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育戲劇之涵義、目的與相關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育戲劇之涵義、目的與相關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探討共三節,分別就教育戲劇之涵義、目的與相關理論,班級經營 之涵義、目的與相關理論,及國內教育戲劇在班級經營運用之行動研究現況與應 用,分三節陳述,並進行小結與說明。

第一節 教育戲劇之涵義、目的與相關理論

壹、教育戲劇的涵義與目的

一、教育戲劇 (Drama in Education )的定義

因教育戲劇在各國實施的方式不盡相同,1980 年代以前,大多數論述將戲劇 在課程上的應用通稱為「教育性戲劇」 (Education Drama )或「發展性戲劇」

(Development Drama )、 「戲劇課程」 ( Dramatic Curricuium )、 「學校戲劇」

( School Drama )、「戲劇教學」 ( Drama Teaching )等名稱。直至 1979 年 Gavin Bolton 出版《邁向教育戲劇論》 ( Towards Theory Drama in Education )一書,從 此對「DIE」一詞有了明確的詮釋。基本其定義是指不拘泥於形式,實施時間與空 間,也不受限於人數多寡,任課教師在課堂上靈活應用的戲劇學習與教學方式,

即稱之為 DIE(張曉華,2004)。中外學者對教育戲劇 ( Drama in Education )定義 茲整理如下:

表 1

教育戲劇(Drama in Education)定義彙整表

人物(年代) 定 義

Gavin Bolton (1979) 學習者在情感和認知上透過主觀與客觀的學習,建立價值判斷與改變。

Cecily O'Neill (1982) 是一種學習模式,學生透過劇中的角色與活動中判知,學習探索拓展各項 議題、事件與各種關係。

Lowell Swortzell (1990)

非演出的活動,如角色扮演、即興演出、模仿遊戲等。其目標在培養參與 者想像力、自我認識與表達、美學上的感覺與生活上的技能。

(續下頁)

10

人物(年代) 定 義

Mark Richard;Nacy Swortzell (1992)

參與者在指導者引導下,以具有結構性的即興演出而拓展出的許多活動。

參與者藉不同角色扮演,產生自發性的表現自我,以作出選擇之反應。其 重點在課堂的即興演出、角色扮演與模擬,常稱之為「過程戲劇」

Nellie McCaslin (1984)

以戲劇的方法作為某些課題的教學,教師提供素材,引導班級成員學習,

用以拓展參與者的認知,以趣味性的活動,使其檢視事實的真相,看出隱 藏的真義。但其目的在認知而非戲劇表演,學習者的態度比角色更應受重 視。

Michael Fizgerald (1990) 育戲劇 (Drama in Education )應指學科教師透過教學計劃編排而進行的的戲劇活 動,其教學目標在令學生通過戲劇活動促進對學科的認知,學習思考進入學習的 情境,情感上學習如何表達意見,與人溝通及合作。教學方法不著重演出技能,

主要著重於學生的個人身心及知識,邁向多元智慧的發展。

11

二、教育戲劇 (Drama in Education)的教育內涵

綜上教育戲劇相關定義觀之,教育戲劇是教學上應用的戲劇策略,不是機械 式的訓練,不是娛樂性的演出,而是師生之間夥伴式學習的新關係下進行的教學 模式。近年研究顯示,愈來愈多老師、家長認為學習戲劇,不但可增強自信心,

還可鍛鍊語文,提升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將「戲劇教學」列為教育政策已 經成為各國重要趨勢,教育戲劇的教育概念包括:

(一)實作性的教學

在練習的過程中放輕鬆,以少量的資料即興創作並呈現,基本上不是以演出 為取向,因為避免學習者忽略認識知識,而只想到取悅觀眾 (Landy,1986 )。但實 作過程中需隨學習者年齡成長,引導者作計畫、設計及策略上的考量。

