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就研究主題,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闡述研究的基本架構,共分 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就 名詞作釋義;第四節闡明研究方法與步驟;最後第五節則提出研究範圍與限 制,詳細內容分別說明於各節。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時代與少子化浪潮的大環境背景下,各級學校的招生均面臨嚴峻 的挑戰,其中位處偏遠地區或離島地區之學校,更有因人口結構改變而造成的 經濟弱勢、城鄉落差、高教育成本、師資供需失衡、師資不穩、競爭不足、文 化刺激不足等問題(陳聖謨,2012)。為解決偏鄉學校之困境,教育部歷來也推 動許多偏鄉教育相關的政策與計畫,例如:1996 年始為實施「教育優先區計 畫」;2003 至 2004 年推動「攜手計畫」;2007 年推廣國民中小學發展特色學校 相關計畫;自 2003 年至今仍持續推動的偏鄉數位與資訊化方案等(詹志禹、吳 璧純,2015)。而最近幾年教育部更是發展出整合型的「偏鄉教育創新發展方 案」,包含第一類的教育創新實驗,發展新型態的偏鄉課程設計、教學策略與教 育模式,第二類的數位化持續導入避免數位落差,第三類為資源媒合與社群的 合作共置,第四類則有成功案例分享等計畫(教育部,2015)。上述計畫之目的 皆是在以偏鄉學校為主要對象,進行一系列教育的革新發展,期望能夠整合偏 鄉學校資源的實質效益、真正落實教育機會公平均等以及促進小校教育革新發 展,避免走向以往被動與消極的裁併、廢校一途。

我國立法院已於 2014 年 11 月 4 日三讀通過實驗教育三法,分別為《學校 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

例》及《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而此三條例的通過與上 述教育部所提出的偏鄉學校創新計劃互相呼應。實驗教育三法對於臺灣實驗教 育的推動有相當大的助力,不僅使以往在家自學有正式的法源依據,更可促進 公立學校擁有更多彈性與空間導入實驗教育之精神辦學,藉此發展公立學校的 優質特色,提升家長長期以來質疑公立學校低迷的辦學成果與績效。

然而,實驗教育法規通過後,對部分學校的經營也可能產生預期之負面影 響,例如經營不善或缺乏特色之學校,導致家長缺乏對學校的認同,因而面臨 整、併校或是倒閉之困境,此一困境尤以受限於地理環境之先天性條件不良的 偏鄉學校更甚。有鑑於此,本研究深入偏鄉學校,探究偏鄉小學辦理公立學校 型態實驗教育,分析實施實驗教育前後之行政有何轉變,透過質性研究方法剖 析偏鄉小學進行實驗創新和發展學校特色、研發學校本位課程、導入創新教學 策略等歷程,與在辦理實驗的過程中,學校行政端所產生的變革,並就其面臨 之困境作深入之探究。

貳、研究動機

研究者於求學階段曾經就讀於偏鄉國民小學,對於偏鄉國小享有得天獨厚 之自然環境尤其嚮往,且認為偏鄉小學擁有之優勢並非一般城市公立大型小學 可企及。依據研究者過往在偏鄉小學之求學經驗,在偏鄉小學校就讀之學童一 般而言與學校教師、同儕之間具有緊密的連結感,並且對於所處之環境與社區 認同意識較高。陳幸仁、王雅玄(2007)亦指出偏鄉小校在與社區互動關係密 切,是一個永續發展的生命共同體;在學校內部的成員易於重視個體的主體性 有平等、互信的對話關係;在組織文化氛圍上亦有科層化制度宰制下所無法擁 有的彈性與關懷文化;在小校當中教師也較為注重學生的生活發展與學生有強 烈的連結,而學校行政人員亦較為關懷成員以維持學校的生命力。然而,近年 來由於績效責任概念於教育領域中的廣泛運用,凡事考量成本效益的思維已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

植整個教育體系中,與上位概念提出「教育公平」之口號訴求往往背道而馳。

在過去的十年中,臺灣各地有不少學校面臨裁併與廢校的考驗,對於小校是否 應該整併的議題相關研究亦持提出正、反意見或對當局提出偏鄉政策之建議

(簡宗德,2016;鄭同僚,2008)。基於教育正義與教育公平的理想教育理念 下,尚有諸多專家學者、教師、家長以及對教育有熱忱之人士反對此波政府對 於小校裁併的政策。

而在裁併校議題爭論的過程中,教育部亦有針對偏鄉學校進行特色課程的 創新方案或提出相關因應策略改善偏鄉小校的困境,但依據天下雜誌在 2015 年 的統計數據來看,全臺灣目前仍有 11%比例之小校面臨廢校的危機(程晏鈴,

2015),可以看出偏鄉小校的困境猶然存在,似乎沒有因此使裁併的聲浪就此平 息。自 104 學年度起,教育部推動「教育創新行動年」的計畫,並研擬「偏鄉 教育創新發展方案」,除透過學校課程與教學創新,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外,另定 目標期望打造偏鄉的特色使其與鄰近區域結合,重新定位偏鄉地區學校成為集

「知識中心」、「文化中心」與「創業中心」的角色(教育部,2015)。再加上實 驗教育三法的通過,讓偏鄉小校的困境得以有解決的途徑,在法規規定上,學 校得使其制度、行政運作、組織型態、設備設施、人員資格與進用方式、課程 教學、學生入學、學習成就評量、學生事務及輔導、社區及家長參與等事務充 分獲得彈性與自主的權力,與過去對於偏鄉解決困境辦法之導入特色學校概念 與創新教學方法相比,彈性與自主的範為擴大許多。不過教育口號與理想究竟 能否於學校實際場域中實現,為此研究主要探求之目的所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