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位幼兒體能指導員 的養成與活動指導能力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一位幼兒體能指導員 的養成與活動指導能力之研究"

Copied!
1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碩士論文

一位幼兒體能指導員

的養成與活動指導能力之研究

研 究 生:陳雯靜 指導教授:陳玉枝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八 月

(2)
(3)
(4)
(5)

研 究 生:陳 雯 靜 指導教授:陳 玉 枝 日 期:98 年 8 月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幼兒體能指導員的養成經歷及能力培養過程,並由幼兒 體能活動實施現況探討幼兒體能指導員的課程設計與活動指導能力表現。本研究 方法採觀察、訪談及系統觀察法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為一名具有 10 年指導經驗 的幼兒體能指導員,共拍攝 15 節幼兒體能課程,研究工具以研究者自編之指導 員活動觀察暨訪談表、DECOME-PE(Data Collection for Managerial Efficiency in Physical Education)、TMAS(Teacher Monitoring Analysis System)及 QMTPS

(Qualitative Measures of Teaching Performance)等工具,觀察幼兒體能指導員的 活動指導過程;在質性資料部份,透過訪談與觀察以持續比較法及三角檢核法,

進行分析加以歸納整理;在量化資料部份,針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所得資料以 描述性統計分析呈現。研究結果發現:一、幼兒體能指導員的養成經歷與能力培 養,主要為體能工作室所提供之實習經驗與參與活動經歷。二、幼兒體能指導員 之活動流程為暖身操、引起動機、主要活動及收拾器材與回饋;善用幼兒作示範,

並以音樂營造熱絡氣氛。三、幼兒體能指導員課程設計具活動目標,符合幼兒體 能設計原則,以器材延伸數個活動組合而成。四、幼兒體能指導員的管理時間少,

顯示管理效率高;活動監管位置以鄰近區域為最多;活動內容發展以重複活動為 多,但重複活動皆隨告知活動與延伸活動而來。由研究結果得知,本研究參與之 幼兒體能指導員養成經歷與能力培養受體能工作室影響具甚,且具有課程設計與 活動指導能力。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供學校教育層面及未來研究方 向做參考之用。

關鍵詞:幼兒體能指導員、活動指導、幼兒體能

(6)

of the Children’s Fitness Instructor

Wen-Ching Chen Adviser: Yuh-Chih Chen, Ph. D.

Master’s Thesis, Aug., 2009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s fitness instructor experience and capacity-building, and to investigate the children’s fitness instructor’s ability of curriculum designs and activity instruction. The participant was a children’s fitness instructor with 10 years experience. This was a case study for 15 lesson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were used for data collection. The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constant comparison and triangulation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ve study,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systematic observation during instructional time. Thes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The experience and capacity-building of the children’s fitness instructor was dependence on the fitness studio to provide for experience of internship and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2) The children’s fitness instructor’s activity processes were warm-up, caused by the motivation, the main activities, clean up the equipment and feedback. The children’s fitness instructor used child to show as a model, and used music to create a warm atmosphere. (3) The children’s fitness instructor’s curriculum design activities with the goal, it was in line with the design principles which equipment extends to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activities. (4) The children’s fitness instructor has less management time, shows that management was highly efficient, and the monitoring location focuses on the sectors adjacent sides,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order to

redundant activity, and it was comes with the inform activities and extension activities.

The findings above illustrated that the experience and capacity-building of the children’s fitness instructor was dependence on the fitness studio, and has ability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activity instruction. In conclusion, related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posed for instruction purpose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 Children’s Fitness Instructor, Children’s Fitness, Activity Instruction

(7)

授權書 謝誌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Ⅱ 目次 --- Ⅲ 表次 --- Ⅴ 圖次 --- Ⅵ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3

第四節 名詞界定 ---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 5

第六節 研究的重要性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幼兒體能教學之探討 --- 7

第二節 幼兒體能活動之設計與帶領 --- 13

第三節 幼兒體能相關研究之探討 --- 25

第四節 有效體育教學之探討 ---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5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56

第五節 實施流程 --- 63

第六節 研究倫理 --- 6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70

第一節 幼兒體能指導員的養成經歷與能力培養情形 --- 70

第二節 幼兒體能指導員的體能課程實施現況 --- 85

第三節 幼兒體能指導員的課程設計能力情形 --- 92

第四節 幼兒體能指導員的活動指導能力情形 --- 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17

第一節 結論 --- 117

第二節 建議 --- 119

(8)

中文部份 --- 122

英文部分 --- 127

附錄

--- 128

附錄一 幼兒體能指導員同意書 --- 128

附錄二 園所同意書 --- 129

附錄三 幼兒體能指導員生活履歷訪談題綱 --- 130

附錄四 幼兒體能指導員活動觀察暨訪談表 --- 131

附錄五 DECOME-PE 信度考驗表 --- 132

附錄六 TMAS 信度考驗表 --- 133

附錄七 QMTPS 信度考驗表 --- 134

附錄八 指導員服務園所之園長、教師、家長及工作室負責人訪談大綱 135 附錄九 幼兒體能指導員服務園所學期體能規劃表 --- 136

附錄十 海棉墊活動內容與活動班級對應表 --- 137

附錄十一 幼兒體能指導員生活履歷訪談內容 --- 138

(9)

表 2-1 健康體適能和競技體適能內容及目的之相關研究 --- 10

表 2-2 3-5 歲幼兒動作發展之相關研究 --- 13

表 2-3 幼兒體能相關之研究 --- 25

表 2-4 幼兒體能活動實施現況之研究 --- 26

表 2-5 幼兒體能指導員之研究 --- 27

表 2-6 有效體育教學之要素 --- 38

表 2-7 運用系統觀察法研究有效教學之研究 --- 40

表 3-1 幼兒體能指導員個案背景資料表 --- 47

表 3-2 幼兒體能指導員服務園所暨時間一覽表 --- 47

表 3-3 幼兒體能指導員活動服務觀察園所概況一覽表 --- 48

表 3-4 DECOME-PE 管理段落型態類目定義與範例表 --- 57

表 3-5 DECOME-PE 系統觀察項目定義、範例與規則紀錄表 --- 57

表 3-6 團體組織型態層面類目定義表 --- 58

表 3-7 教師位移模式層面紀錄規則表 --- 59

表 3-8 教師提供的活動類別、說明及範例表 --- 60

表 3-9 系統觀察法之觀察員背景及觀察項目分配 --- 64

表 3-10 相關人員訪談時間表 --- 66

表 3-11 資料分類對照表 --- 68

表 4-1 海棉墊活動內容紀錄表 --- 85

表 4-2 平衡木加木箱活動內容紀錄表 --- 87

表 4-3 三角錐活動內容紀錄表 --- 88

表 4-4 幼兒體能指導員管理時間總量及管理段落分配表 --- 102

表 4-5 幼兒體能指導員管理次數及對學生的正負面反應 --- 104

表 4-6 幼兒體能指導員監管位置百分比例表 --- 105

表 4-7 活動內容的團體型態及位置分配表 --- 108

表 4-8 幼兒體能指導員內容發展活動順序 --- 109

表 4-9 幼兒體能指導員在 QMTPS 系統中的得分比 --- 110

(10)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44

圖 3-2 F 園地區概況平面圖 --- 49

圖 3-3 F 園二樓教室平面圖 --- 50

圖 3-4 A 園場地概況圖 --- 51

圖 3-5 B 園場地概況圖 --- 51

圖 3-6 C 園場地概況圖 --- 51

圖 3-8 D 園場地概況圖 --- 52

圖 3-9 E 園場地概況圖 1 --- 52

圖 3-10 E 園場地概況圖 2 --- 52

圖 3-11 F 園場地概況圖 1 --- 53

圖 3-12 F 園場地概況圖 2 --- 53

圖 3-13 活動場地標示圖 --- 59

圖 3-14 研究流程圖 --- 63

圖 4-1 總管理時間及各管理段落型態佔總時間比例圖 --- 102

圖 4-2 幼兒體能指導員內容發展次數圖 --- 109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分六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問題背景,第二節呈現研究目的,第三節 為本研究所欲探討的研究問題,第四節針對本研究中的重要名詞進行釋義與界 定,第五節敘述本研究的範圍與限制,而第六節則說明本研究的重要性。

