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壹、 對學校行政的建議

一、融入教育戲劇於學校本位課程的教學領域,藝術教育融入普通學科課程雖有 其困難度,可融入彈性課程或能推廣。

二、提供教師教育戲劇專業創新的相關研習,培訓戲劇教育學科種子教師,以翻 轉教育培養學生世界公民的素養。

三、挹注資源肯定師生藝術表演活動的成果,扭轉升學主義至上價值觀,推廣藝 術人文教育方具可行性。

貳、 對研究者的建議

一、精進教師專業創新的自發價值

教育戲劇融入班級經營,其過程是將藝術的學習與應用在班級經營上,營造 快樂的學習情境,促進班級和諧與人際溝通共享,進而精進與創新教學。教育戲 劇不只是教學活動中「寓教於樂」的附加價值而已,教育戲劇是以學習者為中心 結合其生活經驗,教師在班級經營上以「人」出發,應用於教學設計、方法與評 量,除了教師教學的專業素養外,研究者如能在劇場之藝術與教學理論有所精進,

必能於教學或班級經營上產生專業、創新與自發性的價值。

二、建立協同教師社群的共好價值

123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其所採用的教學方法,端視如何完成教學目標而彈性運 用,各項教學方法的限制因素亦因客觀環境而產生變數。教育戲劇融入班級經營 須兼顧學生個別的差異性,因此愈趨近高年級的教育戲劇課程,科際整合的協同 教學有其必要性。戲劇表演與競賽活動需要專科教師外,音效燈光與音樂創作需 要音樂與生活科技教師,服裝佈景與化妝需要美術、家政科教師,劇本編寫技巧 需國文科協同教學,戲劇活動架構下其內容如能協同教學將呈現共好價值。

三、營造班級經營師生的互動價值

傳統教育習於上師下效的養成教育,當代教育則傾向西方終身學習的教育價 值,引導學習者激發潛能智慧及帶得走的能力。雖然教育的時機無所不在,但學 生受教育的場所則因長時間在學校,因此十二年國教課程目標之一,即為啟發學 習者的生命潛能。西方學者洛克指出,能讓學生自主自動又願意受約束做不願意 做的事,即可謂教育藝術化的境界,研究者透過教育戲劇的動態歷程與翻轉精神,

探索問題解決困難,師生互動與奉獻建立和諧友善的班級氛圍。

參、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一、研究方法的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教育戲劇融入班級經營確實有其成效,可提供教育戲劇應用 於班級經營的多方經驗,但行動研究使用質性方法在資料的蒐集與整理是龐雜的 過程,研究者對於研究對象的觀察亦難以聚焦。建議後續研究以問卷調查與前、

中、後測的測驗結果檢測學生學習成效,數據化將更具研究信效度的價值。或以 單一領域各單元學習成果進行個案研究,較易發現教育戲劇用在不同學科實施的 差異性。

二、研究對象的建議

本研究實施以班級經營的學習情境規劃、人際關係、生涯輔導活動三大構面 為主,因此研究對象以明潭高中高一開心班(匿名)參與戲劇比賽的 20 位同學為主

124

要研究對象,但因其實施過程確實達到精進教師教學創新性、培養學生公民核心 素養價值性、建立友善學習情境的實用性等目的,後續研究者與協同教師如能成 立戲劇社團,讓不同年級的學生能有機會參與教育戲劇活動,激發潛能充實生命 經驗,擴大研究對象可吸取更多教學現場解決問題的經驗。

三、研究領域延伸的建議

研究顯示,研究者將教育戲劇融入班級經營其成效,激發研究對象自主學習 的潛力,後續研究者如能將教育戲劇落實於各學科領域的教學與教材設計,師生 以情感演出學習內容,對知識之內涵將更趨近完整性,也讓學習者產生對於學習 的期待。教育戲劇其目的在翻轉傳統學習者的角色,學習者透過分組討論、合作 學習方式,以創造力、思考力將問題建立戲劇結構與戲劇衝突,運用各學科特有 的語言符號解決問題與衝突,並增進表達溝通的能力。

12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央社 (2006,9 月)。教師調查:54%憂鬱 89%指校園需改善尊師。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6/9/26/n1467264.htm

王文科 (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令行 (2002)。臺北市市國民小學教師行動研究狀況及其內容之分析研究 (碩士 論文摘要)。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2166769545207691900 王柔尹(2016)。教育戲劇「專家的外衣」教學模組應用於校園霸凌議題─以新北

市某國小五年級課程教學為例(碩士論文摘要)。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5590101426296022891

成虹飛 (2000)。行動研究的書寫與閱讀—困境與可能性(阿美與阿花的對話錄)。

教育資料與研究,35,1-7。

成虹飛 (2001)。行動研究中閱讀看的問題:一篇重寫的稿子。中華民國課程與教 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臺北市:揚智。

朱文雄 (1992)。班級經營。高雄市:復文。

朱文雄(1995)。班級經營第五版。高雄市:復文。

江文誠(2010)。台東縣國民小學級任教師運用增強、懲罰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 之研究(碩士論文摘要)。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4271740261262651599

江先聲(譯) (2016)。John Truby 著。故事寫作大師班(The Anatomy OF Story)。臺 北市:漫遊者。

吳明隆 (2013)。班級經營:策略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 (2000)。班級經營與教學新趨勢。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 (編著) (2001)。教育研究行動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 (2002)。教師的多元角色與實踐。國教天地,148,73-80。

吳明隆 (2006)。班級經營: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1991)。班級經營。臺北市:心理。

李平(譯)(1997)。Armstrong T.著。經營多元智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臺 北市:遠流。

