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幼兒創造力

本研究旨在編排設計一套適合幼兒的身心動作教育課程,透過教學之行動研 究歷程,探討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提昇幼兒動作創造力的效果。本章將探討與本 研究相關之理論與研究。共分為四節,第一節探討創造力的內涵、幼兒創造力的 特質及國內幼兒創造力的相關研究,並進一步確認本研究所使用創造力評量之測 驗工具;第二節探討創造力教學之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及相關研究;第三節則探 討身心動作教育;第四節為文獻總結。

第一節 幼兒創造力

 

教育部於2002年公佈「創造力教育白皮書」,不僅是為了提昇國民的素質,

亦是為了促進知識經濟的發展,期望打造台灣為一個創造力的國度(創造力教育 白皮書,2002)。而為了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如何提昇創造力已持續成為 政府近年來的國家發展策略。

一、創造力的內涵

為達到提昇創造力的目的,應先進一步瞭解創造力的內涵。目前創造力的詮 釋與開發已成為國內外各界的研究重點,但各學者對於創造力的定義常因學派及 理論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雖然創造力的理論眾說紛紜,但其內涵仍離不開Rhodes

(1961)所提出之創造力的4P要素:

(一)創造的人格特質(person)

陳龍安(2006)、簡楚瑛、陳淑芳(2002)均歸納創造力為個人之流暢力、

重組成新的概念。

3.敏覺力(sensitivity):對於身邊的人事物能靈敏的察覺其差異或特殊之處

的能力。

4.獨創力(originality):能針對問題想出與眾不同的想法或作法的能力。

5.精進力(elaboration):在原本的概念加上新的想法,亦即精益求精的能力。

(二)創造的歷程(process)

Wallas(1926)提出創造力是一種發現問題、思考及解決問題的歷程,而 且具有階段性,分為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及驗證期四個階段。

(三)創造的產品(product)

Amabile(1983)認為有創造力的產品條件必須具備獨創性與有用性這兩 個條件,而此產品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創造性結果。

(四)創造的環境(place)

創造的環境是指一個具支持性的環境下,個體能與環境產生良好的互動,

促進創造的動機及養成富創造力的人格特質(毛連塭等人,2001)。

綜上所述,創造力可以說是個體的人格特質在與環境產生的互動中產生獨特 的結果,並表現出流暢、變通、獨創、敏覺、精進等能力的一種歷程。由此可見 人格特質、歷程、產品及環璄都是影響創造力的重要因素,也指出了人們對創造 力的判斷指標,亦是本研究創造力是否提昇的依據。

二、幼兒創造力的發展特質

幼兒創造力的發展特質與成人不盡相同。董奇(1995)認為雖然成人和幼兒 都有創造力,但因為幼兒與成人的認知經驗的水平不同,所以在目的、質與量等 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他指出幼兒發展創造力的特質有以下四項:(一)幼兒創造 力的主要來源是想像。(二)幼兒的創造是較直觀、單純、具體的,通常不具有太 多的社會價值。(三)幼兒的創造力自發性較強,表現的活動及領域相當廣泛。(四)

幼兒的創造力是持續發展,不斷變化的。Duffy(1998)認為幼兒創造力發展的特 性有:(一)對周遭環境充滿好奇心及求知心。(二)遊戲常是創造過程的一部份。

(三)能將新舊經驗相連結並內化。(四)能自己獨力進行創造。(五)喜歡使用

想像力。張蕙伊(2010)則認為幼兒創造力發展的特性有:(一)模仿並內化以獲 得新的技能。(二)對週遭事物有好奇心及探究的精神。(三)想像力為主。(四)

廣泛的表現,較不具目的性。(五)是發展創造力的關鍵期。

學前階段的幼兒正值創造力發展的黄金時期。吳美姝、陳英進(2000)提出 幼兒(4至6歲)正值「直覺期」,此時期的幼兒想像力增加,多表現在遊戲中,也 能在繪畫中表現出自己想像的情節。抽象概括能力也有所提昇,喜歡從事創造性 行為,為創造力的高峰期。倪鳴香(2005)則認為兒童創造力的發展呈U型曲線,

而學齡前的幼兒(幼稚園大班至上小學一年級的期間)是在U型曲線左邊的最頂 端,之後會產生創造力驟降的情形,所以應把握學齡前的黃金時間好好培養幼兒 的創造力。Arasteh(王鍾和譯,1997)認為創造力的發展有其關鍵期,而第一個 關鍵期是出現在幼稚園5至6歲期間。此時期幼兒的創造力會受到大人的態度及周 遭環境的氣氛所影響,若是身處一個正向的環境將有助於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綜合以上學者所論,幼兒創造力的發展與成人有所差異,幼兒的創造行為是 較直觀、具體、自發性的,想像力及好奇心是他們的創造來源,常以遊戲的方式 來展現,而且幼兒階段是發展創造力的關鍵期,創造力的產生與培養是幼兒時期 的發展要項。因此本研究選取5至6歲的幼稚園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給予適合幼 兒創造力特質的創造力課程及正向的發展環境,希望能啟發並延續幼兒的創造能 力。