第一節

問題背景

近幾年在進行公立幼稚園招生活動時,除了教學課程內容是一般家長注意的 要項外,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會詢問幼稚園的活動空間是否寬敞,有無體能活動 時間;園方的飲食情形如何,有無美術才藝的課程進行,是否有外聘師資進行教 學…等等問題,這顯示了家長在選擇幼稚園的方向上,已經從原先只關心智能取 向,慢慢注重孩子學習上的其它發展要項,尤其是在研究者最感興趣的幼兒體能 部分,詢問的家長也非常踴躍;因為研究者所服務的是一所有國中、國小與幼稚 園的綜合型學校,擁有寬闊的校園與運動場地,在此區域高樓林立,孩子能安全 自由的活動場所並不多,具有廣闊活動空間的學校,也成為幼稚園在招生活動時 的一大優勢。

其實不只在此區域活動空間狹小,現今台灣因為經濟發展,都市化使得環境 受到限制,戶外活動的空間便減少,限制了幼兒的戶外遊戲場地,當然對於其身 體有所影響(林風南,1991),加上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雙薪家庭增多與不 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觀念,讓孩子的放學時間不是以往快樂盡興的活動,而必 須到安親班、才藝班進行較靜態的認知活動。回家後,大半的時間也消耗在看電 視,讓孩子活動機會大大減少、時間縮短,而無法達到鍛鍊身體的功能(林風南,

1991;許麗鳳,1996)。

研究者本身非常喜歡幼兒體能的教學課程活動,除了學校課程作息安排的體 能遊戲外,也常在教學中加入一些與體能方面有關的主題延伸活動,當孩子在進 行這些體能遊戲時,總是顯得非常專注;而研究者也在孩子進行這些活動時,依

(12)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1)所公佈的生長量表,觀察出某些孩子一些發展 上的差異,直接提供家長相關訊息,就有父母因為老師的建議,讓孩子到醫院接 受評估時,發現孩子動作發展上確實有一些需要再加強的部分,而額外進行訓練 治療課程;由此可知體能課程在學前階段的確是需要被注意的一環。

以研究者服務的學校而言,在實施體能教學課程時,是由園內老師分工進 行,並特別針對孩子的發展進行課程設計與評量;而根據調查,其它有進行幼兒 體能活動課程的幼稚園,也多是園內教師為主要實施者(黃秀蓮,2002;李招譽,

2004),但以台北縣為例,近幾年在幼稚園的幼兒體能活動課程,則多是由幼兒 體能指導員來進行(黃永寬,2002)。這樣的情形讓研究者產生好奇,於是研究 者對幼兒體能指導員這樣的角色產生了興趣,興起想要研究的念頭。

李招譽(2004)、李崑璋(2004)及張財銘(2005)研究指出,台北縣市及 南部幼稚園的實施體能教學的主要師資若是外聘,則多為體育相關科系畢業。但 也有非體育科系及非幼教科系的師資擔任指導員角色(張財銘,2005)。

研究者之前曾在一所托兒所觀察,恰好偶遇該托兒所進行體能教學活動,就 是聘請體能指導員來園進行活動,與所長詢問之下得知,該名體能指導員是由坊 間所謂體能工作室引薦至園所任教。與該體能指導員攀談之下,得知該名指導員 並非體育科系畢業,也無幼教相關背景,這讓研究者非常好奇,幼兒體能指導員 應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足以勝任?而擁有體育相關專業背景對於一位幼兒體能指 導員來說是否有所差異,是研究者想了解的一部分。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的問題背景,本研究以一位幼兒體能指導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其養 成經歷及能力培養過程,並暸解指導員在幼兒體能活動的課程設計及活動指導的 專業素養及能力,歸納出主要目的如下:

一、探討幼兒體能指導員之養成經歷及能力培養。

二、暸解幼兒體能指導員之體能活動實施現況。

三、探討幼兒體能指導員之課程設計能力。

四、分析幼兒體能指導員之活動管理能力、活動監管能力及活動指導能力。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基於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下列三個研究問題:

一、幼兒體能指導員之養成經歷及能力培養如何?

二、幼兒體能指導員之體能活動實施現況為何?

三、幼兒體能指導員之課程設計能力為何?

四、幼兒體能指導員進行幼兒體能活動之指導能力為何?

(一)幼兒體能指導員之活動管理能力為何?

(二)幼兒體能指導員之活動監管能力為何?

(三)幼兒體能指導員之活動指導能力為何?

(14)

第四節 名詞界定

本研究的重要名詞包含,幼兒體能活動、幼兒體能指導員、課程設計與活動 指導,玆將重要名詞的定義分述如下:

一、幼兒體能活動

幼兒體能指的是幼兒為積極適應社會生活所表現出來之身體能力,包含型 態、機能與運動等的適應能力(體育大辭典,1984)。幼兒體能活動,係指與幼 兒身體運動有關的教學活動設計,有人亦稱之為幼兒體能遊戲、幼兒運動遊戲教 學、幼兒體育遊戲教學、幼兒體適能教學(黃秀蓮,2002)。本研究之幼兒體能 活動,係指幼兒體能指導員在幼兒園所實施與運動有關之活動。

二、幼兒體能指導員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在 2001 年頒佈的「國民體能指導員授證辦法」指出:「本 辦法所稱之國民體能指導員,指具有體能活動指導能力,並通過國民體能指導員 檢定及格者。」一般所指之體能指導員或是國民體能指導員,皆為持有合格證照,

可針對特定民眾需要設計適當運動計畫之專業人員。本研究所指幼兒體能指導 員,係指在幼兒園(含托兒所、幼稚園)進行幼兒體能指導活動,並持有「中華 民國幼兒體育發展協會」舉辦幼兒體能指導員檢定證照考試之 B 級證照。

三、活動指導

以教師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屬於主導的地位,稱為指導式教學,此 一類型最常採用的教學方法為:講述、練習、示範、表演等(林寶山,1998)。

本研究所指活動指導,係指針對幼兒體能指導員在 6 個園所 15 堂課中,進行幼 兒體能活動時所呈現的指導方式及流程,包含管理效率、監管位置、指導能力及 活動指導者的角色。

(1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茲將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分述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研究範圍分為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兩部分,以下分述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服務於台北縣幼兒園所的現職幼兒體能指導 員,採立意取樣並經研究對象同意後,選取黑皮哥哥(化名)作為研究對 象。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探討內容為幼兒體能指導員的養成與活動指導能力,以研 究對象之訪談活動為主,輔以活動指導觀察。活動指導觀察中除紀錄活動 過程,也包含與幼兒的互動及研究者之省思札記,並利用系統觀察法進行 幼兒體能指導員之體能活動帶領能力;訪談以半結構式訪談題綱的問題內 容為範圍,指導活動觀察時亦與研究對象進行課前與課後的訪談。

二、研究限制

茲從研究結果限制,論述如下:

個案研究具有獨特性,其研究結果只能作為本研究探討用,具體育相關背景 或幼教相關背景之體能指導員則無法推論之。

(16)

第六節 研究的重要性

基於研究目的,本研究的重要性可分為下列三方面:

一、幼兒體能活動的特殊性

幼兒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身心是否健全,關係著國家未來的發展;因此,

提升幼兒身心健康自然是社會所重視的焦點。但是,幼兒體能活動有別於其他對 象的體育活動,故無法以縮小版的學校體育課程或是成人體育活動替代之,而需 在課程內容與活動實施過程加以設計,才能達到最終健全身心的效果。所以完善 的課程與專業的活動帶領者,對於幼兒體能活動發展及幼兒體能提升有極大的影 響的。

二、幼兒體能師資培育的重要性

現今幼兒體能活動的指導者已非侷限於幼稚園老師,有越來越多幼兒園的體 能活動是交由幼兒體能指導員來進行;指導員是否擁有幼兒體能的課程設計及活 動指導專業,將直接影響幼兒體能學習品質,換句話說,身為一位幼兒體能指導 員如具備有良好的專業能力,對促進幼兒體能發展將是一份助力。

三、國內從事幼兒體能指導員的專業養成文獻甚少

目前國內有關幼兒體能活動的文獻,多為幼稚園的實施現況、幼兒體能檢 測、幼兒體能教學內容、過程及方法,而對於幼兒體能指導員的研究並不多,其 中尤以幼兒體能指導員(非幼稚園老師)的養成研究更是寥寥無幾。因此本研究 以幼兒體能指導員的課程設計及活動指導能力為研究課題,實在有其必要性。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敘述幼兒體能教學的理論基礎及相關文獻之探討,主要分為四節,

