以營造校園友善學習情境之實用 性、促進班級和諧與人際溝通之價值性、建立自我信念輔導活動之創新性為目的。

行動期以創作劇本「仨生有倖」參與戲劇比賽為目標,在製作規劃、角色扮演、

賞析回饋反覆進行小循環(圖 13)的修正歷程。觀察期則就學習者在藝術人文領域 學習能力指標之探索與發現的認知部分、審美與理解的情意部分、實踐與應用的 技能部分進行觀察與紀錄,省思期則討論達成計畫目的之實施歷程、實施成果與 具體影響,即透過文件資料分析其可行性,以供後續修正計畫時參考改進之用。

69

圖 12 教育戲劇融入班級經營實施歷程螺旋大循環圖(研究者繪製)

圖 13 創意戲劇仨生有倖實施歷程螺旋小循環圖(研究者繪製)

圖 14 教育戲劇融入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期程規劃圖(研究者繪製)

70

壹、計畫期(2015/8 月)

研究者依據教學實務經驗,對於新的班級成員組合發現待改善的班級經營困 境,因此嘗試新的做法。由參考文獻思考計畫與策略是否有其高度教育價值,是 否能實現教師的班級經營理想,教育戲劇的實施,教師是否有專業能力或可尋求 夥伴合作,判斷實施時間與場域,研究者能否長期投注心力此班級經營計畫,針 對研究對象與研究題目進行資料蒐集,思考分析優勢與面臨的限制,需要的資源 與協助,是否有變通與可替代的方案解決問題。研究題目是否確切可行,計畫期 也需要不斷的修正策略,尋求研究目的落實的可行性:

貳、行動期(2015/09 月-12 月)

計畫中的行動策略須有可行性、價值性及省思性。可行性需預期能讓師生或 其他關心人士如家長或行政主管接受,因為研究對象與場域皆以「升學績效」為 導向,如何說服關心人士支持,方能符合行動研究的可行性,其價值性則需預期 在教學現場能確實解決問題,有教育價值及正向效果,班級經營策略創新的目的 在班級成員是新的組合,新的待解決問題,教師的班級經營計畫必須與時俱進。

省思性需考慮參與成員將受到何種影響,其實施結果是否能有一定的成果來檢視 行動的檢核成效,最具體的省思方式則是參加競賽分享成果。行動期間,根據劇 本大綱,行動期學習者在教師引領下完成一個完整的劇本,並完成角色甄選與進 行排演,行動過程如下:

一、討論角色:成員先討論劇本大綱,並分享他們想要探索的角色,撰寫角色自 傳並說明探索這角色的原因,上網填寫甄選表單,問題包括角色個性分析、劇中 的衝突、觀眾如何對角色產生同理心,說明對角色最認同與最不認同的部分。

二、才藝分組:角色討論完成後,學習者依照才藝分組,例如音樂、舞蹈、美術 等組別,分別就個人才藝在小組中進行與才藝相關的肢體動作並嘗試在劇中融入 各項才藝於角色,並思考如何豐富劇情軸線。

71

三、增加台詞:透過台詞拓展角色人格,例如優良學生看似正直、用功,但另一 個黑暗、憂鬱、悲觀、憤世嫉俗的人格,如何與原來的人格對話、溝通、妥協、

抗爭,利用台詞塑造表面形象下的另一人格。

四、劇情畫面:小組討論劇中角色透過台詞對話與肢體語言,角色與角色之間形 成何種關係,是溫暖關心、衝突對立或者冷漠排斥,舞台上道具的擺放在劇情中 是否必要或者多餘,思考角色和道具之間是否有著互動關係。

五、劇情結構:戲劇結構是情節發展的一系列事件發展過程中,劇中人物對某一 目標追求的意志,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人與自己意志的衝突、人與人的衝突、人 與外在環境或社會價值與命運等不同的衝突,觀眾開始關注戲劇發展結果的各項 可能,一般稱之為「戲劇的張力」,也是參與者或學習者探究與認知的原動力。情 節發展與張力的關係,請同學分組討論與構思寫出自己觀察或想像的衝突劇情。

