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節 檳榔嶼新春廟會慶新春

一、 新春廟會的源由

根據《辭海》的釋文辨證:「俗於一定日期,假廟宇爲貿易市場,賈販麕集,

謂之廟會。」廟會在唐代早已存在,當時是以市集形式出現,亦稱為廟市或香會,

在寺廟舉行宗教節慶時,定期擺設在寺廟內或者寺廟周邊,具有交流城鄉物資,

78

滿足民眾祭祀時之需。早期這些廟會都是跟隨寺廟舉行宗教節慶日期而舉行的,

信眾在佛殿前獻供、演戲、燃燈、敬香奉祀,「傾城巡寺隨喜,甚是勝會」。

《入唐求法巡禮記》卷四記載日僧圓仁親眼目暑唐代長安舉行盂蘭盆會的盛況,

記載了「諸寺作花蠟花瓶、假花果樹等。常例,皆於佛殿前鋪設供養,傾城巡寺 隨喜,甚是盛會。今年諸寺鋪設供養,勝於常年。」228這都是廟會的由來。這名 聞遐邇、香火鼎盛、香客蜂擁而至的寺廟,廟會市集相對之下比較集中,較具規 模;至於小寺廟舉行宗教節日時,其市集相對之下,吸引力較遜,規模自然也是 屬於小型的。

清代人富察敦崇撰寫《燕京歲時記.妙峰山》一文中描述廟會的形成是因為 香客雲集,除了進香、打醮、頌經和跳神等民俗活動之外,進而發展到經貿活動 的組成:

廟在萬山中,孤峰矗立,盤旋而上,勢如旋螺。前可錢後者之頂,後可見 前者之足。自始迄終,繼晝以夜,人無停趾,香無斷煙。奇觀哉!

正如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白雲觀》所描述的,在每歲正月初一開始,

就開廟十九日:

遊人絡繹,車馬奔騰。至十九日為尤盛,謂之會神仙。相傳十八日夜內必 有仙真下降,或幻遊人,或化乞丐。有緣遇之者,得以卻病延年。

求神祈福的宗教活動裡,廟院內外都坐滿了人群,為了應付一時之需,在寺 廟周遭及附近街道上都有攤販擺設各類祀神、娛樂、日用和飲食的攤格,廟前還 建立戲臺上演酬神戲和表演百藝,逐漸聚成集市形成熱鬧的廟會,吸引人群去遊 逛,充滿歡樂和娛樂氣氛。

林海音尊翁夏仁虎(1874-1963),筆名枝巢子著有《舊京瑣記》卷九也有例

「市肆」的條文解釋為:

京師之市肆,有常集者,東大市、西小市是也。有期集者,逢三之土地廟、

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護國寺、九十之隆福寺,謂之四大廟市,皆以期集。

這類廟會,已經不與宗教節慶而訂定,而是根據貿易需要所展開的廟會市 集,搭蓬擺攤,銷售百貨和日常生活用品。廟會舞臺上所表演的戲劇和耍雜技大

228 見《入唐求法巡禮記》卷四記載日僧圓仁親眼目暑唐代長安舉行盂蘭盆會的盛況,記載了「諸 寺作花蠟花瓶、假花果樹等。常例,皆於佛殿前鋪設供養,傾城巡寺隨喜,甚是盛會。今年諸寺 鋪設供養,勝於常年。」

79

多以贏利為最終目的。這種廟會是因應了民生需求而形成了其豐富的內涵。

明清以降,廟會的表現形式已融入藝術、民俗、文化、娛樂和經貿等活動於 一體,成為當今流行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段寶林曾分析廟會說:

廟會是一種綜合性的民俗,關係到宗教信仰、商業民俗、文藝娛樂等諸多 方面。各地的廟會又各有其特點,在幾個方面各有所側重,這就形成了各種廟會 各不相同的生活美。

在當下的地理環境、人文歷史和社會制度條件下,民眾把民俗傳統和物質需求以 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呈現出來,成為地方性的民眾節日活動形式。

