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理論基礎

第二節 成語學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成語學

成語是人類思想的結晶,語言中的精粹,也是我們瞭解各國國情文化的重要管道。

若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民族的文化需藉助語言來呈現,那成語必定扮演極具重要性 的角色。當我們比較俄漢成語的概念時,我們不難發現由於民族文化的差異,俄漢兩 民族對於成語的概念並不是完全地相對應。就算在同個民族之中,又因各個學者的觀 點不同,對於成語的定義也沒有一個絕對的說法。究竟何謂成語?此小節我們將分成 兩部分(俄語成語、漢語成語)來詳細討論成語的定義。

壹、俄語成語

俄語中,成語的數量車載斗量、不勝枚舉。成語是組成與結構都相對固定的詞的 組合,在意義上具有整體性的特點,與詞等值,是言語詞彙組成的一部份。17 在成語的 形成過程中,各成語之間詞的結合度不同,有些成語各個詞的獨立性已完全消失,形 成毫無空隙的整體。但有些成語在詞的結合上卻不是這麼的緊密,某些詞依然具有獨 立性。俄國語言學家維諾格拉多夫(В.В. Виноградов)在1953年所發行的著作 《論俄 語成語的基本類型》(Об основных типах 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х единиц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中,就依據成語的結合性程度將成語分成三類18

(一)融合性成語(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е сращения):此類中的成語已將各個辭彙 融為一體,內部形式已被歷史的橫流淹沒。從詞面意義可能判斷不出其準確的含義,

但民族間卻對此組合詞的意義有共識。此類成語在結構上固定且不可分割,需要經過 專業的詞源分析來辨識含義,從現代俄語的觀點來看是不易理解的。而其數量也由於 產生的年代較早,因此數量也較少。例如:собаку съел(直譯:吃了狗 ; 意譯:內 行)、втереть очки(直譯:擦眼鏡 ; 意譯:欺騙)等。

(二)接合性成語(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е единства):此類成語也為一不可分割的固 定詞組,其意義判定也不等於各個辭彙意義的總和,而是從組成詞的潛在含義去推論、

引申,因此詞的組成聯繫是現代俄語的觀點能理解的。它的結構沒有融合性成語來得

17張家驊 主編,《新時代俄語通論(上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12月,頁154。

18 丁昕 著,《俄語成語研究》。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年03月,頁1~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緊密,數量上也較融合性成語來得多。例如:белая ворона(直譯:白色的烏鴉 ; 意譯:

與眾不同之人)、открыть карты(直譯:攤牌 ; 意譯:公開意圖)

(三)組合性成語(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е сочетания):此類成語的組合性較弱,較 似固定詞組與自由詞組的一種過渡現象,是一種有局限性的詞的組合。其中有軸心詞 和以軸心詞為轉移的可變部份,軸心詞為固定詞,它能與幾個限定的辭彙做結合。與 前述兩種成語類型最大的差別在於,它的整體意義相當於各個辭彙意義的總和。例如:

скоропостижная смерть (кончина) (猝死) 、закадычный друг (приятель) (摯友)。

以上為維諾格拉多夫的看法,但又有蘇聯學者尚斯基 (Н.М. Шанский)認為,成 語除了上述三種分類方法之外,還有一種成語類型為「一般性成語(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е выражения)」19,此類成語的詞語結合度更小,與組合性成語的差別在於,它的整體 意義不但是各個辭彙意義的總和,而且所有組成詞都為自由意義。例如:высшее учебное заведение(高等學校)、вопросительный знак(問號)、партийный билет

(黨證)。根據尚斯基的看法,他認為除了功能與詞相當,表達概念的固定短語為成 語之外,功能與句子相當,表達判定的固定短語,例如名言、諺語等,也是成語的一 種。

除了上述兩位學者提出對於俄語成語的看法,1967年莫斯科蘇聯百科全書出版社出 版的《俄語熟語辭典》(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主編莫洛特科夫

(А.И. Молотков)則將成語的定義狹義化20,他認為上述四種成語的分類,只有整體 意義不等於各個詞彙意義總和的組合方式(融合性成語、接合性成語)才稱之為成語。

此類成語的結構定性較強,詞與詞之間緊密地聯繫,成為不可分解的固定詞組。

另外,俄語成語在特性的觀點上也有許多說法。但總觀各種看法之後,大致可歸 納出以下幾點來作說明:其一,成語的組成內容無法用近義詞隨意更換,例如:кот наплакал(直譯:貓哭得很傷心 ; 意譯:少得可憐),不能替換成 кошка наплакала。

19Шанский Н.М. Лексикология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М.: Просвещение, 1972, с.203~204.

20同註17,張家驊 主編,《新時代俄語通論(上冊)》,頁16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但有些成語在組成的語法形式上可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規定變體,例如:Козёл отпущения / Козёл-искупитель (代罪羔羊、替死鬼)。其二,雖然俄語語法的詞序自 由,但在大部份的成語中,組成詞具有固定的順序性,因此不可以任意調換順序或是 插入其他的辭彙。例如:ни свет ни заря(天還沒亮),不能改成 ни заря ни свет。其 三,成語的意義具有完整性以及不可分割性,例如:сжечь мосты(破釜沈舟)的意義 不等於逐字翻譯的意思:сжечь мосты(把橋燒掉)。其四,成語之所以能言簡意賅的 表達豐富的想法,是因為大多數的成語都有其由來,或者成語背後具備了豐富的文化 背景,因此它能鮮明的表現出其文化色彩及民族特徵。例如:пьян, как сапожник.(直 譯:醉得像鞋匠一樣 ; 意譯:爛醉如泥)此句成語以鞋匠來譬喻喝醉酒的人,是由於 沙皇時代俄國鞋匠的社會地位很低,他們飽受精神與生活上的壓力,因此經常藉酒消 愁。久而久之,鞋匠給人一種酩酊大醉的形象。但在其他民族之中就不一定會用鞋匠 的來譬喻醉酒的人。由此得知,成語具有顯著的民族性。總觀上述幾點,成千上萬的 成語經過歷史的洪流卻歷久不衰,就是因為它生動的特性引起人們豐富的想法,有時 還能引出比字面上更深遠的含義,實為語言文化中之瑰寶。

