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馬來西亞華人的年節習俗與神話傳說—— 以檳榔嶼華裔族群為主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馬來西亞華人的年節習俗與神話傳說—— 以檳榔嶼華裔族群為主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9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一○○學年度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高莉芬教授. 馬來西亞華人的年節習俗與神話傳說 ──以檳榔嶼華裔族群為主 Research on the traditional Malaysian Chinese New Year customary legends: Based on the Local born Chinese of Penang Island. 研究生:陳晶芬. 中華民國一○一年五月.

(2)

(3) 馬來西亞華人的年節習俗與神話傳說 ──以檳榔嶼華裔族群為主 摘要 馬來西亞華人的年節習俗與神話傳說,結合了在地化生活經驗的實踐,融通 多元種族的文化習俗,也沿襲繼承了傳統,在文化抉擇認同感上是具有革新的適 應性與長遠的價值觀,這項象徵著宇宙歷史永恆的回歸,賦予了每個檳榔嶼華人 經歷一個生命禮俗的「通過儀式」而產生不朽的生命能量。 檳榔嶼鍾靈毓秀,位於馬來西亞北部,享有印度洋上的「綠寶石」和「東方 明珠」稱譽,自 1786 年開埠迄今,具有逾 2 百多年悠久歷史,是馬來西亞第二 大城市,更是擁有華裔族群最多的一個州屬1。以檳榔嶼華人年節習俗與神話傳 說作為一個研究個案,是基於檳榔嶼原初為南渡馬來半島的華人移民定根的橋頭 堡,並且佔全國華人人口比例最多的一個州屬,而且州的主政權一直以來是由華 人所主導。 隨著華裔先民的南遷移居定根,華人年節文化薪火相傳地在異域開枝散葉, 有關華人的年節習俗和神話傳說也就隨著傳統文化的傳播,注入在地新文化元 素,形塑出具有特殊性的檳榔嶼華人年節文化與華人年節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 和傳統習俗。年節習俗和相關神話傳說的傳承,千百年來一直被完整地保留在那 永恆的神聖時空,並且與時並進,衍生出非凡的象徵意義和文化意涵,深深地影 響著檳榔嶼的華人世俗社會。 本論文主題分為三大部分,探討檳榔嶼「華人年節習俗與傳統文化」,專注 於華人年節的一些傳統風俗習慣、文化與宗教祭祀信仰,並結合在地化的生活禮 儀,反映出移民原生情感聯繫的移植,充滿了兆驗和禁忌;「年」的傳說在時間 和空間中所產生的概念與面向、特殊的人日撈生慶祝儀式、新春廟會活動的象徵 意義以及峇峇娘惹的元宵節活動,展現出先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原始思維方式,經 過長期的經驗累積、生活情境體會、人生成長智慧的啟發,以及生命禮俗的通過 儀,詮釋出華人社群文化的認同與文化混生現象。 其次,華人在新春節日中的祈福求財啟智慧的民俗信仰與傳統習俗文化的傳 1. 檳榔嶼:又稱檳城、檳城州、或簡稱檳島、檳州,是一個形似龜甲或檳榔的島嶼,面積 295 平 方公里,為馬來西亞第四大島,東隔寬約 3 公里的檳威海峽,與馬來半島一衣帶水,北口扼守馬 六甲海峽,以檳威大橋銜接與半島的陸路交通或是以渡輪作為兩地的交通工具。1786 年被萊特 上校發現後,開埠成為英國殖民地,1941 年 12 月被日本佔領 3 年又 8 個月,至 1945 年 8 月日 本投降後,才結束殖民地歷史。檳榔嶼與馬來半島上的威斯利省,或簡稱威省/北賴(Province Wellesley - Seberang Prai),面積 1031 平方公里,人口約 114 萬,合組成檳榔嶼州,喬治市為檳 榔嶼州的首府,命名是取自英國國王喬治三世(George William Frederick)在位期間(1760-1820)。 i.

(4) 承關係密切,本文將探討福、祿、壽、喜、財等五福神話傳說的來源與發展,尤 其是檳榔嶼華人最為重視的地域性福德正神廟請火祈願儀式以及五方五土龍神 與唐番地主財神的敬奉,更是充滿著華人對佛、道、民間信仰的神明傳說、神聖 空間特性、象徵意義的崇高想像,以及背後所涉及隱匿性的黨派組織所構成的華 人社會根源,尤其與華人日常生活習俗息息相關。 最後一部分將探討檳榔嶼華人對天公信仰的崇拜,天公信仰是檳榔嶼各籍華 裔社群,尤其是閩南籍福建人士認為天大過年的一個節日,這也是一種原始情懷 的延伸,從原初華人聚集的姓氏橋周姓橋民及天公壇古廟每年盛大的祭拜天公儀 式當中,可以窺視究竟。本論文亦試圖結合臺灣與檳榔嶼華人春節慶典與民間習 俗傳說的世俗經典文化,作互文性的比較,從中區別兩地華人傳統春節慶典儀式 和春節習俗傳說在生活層次條件下的發展。. 關鍵詞:人日撈生、天公信仰、五福信仰、請火儀式、元宵節. ii.