三、國內幼兒創造力的相關研究

行政院教改會1996年提出「多采多姿,活潑創新」之現代教育方向,為國內 的創造力教育打開了新的樂章。研究者透過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搜尋論文名稱 及關鍵詞為「創造力」的研究有1093篇,而縮小範圍至「幼兒」或「學齡前」創 造力的研究,得到30篇的相關論文,可以看出在研究創造力的研究裡面,以幼兒 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比例為2.74%,可以看出比例並不高,顯示這範圍的學術研究 還有很多的研究空間。

的課程方向多以繪畫、舞蹈、身體動作、建構、自然科學為主。

廖怡佳(2005)探討幼兒創造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目的是為了編製幼兒 創造力測驗並藉此研究父母人口、幼兒人口、幼兒生活經驗及園所環境等變項與 幼兒創造力的關係;吳巧瑜(2005)進行教師對幼兒創造力知覺之研究,目的是 為了瞭解教師教學年資、任教學校、教學內在動機、幼兒特質偏好…等等因素對 幼兒創造力特質偏好及信念之關係;葉芊芊(2006)對於台北地區幼兒母親教養 方式及幼兒創造力之相關性加以探討。以上都是探討幼兒創造力的影響因素或相 互關係之相關論文。

在研究教學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的論文中,繪畫與繪本教學研究的比例占的 最高。蘇月霞(2008)探討繪畫創意教學對於幼兒創造力的影響,研究顯示可以 增進幼兒語文及圖形的創造力;陳淑君(2011)研究主題繪本教學對幼兒語文與 圖形創造力發展之影響,在教學前、後施測,發現對幼兒的語文及圖形創造力皆 有顯著的進步。

在舞蹈相關研究中,李絢芬(2002)探討舞蹈遊戲課程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

發現在獨創力及想像力部份,舞蹈遊戲課程顯著優於表演性舞蹈課程及自由遊戲 課程;詹幼君(2009)探討創造性舞蹈課程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研究顯示課程 中的「探索遊戲」能提昇幼兒肢體活動的流暢力、獨創力、敏覺力;「即興創作」

能提昇肢體活動的流暢力、獨創力、變通力、敏覺力。

而在肢體動作教學方面,陳欣茹(2009)探討幼兒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創造 力的影響,研究發現幼兒運動遊戲對於幼兒的流暢性、獨創性及想像性皆有明顯 提昇;鄭芝韻(2005)欲瞭解動作技能課程對幼兒動作技能與創造力之影響,由 施測結果顯示,創造力與動作技能的後測皆優於前測,但僅部份達到顯著水準。

因本研究欲探討幼兒動作創造力的部份,所以更進一步將幼兒創造力之三十 篇相關文獻中,與身體動作有關之八篇研究整理如下頁表2-1。

表2-1 國內幼兒動作創造力相關研究

研究者將表2-2之幼兒動作創造力相關論文,依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評量工 具、研究主題與方向、研究結果分別加以分析如下:

(一)研究對象

研究論文中,可以看出最多以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少部份再加入中班幼 兒進行研究。研究結果(李梅齡,2004;陳奇鈺,2008)也指出大班創造力表 現優於中、小班,所以大班可以說是發展創造力的重要時期。

(二)研究方法

相關論文中,研究方法可以發現以準實驗法及行動研究居多,本研究亦使 用行動研究的方法來進行研究,選擇行動研究為研究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因為 研究者希望從做中學,透過螺旋循環反省思考的方式,不斷改進研究者所編排 的課程,希望能將研究功能與實務工作行動結合,以幫助實際問題的解決。

(三)評量工具

相關研究評量工具中,發現最常使用的測驗工具為行動和動作創造思考測 驗(TCAM),也有不少研究是自編幼兒創造力測驗,而且在研究結果中,(李 絢芬,2002)發現不同的測驗工具可能會評量出不同的研究結果,可以得知合 適測驗工具的需要性及重要性,所以研究者宜慎選適合自己研究性質的測驗工 具,以求得有效之研究結果。

(四)研究主題及方向

論文以研究幼兒創造力在身體動作方面的發展為方向,研究主題可大約分 成三類,包括創作性舞蹈、創造性戲劇及創造性肢體動作。

(五)研究結果

在研究身體動作教學或課程對幼兒創造力影響的論文結果中,幾乎所有研 究都指出相關課程對提昇幼兒創造力有正面的影響或成效,但可以看出每個研 究提昇的能力不盡相同,依教學的不同效果,有的對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 及精進力皆有提昇,有的則僅對單一能力有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本研究欲以現有的研究為基礎,設計一套融合身心學理論的身心 動作教育課程,探討對大班幼兒動作創造力之影響,以行動研究的研究方法,不

綜上所述,本研究欲以現有的研究為基礎,設計一套融合身心學理論的身心 動作教育課程,探討對大班幼兒動作創造力之影響,以行動研究的研究方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