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施的困難與解決方法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實施的困難與解決方法

本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蒐集並加以分析相關研究資料,包含教學省思札記、

TCAM前、後測驗、幼兒訪談記錄、觀察員觀察記錄、幼兒繪畫作品及家長回饋 單等資料,希望藉由不斷反思與修正教學歷程,以達到本研究之目的並解決待答 問題。

本章分為三節,第一節探討對幼兒實施身心動作教育所遭遇到的困難與解決 方法;第二節分析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提昇幼兒動作創造力的效果;第三節為研究 者之教學省思與專業成長。

   

第一節 實施的困難與解決方法

本節將陳述研究者在對幼兒實施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所遭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 方法。以下針對幼兒與課程二方面分別說明。

一、幼兒方面

本研究是以研究者任教班級之22 名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關於幼兒學習時所 遭遇的困難,分成上課秩序調整、抽象概念具體化、啟發音樂感受力、口語表達 能力不佳等四方面進行說明。

(一)上課秩序調整

1.困難之處:幼兒上課秩序混亂,影響課程進行

「幼兒秩序比較混亂,少部位的人無法遵守上課規則。師生間互動性

「互動過程不佳,想讓幼兒有發揮的空間,但情況容易失控,幼兒情緒 太興奮,今天甚至需停下課程,安頓好幼兒的情緒,才能再繼續上課。

下一次的課程想要採用分組的方式進行,減少每次進行活動的人數,希 望情形會有改善。課程的安排量有點太多,可能之後的課程需要再做調 整。」(札-2)

「在戶外的活動,可見幼兒『盡情』的伸展動作。可利用二種樂器代表 不同的指令,不然老師的喉嚨可能會受不了。」(O1-10)

在進行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第一個浮現的問題就是幼兒上課秩序不佳。

幼兒的專注力時間較短,所以約二十分鐘就需要轉換新的課程,否則就會 發生幼兒無法專心、坐不住的情形。但在進行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時,尤其 是創造性動作教育課程,研究者希望能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去盡情 地探索身體的各種可能性,期望能激發出幼兒身體的創造力表現,但是因 為每位幼兒所需要探索的時間不同,相對的,幼兒需要「等待」的時間也 因此拉長,無法耐心等待的情形嚴重影響到上課的秩序,幼兒的學習也大 打折扣。

2.解決方案

(1)分組輪流競賽

「今天上課試著探用分組的方式進行,效果很不錯。因為分組所以各 組間有競賽的感覺,幼兒就會想要有好表現,秩序就比昨天好很多。」

(札-3)

「教師能有效掌控教學現場秩序,分組活動效果良好。教室中的學習 氣氛良好,孩子對老師下一步都充滿期待,也愈來愈能跟上活動步調 及型式。」(O1-7)

因為考量到全班一起進行活動時,幼兒容易分心,研究者也較不易 兼顧到每位幼兒的反應,所以採用分組輪流的分式進行,之後再加上每 組互相競賽的方式,發現效果非常好,幼兒為了比賽求勝,不只是使出 混身解數求新求變,還會仔細觀察別人表現以求變化。幼兒上課的專心 度提昇不少,秩序改進許多,也讓上課增加了趣味性。

(2)適時使用增強物

讚!或許能漸漸養成守規矩的好習慣。」(O2-5)

「學生對老師的獎勵有期待,所以表現很好。」(O1-7)

課程剛開始時,使用糖果當增強物,但在上到食物的營養課程時,

就發現這個增強物不太恰當,所以之後改用「抽抽樂」(抽獎)來當增 強物,結果發現幼兒反應與效果更好,因為不只有獎勵的作用,還帶有 趣味與驚喜的感覺。而且之後變成固定性的增強物之後,幼兒每天都很 期待,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

(3)戶外課程秩序:定位;在室內先說明規則;善用工具

「今天的課程需要在戶外場地上課,所以事先有在地上貼線,希望能 讓幼兒比較有規範感,秩序能有所改善。結果貼線的效果發現還不 錯。」(札-15)

「今天在教室先說明遊戲規則,發現出去之後輕鬆許多,幼兒已經知 道要如何玩,不會因為在戶外聽不清楚而玩不起來,而且幼兒因為很 清楚遊戲程序,所以遊戲都進行的很順暢,不用花很多時間重覆解說 規則。(札-15)

「在室內說明規則,效果好。」(O1-12)

在上戶外課程時,幼兒上課的秩序又面臨了另一項挑戰。戶外空曠 的空間讓幼兒更不易專心,容易變成互相聊天,或是遊戲收不回來的情 形,而且教師說話的音量也受到考驗。所以研究者在戶外遊戲空間貼線,

讓幼兒有固定的位置,幼兒比較不會一直有想往外的衝動。並且在進行 戶外課程之前,先在教室內說明規則或示範動作,到了戶外空間時,教 師就不必費力說明,幼兒也能很清楚課程的流程和遊戲規則,或是善用 哨子或樂器等工具,戶外的課程就能很順利的進行。

