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寺廟眾多,因此廟會活動的次數也就顯得非常頻繁。各地方寺廟神靈的 有求必應之下,使到廟會活動在各地方民眾力量的人旺、財旺相互交換關係下,

越辦越是有聲有色。因此廟會不只在教性活動上舉辦,也在元宵、春節等節慶性 活動中增辦,使廟會文化逐漸多元化。

第七節 小結:年的傳說與節日敘事

每個國家都有各自不同民間傳統習俗節日文化,而每個民間傳統習俗節日 背後都各自擁有其神奇、美妙、色彩絢麗和獨特情趣,或是以基層廣大民眾權益 為基礎作出鬥爭的英雄。

本章小結認為華族的傳統節日則多與農業祭祀、祖先崇拜、自然神靈崇拜、

驅邪禳災等儀式活動有關,是先民創造的民俗生活文化,具有民族特色和歷史進 程。華族所慶祝的傳統節日相當多,其中包括了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

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等等,尤其是春節活動,更是具有驅邪、祭祖、

聯絡親友、娛樂民生等種種文化與社會功能,是華族長期以來文明生活發展的縮 影。

由於檳榔嶼華人是早期從中國陸續遷移過來的,所以在不同的地區、群體和 個人身上,大家的生活方式也會隨著變遷,呈現出豐富多樣性,同時也反映出華 人族群始終離不開受異族文化所混淆的多元社會構成原則。誠如高丙中235所言:

在通都大衢與僻壤窮鄉之間,在各民族之間,在沿海與內地之間,在老年 人與年輕人之間,都有不同的表現。236

235 高丙中:1962 年生,湖北京山人,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所教授。主要專著有《民俗文化與 民俗生活》、《中國社會發展與文化研究的探索》、《現代化與民族生活方式的變遷》(合著)、《民 俗志》、《居住在文化空間裡》等。

236 高丙中主編,《現代化與民族生活方式的變遷》〈前言〉,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頁 3。

84

生活在不同社區空間的檳榔嶼華人,他們的文化接觸與生活方式必然與所居 空間的其他居民類似,因此大家都會調整既定的生活模式,把價值觀念更新,以 新的視覺角度來選擇新的人生階段,適應多樣化的生活方式,為自己的美滿幸福 未來爭更大的動力。

檳榔嶼華人所慶祝的節日除了保存著民族本質性的傳統精髓之外 ,實際上 也在整個居住大環境的發展下不自覺地加入了在地各民族的風俗,而且是彼此相 互影響著。華人的傳統節日慶典和儀式眾多,由於往海外移民遷地的關係,華人 的語言、歷史命運、對原鄉的感情和民族意識,都會隨著移民社會客觀條件的變 遷和人事的更易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而產生新的認同符號和精神紐帶。

許多傳統節日與儀式是歷史產物,在歷史文化轉型的進程、社會環境改變以 及生活方式的結構等種種因素之下,有些節日和儀式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走向消 亡,只透過生活方式、生活感情、生活習慣而普遍化地保留、參與、享受一些具 有特殊意義、具有生活特徵與強化團結聚合、促進人際和睦關係以及象徵著儒家 文化的節日和儀式。尤其是農曆新春佳節,更是意義深厚非凡,讓人們永遠都充 滿祈望和追求理想,以及傳承習俗文化的希望。

一、 「年」的傳說賦予華人與時併進的新生命力

送舊迎新,是華人根據節日順序時間的安排,從平常世俗生活環境中跳脫出 來,將自己的情緒完全放鬆,在參與慶祝活動中,盡情巓覆一成不變的日子和時 間順序,把自己轉換進入另一個聖禮化的時間和空間,釋放自我,同時藉此活動 獲得生命周期的淨化和更新。

尤其舉行過年的慶典禮俗儀式時,更是彰顯了華人在踐行一個從常性的俗過 渡到非常性的神聖時間和空間的動作,利用生活中張弛之道的均衡變化,使得生 活在緊張一年之後,獲得調節放鬆,重新養精蓄銳,再作出發,張弛之道的有機 結合,使身心永遠都能以最佳狀態去應付人生路途每一階段的不同需求和挑戰。

跨年是一項從俗到聖的通過儀式,是社會生活與文化的轉化,並進入一個「交 融狀態」之後才會恢復常態,當事人在經歷了儀式過程,身心都被賦予神聖能量,

生命重生,是人生另一個新階段的轉化。相對也形成一股穩固的文化力量,作為 華人集體文化的認同及內部凝聚的精神力量,支撐著華人時宜性的社會生活和生 存方式。

「年」是時間循環的再生,也是植物在大自然循環的再生,更是天候與雨量 的循環再生,通過迎接新春的祝祭儀式和活動,可以保障人民生活連綿不斷,並

85

且解除在新收穫中的某些禁忌,使新春元旦象徵了宇宙世界的開始,全部生物資 源從涸竭消失的舊歷史中,藉著天地創造的再現,使萬物重新開始生長。

尤其海外華人的先祖從原鄉離開,遠渡重洋,歷經千辛萬苦,彷彿經歷了一 次承載著沉重苦難的死亡,然後獲得海水的洗滌淨化,在彼邦登陸,恍若隔世的 感覺就像是賦予新生命的循環再生,時間也被重新創造而再生,苦難和折騰也就 深具提升精神價值和淨化生命的意義性。人類就是以各種宗教儀式持績著不斷的 創造而獲得重新再生的能量,這是一種聖現,也是一種宇宙秩序的相應。宗教現 象學家依利亞德(Mircea Eliade)認為:

賦予苦難某種價值:它將痛苦從負面的情況轉化成有積極精神內涵的經 驗。237

呂微238認為神話就是「節日敘事」,是一種信仰性敘事,為了保持世俗生活 中的神聖價值力量,世俗生活就必須定期地重返神話時代或神聖時刻,以期重新 獲得神性的力量,這就是節日的意義。239節日的敘事超越塵世,卻又是屬於塵世 中的事件或事態,而且所敘的當下都是神聖時間的開始。

古代華族先民在農業生產上常離不開直覺經驗,利用「年」成為年獸的意識,

主要是在理性地喚起族群去調適自然環境對人性的種種考驗,為了求生存,保護 農業經濟的收益,不知不覺中就會從經驗之中提高積極性。

年獸的神話故事反映出時間的重覆循環性,華族先民在五千年的歷史進程 中,「年」不斷地在同一範疇上所規定的時間和空間裡入侵集聚棲息的華族,這 意味著華族也一直不斷地在變化的時代和環境中累積豐富經驗和敏銳觀察能 力,通過不同的生活形態把時間觀念精確地捉準,順應時代環境的變化與改革,

使自己的生活。

檳臺華人自古以來迎接新春年節的各種獻祭習俗,都充滿著一種神聖的宗教 儀式,藉儀式的舉行作為人與神的一個溝通平臺,祈望在神聖空間裡借由儀式和 語言操作、在重新設定的時間中獲得神明的賜福,賦予旺盛的生命力和神聖力 量,達到重生目的。

237 見依利亞德著,楊儒賓譯,《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臺北市:聯經,2000,初版,

頁 88。

238 呂微(1952.1-):山東萊蕪人。中國社會科學耼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民間文學研宄室主任;中 國民俗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神話史與民間文學史。

239 參閱呂微著,〈神話的時間性立義形式──節日敘事學的討論〉,收錄在中華民俗會、北京民 俗博物館編,《節日文化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1,初版,頁 161-197。

86

二、 新春節慶文化活動意涵

新春節日文化具有其特點,從傳統的家庭習俗活動,逐漸演變衍化成為一項 公共領域的共同活動,而且節日在商業經濟貿易的商機策劃與推動下,文化氣息 越來越濃厚,各項節日活動都選擇在公共領域主辦,全民共慶,而家庭活動的團 聚活動,卻變得越來越淡薄。在新春佳節中,出國旅遊之樂,完全形成了不以家 庭活動為中心的現代化社會觀念。

檳榔嶼主辦新春廟會的意義,主要是要喚覺華人在結束舊曆年的生命,繁衍 新生命的一年初始,必須以一顆熱愛古老檳榔嶼的心在尖端科技發達的現代化時 代當中,藉由一個民族集體的節日活動來體會華人原鄉傳統生活習俗文化的深層 意義和象徵意涵,把具有南洋風味的新春節慶文化,以全新希望在此紥根茁壯成 長。把舊有的文化資產,與一個民族的心靈相連結,在不同的視覺角度、不同的 環境社會和不同的生存領域,鑄入新的文化想像創造力,使到新春節慶文化思維 更富多元社會的意象與象徵意義。

三、 檳榔嶼華人文化的消融

伊利亞德認為人類皆賦「永恆回歸」的本能,經常在世道衰微或世界瀕臨毀 滅的邊緣時,興起要超越歷史的心態,冀望回歸到歷史尚未開啟前的遠古美好時 代。所以,很多年節乃至宗教節日的目的,其實是在提醒我們「人」的本源。如 過新年時,我們會放下工作,徹底地休息;或清明節掃墓,會感覺到與遠古的祖 先一脈相承,這些活動或儀式都是要把人從世俗繁瑣的生活情境中提昇出來。

伊利亞德認為這就是宗教意義的所在──一種「永恆的回歸」(the eternal return),不論人如何世俗化、歷史如何演變,還是需要透過各種儀式把人提昇,

回到最原始的狀況。檳榔嶼華人在精神文明上,重視物質生活中的飲食文化,因 為「衣食足則知榮辱」,飲食文化反映了華人所發展起來的文化現象;而古老的 街道、陳舊的建築和古老的手工技藝,曾經記錄了華人南來的歷史與發展,以及 民間手製的工藝技巧。通種華人新春節慶的儀式、祭祀、飲食精神、禁忌與民俗

回到最原始的狀況。檳榔嶼華人在精神文明上,重視物質生活中的飲食文化,因 為「衣食足則知榮辱」,飲食文化反映了華人所發展起來的文化現象;而古老的 街道、陳舊的建築和古老的手工技藝,曾經記錄了華人南來的歷史與發展,以及 民間手製的工藝技巧。通種華人新春節慶的儀式、祭祀、飲食精神、禁忌與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