(二)心理認知與模擬的學習

所謂「戲如人生」,戲劇可謂是人生的縮影,學習者在戲劇模擬與假設的情境 中體驗,自在、安全、沒有壓力下拓展人生境遇的各種認知,其理解的知識,也 提供未來實際生活的參考。讓學習者在自然中學習的方法,是其學習的語言、動 作,都成為社會行為上的素材 (Landy,1982 )。

(三)自然漸進的社會性學習

配合學習者成長過程,逐步結合環境、生理與心理等條件的學習模式,初期 由內而外的人格與進階知識成長目的,最後完成內在的自我需求與外在的發展,

是結合個人心智與生理條件的成熟度,循序漸進的學習,方能擴大認知,促進理 解,豐富個人的生活經驗 (Way, 1967)。

(四)情境的學習

建立學習者不同情境,透過不同環境的概念讓學習者產生互動、溝通,協調、

探索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O'Neill&Lambert (1987)指出,透過說故事、詢問、

12

提出證據等有效策略,引起學習動機,教師創造一個學習者信以為真的世界,在 情境中了解自我與真相。

(五)程序為中心的學習

教育戲劇強調以戲劇方法完成教育目的,因此教師以課堂程序為中心,學習 者只需具備表達與溝通能力即可,戲劇技能與戲劇效果無關課程的能力指標。教 師藉戲劇的技巧,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再由角色以不同的立場觀點去解決問 題,而完成對教學內容認知層次的拓展 (Booth,1984 )。

(六)建構式的教學

依照心理學皮亞傑 (Jean Piaget, 1886-1980 )認知發展觀點,教師以引導身分 建構課程的學習內容。Heathcote (1982)主張在戲劇中,師生皆進入情況與事件共 同探究原因,追尋問題,隨著程序的進展到結束時,學習者也理解一切。Neelands (1984)更強調這是一種師生皆有共識的「合約」關係。

三、教育戲劇的教學功能

教育戲劇是讓學習者在活動中實作學習,對學科的學習與人格的養成皆有效 益,張曉華 (2004)提出教育戲劇顯著的教學功能包括:營造活潑愉快又有意義的 教學情境;增進語言學習及溝通與表達的能力;促進個人行為與人際關係,養成 合群美德;培養想像力發展自我概念;建立社會認知、學習認知、自我制約的學 習態度;提供獨立思考判斷與邏輯發展能力;以美感教育舒緩學習壓力,促進身 心健康;增進同儕與師生的情誼,建立優良班級氛圍。

基於教育戲劇的教育意涵與教學功能,以其為國民中小學階段的學習,已成 為世界教育的潮流與趨勢。觀之,我國「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中,

國民教育階段課程,強調課程應以生活為中心,配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歷程,尊重 個性、激發潛能、涵育民主素養、尊重多元價值、培養科學知能、適應現代生活 需要等目標,教育戲劇的教學功能即涵蓋目前教育政策之目標,可謂之深具有利

13

的媒介功能 (Brockett, 1985 )。落實在教室裡實踐,才具有實質上的意義 (呂燕 卿,1999)。

貳、教育戲劇的相關理論

一、教育戲劇主要理論模式的前期發展

(一) J. J. Rousseau 倡導戲劇性的「實作學習」

法國 J. J. Rousseau (1792)在《Emile》提出「實作中學習」、「藉戲劇實作來學 習」兩個概念,將成人與兒童戲劇教育作了明顯區隔,開啟學校戲劇教育之門。

美國 Dewey(1896) 在芝加哥大學開啟戲劇實驗教學,成效頗著。奧地利 Franz (1898) 在維也納應用戲劇與藝術學校,開啟自由課程的戲劇教學。

(二) Harriet 提出課程主題的「戲劇化」

英 Harriet (1911)完成《Dramatic Method of Teaching》是第一本完整的戲劇教學 法。其戲劇方法應用於鄉間文學教學,強調戲劇實作的學習理論。