(二)抽象概念具體化

1.困難之處:對於身體內看不見的部位不易理解

第二堂課介紹關節時,請幼兒在骨骼圖中找出關節,發現幼兒對於關 節的位置很模糊。可以發現幼兒的抽象概念較弱,對於身體內看不見的部 位不易理解。

2.解決方案:善用教具

「這次做了身體部位的牌子,並將這些牌隨機組合出牌,讓幼兒要動牌子 上的身體部位,但幼兒動作就可以自創,發現效果比上次好,顯示牌子 有達到提醒的功效,而且在團體討論時,幼兒能比較二次的骨骼之舞。」

(札-20)

「骨骼之舞活動深受幼兒喜愛,都能投入活動。用圖卡表示該動的部位,

可以控制幼兒專心程度。老師重點提醒,幼兒即能瞭解,師生默契十足。」

(O1-20)

第十八週上骨骼之舞之前,先使用骨頭模型讓幼兒複習哪裡是關節,

並在會用到的關節處貼上紅標籤。第二十週複習骨骼之舞時,運用身體部 位圖卡,讓幼兒能應用到身體更多關節與骨骼。經由使用不同的教具,可 以發現幼兒一次比一次更了解關節與骨骼的位置,讓幼兒能經由適當教具 的運用把抽象概念變具體。

(三)啟發音樂感受力

1.困難之處:無視於音樂的存在

「跳蘿絲五種節奏時,剛開始很多幼兒跳的時候根本就不管音樂,有的人 還會一直要劈腿或叫別人翻跟斗。」 (札-16)

「剛開始幼兒只是想用各種方法揮舞手中的彩帶,但後來有些幼兒可以跟 音樂配合,大約有一半的幼兒可以做到,還有一半的幼兒無視於音樂,

只專注在動作的探索。」(札-18)

「動物狂歡節的活動原本剛開始時,幼兒是很認真的在模仿動物的動作,

但是都不管音樂。」(札-20)

音樂在身體的課程中其實占了很重要的一環。在課程的進行中可以發 現,在沒有人引導之下,大部份的幼兒對於音樂的感受能力是未啟發的,

幼兒很容易無視於音樂的存在。這種情形在進行「蘿絲五種節奏」、「彩帶 飛啊飛」、「動物狂歡節」等活動都可以發現。

2.解決方案:教師的引導與刺激;學習聆聽,感受音樂

「後來一直提醒幼兒要注意去感受音樂,並且叫了一、二位會跟音樂 節奏跳的人先單獨跳出音樂的感覺,後來幼兒就好像有感受到或是懂 了,愈跳就愈好,能隨著節奏表現不同的動作感覺,也能跟得上節奏,

連平常很害羞的C2、C6、C9 都動了起來,尤其是C10 和C19 真出 乎人意料之外,平常不是很大方的幼兒,可是跳起舞來,就能很輕易 地用身體動作表現出音樂的感覺,到後來研究者都可以不用言語說 明,幼兒能很明確的說出換不同的音樂了,或是用改變動作來表現,

而且幼兒都能樂在其中,每個人都是笑臉,可以感受到他們喜愛這個 活動,身體與心理都有受到解放的感覺。」(札-16)

「請幼兒先聽一小段動物狂歡節的音樂,聽出或討論出感覺,再請幼 兒出來表演動作就進步許多,連後來的布穀鳥、天鵝比較不好表現的,

幼兒都表現的很好。在團討時,幼兒能很明確地說出動作比較重、強 的動物是大象、獅王…等等,動作比較輕柔、弱的動物是天鵝、魚…

等等,表示幼兒都有感受到音樂與動作的質感。」(札-20)

「利用音樂帶動強、弱、快、慢的動作呈現,增強孩子的感受度。最 後統整(重、慢…)的步驟有其必要性,能做更清楚的辨識。」(O1-20)

(1)教師的引導與刺激

幼兒欠缺對音樂的感受力,有可能是因為缺少這方面的刺激與啟發,

或是沒有給予適當的引導,所以這時候教師的存在就有其重要性,教師可 以給予幼兒有關音樂方面的刺激,提供幼兒舊經驗,提醒幼兒多去觀察與 感受。而在課程中,經由研究者的引導,幼兒不只增加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也能樂在其中。

(2)學習聆聽,感受音樂

當幼兒沒有學習聆聽,也就無法感受到音樂。所以研究者會先請幼兒 聆聽一小段音樂,再和幼兒討論在音樂中有聽到什麼,或對音樂有什麼感 覺,幼兒藉由聆聽、討論與感受,就較能適當運用身體動作表現出音樂的 感覺。

(四)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1.困難之處:幼兒內心感受用語言詳細表達有其難度

「課程有趣、流暢、能引起共嗚,幼兒享受其中,平常安靜的幼兒於今日 也能活潑跳舞,好動者也有機會活動筋骨。只是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尚待 加強。」(O2-16)

在團體討論時,常常可以發現幼兒講話表達無法說的很明白,會失去 重點,或是無法再描述的更清楚,最常聽到的回答就是「很好玩!」或是

「有放鬆的感覺。」想要他們再描述的清楚一些,發現在團體討論中會有 一些困難,所以如何讓幼兒清楚說出感受是一個困難點。

2.解決方案

(1)採用個別訪談

在進行團體討論時,可以發現大概只有固定幾位幼兒,像是 C16、

在進行團體討論時,可以發現大概只有固定幾位幼兒,像是 C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