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實驗教育的興起背景與發展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首先就西方實驗教育興起的背景與發展作歷史性之回顧,並以歐美諸 國之實驗教育為參考,以臺灣偏鄉公立小學辦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計畫試點 學校作為分析對象,探究我國偏鄉小學辦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在現場實務行 政之變革與成效。以下就實驗教育之發展簡史、多元類型的實驗教育與臺灣偏 鄉公立小學辦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行政變革等研究議題作相關文獻之探討。

第一節 實驗教育的興起背景與發展

環顧臺灣教育發展的歷史,關於「實驗教育」(experimental education)一詞 可指政府或民間在促進教育革新的目的之下,依據特定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實 務場域中採用實驗的方法與步驟,探究、發現並改進教育實務的原則與做法

(吳清山、林天祐,2011)。教育基本法第 13 條亦明訂:「政府及民間得視需 要進行教育實驗,並應加強教育研究及評鑑工作,以提昇教育品質,促進教育 發展。」雖有法令及學術基礎支持實驗教育的創辦與發展,但臺灣自 1990 年 由人本基金會發起創辦的第一所具實驗性質的森林小學,創立之初仍遭受各種 法令與學籍的限制,經歷無數的周折。而後所成立的學校,如宜蘭人文中小 學、信賢種籽親子實驗小學、宜蘭慈心華德福中小學等,長期以來外界皆稱其 為「體制外」學校,而所謂之「體制外」之意涵,不外乎有離經叛道、脫離主 流之意味。尤其在臺灣獨特的政治發展歷史背景下,教育實驗之精神在實踐上 的發展落後國際數十載。在國際間,教育實驗的概念發展已不是新的現象,無 論是針對公立學校的課程、教學或特定教育問題而進行實驗性的改革方案,或 是基於特定的辦學理念而創辦相對於主流體系的「另類學校」,在歐洲諸國與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1

國的教育發展中均經歷了錯綜複雜的變遷,時至今日更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西方各國的實驗教育能有今日之發展規模,實則亦 面臨了許多考驗,更承蒙先人努力耕耘之成果,才使多元社會的具體精神得以 真正落實。本節從歷史脈絡中探究實驗教育的興起背景與發展因素,藉以了解 為何實驗教育逐漸受到重視的原因。

壹、公立教育體系的起源

在許多西方國家的文獻中,擁有「實驗」精神的學校型態或非學校型態教 育形式,名稱多元、各有不一(陳世聰,2016),無精準且明確的詞彙定義具有 實驗性質的學校。因此大部分皆以「另類教育」(Alternative Education)一詞概括 相對於體制內公立辦學的教育,實驗教育可以描述為具有多元色彩的教育形 式,整體發展較為零散。Sliwka(2008)從廣義的角度定義另類教育,其可指涵蓋 所有傳統學校系統以外的教育活動。相對而言,國家提供的公立教育系統由政 府出資建立,具有正式法律規範及組織章程,屬於公共事務的一環。不過正式 國家的概念始於近代,大約於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歐洲民族國家的建立之 後,公共教育制度發展始為開展(徐宗林、周愚文,1997),而在此之前的教育 形式主要由教堂或私人機構所提供,受教育的群體也有所限制。

綜觀過去東西方的歷史,雖有制度化教育體系之建立,但無論東西方國 家,教育事務皆與宗教、政治脫離不了關係。東方世界以中國為例,西周朝以 宗法制度束縛和教化民眾;秦代焚書坑儒箝制讀書人的思想;漢武帝獨尊儒術 建立官學制度;隋唐時代建立科舉制度選用人才,宋朝的興學運動促使中央到 地方掀起了辦學的熱潮,且書院的擴充對往後各朝代私學的發展影響甚鉅(程 方平、畢誠,1996)。因此現代學校遲至清末之後西學東漸,才迫使中國建立新 式教育制度。而西方諸國的發展歷史中,自中世紀以來,教會一直是主導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2

育、控制教育的社會機構,更可以顯見宗教權威對於教育的掌控。

由宗教主導教育事務的情形,持續到十六世紀末始有轉變。關鍵的歷史因 素為宗教改革與啟蒙時代的興起。中世紀的人文復興運動喚起了人類對於理性 的覺醒,在商業活動日益頻繁之下,除了在地理位置上有了大航海時代的發 展,在社會思想上,以馬丁路德為首所發起的宗教改革,更是影響了近世社會 結構的發展。宗教改革主要挑戰教皇至高無上的權力,並且強調透過閱讀聖 經,人人可不透過教士為媒介,與神直接接觸。許多國家的皇室支持國王反抗 教皇及教會,並同時打著「誰統治,就由誰來為其人民設立宗教」的口號(引 自徐宗林、周愚文,1997,頁 314)創立民族教會。而這也影響了日後民族國 家因為大量發展教育活動而形成了國家辦理教育的緣起。

另一方面,西方近代史上的啟蒙運動亦為影響近代公立教育的重要關鍵時 期,許多近代民主觀念和思潮由此萌芽。其中,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的思想反映歐洲及新世界的政治、社會與經濟發展,不僅促進西 方世界教育哲學理論的發展,更喚起人們對體制發展的需求,這一系列的思維 皆使新的教育理想得以付諸實現。其 1782 年所出版的《波蘭政府的考察》