第一節為幼兒體能教學之探討;第二節為幼兒體能活動之設計與指導;第三節探 討幼兒體能之相關研究;第四節為有效體育教學之相關研究,玆分述如下。

第一節 幼兒體能教學之探討

一、幼兒體能教學內涵與意義

林風南(1991)認為幼兒體能活動應該是一種以「運動」為主體,以「遊戲」

為方法,以「教育」為指導,以「培養幼兒身心發展的基礎能力為目標」的活動。

也就是將含有體能活動的因子,以遊戲的方式來進行,即是在活動內容中,將體 能與遊戲兩個要素結合(許麗鳳,1996)。而張財銘(2005)指出幼兒體能教學 係指在安全的環境中,讓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以遊戲的方法進行各種大、小肌 肉運動的教學過程,泛指幼稚園所實施的幼兒體育課、幼兒體能課、幼兒體適能 課、幼兒體能活動課、幼兒遊戲課的統稱,故以下所談到任何體能相關名稱課程 皆以幼兒體能課程稱之。

遊戲即是幼兒的生活重心,是幼兒不可缺少的,透過遊戲的方式來進行體能 教學,可達到幼兒生理、社會、情感和心理的發展(徐錦興,1991;林風南,1991)。

王健次(1982)也指出「幼兒體能遊戲是以學齡前幼兒為對象,施以適合其能力 所及的體能遊戲,使幼兒在運動遊戲中獲得身心健全的發展」。所以幼兒體能的 進行,必須應用的教學模式是遊戲的方式,只有在這樣的課程中,幼兒是最快樂 與滿足,並發自內心參與(陳信全,2002),才能達到其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健次(1982)指出,幼兒在運動中獲得身心健全的發展,即幼兒從體能活 動情境裡得到認知、情意及技能的能力提升;林風南(1991)認為運動遊戲的功 能在於促進幼兒身心機能發展,也有益於兒童行為控制;許麗鳳(1996)認為,

實施幼兒體能可以增加幼兒的體力、培養靈巧性還有良好的習慣與態度。林安全

(18)

(1996)指出幾點幼兒常運動的益處:身體抵抗力強、平衡系統的適應力較強、

肢體動作和諧、大腦細胞靈活、增強整體耐力、認知學習機能佳、情緒獲得舒解。

王惠姿(2006)書中則說明幼兒的動作教學,與幼兒的生理領域、社會情緒領域 及認知領域的發展有極大的相關;黃永寬(2001)認為幼兒可由體能活動中學習 基本動作能力、發展技能、促進身心全面發展。由上述研究得知,體能活動除了 增強幼兒體能、培養健康身體,也能活化腦部、增進認知發展,對於幼兒情緒紓 發、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社會行為的增加,都有其存在價值,因此,幼兒體能 遊戲有助於幼兒發展。

二、幼兒體能的師資來源

既然是在幼稚園中實施幼兒體能教學,理應由幼稚園老師進行教學;幼稚教 育法(1981)中指出,幼稚園教師由幼稚師資培育機構畢業者擔任為原則,若在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指定之學校修習幼稚教育專業科目 20 學分以上,且成績及格 並從事幼稚教育工作四年以上成績優良者,亦可成為幼稚園教師。而在幼教師資 培訓修習之專業課目學分中,必修學分包含:幼稚教育概論、幼稚園教材及教法、

幼稚園教學實習、鍵盤樂及國音學;選修科目及學分有幼稚園行政、幼兒發展與 保育、幼兒生活與輔導、幼兒故事與歌謠、幼兒體能遊戲與視聽教育。幾乎所有 的科目都是適合幼稚園進行,並有助於幼兒發展的課程,而其中也包含了幼兒體 能活動,而活動的設計與帶領當然也是幼稚園老師的工作之一。

但是近年來,這樣的情形卻有了一些改變,多篇調查研究指出,幼兒體能的 教學者雖多為園內教師,但是也有越來越多的外聘體能師資進入幼稚園進行體能 活動指導(黃秀蓮,2002;李招譽,2004;陳信全,2002;張財銘,2005),而 這些外聘幼兒體能師資不但取代了幼教老師在體能教學上的工作,也承辦幼稚園 非課程教學的其他活動,例如:運動會、畢業典禮及園遊會…等。外聘幼兒體能 指導員興起的原因在此不做探討,但既然是現今幼教的一種趨勢及現象,不免要

(19)

回頭來探究外聘幼兒體能指導員的專業性,是否也能和幼稚園老師一樣擁有許多 幫助幼兒學習發展的技能。

目前國內對於幼兒體能指導員的學經歷並無一定的規範,但在民國 91 年 時,國內成立了第一個以幼兒體育為發展重點的民間組織:「中華民國幼兒體育 發展協會」,投入幼兒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工作;授與指導員證書,計畫從 C 級 指導員延續到 B 級指導員,最後再到 A 級指導員,計畫建立一套完整的幼兒運 動遊戲指導員培訓流程(張財銘,2005)。台中縣體育會幼兒體能委員會也開設 相關研習課程供有興趣之民眾參加,並取得證照。中華民國體育協會的幼兒體能 指導員的 C 級證照研習課程如下:動作教育講座、幼兒身心發展講座、幼兒律 動教學、幼兒體能遊戲實務教學、幼兒體能遊戲概論、幼兒體能遊戲實務演練及 考驗取證等課程。而台中縣體育會的 C 級指導員課程為:幼兒體能指導綱要、

幼兒體能教學技巧、幼兒體能感覺統合、幼兒體能運動傷害及防護、幼兒體育生 理、心理發展,裁判三級制度、幼兒韻律評分方法、幼兒體能競賽辦法及體能五 大類(球類、體操、舞蹈、田徑、幼兒健身)等兩天的研習課程,研習結束後即 頒發證書。

由上述取得幼兒體能指導員的證照來看,對於幼兒體能教學的實務工作,例 如:設計教案、實務教學、體能競賽…等,所佔比例大於幼兒身心發展的認識;

幼教師所受訓練為幼兒園學生在校生活的全部內容,而幼兒體能指導員的培訓只 針對幼兒體能指導這一部分,並未涉略到其他部份,若是未受過完整的專業知能 培育的指導員進行幼兒體能指導,則令人心存擔憂。在教育部「推動幼稚園運動 遊戲方案」(2004)中提到,現今。幼兒體能工作室到處林立,且大多以商業行 為來經營,而非從幼兒教育理念為出發點,對幼兒體能的理念也不十分正確,雖 然一樣可以帶著幼兒玩得很高興,也達到運動的目的,但在幼兒體能指導員對幼 兒的特性及身心發展都不甚了解的情況下,所呈現的指導活動內容及品質,不但 使幼兒安全受到威脅,並且會造成幼兒精神面、身體面、社會面的負面影響,而 且也違背幼兒體能教學的目標,因此幼兒體能指導員的專業,確實是值得重視。

(20)

三、幼兒體能的要素

(一)體能的定義及分類

「體能」英文是“physical fitness",意為「工作能力」,日本人稱 為「体力」。國內常見「體適能」亦是體能的一種名稱;許義雄(1999)

認為體能是指:能勝任日常工作而不勞累,並有餘力從事休閒活動或應付 緊急所需;方進隆(1993)指出:體適能是由身體幾組或幾種不同特質的 體能所構成,而這些體能因素與從事日常生活或身體活動的品質或能力有 關。「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事實上包含兩部分:「與運動競技有 關 的 體 適 能 」 ( sports related fitness ) 和 「 與 健 康 有 關 的 體 適 能 」

(health-related fitness),第二部分又稱為「健康體適能」(國民健康局,

2004);徐錦興(1991)將體適能區分為健康體適能和競技體適能;康惠 琹(2001)則稱之為健康體適能和運動體適能。茲將健康體適能和競技體 適能的內容及目的之相關研究列表整理,如表 2-1。

表2-1 健康體適能和競技體適能內容及目的之相關研究

健康體適能 競技體適能

研究者

(年代) 目的 內容 目的 內容

方進隆

(1993)

促 進 健 康 及 預 防 疾病。

身體組成、肌力、

肌耐力、心肺耐力 及柔軟度。

為 增 進 運 動 競 賽 之體能。

除 左 列 項 目 並 強 調速度、協調性、

敏捷及協調反應。

徐錦興

(1991)

肌力、肌耐力、心 肺耐力及柔軟度

速度、協調性、敏 捷性、平衡性及瞬 發力。

國民健康局

(2004)

改 善 體 能 與 生 活 品質,減少慢性病 發 生 並 降 低 死 亡 率。

心肺耐力、肌力與 肌耐力、柔軟度與 身體組成(脂肪百 分比)。

參與運動競技

陳俊池

(2005)

促 進 個 人 身 體 的 健康,提升生活品 質。

肌力、肌耐力、柔 軟性、心肺耐力及 體脂肪。

謝錦城

(1998)

