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理論基礎

第三節 對比語言學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理解,例如:「皮燈球」指懵懂的人;「打酒坐」指酒店中客人給妓女賣唱的錢。28 現代人們的生活腳步緊湊,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慣用語汰舊換新的速度相當快,語 言中的新詞也就不斷湧現。也因為慣用語與生活息息相關,當我們處於變動的時代之 下,壓力與競爭的感覺朝人民襲擊而來,此時我們便將情緒反映在語言上。因此我們 可以發現,大多的慣用語都有著譏諷的特色,並充分地表達了人民的思想以及是非觀 念 。

成語是民族語言的詞彙瑰寶,更是長久以來文化的結晶,它鮮明地表現出民族的 各個面向,無論是社會、歷史、文化或者是宗教。因此,我們才能夠以成語來作為研 究的對象,進一步瞭解兩民族的國情並進行對比。提前說明,由於筆者為俄語語言的 研究者,本論文採用俄羅斯學者莫洛特科夫(А.И. Молотков)對於成語的觀點,因此 俄語的俗語、諺語、名言等將不列入在討論的對象裡。另外,依莫洛特科夫(А.И.

Молотков)之定義,漢語之成語與慣用語皆可算是成語。因此,本論文將以漢語之成 語及慣用語和俄語之成語進行對比研究。

第三節 對比語言學

比較為人類認識事物的一種方式,也是語言學研究的一種方法。對比語言學

(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 或者 контрастив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就是依「比較」的 本質所興起的一門獨立學科。「對比語言學」最早是由美國人種語言學家沃爾夫(B.

Whorf, 1897-1941)於1941年所提出。29 若追溯其種類,對比語言學為比較語言學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ая компаративистика)之下的分支。對比語言學的基本任務為,針對 兩種或是多種語言(親屬或非親屬語皆可)進行比較,目的在於找出兩種語言形式、

結構、功能、用法等的異同。30

28同註24,王寧、鄒曉麗 編,《語文知識與運用叢書—詞匯》,頁233。

29張會森 著,〈對比語言學問題〉,《對比語言學論文集》(王福祥 編)。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 版社,1992年05月,頁15。

30同註29,張會森 著,〈對比語言學問題〉,《對比語言學論文集》(王福祥 編),頁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下,我們進一步地介紹對比語言學的重要特徵:

(一)對比語言學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換言之,對比語言學的基本架構建立在 語言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之上。語言學總的研究對象為語言,身為語言學的分支,對 比語言學幫助我們更進一部的瞭解語言,並推動其他語言學分支的發展,彼此互相補 充、互相發展。

(二)對比語言學為針對兩種或是兩種以上的語言進行對比研究。對比語言學興 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近幾十年來,隨著外語教學或翻譯的蓬勃發展,人們逐漸意 識「比較」為學習外語的一種重要方法。因此,透過對比分析及研究,我們可以對兩 種語言有更深刻的認識。

(三)對比語言學是一種共時的研究。所謂共時,是著名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

(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所提出對於語言學研究的其中一種分類。索緒爾 認為,語言現象分成歷時以及共時。按他的分類,關於語言學的靜態方面都為共時的,

有關演化的一切都是歷時的。31從此得知,共時與歷時分別代表語言的狀態和演化的階 段。因此,對比語言學著重在針對兩種或是兩種以上語言的現時狀態進行對比,以便 找出不同語言在形式、結構、語義、功能等方面的異同。

(四)對比語言學雖然同時研究語言中的相同及相異之處,但側重於語言之間的 不同之處。前面所提,對比語言學是從比較語言學所分支出來。由此得知,此種分法 便是要與一般的「比較」作區別。因此,在對比語言學之下,我們尋找的「不同」是 在多種相同的條件下找出不同,而不是在原本就大相逕庭的條件下所發現的不同。32

接著,我們介紹對比語言學中,最基本並且與本論文直接相關的研究方法。語言 對比研究的方法可以分為單向對比以及雙向對比。所謂單向對比,即以語言A為出發 點,進而研究A語言的範疇、形式、意義在語言B中如何表達,並找出相等價值的形式。

