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實施流程

在確定研究主題後,開始進行文獻的蒐集、閱讀及探討,由其中找出與研究 主題相關的資料;接下來確定研究方法、研究對象與場域。訪談與活動觀察等工 作結束後,開始進行資料分析,完成後則可開始撰寫報告。茲以圖 3-18 呈現之 並分項述之:

指導員履歷訪談 訪談部分 相關人員訪談

指導活動訪談 指導活動拍攝 確定研究主題

選擇研究對象及場域

撰寫報告 文獻探討 決定研究方法及工具

圖3-13 研究流程圖

觀察系統效度檢測 預試分析

確定紀錄規則 訓練觀察員 觀察員信度考驗 擬定訪談題綱

修訂訪談內容

資料分析

指導員體能活動實施

現況與課程設計能力 指導員養成經歷

與能力培養 指導員管理能力

指導員督導能力 指導員指導能力

一、預備研究

研究者選擇幼兒體能指導員的一堂課進行試拍影帶工作,讓研究者熟悉攝影 器材的使用及拍攝技巧,並運用試拍影帶進行觀察練習,修正觀察類目說明文,

並確立觀察紀錄規則。

二、系統觀察員的訓練與信度考驗

因研究需要,研究者遴選兩名人員擔任系統觀察法的觀察員,其背景及觀察 項目如表3-9 所示:

表3-9 系統觀察法之觀察員背景及觀察項目分配

系統觀察法 觀察紀錄方法 觀察員背景及項目分配 體育管理效率資料蒐集系統

(DECOME-PE)

期程紀錄法 事件紀錄法

觀察員A:研究者。

觀察員B:國立台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已 畢業,現為大學教授研究助理。

教師監管分析系統

(TMAS) 時間取樣法

觀察員A:研究者。

觀察員C:國立台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一 年級學生。

體育教學表現系統(QMTPS) 期程紀錄法

觀察員A:研究者。

觀察員C:國立台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一 年級學生。

研究者決定觀察員人選及工作分配後,便進行觀察員訓練與信度考驗。先由 觀察員A 進行訓練,之後再進行觀察員 B 與 C 部分。

(一)觀察員A

觀察員A(即研究者)利用預備研究所拍攝的影帶進行觀察紀錄,修 正觀察類目工具說明,亦建立觀察紀錄規則,再進行個人內在信度考驗。

(二)觀察員B 與 C

觀察員A 分別與觀察員 B 與 C 討論所負責的觀察法類目定義及記錄 規則方法,並討論可能發生之問題,使兩位觀察員對所負責之系統觀察熟 悉記錄方式,再以一堂指導員活動課程進行觀察紀錄練習,觀察至一段紀 錄點便進行停止影帶進行紀錄,逐一建立共同觀察的規則。而觀察員 B 與C 分別將預試觀察課程進行兩次紀錄,以進行個人內在信度考驗。

(三)信度考驗

本研究的信度考驗採取 Siedentop(1991)所提出的方法,計算公式 如下:

1.期程紀錄法(DECOME-PE)

低紀錄秒數

高紀錄秒數 ╳100%

由期程記錄法得知 DECOME-PE 所取觀察員內在信度分別為 85.4%

及90.4%,觀察員間信度為 84.3%。

2.時間取樣法(TMAS)

意見相同間隔數

總間隔數(意見相同次數+意見不同次數) ╳100%

由時間取樣法得知 TMAS 所取觀察員內在信度分別為 97.4%及 91.0%,觀察員間信度為 94.2%。

3.期程紀錄法(QMTPS)

意見相同間隔數

總間隔數(意見相同次數+意見不同次數) ╳100%

由期程記錄法得知 QMTPS 所取觀察員內在信度分別為 96.4%及 97.1%,觀察員間信度為 95.2%。

Siedentop(1991)指出,應用各種形式教學時,觀察者間信度達.80 以上是 可被接受的;而本研究中三種系統觀察依公式計算後,各觀察員個人內在信度及 觀察員間之外在信度均達.80 以上,因此,本研究所得數據是具有可接受度的(如 附錄五、六、七)。

三、訪談及活動觀察

(一)訪談法

活動觀察訪談與研究對象的指導現況相關,故於活動指導當天與幼兒 體能指導員進行訪談。個別訪談部份安排於平常日下班後,或是假日進行 訪談,避免影響兩方工作時間。

本研究除瞭解幼兒體能指導員的養成歷程外,指導員的信念及其體能活動指 導呈現也是探究的內容,與指導員有接觸的相關人員也列為本研究的訪談對象,

茲將相關人員的訪談時間、訪談內容呈現如表3-10 所示:

表3-10 相關人員訪談時間表

人員職稱 人數 訪談時間 訪談重點

園所長 一名 2008.7 包含選擇體能指導員的本意、原則及實施後對幼 兒園的成效。

幼兒園教師 兩名 2008.7 對於體能指導員的活動看法及在活動課程中的 教師提供的協助為何。

園所家長 一名 2008.7 對於外聘指導員的看法與幼兒參與體能活動的 態度為何。

工作室負責人 一名 2009.7 對於幼兒體能工作室的經營內容、方式、福利與 指導員的養成訓練、工作要求等。

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訪談大綱如附錄八。而在訪談過程中以錄音器材紀 錄訪談資料,並將訪談逐字稿交予受訪者討論紀錄內容確定為其原意。

(二)觀察法

由於研究者本身工作所限,平日無法至寶貝幼兒園所進行觀察,於是 改 採 暑 假 期 間 至 指 導 員 服 務 園 所 進 行 觀 察 。 剛 開 始 有 研 究 構 想 時

(2006.9),已與黑皮哥哥進行過個別訪談,並進入園所觀察過 2 次體能 活動;因當時研究架構並未完備,內容疏漏亦多,所以決定再進行訪談。

研究者最後進現場觀察的時間是2008 年 8 月,為避免對園所造成困擾,

因此每個園所(除寶貝幼兒園外)只進行一次教學觀察,一次時間長度為 指導員在該園所教學的時間;在觀察時,研究者的角色是被動的參與者,

即在現場固定一位置進行觀察。過程中使用一架攝影機拍攝教學過程。在 課前詢問幼兒體能指導員準備工作;課中觀察指導員的活動指導流程,和

小朋友、老師的互動,並於觀察時簡要記下時間、教學內容、突發事件或 是有疑問的事情,作為課後時向指導員訪談的參考。

(三)研究者札記

在研究中,研究者必須要有自省的能力,並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盡 量以客觀的角度看待研究對象;因此在每次的個別訪談、教學訪談及教學 觀察之後,必須進行檢討與反省,將之記錄下來,便成為研究者的省思札 記;並利用每次的省思札記擬定下一次的訪談題目。

(四)相關文件資料收集

在研究中,蒐集的文件常用來補充、佐證研究觀察及訪談的論點;因 此研究者也蒐集與本研究相關的文件。本請研究個案提供教學資料、養成 訓練資料或其他與幼兒體能指導有關之文件,希望能與訪談及相互對照觀 察,但個案能提供的文件僅有:全學期幼兒體能活動規劃表一份(附錄 九),故研究者亦利用指導員的活動觀察暨訪談內容(附錄四),充實佐 證訪談、課程規劃與活動指導內容。

四、資料分析

玆從資料編碼與資料分析兩部份說明。

(一)資料編碼

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有訪談、觀察、研究者札記及其它文件資料。在 每次訪談之後將記錄轉成逐字稿;而觀察當場所做的紀錄,則是以更詳盡 的方式記錄下來,並將文字資料都轉譯至電腦。每一份資料研究者分門別 類後再加以編碼。例如「訪A 園 20080715」代表是 2008 年 7 月 15 日訪 談黑皮哥哥任教園所之園所長資料,各項資料代碼見資料分類對照表,如 表3-11 所示,其餘資料以此類推。

表3-11 資料分類對照表

資料類型 對象

訪:個別訪談 觀:活動觀察與訪談 札:研究者札記 文件:相關文件

個案:黑皮哥哥 園長:園所長 師:園所教師 家:園所家長

負責:幼兒體能工作室負責人

(二)資料分析

在資料分析部份,所蒐集的資料在完成文字化及編碼作業後,進行反 覆的閱讀,整合出幾個主要類別,再將資料與主要類別項目進行比對、合 併與歸類,之後便配合研究目的進行資料詮釋。在這樣的分析過程中,研 究者以各項資料比對、同儕檢核、研究對象檢核及研究者自我反省,避免 過度解釋、先入為主或主觀意見過重(童淑美,2006;彭欣怡,2000)。

第六節 研究倫理

本研究主要以訪談的方式進行,訪談過程中對於研究者生活進行深入的了 解,在資料處理分析後,也忠實的呈現出研究對象的歷程,因此在研究的過程中,

包括觀察、訪談及資料分析時,研究倫理非常的重要,為保障研究對象的權益,

在本研究中所有出現的人名、園所名及地名,皆採用化名;訪談、觀察時皆徵求 受訪者同意進行錄影、錄音,對於研究中的所有資料,予以保密;另外研究者亦 認清自己的身分,進入園所進行觀察時,以不干擾園務運作為原則並時時提醒自 己以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