健 康 促 進 與 疾 病 預防。

心肺耐力、身體組 成 、 肌 力 、 肌 耐 力、柔軟度。

提 升 體 適 能 與 比 賽得獎。

除 健 康 體 適 能 項 目外,包括速度、

動 力 、 平 衡 、 協 調、敏捷性、反應 時間等。

由表 2-1 可知,健康體適能的目的在於促進健康與預防疾病,競技體 適能的目的則在於為競賽獲勝;而健康體適能包含的要素有心肺耐力、肌

(21)

力與肌耐力、柔軟度與身體組成,競技體適能的要素除包含健康體適能的 要素外,另強調速度、協調性、敏捷性、反應時間、平衡性及瞬發力等。

由此可得知,競技體適能是因目的不同,而由健康體適能中加強某些要素 而產生。目前較多稱之為體適能,但在本研究中統一以「體能」一詞稱之。

(二)幼兒體能的要素

對幼兒來說,只注重健康體能的四大項要素對於幼兒的發展是不夠 的,李茂祥(2004)提出更進一步的分析,他認為運動體能分為「一般運 動體能」與「專項運動體能」,一般運動體能是指的是一般人在閒暇時候,

從事各項運動,所需要適當的體能要素,包括:四項要素及速度、爆發力、

敏捷性、協調性、反應時間與準確性等體能要素;張佩玲(2003)認為幼 兒運動能力的要素就有心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柔軟、身體組成、速度、

爆發力、敏捷性、協調性、巧緻性與平衡感。研究者亦認為,在孩子進行 體能活動時,除了增強幼兒的健康體能外,應該還要針對一般運動體能部 份進行鍛鍊,除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外,對於幼兒的動作發展是有很大的助 益。所以幼兒的體能要素應包含:心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柔軟度、身 體組成(身體脂肪百分比)、速度、爆發力、敏捷性、協調性、平衡感、

巧緻性等 10 項。現就針對幼兒體能的要素說明如下(國民健康局,2004;

康惠琹,2001)。

1.心肺耐力

為健康體能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項,其所涉及的範圍包括:心臟、肺臟、

血管及血液等器官組織系統的機能。

2.肌力與肌耐力

肌力代表的是某一部位的肌肉或肌群一次能發揮的最大力量,而肌耐 力則是某一部位肌肉或肌群在從事反覆動作時的一種持久能力;身體任何 大小的都是靠肌肉牽引骨骼完成,肌肉本身若無法發出力量,有些動作會 顯得吃力或無法完成。

(22)

3.柔軟度

這種能力代表的是人體的關節可以活動的最大範圍。影響柔軟度的因 素除了骨骼本身的結構外,還有肌肉、肌腱、韌帶、軟骨組織等。較佳的 身體柔軟度表示肢體軀幹在運動、彎曲、伸展、扭轉時都比較輕鬆自在。

4.身體組成(身體脂肪百分比)

從健康的觀點,肥胖是威脅生命的高危險因子,因此身體脂肪百分比 也是評估健康體能的重要項目。要保持身體適當的脂肪百分比,除了需要 均衡飲食外,更需要加強運動。

5.速度

連續運動快或慢的程度。

6.爆發力

肌肉在瞬間收縮所發出來的力量。

7.敏捷性

全身或局部動作能迅速移動或變換方向的能力。

8.協調性

幼兒運動時身體動作穩定而規律的配合。

9.平衡感

幼兒平衡感與大腦、小腦等中樞神經的感覺神經系統關係很大。

10.巧緻性

身體各部位動作表現靈巧且有節奏的進行運動能力。除身體組成的均 衡飲食部分無法由運動達成,其餘各項運動體能要素,都能夠藉由運動來 加以鍛鍊。而如何將利用幼兒體能要素融入幼兒體能課程中,是下一節體 能活動設計的重點。

(23)

第二節 幼兒體能活動之設計與帶領

第一節幼兒體能教學中已說明其重要性及要素,而體能教學的活動內容,便 是決定能否達到體能教學目的的重要關鍵之一。茲從體能活動的設計原則、活動 內容設計、設計的流程順序及幼兒體能的活動指導進行探究。

一、幼兒體能活動的設計原則

熊文宗(1996)提出運動過程的兩大原則:一是漸進原則:即依身體情況及 發展情況逐步增強運動量,二是超負荷原則,例如:要增強柔軟度,就必將肌肉 拉得比平常長。而行政院體委會(2003)則增加了特殊性原則,即發展某部分體 能,設計運動時強化較弱的部份,綜合成為三個條件進行運動才能達到增強體能 的目的。所以,在設計幼兒體能活動時,要依照幼兒發展情形、增強體能要素及 運動強化設計來做考量。

(一)幼兒的動作發展(漸進原則)

在幼兒動作發展上,每個年齡層發展都有不同之處,茲列出相關研究 列表整理,如表 2-2 所示。

表 2-2 3~5 歲幼兒動作發展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3 歲 4 歲 5 歲

王佩玲(1995)

走路時兩手交互擺動 可繞障礙物跑 單腳站立 5 秒 可接反彈球

以 腳 趾 接 腳 跟 向 前 走 直 線

原地單腳跳

單腳向前跳、連續跳 向上攀爬垂直的階梯 過肩丟球 12 呎 單腳站立 10 秒 騎三輪車繞過障礙物 雙腳在 5 秒內跳 7-8 次

腳尖平衡站立 10 秒 雙手接反彈的乒乓球 主動且有技巧的攀爬 有規律的兩腳跳躍 跑的很好

可以接丟來的球

以 腳 趾 接 腳 跟 倒 退 走 直 線

王惠姿(2006)

可依指令改變方向、速度 或是動作型態

能走直線或低的平衡木 踮腳尖跑步

可以丟球與肩下投球 單腳跳

對稱使用雙手和雙腳 雙腳交替上樓梯 能雙手接住大的或彈球 能從高處跳下

能 在 障 礙 周 圍 開 始 、 停 止、轉身及移動

用非慣用腳單腳跳 交叉步穿越身體中心線 交換腳下樓梯

跳過 5~6 英吋高的物件 打球與接住球

單腳跳躍

滑步

改變腳步跳躍 接球

用單腳保持平衡 移動身體重心丟球 跳簡單的舞蹈步伐 踢正在滾動的球

(24)

表 2-2 3~5 歲幼兒動作發展之相關研究(續)

研究者

(年代) 3 歲 4 歲 5 歲

許麗鳳(1996)

可用單腳跳 在平行線中行走 兩腳交替上樓梯 可單手拋球 可單手丟球

可用單腳跳並前進 可以接跳動的球 可以接往上拋的球 可以用手拍球

衛生署 國民健康局

(2001)

可拿球或東西往下丟 不扶東西可兩腳同時離地 跳起

不扶欄杆自己上下樓梯 不扶東西用單腳跳一下

可用前腳腳跟接著後腳腳 趾,向前走兩、三步 不扶東西時,用單腳連跳 五下以上

單腳穩穩站立十秒鐘 合併雙腳向前跳四十五公 分以上。

謝佳容、楊承 芳、周雨樺、

郭淑芬、徐育 愷(2007)

跳 15~24 吋遠 單腳平衡 1 秒 向上跳 3 次 雙腳交替上樓梯 可用身體抱接球

跳 24~34 吋遠 可奔跑

可單腳跳上 6 階 接彈跳球

跳 28~36 吋遠 可閃躲

雙腳交替下樓梯 跳 1 呎高

可以順暢地開始、轉彎、

停止 走平衡木

由表 2-2 中可看出,年紀越長的幼兒在動作發展上的質與量都增多,

故了解各年齡層幼兒所具備的動作能力基礎,便可以搭配適當能力要素,

進行體能活動設計。

(二)增強體能要素(超負荷原則)

在幼兒體能活動中,其實不必有超負荷計畫,因為孩子在一遍一遍反 覆玩耍中,已經有其效果(熊文宗,1996)。千萬勿讓幼兒死板的重覆練 習動作,以免適得其反。

(三)強化動作設計(特殊原則)

由於幼兒體能範圍之廣,無法在短短時間內完成所有的體能要素提 升,故必須針對當次的活動目標,即是針對想提升的體能要素項目進行設 計;但過多的體能活動內容,或是同時要求多項體能因素的快速提升,則 可能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所以在教學設計時須特別注意。

(25)

二、幼兒體能活動的設計內容

在擬定體能活動計畫時,若能先知道運動的要素及原則是什麼,即可針對運 動教學目的、遊戲種類、遊戲方法來擬定教學計畫(許麗鳳,1996)。所以,在 瞭解體能的要素及設計的原則後,接下來便可以進行教學計劃訂定。教學計畫訂 定大約可分成三個部份:第一部份為目標設定、第二部份為課程內容安排、第三 部份則是評量的標準及方法。