二、 檳榔嶼的新春廟會內涵

華人先輩早期抵達檳榔嶼後,修橋、鋪路、創興華教,也興建了許多傳統築 建屋,並且更為後輩遺留下許多華人宗教信仰、傳統文化,豐富了檳榔嶼的人文 地理,使得世代華人的生活和生命歷程參與其中,逐漸從這人文地理空間體驗出 安適其所的歸宿感。檳榔嶼的首府喬治市(Georgetown)是東南亞保留最多華人古 老街屋與店屋的城市,古老的街道也型塑出華人對地方懷有高度情感凝聚的認同 感。這些古老街道和街屋都是在不同的階段中被發現,呼喚出華人在那個地景上 互含共生的時光,這種殘餘的文化景觀並沒有真正消失,它經過人民的文化再 造,銘刻出一種文化積碇的符號,以支撐著華人所賦予的另一種意識形態而存在。

(一) 檳榔嶼新春廟會活動結合南洋人文氣息

檳榔嶼的廟會活動並不在熱鬧的廟宇附近主辦,而是在一些擁有最多回憶的 古老建築物的巷道和古老歷史文化的宗祠曠地上舉行,主辦的年代就在 1988 年 才開始。一批愛護中華文化的年輕知識份子,發現現代年輕一代的華人對於過年 的習俗越來越淡漠,因為他們無法體認、參與和融合入新年的趣味和意義之中,

對新春文化的本質與精神完全缺乏瞭解,所以越來越沒有期待新春來臨的興奮 感,並且顯得對「年」越來越不感興趣。於是這一批具有遠瞻的年輕人,認為華 人社會不能因為缺乏對傳統文化習俗中所蘊含的豐富意象和象徵性的體認,就對 年俗越來越不重視。為了讓現代華人加深對新年習俗的認識和瞭解,群策群力地 把具有鄉音呼喚和人文回嚮的年俗,以知性與感性併容的節慶活動來表現出其中 特色,期望全民都感染到歡樂騰達的新年氣氛裡確實為我們添增了重生的希望與 力量。

南洋民間文化自 1988 年開始,便一肩扛起結合動態與靜態、傳統與現代、

80

懷舊到創新等一系列趣味方式的街頭廟會,而且不間斷地籌劃了前後達十二年的 新春廟會。檳榔嶼華人文史工作者陳耀威229和一班南洋民間文化志趣相投的工作 伙伴認為新春廟會應該結合熱愛古老檳榔嶼的心,選擇在古老的地景上舉辦新春 活動,鼓勵民眾積極參與,塑造出古老街道的新生命。

陳耀威受訪時表示,從 1988 年開始到 2000 年期間所主辦迎新春街頭廟會,

先後選擇在龍山堂邱公司(Khoo Kongsi)內的曠地上、觀音亭古廟後街的南華 醫院街道(Stewart Lane)、大街(China Street)主辦。每一年都有一個主題,譬 如「迎新賀年美點」、「街屋廟前迎新年」、「街頭廟後迎龍年」、「街頭廟前迎馬年」

等等,新春廟會的民俗活動就將新春節慶點綴得春意盎然,氣象萬新。

陳耀威表示當初承辦的目的是因為他們覺得新年氣氛越來越淡了,所以想把 一些傳統習俗結合「南洋」成長的華人,互相勉力,共求進歩,在分享傳統節慶 快樂的當兒,也能思考一下華人文化如何結合南洋地方的人文氣息作為發展檳檳 榔嶼社會的一種緊密聯繫。更重要的是在尋找一種文化生活的方式與價值觀。

民俗文化工作者鄭錦華230也認為大家都是憑一股草根性來推活這項廟會活 動,並且保持高度環保概念,儘量不去使用塑料和現代製成品,以堅持的信念讓 廟會誕生。第一場在龍山堂邱公司舉行的「送舊迎新」廟會,終於開創了檳榔嶼 年年辦新春廟會的傳統。

