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文獻分析法:

本論文使用的中心理論包括語言文化學、成語學、對比語言學。本論文在建立理 論依據時,將配合研究所需整理出相關理論。

(三)語言文化學研究法:

根據語言世界圖景理論進行形式研究以及內容研究。前者主要以成語的結構為討 論對象,後者則以宗教主題為討論內容。本論文試圖從這兩個角度揭示俄漢語中有關 於宗教的語言世界圖景。

(四)對比研究法:

本論文將蒐集到的宗教性成語依兩種對比方法進行分類比較:其一為雙向對比,

在比較過程中兩種語言無孰重孰輕之分,而是以一個概念為基點,探究此基點如何體 現至兩種語言中。其二以美國學者拉多(R. Lado, 1915-1995)的觀點進行文化對比,

拉多指出文化具有形式(form)、意義(meaning)、分布(distribution)三種模式,

而文化對比即透過這三個層次的關係來進行(詳見文獻分析—對比語言學)。在本論 文第四章(俄漢宗教性成語之異同)之第一節( 宗教性成語之結構 )中,即是所謂的 形式比較。而在第四章第二節( 宗教性成語之主題) 中,即採用意義及分布的比較。

本論文藉此對比方式企圖對俄、漢語中所涵蓋的宗教文化意涵進行研究。

第四節 研究限制

為避免本論文的篇幅過大及內容過雜,在研究方面有下列幾點限制:

(一)引用理論的限制

本論文第一章之理論基礎中,主要以語言文化學的研究理論為依據。但由於語言 文化學所包括的研究範疇相當大,其中牽涉至民族學、社會學、文化學、心理語言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等科學基礎。2 因此,本論文僅能選擇性地引用 (1)語言文化學之語言世界圖景研究;

(2)比較語言學之對比語言學;(3)語言學之成語學此三種理論來作探討。

(二)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論文以研究俄漢的宗教成語為主。但關於俄漢語對於成語的定義並不相同,且 不論俄語或漢語,學者們也各持己見。為討論方便,本論文採用俄羅斯學者莫洛特科 夫(А.И. Молотков)對於成語的觀點為理論根據(詳見文獻分析之成語學),俄語的俗 語、諺語、名言等將不列入在討論的範圍內。另外,依莫洛特科夫(А.И. Молотков)

之定義,漢語之成語與慣用語皆可算是成語。因此,本論文將以漢語之成語及慣用語 與俄語之成語進行對比研究。

(三)語料蒐集的限制

本論文以宗教成語為研究對象,語料的蒐集必然是不可或缺的重點之一。但由於 與宗教相關的成語浩如煙海、不計其數。為了考量論文篇幅的限制,本論文只根據俄 漢兩民族之主要宗教為對象:俄語部份以東正教為主,漢語部份以佛教及道教為討論 對象。但即便在縮小宗教範圍的情況下,所有相關成語仍無法一一列舉,在此特作說 明。

(四)宗教思想的限制

本論文將宗教與語言置入研究空間交互觀察,但有鑒於宗教實為一門博大精深的 學科,同一個宗教裡可能又能分支出許多不同的派別,不同的派別又有其不同的理論 觀點。因此,本論文純以語言學角度出發探究宗教,並無法顧及各個宗教派別觀點上 的差異。

2 吳國華、王銘玉 著,《語言文化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頁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理論基礎

本論文在進行「宗教與語言:俄漢成語對比研究」時,牽涉到許多學科,如研究 成語當然脫離不了成語學;若想進一步瞭解宗教與成語如何密切聯繫,必須進入語言 文化學;尋找俄漢兩語言的異同,必須探討對比語言學。因此,在這個章節中,我們 將針對與本論文相關之理論與學者逐一介紹、討論。其中包括語言文化學—韋列夏金

(Е.М. Верещагин)、卡司托馬羅夫(В.Г. Костомаров);俄語成語學— 諾格拉多夫

(В.В. Виноградов)、 莫洛特科夫(А.И. Молотков)、尚斯基 (Н.М. Шанский);

對比語言學— 拉多(R. Lado)等。

第一節 語言文化學

語言與文化的關係向來都息息相關,當我們要比較種兩種語言的異同時,語言背 後的文化意義更是不可或缺。此節將分成三部份討論,分別為:語言與文化、語言世 界圖景、宗教與語言。我們先探討語言與文化的基本關係;進而討論語言文化學中,

相當重要的理論—語言世界圖景,以瞭解思維與語言如何互相體現;最後,探討宗教 與語言又是如何相互影響。

壹、文化與語言

文化與語言的概念存在已久,通常我們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作為文化傳播 或傳承的工具。一個民族的語言同時也是這個民族文化的一面鏡子,兩者一體兩面,

關係密不可分。文化語言學者謝康基對文化與語言的關係下了此種定義:「語言是文 化的一環,而且是主要的一環。各民族都有其文化的特色。形成民族文化的有:傳承 其祖先的智慧、道德倫理觀念、習俗、宗教信仰、政治法律制度,以至歷史神話傳奇,

包括各種『禁忌』(taboo) 等等,而憑藉語言文字,才能薪火相傳的!語言文字,亦是 民族文化精神的表現—主要的表現形式。語言習慣是最顯著的特徵」3。其中可見語言 是傳承文化及達到認知手段的一種主要方式。德國著名哲學家兼語言學家洪堡特(W.