(三) Cook 提出遊戲教學的應用

英 H.C.Cook (1917)著作《The Play Way》介紹應用的戲劇語言教學並介紹其 戲劇經驗,引起英國教師在教學上應用的風潮。兩位學者的理論深受心理分析學 派佛洛伊德的肯定,認為「內在世界創意的概念,有助教育的進步」,戲劇因此進 入英國教育政策的法定程序,1931 年英國教育公報公布戲劇教育在「自我意識」、

「感知成長」的必要性,從此成為學校的課程。

(四) Peter Slade 提出兒童戲劇是專屬兒童的學習

Peter Slade (1954)主張,揚棄傳統劇場方式的教學,兒童戲劇其扮演分成投射 性扮演與人物扮演,不再以玩具或玩偶替代,愛心與正義感是教師基本素養,擔 任戲劇顧問期間,新政策則將重點調整為社會環境的學習。

(五) Brain Way 主張戲劇促進人格成長

14

Brain Way (1967)主張,戲劇課程並非戲劇的練習,戲劇是人格成長的教育模 式,由個人練習再逐步發展到團體表演漸進式的教學策略,所有的教學在教師的 快樂與信心中展開。 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離開批評者的角色,讓學生感到自 在,學生的表演降低模仿的成份,而增加創意思考的層面,其影響也遍及世界。

(六)美國教育戲劇的發展

美 Winifred (1930)著作《Creative Dramatic》成為美國戲劇基礎教材。她以「說 故事」、「創作性戲劇扮演」、「兒童劇場」,作為學校課程,以後多位學者也提出相 關理論成為美國戲劇教育主流理論。因之,美國提倡創作性戲劇為主的教學,也 是後來單科戲劇教學的主要理論。

綜上所述,早期的各項理論認為,教育戲劇不是培養學習者演技,而是藉由 戲劇的應用,在教學及輔導的實務上協助學習者成長。英美國家其教學成效已經 自實際教學上得到肯定,再經由政府明令實施,而得到教育戲劇推廣的效果 (張 曉華,2004)。

二、教育戲劇主要理論模式的後期發展

(一) Dorothy Heathcote 提出以「身歷其境」來學習的戲劇教學 1.建立「信以為真」的自然學習環境

戲劇是學習的媒介以學生為中心,其本質在假設的共識中表現出生活的某一 層面。其重點如下:(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呈現學生的作品;(2)即興式表演,

盡量利用相關的資料或知識作嘗試;(3)教師須建立有限制的戲劇規範,各小組才 有好的戲劇經驗歷程;(4)戲劇規範保持彈性,允許嘗試各種方法解決問題;(5) 擴充學生各種經驗,聚焦在解決問題。

2.將戲劇作為一種學習媒介

教學的重點不在排練某個事件,而是擴展經驗的手段,讓學生在在未發生的

15

人、時、地、物情況中,針對某事件自然的瞭解,這種學習的過程是安全的,因 為事件未發生,卻讓學生在似真的環境中,感覺及認知此事件的涵義。其方法有 三:(1)模擬:教師架構出似真環境,讓學生進入模擬學習與發展;(2)類推:引 導學生以同理心投入某情況中,並了解事件的意義;(3)角色:挑選某一個角色賦 予各種背景描述後,讓學生即興表現即時的情緒。

3.以教師入戲引導教學歷程

教師在課程中不斷扮演各種角色,融入學生的學習狀況,進入角色是為了推 動或提高學生的學習情緒,離開角色保持距離,讓學生得以客觀獨立的思考。教 師入戲其表演方法有三:(1)儀式:是一種教學程序可以背景音樂穿插其中;(2)

教師在課程中不斷扮演各種角色,融入學生的學習狀況,進入角色是為了推 動或提高學生的學習情緒,離開角色保持距離,讓學生得以客觀獨立的思考。教 師入戲其表演方法有三:(1)儀式:是一種教學程序可以背景音樂穿插其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