(一)目標設定

在目標設定方面,幼兒體能教學設計可分為教育目標與教學目標。在 教育目標部份,由於體能教學進行的場所多是在幼稚園所,進行的對象為 幼兒,故應依照幼稚園之教育目標為最高原則;幼稚教育法(1981)指出:

「幼稚教育之實施,應以健康教育、生活教育及倫理教育為主,並與家庭 教育密切,達成下列目標:一、維護兒童身心健康。二、養成兒童良好習 慣。三、充實兒童生活經驗。四、增進兒童倫理觀念。五、培養兒童合群 習性。」正好與幼兒體能教學的意義相呼應。並在幼稚園課程標準(1987)

中提到:「瞭解幼兒身心發展的過程,並配合幼兒教育目標來實施,不可 超越其能力,以免妨礙其身心的發展。」也提醒我們在進行教學時需注意 幼兒身心的程序。

在幼稚園課程標準(1987)中,清楚指出健康與遊戲領域是與幼兒體 能活動有直接關聯性。在健康領域的第三項目標中指出:「鍛鍊幼兒基本 動作,發動能力與興趣」,內容有:

1.使用基本動作如行走、跑、跳等從事體能活動。

2.使用簡單的技巧如投、推、拉、滾動等從事體能活動。

3.使用簡單的運動器材如滑梯、鞦韆等從事體能活動。

4.利用感覺、知覺等從事體能活動。

5.參與簡單的團體遊戲,如捉迷藏、模仿遊戲、想像遊戲、解決問題的遊

(26)

戲。

6.隨音樂做簡單的體操。

7.以友愛態度與他人遊戲,並遵守遊戲規則。

8.從遊戲中培養自動、忍耐、沈著、積極的精神,並養成清潔、衛生和安 全的習慣與態度。

而在遊戲領域的第二項目標中指出「滿足幼兒愛好遊戲心理與個別差 異需要」,與體能活動的意涵相結合,並在遊戲的「感覺運動遊戲」項目,

和健康領域也能相呼應。內容有:運用身體大小肌肉的遊戲,在大肌肉方 面:如走、跑、跳、爬、投、推、拉以及使用運動器材如溜滑梯、盪鞦韆、

拍球、跳繩等遊戲。

在托兒所部分雖無課程標準,但在設施標準中有教保內容,其中活動 與輔導的項目中的「遊戲」部分,提出:「發展筋肉之連合作用,訓練感 覺與肢體之敏活反應」,能夠與體能教學意義相結合(陳淑琦,1994)。

而在教學目標部分,決定教學目標前,須先訂出此次體能教學的教學 單元,即是單元名稱,這個標題主要是表明這一個活動的中心(陳淑琦,

1994)。依據教學單元所要呈現的內容決定此次的教學目標為何,當然必 須針對幼兒體能發展要素,搭配園所教學主題或是體能活動帶領者規劃進 行設計外,還須考量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運動能力水準、興趣及個別差異 等條件(林風南,1985)。例如:幼兒園的班級模式和一般國小、國中學 制不完全相同,國中小學採取等級分組(即分齡編班)方式,而幼兒園除 了等級分組方式,還有混齡組合(即混齡編班)方式(蔡春美、張翠娥、

敖韻玲,1992),幼兒園階段的幼兒動作發展皆不盡相同,在設計時必須 就要使用不同的教學目標進行考量。

體能教學除了增進幼兒體能外,培養解決問題能力與增加社會能力也 是重要的目標之一,如何將其轉化在教學之中,是教學者的一大課題。李 招譽(2004)指出,雖然先設定目標,但在幼兒體能教學過程中,可能因

(27)

活動的需要,或幼兒童本身的新創活動產生,而使原來的教學目標有所更 改,這在幼兒體能活動指導上是可以被接受。所以教學者在設定目標之 後,仍能視幼兒情形及需求適時調整教學,但教育目標是不變的。

(二)課程內容安排原則

在課程內容安排原則,分為課程內容設計及課程內容時間兩部份論 述。

1.課程內容的設計原則

在教材編選方面,幼稚園課程標準(1987)指出教材應依據下列要點 選擇與設計:符合幼兒的教育目標、考慮幼兒個別差異與時令需要、配合 幼稚園環境及設備、注重生活性、需具有價值性、基本性、多樣性及統整 性。

在課程內容設計部份,先從幼兒的動作發展來看,林風南(1991)認 為要從粗大動作到細微(手指)動作來進行;康惠琹(2001)則指出要從 單一性動作延伸到複合性動作;熊文宗(1996)認為體能活動的設計應該 由部分肌肉活動進入大肌肉活動,綜合以上各研究,在設計體能活動時,

因考量到幼兒動作發展,所以應先由大肌肉及單一活動伸展,再進入小肌 肉與複合式動作練習。

而在課程的活動流程設計方面,熊文宗(1996)認為遊戲方式進行時,

則應以簡易遊戲先開始,再進入複雜性的遊戲;王惠姿(2006)指出動作 要素的發展應是漸近式的由最少到最多;林風南(1991)提到需先以個別 活動練習,但也須與團體活動互做搭配。故在教學流程設計上,在動作要 素發展部份應由少到多;活動應從簡易活動進入複雜性活動;以個別活動 為先再配合團體活動。

在活動器材使用上,熊文宗(1996)指出徒手遊戲的順序應排在道具 性的遊戲之前,而在道具性遊戲裡,也是由單項道具進入多項道具,最後 才是多變化道具;林風南(1991)也認為,應以徒手遊戲進入器材運動遊

(28)

戲,再加入大型遊具;所以在活動器材使用上應以先以徒手遊戲開始,後 加入道具。李招譽(2004)也提出數點的課程內容進行方式:由淺入深、

由近而遠、由低而高;變化角色的扮演、由單獨遊戲變成兩人的合作互助 遊戲以及變化器材的遊戲。

整合各研究後,研究者歸納出在體能課程內容安排上應注意幾項重 點:

(1)教材選編應考慮幼兒個別差異及時令需要。並依幼稚園環境及設 備進行活動設計。

(2)體能動作的順序為大肌肉活動到小肌肉訓練。

(3)課程流程設計部份,體能要素應由少到多;活動性應從簡易性進 入複雜性;活動群性應以個別為先再加入團體。

(4)體能器材運用上,則須先由徒手運動開始,再加入體能器具或道 具;器材與道具由單項練習,再加入多項道具,且可配合大型遊 具教學。

2.課程內容的時間

在課程內容時間安排方面,因課程內容安排依據目標而來,在教育目 標下,需再分出教學目標;若是教學目標須達成的時間較為長久,則必須 再分出更仔細的課堂教學目標。因幼兒專注力與體力使然,課程時間無法 持續長久,每次教學時間不宜超過 40 分鐘。

然而為使幼兒能領受到較完整、一致性的體能活動教學,應在學期初 設計體能課程時,訂定學期計劃與教學時間,列出要進行的各項活動,並 仔細寫下每次體能教學活動所需達成的目標。再針對該課程之教學目標進 行設計。例如:要教導幼兒進行躲避球遊戲,無法一開始就直接進入躲避 球活動,應先由丟接球、躲球等個人基本動作練習完成後,再配合遊戲規 則、加上場地配置,最後進行團體活動。這些事項無法在 40 分鐘內完成,

故需針對各分項活動進行各自教學活動規劃,並依時程教授。

(29)

(三)評量的標準與方法

活動後為了解教學成效,就必須進行教學評量;藉由教學評量需進行 幼兒評量活動與帶領者省思活動,以期下一次的活動能更順利的進行。

以下針對體能活動評量活動再做說明:

1.幼兒評量活動

幼兒評量內容標準依據該活動所設定的目的而決定,一般在設計教案 時,通常分為認知、技能、情意三大部分進行項目設定,幼兒體能活動亦 不例外。幼稚園課程標準(1987)指出,教學評量應包括前評量、教學活 動中的評量、後評量及追蹤評量;教學評量的方法則有:觀察、紀錄、口 述、表演、操作、作品等。評量的重要性在於能反映幼兒的學習是否符合 目標,及教學者的教學計畫及教法是否適當,作為下一次課程的參考。

幼兒評量活動是觀察孩子是否達到訂定目標最快的方法,已經有許多 的量表提供檢測出孩子是否達到該年齡層的動作發展,所以評量活動是依 據目標細分出不同背景幼兒(年齡層不同、身體發展)而做的設定。有另 外一些體能評量是無法以數據顯示的,例如:幼兒的情意發展或是群性表 現,這時須以觀察方法加以記錄。幼稚園常使用的方法多為觀察孩子活動 中呈現,即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觀察孩子是否能達到該評量內容。若是 多數幼兒皆能達到該評量內容,顯示是符合幼兒發展標準活動,並可增加 其強度或是內容量。若是多數幼兒皆未能達到該評量內容,有可能是目標 訂定或活動流程設計不當,也可能是體能指導員本身帶領過程有誤。不管 是何種原因造成未達目標,都可以反映出該次體能活動可改進之處,作為 下一次課程的參考。