(二) 老街舊建築成廟會場所的特殊性

龍山堂邱公司建於 1902 年,經過兩度重新大翻修後,延至今日仍然維持原 鄉的封閉性、嚴密的同姓聚落空間。檳榔嶼龍山堂邱公司報行員謝清祥表示,檳 榔嶼華族以邱.謝、楊、林及陳姓為最大宗族,皆來自福建省各地區;當英國殖 民地官員萊特上校抵達檳榔嶼不久,即在華人甲必丹辜禮歡的籌劃下,由五大族 人在幾條近沿岸地段成立第一個福建籍貫華人聚落,成為自立自治的姓氏村,並 且興建福籍姓氏宗祠,即大統巷的龍山堂邱公司、打鐵街的潁川堂陳公司、本頭 公巷的石塘謝氏福侯公公司、亞貴街的九龍堂林公司和海墘新路的霞陽植德堂楊 公司等,作為照顧當時南來新客和居住在本地的族人的生活基本福利,以及支配 教育、經濟、福利和鄉團活動等。

龍山堂邱公司的整幢建築物的圓樑、通樑、斗拱、木雕木結構建築皆採用崁 入式,完全不用一釘一鐵,屋頂紅瓦瓷片剪黏,一對石龍柱支撐,棟樑盈角雕飾,

229 陳耀威:馬來西亞檳榔嶼人。臺灣國立成功大建築系畢業,現任陳耀威文史建築研究室主持,

從事文化資產保存、文化建築設計以及華人文史研究工作。

230 鄭錦華:馬來西亞檳榔嶼人。易學堂創辦人。

81

金裝玉裹,主殿正脊還以剪黏塑造出一對「雙龍戲珠」,垂脊則塑立牌頭或亭子,

樑頭有石雕蓮花,一對石獅屹立正殿大門,山牆則粉飾山花,全都屬於閩南傳統 工藝技術,雕琢精緻,色彩瑰麗奪目,極具古拙之風。主殿內的壁畫傳達了儒家 觀念、宗教信仰和詩禮傳家的傳統理想。正堂兩側高壁上畫有許多天兵神將,形 態各異,各具坐騎,而坐騎盡是一些桀驁不馴的凶悍仁獸和祥瑞飛禽,如龍、鳳、

獅、羊、麒麟、貔貅等,栩栩如生。後壁壁畫皆是有關謙恭、忠孝、節義的民間 故事,如《三國演義》和《二十四孝》等題材。至於九老壁畫圖,更見九位耆老 儀態從容的觀賞雙魚在水中游樂或對奕圍棋,旁有一幅對聯「參閱兩儀開闔著陰 陽于天地,對圍棋局縱橫了包韜略於古今」,充份展現了耆老在不變應萬變之中 化解多端世情的危機與逆境。雙魚象徵「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封,演 繹成宇宙萬象。還有一幅百子千孫壁畫圖,更是寓意邱氏族人在檳榔嶼開基傳世 百世子女昌厥、丁眾勢強,宗族力量盛旺。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機炸毀部 份建築物及大統巷內的 20 間店庴,重新翻修之後的邱公司,不再屬於族人的祭

獅、羊、麒麟、貔貅等,栩栩如生。後壁壁畫皆是有關謙恭、忠孝、節義的民間 故事,如《三國演義》和《二十四孝》等題材。至於九老壁畫圖,更見九位耆老 儀態從容的觀賞雙魚在水中游樂或對奕圍棋,旁有一幅對聯「參閱兩儀開闔著陰 陽于天地,對圍棋局縱橫了包韜略於古今」,充份展現了耆老在不變應萬變之中 化解多端世情的危機與逆境。雙魚象徵「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封,演 繹成宇宙萬象。還有一幅百子千孫壁畫圖,更是寓意邱氏族人在檳榔嶼開基傳世 百世子女昌厥、丁眾勢強,宗族力量盛旺。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機炸毀部 份建築物及大統巷內的 20 間店庴,重新翻修之後的邱公司,不再屬於族人的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