兩種語言的關係為:語言A為出發語(исходный язык),語言B為對象語(язык-цель)。33換言之,若有語言對象Z,出發語言為A,單向對比的過程在於找出語言對 象Z體現在B語言為什麼。若語言對象Z表現在語言B上沒有相對應的形式,那麼語

31許余龍 編著,《對比語言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頁1。

32同上註,許余龍 編著,《對比語言學》,頁6。

33 同註29,張會森 著,〈對比語言學問題〉,《對比語言學論文集》(王福祥 編),頁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言對象Z在B語言中即為零形式。這類對比方式較著重在兩種語言的表面形式,通常 運用於外語教學、翻譯、編輯辭典上。雙向對比則是沒有出發語以及對象語的分別,

而是以一種範疇、概念或屬性為基點,對比此基點如何在兩種語言中體現及運用。本 論文將探討宗教因素對俄漢語言,尤其是成語的影響。因此,本論文將採用雙向對比 的研究方法。

對比語言學建立至今,其研究範圍逐日增大。研究對象已從兩種語言最基本的語 音或語法結構擴大到語言的各個層面上。近來還出現一種備受矚目的研究方向—文化 的對比。1957年,美國對比語言學創始人拉多(R. Lado)在《跨文化的語言學》一書 中 指 出 , 每 一 個 文 化 構 成 的 模 式 都 有 其 形 式 (form ) 、 意 義 ( meaning ) 和 分 布

(distribution)。他們形成語言文化對比分析的三個層次,但三者並非獨立的存在。34 而文化對比可透過三者的關係來進行:

(一)同一形式,不同意義:意指因為文化的差異,在兩種語言中產生形式相同 卻有不同的意義的情況。例如:俄語成語 чёрная кошка пробежала,用中文形式表達 為「有一隻黑貓跑過」。兩者形式相同,但 чёрная кошка пробежала 的成語意義為不 祥之兆,並不是真得描述黑貓跑過的情況。因此,兩種語言在同樣的形式下,表達的 意義卻不同。

(二)同一意義,不同形式:意指表述同一個概念,但可能因為文化上的差異產 生不同的聯想,導致形式上的不同。例如:漢語中的不三不四與俄語中的 ни рыба ни мясо (字面上的意義為不是魚也不是肉,意思上卻等同於漢語中的不三不四)。

(三)同一形式,同一意義,不同分布:兩種語言的形式與意義都相同,但因時 間或是空間上的差異造成不同的分布。例如:我們說「紅燈區」是指以賣淫業為主的 街區。在俄文中,красный фонарь(紅燈)與之形式相同,意義上也為俄國舊時的妓 院。唯一的差別在於 красный фонарь 為舊時的用法,而在中文裡,「紅燈區」卻沿用 至今。因此造成同一形式、同一意義,但具有不同時間分布的情況。另外,具有不同 空間分布的情況也有所見。例如:俄文中 в мгновение ока(眨眼間)意指為短暫的瞬 間。在中文裡「一眨眼的功夫」也為瞬息間的意思。兩者的形式以及意義都相同,唯

34 戚雨村 著,〈語言對比和文化對比〉,《對比語言學論文集》(王福祥 編)。北京:外語教學與研 究出版社,1992年05月,頁34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的差別於 в мгновение ока 在俄文中屬書面語,而「一眨眼的功夫」在中文裡屬口語,

因此造成空間分布不同的情況。35

烏申斯基(К. Д. Ушинский)曾經指出「比較是一切認識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是透 過比較來認知世界上的事物」36換言之,一種語言的特點需要經過與其他語言的對比而 彰顯,透過對比的方式我們可以更深刻地認識所比較語言的異同。除此之外,在比較 的過程中,本論文亦以上述拉多所提出的三種層次:形式(討論成語之表面結構)、

意義(討論成語之主題,即思想內容)、分布(討論成語在時間或空間上的差異,即 語體)進行對比討論。

35張會森 主編,《俄漢語對比研究》(下卷)。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年,頁259。

36Ушинский К.Д. Избранные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е сочинения. М.: Педагогика, 1979, т.3, с.4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