(Considerations on the Government of Poland)一書,強調適當的教育組織系統不 僅能社會變革,更可增進社會之共同利益,形成各國獨有的民族性格與制度化 的民主政府,種種觀點深受自由派和一些社會改革者的支持(Bowen, 2003)。在

《民約論》中,其提出一種「社會契約」的概念,聲稱所有的契約雙方都是平 等的,以此平等的關係建立於雙方各自遵守某種「自由意志」(原文:the Volonte´ Ge´nerale,英文:general will)的基礎上。公民必須遵守法律規定,而

法律本身亦依據全體公民的自由意志而訂定(Koops, 2012)。這些主張授予人民 以自身的權利交換政府對各項權利之保障,並於各種保障不符合人民之期望 時,人民可將權利收回要求更換新的政府。《愛彌兒》一書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 地位,書中提出對於兒童的教養採取自然原則的看法,奠定日後「以兒童為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3

位」的教學方法,並影響裴斯塔洛齊、福祿貝爾、蒙特梭利等教育實踐家

(Zuckerman, 2012;伍振鷟、林逢祺、黃坤錦、蘇永明,2014)。作為啟蒙時代 教育思潮引領的巨頭,盧梭所提出之思想使國家教育體系的雛形逐漸清晰,除 提供基本的立論來源,其所提倡的自然主義思維更使教學方式以「學習者」(兒 童)的角度出發,奠定往後另類教育主要理念的依據來源的基礎。

經歷地理大發現、宗教革命、科學革命、啟蒙時代等在歷史中具有重大意 義的事件後,西方世界隨之而起的一系列經濟、政治、社會與文化發展快速的 變遷。而十八世紀以工業革命為首,整個人類社會更是展開一連串社會劇變的 序幕。工業革命源自於近代社會的貿易活動,自地理大發現後所形成的環大西 洋商業圈因產業發展的需要,促進工業革命在世界各地展開,同時象徵著以機 器生產方式為經濟發展重心的現代化時代來臨。便利工具的發明使交通運輸漸 趨完備,帶動整個歐洲新網絡的延伸,從而有利於西方資本主義的擴張(黃秋 鳳,2007)。許多意識形態也逐漸宰制人的思維,並影響近代社會的發展,如資 本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自由主義等。因應時代背景的需求,各國需要 具備基本文化水平的人才,各國開始形成自己的國民教育制度。

全球首次由政府提供經費,並強制要求小孩入學的公立教育體系產生於十 八世紀的普魯士王國。早於 1717 年威廉一世即於國內普遍建立小學,為現代教 育學制體系出現的雛形,而 1763 年所發布的《鄉村學校法》已出現所有小孩都 要接受教育的義務概念,若家長未送其小孩入學則會受到懲戒(林玉体,

1999)。對照當時的時空背景,歐洲雖已有「人權」、「平等」的概念出現,但此 時普魯士所建立的學校體系,目的實以「富國強兵」為主軸,學校所教授的內 容以基本實用知識與道德為主,最終的目標在於培養具有國家團結意識的人 民,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Bowen, 2003)。至此之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浪潮的 興起,許多國家皆立法規定義務入學的法令,愈來愈重視教育對國家發展的重 要性及影響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4

至於美國的公立教育系統,許多文獻皆以麻薩諸塞州建立公立學校的經驗 視為是美國公立學校教育的先驅。在美國尚未獨立之時,麻薩諸塞州早在 1642 年與 1647 年分別訂定公立學校教育的相關法令,並於 1837 年設立州教育委員 會,1839 年開辦全美國第一個州立師範學校(彭煥勝,2009)。著名的美國教 育家曼恩(Horace Mann)任職於麻薩諸塞州的教育董事會祕書時,對公立學校教 育的推廣與變革扮演功不可沒的角色(Power, 1991),促成了教育事務的立法分 權化以及教師教學的專業化。除此之外,曼恩亦提倡建立良好的學校建築,呼 籲少用體罰的教學方式,擴大公立學校入學的比率,透過機構訓練師資提升教 師的專業地位等作為,喚醒地方政府官員與全體人民正視公立教育系統的重要 性,至此帶動了美國接下來二十多年各州建立公立教育系統的風氣。其對於公 立學校教育之投入主張確保所有的公民都可習得生活所需的技能,才可將所學 奉獻於社會,帶動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促進人民的機會均等,因而其多樣

至於美國的公立教育系統,許多文獻皆以麻薩諸塞州建立公立學校的經驗 視為是美國公立學校教育的先驅。在美國尚未獨立之時,麻薩諸塞州早在 1642 年與 1647 年分別訂定公立學校教育的相關法令,並於 1837 年設立州教育委員 會,1839 年開辦全美國第一個州立師範學校(彭煥勝,2009)。著名的美國教 育家曼恩(Horace Mann)任職於麻薩諸塞州的教育董事會祕書時,對公立學校教 育的推廣與變革扮演功不可沒的角色(Power, 1991),促成了教育事務的立法分 權化以及教師教學的專業化。除此之外,曼恩亦提倡建立良好的學校建築,呼 籲少用體罰的教學方式,擴大公立學校入學的比率,透過機構訓練師資提升教 師的專業地位等作為,喚醒地方政府官員與全體人民正視公立教育系統的重要 性,至此帶動了美國接下來二十多年各州建立公立教育系統的風氣。其對於公 立學校教育之投入主張確保所有的公民都可習得生活所需的技能,才可將所學 奉獻於社會,帶動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促進人民的機會均等,因而其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