Humboldt)就清楚區分了語言的這兩種功能—表達功能和認知功能,並提出語言的本

3 周慶華 著,《語言文化學》。台北:生智文化事業,1999年4月,頁6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質功能應為認知功能。在他看來,語言的主要功能不是供人類達到相互理解的媒介,

而是「一個民族進行思維和感知的工具」 4。因此我們可以得知,語言作為一種認知中 介,它在人與世界上的關係搭起了一座橋梁。語言的差異影響了人的認知概念,這種 差異造成各個民族有獨自的思維及世界觀。不同的語言反映及呈現了不同的自然文化 與背景,好比俄國大半年處在於冰天雪地之下,他們對於「雪」的用字(снег、вьюга、

метель、фирн、слуд、заносы、сугроб 等)就比處於亞熱帶國家的我們來得複雜、廣 泛。我們將語言置入社會人文背景中去觀察,從考古、從人文地理、從社會歷史,從 語言形式多方面去研究,從而完整地托出一個多彩而豐滿的語言。5

語言到底具有著什麼樣的功能,使它與文化的關係如此緊密。對於語言的功能,

除了上述洪堡特提及的兩個功能之外,很多學者也提出自身的觀點。俄國學者韋列夏 金(Е.М. Верещагин)與卡司托馬羅夫(В.Г. Костомаров)的著作《語言與文化》

(Язык и культура)也提出了語言三大功能6

(一)交際功能(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ая функция)

語言作為人類交際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種工具,它表達人們的意念、情感及想法,

幫助人類溝通並傳達訊息。但前提為說話者以及受話者必須要有相似的知識背景,才 能完整地接收語言訊息,達到交際功能。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學習外語的同時,除了 著重於文法規則之外,還必須瞭解該國家之文化。因為語言與文化兩者互相滲透、影 響,無論是口說或者是書信,若無配合上適宜的國情知識,將容易造成溝通上的誤解。

語言作為人們之間的一道橋梁,我們不僅藉由這座橋梁傳遞訊息,還能接受他人給我 們的訊息。

(二)積累功能(кумулятивная функция)

語言除了具有傳遞訊息的功能之外,還具備了反映、儲存、記錄資訊的功能。一 個民族間的語言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我們能有如此豐富的語言,語言的積累功能有 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再者,透過這些語言的記錄,使我們更加瞭解人類社會及歷史的 發展。好比考古學家在研究出土的文物時,必從字形的辨識得知其年代,進而從文字

4 吳國華、王銘玉 著,《語言文化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頁2。

5 同註3,周慶華 著,《語言文化學》,頁156。

6同註1,Верещагин Е.М. , Костомаров В.Г. Язык и культура: Лингвострановедение в преподавании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ак иностранного, с. 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上的蛛絲馬跡,瞭解當時的一些社會資訊。秦始皇焚書造成歷史考察的負面影響,正 是因為此舉破壞了記錄資訊的功能。由此得知,語言承載著民族的思想及文化,世代 相傳之後成為民族間共通的民族個性及思維。

(三)指示功能(директивная функция)

人在透過語言交際溝通的同時,語言也具備著指引、指導的功能。語言能影響受 話者的思考模式,我們得知新訊息之後,經過思考會逐漸修正自身的行為。好比幼兒 上學校一樣,老師會依該民族的倫理道德觀教導小朋友做人處事。久而久之,在相同 的民族背景下,大家對於對錯的判定有了一樣的認知。因此,指示功能對於民族的思 維以及性格的建立也有不小的影響。

本論文進行俄漢宗教成語的對比研究,與上述語言的三大功能都有關聯,但又與 其中的「積累功能」關係最為密切。前面所提,語言的積累功能具有儲存及記錄資訊 的作用,文化歷史的足跡因此反映在語言上。成語辭彙成千上萬,我們在對話中運用 上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必定也是積年累月下所形成。語言的功能成就了民族的文化,

文化是每個民族賴以生存的基礎,語言則是傳承人類智慧與想法的媒介,兩者有著密 不可分的關係。本論文將從語言與文化的互動關係中,深入研究俄漢語言在文化及使 用上的異同之處。

貳、語言世界圖景

世界圖景,簡單地說就是人類對世界的認知,而通常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表現在 語言上。人們將自身感受以及對於世界的認識用文字表達出來,這種將世界圖景的概 念語言化、符號化,我們稱之為 — 語言世界圖景。因此我們可以從語言去瞭解人們對 這個世界的認識。

根據語言世界圖景的理論,每一種語言都是表達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透過語言,

人們將對於世界抽象的概念具體地表達出來。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因此不同民族所 產生的語言世界圖景不盡相同。但對於同一民族來說,他們對世界有共同的統一認知,

人們將對於世界抽象的概念具體地表達出來。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因此不同民族所 產生的語言世界圖景不盡相同。但對於同一民族來說,他們對世界有共同的統一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