2.帶領者教學省思

教學省思即是教學反省,陳玉枝(2003)認為反省是一種連續性的檢 視、分析、修正及再建構自己所思考及所作的心理歷程活動;教學反省則 是一種在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後的省思歷程,在教學過程中有解決問題

(30)

或重新獲得知識,再從反省的回饋與檢討,改進教學品質,即是教學帶領 者對於自己課堂呈現的評量,所以教學省思在教學中是不可少的。

三、幼兒體能活動的教學流程

由於幼兒體能進行的場所多是在幼稚園所,並且帶領對象多為園內教師(黃 秀蓮,2002;李招譽,2004;陳信全,2002;張財銘,2005),所以教學的進行 亦多利用一般幼稚園課程設計的教學方法進行;在上一段已經討論到設定目標及 構思活動流程的原則,這一段主要探討幼兒體能活動的課程教學流程。

陳淑琦(1994)將幼稚園活動教學分為三階,分別是:準備活動(initiatory activities )、 發 展 活 動 ( developmental activities ) 及 綜 合 活 動 ( culminating activities);王建次(1982)將體能教學活動分為五大階段,分別是引導階段、

準備活動階段、運動基礎能力的試探補強階段、主要階段與整理結束階段。而康 惠琹(2001)則是體能教學分成引起動機、暖身運動、主要活動、緩和運動與結 束過程五部份。李招譽(2004)則是將體能教學以設定目標、引起動機、熱身操、

加強部份的柔軟操、進入主題遊戲、變化遊戲與老師的參與七大類來闡述。綜合 以上各研究,研究者將體能活動教學設計歸納成:準備活動、主要活動、以及統 整遊戲三項,以下分項進行探討。

(一)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的活動時間約 5~8 分鐘,包含了暖身操、加強部分部位的柔 軟操及引起動機。

1.暖身操(Warm up)

由於體能教學是進行幼兒身體動作,所以在主要活動前必須進行暖身 操。暖身操是活動前的準備動作,劉淑英(2000)認為一般暖身活動的教 學目標是將身體及心靈暖和起來;而熱身活動是可以活動肢體、關節、來

(31)

適應活動, 避免傷害。暖身操的種類有很多種,可利用肢體體操或音樂 律動方式進行暖身(康惠琹,2001),但沒有一制式的動作,只要且簡單 易學且以幼兒為主體即是暖身操(李招譽,2004)。活動時間約 3~5 分鐘。

2.加強部份部位的柔軟操

暖身操完成後,需再依所訂定的活動目標,加強某些部位的肌肉伸 展;例如今日活動的重點為投擲球,在暖身活動中,要特別加強手部的伸 展。加下來才開始進行主要的教學內容。活動時間約 2~3 分鐘。

3.引起動機

動機是一種讓人從事某種行為的力量與念頭,而幼兒體能活動就是由 幼兒自發性參與的活動;如何能讓幼兒有自動自發的參加,就必須藉由某 些策略或教學技巧來引發孩子參與的興趣。幼稚園老師常用的方式是故事 敘說,或是利用活動內容大綱或是器材介紹(康惠琹,2001),吸引孩子 的專注與興趣。

(二)主要活動

主要活動也稱主要課程,也就是正式課程,是經過設定目標、教學流 程設計而產生;藉由許多的小活動堆疊出要進行的主題,即是包含許多小 型的學習活動組合成為教學主題活動。並依暖身操、加強部分的柔軟操及 引起動機順序後進入。單一活動不如多變化的活動讓孩子覺得有趣,同樣 都是達成目標的數個活動,組合方式不同就產生許多變化;變化即代表著 新奇與再參與的可能性,也能讓孩子對目標能力更熟練,或是更容易達 成。主要活動時間約 25~30 分鐘。

(三)統整活動

在統整活動部分分為統整遊戲及緩和運動做說明。

1.統整遊戲

在主要活動結束之後,可進行一個綜合性的遊戲,也被稱為「高峰活 動」或「結束活動」(陳淑琦,1994),提供孩子進行體能能力的再複習;

(32)

並說明活動將結束,讓孩子可以調整情緒,並對下一次的活動有期待感(康 惠琹,2001)。

2.緩和運動

李招譽(2004)提出活動應由緩和運動進入激烈性運動,再由激烈性 運動嵌入緩衝性活動,即是活動開始的暖身操及活動結尾的緩和運動。在 活動結束時,務必要再進行緩和操,讓因活動而緊繃的身心獲得放鬆,亦 能夠幫助血液送回心臟;再度的伸展肢體,也幫助乳酸代謝,減少肌肉酸 痛的機會。

四、幼兒體能活動的指導

在課程內容中,蔡春美等(1992)認為包含活動內容組織、師生角色及教學 方法,以下茲就指導者的指導方法與指導者角色來做探討。

(一)指導方法

對於幼兒體能活動的指導者來說,不管是幼兒園教師或是幼兒體能指 導員,都應具備以下幾項指導實施能力:

1.在活動教學指導方式方面,可利用個別指導、團體指導、分組指導、隨 機指導等指導型態,配合幼兒發展實況來進行體能活動實施。而故事 化、模仿遊戲及競爭比賽是幼稚園體能活動較常使用的指導形式,指導 者可自由搭配運用。

2.在指導者行為方面,在指導前,應佈置適當的環境,準備充足的教具或 實物,並且熟悉指導內容;在指導時,應注意目標的達成,對於態度、

情感、興趣、是非觀念、社會能力的培養及知識概念、動作技能的學習 也應重視;指導者對於幼兒的生活背景須了解,並隨時觀察紀錄;指導 者要有愛心與耐心,不對幼兒做過多的比較,對幼兒表現都應予以重視 且加以讚美;指導者應以真誠態度對待幼兒,並有寬容性,接納每一位

(33)

幼兒的獨特個性;處理幼兒行為問題應公正合理。

(二)幼兒體能指導員的角色

綜合幼稚園課程標準(1987)、陳淑琦(1994)、張翠娥(1996)、郭 靜晃(1994)、熊文宗(1996)、許麗鳳(1996)、康惠琹(2001)、水心 蓓(2003)、李招譽(2004)及王惠姿(2006)的各項研究,研究者將體 能活動帶領者,也就是幼兒體能指導員的角色歸納如下:

1.安全的維護者

幼兒活動首重安全,體能活動前,體能指導員須布置理想、合宜的活 動場地;注意運動與遊戲器材的設計和選擇,並在活動前說明或示範運動 器材的基本及安全的使用方法。對於幼兒的面臨傷害的突發情況亦需要馬 上處理。

2.幼兒體能活動的計畫者

體能指導員在指導前應依實際需要,編訂指導計畫,並於注意活動的 設計需達成教學目標;對於態度、情感、興趣、是非觀念、社會能力的培 養及知識概念、動作技能的學習亦應同時納入設計之中。

3.活動領導、示範及輔助者

體能指導員要熟悉活動內容,運用資源引發兒童的興趣;在活動時須 先進行動作示範來提示幼兒,或是詳細說明進行方式,且在態度和行為 上,均應以身作則,作為幼兒表率。許麗鳳(1996)提出幼兒體能指導員 輔助幼兒活動時的幾個要點,分別是:「不必過於勉強幼兒、不忽略指導 程序、不亂碰兒童的身體、不要站的離兒童太遠、不要做太多的輔助、應 隨兒童的動作移動、不做目標以外的輔助、不做錯誤的輔助、要隨機應變。」

提醒幼兒體能指導員適時的輔助,可以幫助幼兒在活動中做的更好。

4.活動輔導者

幼兒體能指導員要能細心觀察幼兒的行為、人際關係、興趣、情緒的 變化,配合幼兒身心發展,進行團體輔導和個別輔導;指導員對體能教學

(34)

活動應抱持自然的原則而非強迫實施,如果幼兒不願參加活動,需探究原 因並在活動中或活動後加以關心。要適時的尊重、關心幼兒,不要對其要 求過多,使幼兒能表現自己,建立自信。

5.幼兒的玩伴

由於對象為幼兒,所以活動中的對話宜兒語化,因為深澀的字彙較難 與幼兒溝通,用兒語來帶動則容易與孩子打成一片。郭靜晃(1994)認為 指導員參與遊戲,會讓孩子覺得這個遊戲值得一試,而更喜歡玩這個遊 戲。所以,在幼兒體能活動中,指導員所扮演的是一個孩子們的大玩伴。