六、分享回饋:行動期間任何一種教育戲劇融入班級營練習活動的完成,要求學 生利用筆記或著對話的方式,說明其他成員的表現優點,或者給予建議是否有其 他更理想的表演方式,確認在戲劇的活動中學習者找到自己的成就感。

參、觀察期(2015/09 月-12 月)

本研究實施期間,為維持資料蒐集與觀察的客觀性,研究者省思日誌外,學 習者心得撰寫、角色自傳學習單、角色甄選意願調查表、評審評語、專家意見、

排練日誌、校刊媒體報導等各項研究工具,進行有系統的蒐集資料並分析處理。

戲劇訓練期間的各項影像紀錄,五項藝術競賽與全國創意戲劇比賽當天,主辦單 位提供的實況錄影,進行反覆觀察,作為下一循環修正計畫時的客觀佐證資料。

計畫執行的行動期間,學習過程中研究者應同步觀察並紀錄學習者學習動 機、興趣、態度、習慣及努力情形。其方法可用錄音、錄影的影像紀錄,製作學 習檔案,透過撰寫角色自傳觀察學生理解的程度,學生的聯絡簿、日記、網路群 組等對話日誌皆可作為觀察記錄的彈性運用方法。其評量面向包含管理面向之出

72

席及準時與否,或是否準時交作業與遵守老師的規範。學習面向之對表演課程中 知識在智能上理解的程度,如事件的認知,學習內容、方法、規則、語彙的了解。

技能面向之學習者肢體語言能力,聲音、語言、道具、扮演及觀察能力。質性面 向之學習者的情緒人格的表現,認同與負責的態度,創意與臨場演出的機智等。

肆、省思期(2015/12 月-2016/01 月)

本階段是回顧研究歷程並檢核行動研究實施成果的階段,將行動研究非線性 的循環過程中,所蒐集的各項資料過濾並進行分析。研究期間應定期檢驗資料,

避免延誤即時性紀錄,可能將使研究問題失焦,研究者將蒐集的資料,經過組織、

分析、編碼、再分析,將所蒐集資料分門別類整理分析,並以質性的描述形諸文 字,瞭解戲劇策略融入班級經營學生的具體表現作為。而撰寫的研究結論必須前 後一致回應本研究的各項待答問題並作為擬定修正計畫時的參考依據鑑往知來 (王文科,2001;張德銳等,2016)。省思教育戲劇融入班級經營對於研究者在教 學專業創新的能力提升有何助益,研究者將文獻理論落實在教學現場,探討教育 戲劇融入班級經營的實施策略其價值性、可行性與創新性。

伍、計畫修正期(2016/1 月-2016/04 月)

以行動研究得實施歷程與步驟而言,在計畫期、行動期、省思期間,已經透 過小循環的修正,彙整資料分析計畫與策略是否實現研究者班級經營的目標,並 解決班級經營的學習情境、人際關係、輔導活動的問題。

計畫修正期,學習者如有異動退出 2016 年全國戲劇比賽,原來演出之劇本,

勢必需要針對新角色進行劇本與劇情的微調,重新甄選演員重新修訂排練計畫,

尋找資源解決全國賽的交通、時宿、展演等諸多問題。

進入計畫修正期,班級經營若以參加 2016 年四月全國戲劇比賽為目標,長達 四個月的修正計畫期間,研究教師、協同教師與學習者是否有投注長期心力的可 行性,且學校行政單位與家長是否同意學習者參賽,以上皆攸關計畫修正的時效

73

性。修正計畫期必須說明行動期間的規範,讓學習者對於學習挑戰要有預期的心 理準備,研究者與協同教師對於新的訓練計劃必須以文件資料歸納整理,增加修 正計畫期的教學信度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