最後,我們談論俄語術語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 的漢語譯名問題,其譯名方式各學者也有 不同的見解。最常見的譯名方式為「成語」,但又有學者採用為「熟語」(如:大陸 俄語研究者張家驊)21。但比較中俄文對於此概念的內涵可以發現,在漢語中沒有一個 完全對等詞能呼應此術語。以漢語「成語」的角度來看,其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為四字 格。再者,漢語「成語」音節整齊,其組成方式也較嚴格。若將這些概念對應至俄語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上,漢語成語這些重要的特性在俄語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 中並不具備。因此,

漢語「成語」一詞與俄語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 並不完全對應。

至於將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 譯成「熟語」的問題,「熟語」在漢語中的基本定義:「熟 語為語言中定型的詞組或句子。使用時一般不能任意改變其順序、結構、構造。包括 成語、諺語、格言、歇後語等。22」從此處我們首先可以注意到,在俄語中並沒有「歇

21同註17,張家驊 主編,《新時代俄語通論(上冊)》,頁167。

22世界辭典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世界辭典百科全書》。台北市:中視文化公司—中國百科出版社,

1996,頁327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後語」的分類。再者,如上所述,俄語фразеологизм所包括的範圍本就各說紛紜。若 根據維諾格拉多夫(В.В. Виноградов)及莫洛特科夫(А.И. Молотков)的觀點,諺語、

俗語、名言皆不屬於фразеологизм。因此,若將фразеологизм翻成「熟語」,也有爭 議之處。

不過,фразеологизм譯名問題,並非本論文討論的主題。在學者意見不一的情況下,

本 論 文 將 根 據 海 峽 兩 岸 大 多 數 俄 語 學 者 的 習 慣 , 採 用 「 成 語 」 一 詞 作 為 與 俄 語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相對應的術語。

貳、漢語成語

漢語成語是一種結構穩定,長期以來被人們廣泛運用的固定短語。首先,我們先 探討漢語成語的定義,以下歸納出兩種對「成語」的主要解釋:

(一) 成語是一種定型的語素組合,「四字格」是它的形式特點。它使語言表達 得豐富而簡練,且具有各種修辭色彩,為漢語詞彙的瑰寶。23

(二) 成語以四字格為主要形式,是一種結構穩定、形式簡潔、意義完整的定型 短語。它是漢語詞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於書面語。24

從以上定義我們可以推論出漢語「成語」具備以下至少兩種主要條件:為一種固 定詞組、以四字格為主。漢語成語雖然大多只由四個字所組成,但在反映訊息上卻有 很大的容量,因為成語通常由一則故事或者是某段歷史濃縮而來。它不但能精闢地闡 述想法,也可以簡單的講明一個哲理。以下我們來瞭解漢語成語的特徵:25

(一)歷史的傳承性:漢語成語是積年累月以來所形成,有些成語形成的時間距 今可能有好幾千年的時間。但時間的洪流卻沖不走歷史的足跡,現代漢語中還是有不 少成語生成於各個歷史朝代,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望梅止渴,就是由三國時代的 著名人物—曹操,在帶兵作戰的背景下發生的小故事。

23程祥徽、田小琳 著,《現代漢語》。台北:書林出版社,1992年02月,頁219。

24王寧、鄒曉麗 編,《語文知識與運用叢書—詞匯》。香港:海峰出版社,1998年,頁172-173。

25同上註,王寧、鄒曉麗 編,《語文知識與運用叢書—詞匯》,頁173-17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整齊的音節:漢語以雙音節的詞語形式為主,成雙成對也常常成為中華文 化所追求的狀態。漢語成語幾乎以四個字構成,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主要也是因為表 達的需求,如果字數太少很難承載其豐富的思想內容,例:唐朝文學家柳宗元寫了寓 言故事《黔之驢》,之後演變成「黔驢技窮」。而字數太多卻也顯得用字不夠精簡,

例:「有志者,事竟成」也演變成「有志竟成」的四字短語。因此,成語多以四字格 的形態呈現。

(三)凝固的結構:成語的結構經過長久的沿用而定型,因此大多數的成語不能 像自由詞組般任意地對換順序,否則會違背約定俗成的規則。例如「上下其手」不能 更換順序成「下上其手」。再者,也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詞去替換詞面,如「無的放 矢」不能替換成「無的放箭」。

(四)完整的意義:成語確切的內容與意義是經過高度的融合所形成,因此有些 時候成語並不可從其詞面意義理解,而要從言外之意去體會。如:「騎虎難下」並非 真得講述騎在老虎上,而是借喻一個人進退兩難的情況;「明日黃花」也非指重陽日 後的菊花,而是用來比喻過往的事物。因此,成語中的組成成份雖然都有獨立的語義,

(四)完整的意義:成語確切的內容與意義是經過高度的融合所形成,因此有些 時候成語並不可從其詞面意義理解,而要從言外之意去體會。如:「騎虎難下」並非 真得講述騎在老虎上,而是借喻一個人進退兩難的情況;「明日黃花」也非指重陽日 後的菊花,而是用來比喻過往的事物。因此,成語中的組成成份雖然都有獨立的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