6.樂於讚美的欣賞者

體能活動是以有趣、遊戲式的方式進行,若是具有競賽性質的體能活 動,體能指導員不可過分重視勝負,以免幼兒因自信心受損而排斥活動。

另外,對於孩子的表現,應多給予適當的讚美;除去責難的口氣而以鼓勵 的口語從旁指導,並以微笑來帶動,且注意讓參與的每位幼兒均有表現機 會。相信孩子對於活動的參與度更高。

7.能自我省思的指導改進者

一位具有專業幼兒體能指導能力者,應有活動設計能力、臨場的機智 反應、活動的執行能力、活動後的反省檢討及活動內容修正能力。並能經 常檢討與改進指導方式,逐漸達成目標,才是一位良好的體能指導員。

(35)

第三節 幼兒體能相關研究之探討

近年來,幼兒體能指導之所以盛行,是因為體能活動對於幼兒的幫助,因各 研究而逐漸彰顯;政府機關及民間團體的大力提倡,也使得幼兒體能活動受到重 視。本章節將針對四部份加以探討:第一部份探討幼兒體能活動的相關研究;第 二部分了解幼兒體能活動的實施現況;第三部份探討幼兒體能指導員的研究;第 四部份則探討政府推廣幼兒體能活動的研究。

一、幼兒體能活動的相關研究

綜合幼兒體能相關研究之結果,依研究者、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及研究發現,

逐一列出,如表 2-3 所示:

表 2-3 幼兒體能相關之研究

研究者(年代)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發現

曾玉華(2000)

問卷調查 發出 120 份 回 收 有 效 問 卷 92 份

幼稚園教師

幼稚園教師對幼兒運動能力測驗方法 編制意見為:

1. 幼教師較認可「參酌幼兒運動教學實務 工作者」為主要設計觀點。

2. 幼教師把握「情意的成長」為主要測驗 目標,「體適能的提升」為次要目標。

童淑美(2006) 個案研究

某幼稚園園長及 相關教師 共 10 位

在幼稚園實施體適能活動研究,發現:

1. 實施與體適能相關活動內容包括:戶外 活動時間、表演藝術課、幼保系學生體 能實習課、舞蹈系學生創造性舞蹈實習 課、大班溜冰課、晨間操律動等六項。

2. 安排幼兒一天至少要有兩個小時的戶外 活動時間,讓孩子進行各項設備器材的 遊戲。

劉雅文(2002) 體能檢測 735 位 中大班幼童

經檢測後發現:

1. 身體型態主要因子有身高、體重。

2. 幼兒的體能因子分別是:肌耐力、敏捷、

爆發力、速度與協調性。

3. 根據因子組合出幼兒體能測驗,包括連 續單腳跳、十公尺來回曲折跑、立定跳 遠、20 公尺跑與手腳併走八字。

由以上幼兒體能的相關研究可知,體能課程的範圍廣泛,可運用的器具也多 元且富變化。而且除了體能課程外,應安排長一點的時間讓孩子進行自由探索遊 玩的時間。而在幼兒體能檢測部份,幼稚園老師較注重情意的成長目標勝於體適 能的提升。

(36)

二、幼兒體能活動的實施現況

以下就各研究對幼兒體能實施的情況做說明,分別有:體能課程的實施與 否、每週上課次數、每次實施的時間及體能指導員來源等各項研究發現,如表 2-4 所示:

表 2-4 幼兒體能活動實施現況之研究

研究者(年代)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發現

李招譽(2004)

問卷普查 發 出 405 份 回 收 333 份

台北市公私立 幼稚園園長

台北市實施體能教學現況如下:

1. 有實施體能課程者佔 87.7%。

2. 每週一次。

3. 40 分鐘內居多。

4. 師資以校內教師兼任居多。

李崑璋(2004)

問卷普查 發 出 669 份 回 收 487 份

台北縣市幼稚 園園長

台北縣市實施體能教學現況如下:

1. 有實施體能課程者佔 93.0%。

2. 每週一次。

3. 每次 40 分鐘內居多。

4. 師資以非體育相關之幼教老師兼任居 多。

張財銘(2005)

問卷普查 發 出 600 份 回 收 426 份

南部區域幼稚 園園長

南部區域實施體能教學現況如下:

1. 有實施體能課程者佔 80.3%。

2. 每週一次。

3. 每次 31~30 分鐘。

4. 師資以校內教師兼任居多。

5. 取得幼兒指導員證照者僅佔兩成。

教育部(2004) 問卷調查

全國幼稚園實施體能教學現況如下:

1. 有實施體能課程佔 88.7%。

2. 每週一次。

3. 每次 40 分鐘內居多。

4. 師資以師資以校內教師兼任居多。

黃永寬(2002)

問卷調查 有 效 問 卷 151 份

臺北縣幼稚園

台北縣有實施體能課程者佔 76.8%。

1. 每週一次。

2. 每次 40 分鐘內居多。

3. 師資以外聘教師居多。

黃秀蓮(2002) 問卷調查 高雄市公私立 幼稚園園長

高雄市實施體能教學現況如下:

1. 有九成六園所實施體能課程者。

2. 四成四公幼每週二次、八成三私幼每 週一次。

3. 每次 30~40 分鐘。

4. 公幼師資以園內教師為主、私幼以外 聘師資居多。

綜合以上實施體能活動的現況來看,幼稚園所多有實施體能活動課程,每週 一次、每次約 40 分鐘以下;而幼兒體能指導員來源多以園內教師兼任為主,私 幼則較多外聘指導員,可能與公立幼稚園無法外聘指導員的政策有關。而在體能 指導員方面,領有幼兒指導員證照者比例不高。

(37)

三、幼兒體能指導員的研究

由於目前教授幼兒體能的指導人員仍以園內教師居多,故以非教師之幼兒體 能指導員的研究不多,但仍可從一些研究中歸納出關於幼兒體能指導員(含幼稚 園教師與非教師資格之體能指導員)的相關論點。茲將相關研究整理如表 2-5 所 示:

表 2-5 幼兒體能指導員之研究

研究者(年代)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發現

江旺益(2004)

問卷調查 發 出 799 份 回 收 466 份

台北縣市幼兒 體育教師

調查台北縣市幼兒體育師資教學專 業發現:

1. 台北縣市幼兒體育師資以女性居多

(59.7%)。

2. 以外聘師資居多(52.4%)。

3. 以幼兒相關科系畢業居多(49.3%)

4. 對專業能力重要程度各構面的認知程 度依序為「專業技能」、「專業知識」、

最後是「專業態度」。

杜光玉、簡秋暖

(2005)

問 卷 ( 量 表)調查 發 出 236 份 有 效 205 份

台中市某托兒 所家長

調查家長對幼兒運動遊戲課程目標 期望中,希望校方聘任體育相關科系畢業 幼兒體能師資之家長,在個人發展與環境 對應之期望,高於希望園方聘任帶班老師 兼任之家長。

周佳慧(2005)

探 索 性 因 素分析,另 找 123 名 幼 兒 體 能 教 師 進 行 檢證樣本

64 名幼兒體能 教師

研究幼兒體能教師在課程計畫等角 色之研究,發現教師教學技巧難易的觀察 指標有:增進幼兒學習技能、正確傳達教 學訊息及掌握教學步調。

郭婉伶、黃永寬

(2007)

質 性 研 究

( 個 案 研 究)

單一體能工作 室

研究幼兒體能工作室的經營中,發 現:

1. 幼兒體能工作室的主要產品為提供幼 兒體能授課師資及律動教學。

2. 工作室成員皆為大學體育相關科系畢 業,且均取得幼兒體能專業證照,具 有幼兒運動專業指導技能。另成員須 具備授課教學能力及活動主持等基本 能力。

陳博楨(2005)

問卷調查 發 出 740 份 回 收 496 份

台北縣市擔任 幼兒體能指導 員

研究台北縣市幼兒體能指導員的工 作倦怠,發現:

1. 指導員以女性居多。

2. 擁有大學學歷。

3. 幼保科相關科系學生居多。

4. 大多數沒有專業證照。

(38)

表 2-5 幼兒體能指導員之研究(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發現

童淑美(2006) 個案研究

某幼稚園園長 及相關教師共 10 位

在幼稚園實施體適能活動研究,發 現:

1. 幼教師認為目前體能相關專業知識及 技能不足,不足以擔任體能教師工作。

2. 體能相關教師對體能活動的理念與原 則為:搭配幼稚園課程、依年齡分級 教學、以及安全原則和樂趣化,還有 對體適能發展的意義,除了協助發展 幼兒柔軟度外,對全面性發展是有幫 助的。