126

李玲惠(2000)。教室裡也有春天。臺北市:幼獅。

周新富 (2006)。班級經營。臺北市:華騰文化。

林素卿 (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第一版)。高雄市:復文。

林素卿 (2014)。教師行動研究導論(第二版)。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

林玫君、朱秋玲、甘季碧(2003)。幼稚園多元戯劇課程發展歷程之行動研究。

課程與敎學,18,34-35。

林逢棋、洪仁進 (2014)。啟蒙、對話與轉化:教師成長之路。臺北市:學富。

邱連煌 (1997)。班級經營:學生管教教模式策略與方法。臺北市:文景。

金 樹 人 ( 編 譯 ) (1994) 。 C. M. Charle 著 。 教 室 裡 的 春 天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臺北市:張老師

施百俊 (2014)。故事與劇本寫作。臺北市:五南。

范慶鐘 (2003)。國民小學課程統整的理念、模式與實施之研究-以南投市南投國 小為例(碩士論文摘要)。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6685373177035692425

夏林清、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譯) (1997)。H. Altrichter, P. Posch & B. Somekh 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臺北市:遠流。

高博銓 (2009)。班級經營的心理學基礎。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26(1),

59-64。

張世彗 (2003)。行為改變技術:理論與實用技巧。臺北市:五南。

張民杰 (2011)。班級經營:學說與案例應用(第三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曉華 (2015)。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臺北市:心理。

張曉華 (總校閱) (2014)。教育戲劇跨領域統整教學課程設計與實務。臺北市:心 理。

張曉華、丁兆齡、葉獻仁、魏汎儀(譯)(2013)。Sue Jennings 著。創作性戲劇在團 體工作的應用 (Creative Drama in Groupwork)。臺北市:心理。

張曉華(譯) (1992)。世界劇場史:上、中、下三冊。臺北市:政戰學校

張曉華(主編)(1996)。戲劇治療創作研習營「濟公問症」。臺北市:中華戲劇學 會。

張曉華(主編)(2002)。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張曉華 (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臺北市:成長文教。

127

張曉華 (主編) (2006)。藝術教育研究。臺北市:桂冠圖書。

張德銳 (主編) (2014)。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民杰 (2015)。班級經營學說與案例應用(第三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民杰 (2015)。老師,你可以這樣帶班(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張新仁(主編) (1999)。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臺北市:五南。

教育部 (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臺北市:教 育部。

教育部 (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許麗美、許麗玉(譯) (2001)。H.G.Ginott 著。老師如何和學生說話:親師與孩子溝 通技巧 (Teacher and child:A book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臺北市:心理。

郭明德、陳彥文、李逢堅、陳真真、王春展 (譯) (2003)。R. T. Tauber 著。班級 經 營 - 理 論 與 實 務 (Classroom management:Sound theory and effective paratice)。臺北市:華騰文化。

陳惠邦 (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伯璋 (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

1-13。

陳湘玲(2000)。國小一年級級任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摘要)。

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0767751973088366252

陳志勇(2001)。屏東縣國小教師領導風格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 摘要)。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6493560993572593712 陳韻文(2006)。英國教育戱劇的發展脈絡。戱劇學刊,3,39-62

陳仁富、黃國倫(譯) (2010)。J.Neelands 著。透視戲劇:戲劇教學實作指南 (Making Sense of Drama:A Guide to Classroom Practice)。臺北市:心理。

陳威任、陳膺宇 (2013)。十二年國教下的班級經營-十八項理論解說與事例印證。

臺北市:心理。

陳佳穗(譯) (2011)。Uta Hagen 著。演員的挑戰 (A Challenge for the Actor)。臺 北市:書林。

陸愛玲 (2015)。常中之變變中之常:愛與死的生命河流與創作秘域。臺北市:新銳 文創。

傅博真(譯)(2008)。Richard Sagor 著。行動研究實作指引 (The Action Research Guidebook:A Four-Step Process for Educators and School Teams )。臺北市:

華騰文化。

128

單文經、林素卿、張育嘉、張民杰、張如慧、蘇順發、…高建民(譯) (2004)。M.

L.Manning, , & K. T.Bucher 著。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學富。

舒志義、李慧心(譯) (2005)。建構戲劇:戲劇教學策略 70 式。 Goode, T. and Neelands, J. 著。臺北市:成長基金會。

舒志義 (2012)。應用戲劇:戲劇理論與教育實踐。香港:香港公開大學。

黃譯瑩 (1998)。課程統指之意義探究與與模式建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彙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8(4),616-633。

黃光雄、蔡清田 (1999)。課程設計。臺北市:五南。

黃惠英 (2008)。教育戲劇融入國小三年級學生品格教育之研究~從「尊重」與「關 懷」出發(碩士論文摘要)。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2437969089144387757

黃婉萍、舒治義(譯) (2014)。Gavin Bolton 著。蓋文伯頓:教育戲劇精選文集(Gavin Bolton:Essential Writings)。臺北市:心理。

楊振岳 (2009)。創新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摘要)。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05812140028107632218

劉郁梅(2001)。國民小學級任教師之情緒智慧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碩士 論文摘要)。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1303610276445445778 劉小菁 (譯) (2002)。W. Classer 著。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Every student can

succeed)。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毆申談 (譯) (1993)。T.Gordon 著。教師效能訓練(Teacher effectiveness training)。

臺北市:新雨。

歐用生 (1996)。教師成長與學習。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 (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22-32。

潘惠玲 (主編) (2004)。教育研究方法論:觀點與方法。臺北市:心理。

蔡清田 (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 (2001)。課程改革實驗。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 (2001)。課程改革實驗。臺北市: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