陳錦慧(2006)

質性研究 10 堂課程 觀察(幼兒 肢 體 動 作 教 學 分 析 研究)

一位公幼老師 及一位外聘幼 兒體能老師

比較一位公幼老師與外聘幼兒體能 老師之教學,發現:

1. 公幼教師體能教學是配合主題進行而 無固定時段;外聘師資則是每週固定 時段一小時。

2. 僅有公幼教師有進行緩和活動。

3. 兩位教學者皆以直接教學模式進行教 學,未發現進行動作探索的內容。

4. 公幼教師較能將體能活動與課程統整 進行;外聘師資獨立於統整課程之外。

5. 外聘師資的舊技能複習,能讓孩子的 運動技能再運用、再練習。

6. 外聘師資帶給孩子運動量,較能發揮 心肺功能。

黃永寬(2001) 行 為 觀 察 及訪談

3 位體能指導 老師及 3 位中 班幼兒

以動作教育模式在體能教學之觀 察,得知:

1. 動作模式在教學時,教師行為以教 導、指導學生為主,其次是管理、督 導及觀察。

2. 教師指導行為包含直接、間接、示範 指導及參與活動四種。

3. 教師以口語傳達訊息,主要是以問問 題方式與幼兒互動。

4. 在教學中會用音樂來增加活動氣氛。

廖學明、李敏、

林寶成(2005)

問 卷 調 查

(量表)

台北市 286 所 公私立幼稚園 之 103 位幼兒 體育指導員

在臺北市幼兒體育指導員工作滿意 度之研究中:「是否為體育科系畢業」之 幼兒指導員在「內部互動」達顯著差異;

且不同「學歷」之幼兒體育指導員,在文 化價值上達顯著差異。

綜合以上的研究得知,目前實施體能活動的指導員還是以園內的教師居多,

但是非園內教師之幼兒體能指導員的數量也是日漸增加。非園內教師之體能指導 員在體能活動課程上是獨立於幼稚園課程之外;但提供了較多的運動機會提升運 動量,增進心肺功能。而體能指導員除授課教學能力外,也需擁有活動主持等基 本能力。

(39)

四、政府推廣幼兒體能的研究

教育部在 1999 年所頒定的「提升學生體適能三三三計劃」中,編制了國小、

國中及高中組的健身操,用以推動學生體能的健康,但當國人正在大力推廣體能 運動之際,卻似乎忽略了位於國家基礎的兒童體能;幼兒時期,若未能培養良好 的體適能,之後何有健康的兒童、青壯年及老年時期,由此可見幼兒體能之重要 性及其影響。因此,教育部編制了幼兒健身操,並期能強化體能(李招譽、洪立,

2003)。於是政府單位對幼兒體能的推廣工作,從早期被動的配合民間團體及聘 請專家演講等教育訓練工作。轉變成主動的推動幼兒體育相關工作(張財銘,

2005)。例如臺北市政府於民國九十年提出的「臺北市公私立幼稚園推廣趣味化 體育活動實施計畫」即是一個開始,希望透過趣味化體育活動的推廣,加強幼稚 園體能教學的實施,培養幼兒運動興趣與習慣,以達成幼兒體育教育之目標(李 招譽、洪立,2003)。

教育部提出「2001 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大會之重要結論,即是教育 向下紮根,在提升幼教品質中並納入強化幼兒情操及體能的正常教育。因此,如 何落實運動遊戲的推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讓幼兒能常常運動、終生都運動的 健康觀念與習慣,這便是落實教育向下紮根的重要方案之一。而教育部提出的「推 動幼稚園運動遊戲方案」,進一步強調幼兒運動遊戲在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由此 可見,幼兒體能活動的教學已獲政府機關的支持與關注(教育部,2004)。

教育部在「推動幼稚園運動遊戲方案」(2004)中指出,幼兒體能現況不佳、

肥胖率高,幼兒體能教學師資不足,幼兒運動遊戲教學教材缺乏、家長也誤解幼 兒活動的意義,於是提出具體方案:

(一)建立推動之機制

幼兒體能活動為幼稚園課程之一,因此幼稚園必須落實課程標準,並 試辦種子學校作為典範,並協助縣市政府建立輔導及推動機制

應能增 進幼兒體能活動的推展,讓幼兒能在幼稚園中享受運動的樂趣。

(40)

(二)強化師資培訓

幼兒體能教學的教師其專業知能的培養,是有關單位的責任,所以政 府應結合學校單位及民間團體,培育幼兒體能教學者並建立專業知能。國 內幼兒體能指導員,因無專門機構進行培訓,使得幼兒體能指導員的素質 參差不齊。要提升指導員之素質,應以研習會為基礎,並鼓勵有關之教育 單位增設幼兒體能教學相關課程,此外也可以藉由學術研討會,以增進幼 兒體能指導員之學術涵養。

(三)改善教學環境

環境因素及教具設備影響著幼兒體能活動的內容及效果,要改善教學 環境應結合專家學者研發相關教材,提供指導者更多的選擇。國內幼兒運 動遊戲活動參考手冊缺乏,手冊的研發亦是不可或缺的。而教材的編纂應 尋求理論基礎做依據,配合幼兒所需研發出一套幼兒體能遊戲指導手冊。

(四)加強幼兒運動活動之推廣

幼兒活動是展現教學成果的方法,也是達到宣傳效果最直接的方法。

但幼兒活動應以幼兒為主體,增加親子互動,並避免競爭與名次的方式,

且活動的推展應朝多元化的設計,讓幼兒及家長有多元的參與管道及機 會,並從活動過程中,建立家長對幼兒體能活動的認同與支持。要增加幼 兒運動機會,可從社區著手,推動社區幼兒體能活動班,並於幼兒常去的 公共場所辦理親子活動,必能增加幼兒運動的機會。

(五)推展幼兒運動遊戲之理念

利用媒體與網際網路的功效,推動幼兒體能活動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除此之外,應善用其多元性,提供幼生家長對幼兒體能遊戲的認識,

加上對幼兒身心發展幫助的理念宣導,才能讓家長重視與認同。而幼稚園 的主管往往是推動幼兒體能活動的決策者,因此要加強理念的宣導,可從 幼稚園的主管講習開始,才能使園方、家長及社會大眾從認識幼兒運動遊 戲,到認同幼兒運動遊戲,進而支持幼兒運動遊戲的推動。

數據

表 2-2  3~5 歲幼兒動作發展之相關研究(續)  研究者  (年代) 3 歲  4 歲  5 歲  許麗鳳(1996) 可用單腳跳  在平行線中行走 兩腳交替上樓梯  可單手拋球  可單手丟球  可用單腳跳並前進 可以接跳動的球 可以接往上拋的球 可以用手拍球  衛生署  國民健康局 (2001)  可拿球或東西往下丟  不扶東西可兩腳同時離地跳起 不扶欄杆自己上下樓梯  不扶東西用單腳跳一下  可用前腳腳跟接著後腳腳趾,向前走兩、三步 不扶東西時,用單腳連跳五下以上  單腳穩穩站立十秒鐘  合併雙腳
表 2-5  幼兒體能指導員之研究(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發現  童淑美(2006)  個案研究  某幼稚園園長及相關教師共 10 位  在幼稚園實施體適能活動研究,發現:  1
表 2-6  有效體育教學之要素(續)  研究者  (年代)  教師管理  教師監管  教師指導  蕭秋祺 (1997)  1.  教 師 應 精 通 課 室 管理及組織技巧外,應於 學 期 初 即 建 立 教學 常 規 及 訂 定 課 室 規則,並確實執行;且在教學前,也已先擬好教學計畫。  2
表 2-7  運用系統觀察法研究有效教學之研究(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觀察工具  觀察內容 研究結果  劉仙湧 (1995)  二 名 國 小體 育 科 輔 導員  DACOM-PE DIBA TMAS  教 學 過 程中 教 師 的行為(包括管理、指導 和 督 導 行 為)  一、 管理行為:田徑輔導員的管理效率在 活動開始時最高,活動結束時效率最低;球類遊戲輔導員則相反。 二、 指導行為:以架構課題與控制為主,其次傳遞訊息及觀察,較少給予學生回饋、讚美/鼓勵、發問。 三、 督導行為: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o proceed, we construct a t-motive M S for this purpose, so that it has the GP property and its “periods”Ψ S (θ) from rigid analytic trivialization generate also the field K S ,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To enable pre-primary institutions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school culture and support to children, actions can be taken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reas: Caring and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raising pets and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marital status, children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