(5) Research on the traditional Malaysian Chinese New Year customary legends: Based on the local born Chinese of Penang Island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is topic is with great value. It is important to compare with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festival and customary legends between Taiwan and Penang , then it should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between each othe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new year festival in Penang intergrated the multi-enthic cultures and customs, either to inheritate the traditional, or to create the new local culture from the cultural identity. Penang Island is established in 1786, which is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with most enthic group of Chinese lived. It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part of Malaysia Penisula and known as “Emerald” or “Pearl of Orient” on the Indian Ocean. This thesis is study mainly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New Year Customary Legends of Penang Island. The Chinese New Year Culture is moved with the Chinese anscestors accordingly and spread widely on the isl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New Year customary legends are dessimanated with new local culture elements which added into it, and becomes the unique custom in the region that affected the local born Chinese of Penang Island thoroughly. The main topic of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ly, to study the traditional and regeneration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It is related to various traditional customs, cultures and beliefs in religious worship which integrated with the local etiquette. Secondly, to study the God of wealth in folk custom, especially the custom legend regarding about the Penang Fu De Zheng Sheng(God of wealth) in lightening the ritual fire ceremony. Lastly but no least, to study the Supreme God festival in Chew Jetty.. Keywords: the 7th day of 1st. month of the lunar New Year , Supreme God belief, God of wealth, the ritual fire ceremony, lattern festival. iii.

(6) 馬來西亞華人的年節習俗與神話傳說 ──以檳榔嶼華裔族群為主 == 目錄 == 摘要…………………………………………………………………………………i Abstract……..……………………………………………………………………..iii 第臺章 第一節 一、. 緒論 ………………………………………………………………..1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研究動機……………………………………………………………..1. 二、 研究目的……………………………………………………………..6 第二節 研究範圍、現況、計畫架構與綱領………………………………..8 一、 研究範圍的界定……………………………………………………..8 (一)「華人」的定義.……………………………..……………………….8 (二)年節習俗與神話傳說的定義 …..………………………………….11 1. 新春年節的定義 ….…………………………………….…………12 2. 神話的定義 …….……………………………………………….…14 3. 傳說的定義...…………………………………………………….…18 4. 民間故事的定義 ………………………………………………....20 二、 研究現況與與前人研究成果回顧………………………………….21 (一)民俗文化性研究成果…………………………………………….…22 (二)宗教性研究成果………………………………………………….…22 (三)地理風俗性研究成果…………………………………………….…22 (四)中國春節研究成果………………………………………………….23 (五)臺灣春節文化與財神信仰研究成果…………………………….…24 (六)馬來西亞華人歲時節令文化習俗與傳說研究成果…………….…26 三、 研究架構與內容綱領…………………………………………….…28 (一)神聖的新春年節文化傳說意涵………………………………….…29 (二)廟會活動的脈絡發展….……………………………………………29 (三)財神信仰的功能性………………………………………………,…30 (四)天公誕的神聖根源……………………………………………….…30 (五)峇峇與娘惹(Bapa dan Nyonya)文化的軌跡 ……………………... 30 第三節 一、. 研究方向所面對的困難與解決途徑、預期成果…………….……32 研究方向所面對的困難與解決途徑………………………….……32 -1-.

(7) 二、 附件 1: 附件 2:. 預期成果………………………………………………………….…32 圖表………….……………………………………………………...34 圖像…………………………………………………………………36. 第貮章 第一節 一、 二、 三、. 檳榔嶼華人傳統新春節俗文化…………………………………….38 節氣、節日與節慶的定義 ………………………………………...38 節氣的定義………………………………………………………….38 節日的定義………………………………………………………….40 節慶的定義 ………………………………………………………...45. 四、 第二節 一、 二、 第三節. 傳統春節的節俗定義……………………………………………….46 檳榔嶼華人民俗文化……………………………………………….47 節慶習俗與文明智慧……………………………………………….47 檳榔嶼節慶文化發展與華人民俗………………………………….48 年的概念與傳說…………………………………………………… 50. 一、 二、 (一) (二). 年的概念…………………………………………………………… 50 年的三個面相……………………………………………………….52 春天現身的鼍龍…………………………………………………….54 植物神的歸返形式…………..……………………………………...57. (三) 第四節 一、 二、 (一) (二) 第五節 一、 (一). 無所不在的雷神………………………………………………….....60 檳榔嶼的傳統迎春習俗活動………………………………….……63 節日慶典隱含豐富生活經驗與社會內容……..…………………...63 檳榔嶼人日撈生習俗……………………..………………………...64 剪彩戴勝寓寄入新從新…………………………………………….64 人日撈生的吉祥文化……………………………………………….66 檳榔嶼元宵燈節習俗活動……………………….…………………67 峇峇與娘惹文化圈的元宵節民俗活動…………………………….69 娘惹十五暝游夜街賞月宵………………………………………….71. (二) 二、 三、 第六節 一、 二、 (一) (二) (三). 馬來班頓詩與音樂結合的歌舞表演……………………………….72 男女出游之擲果結緣 …..………………..………………………...75 節慶飲食與民俗文化 …………………………………………….76 檳榔嶼新春廟會慶新春….…………………………………………77 新春廟會的源由.……………………………………………………77 檳榔嶼的新春廟會內涵..…………………………………………...79 榔嶼新春廟會活動結合南洋人文氣息….…………………………79 老街舊建築成廟會場所的特殊性…….…………………………....80 廟會活動反映民間技藝與民俗文化….……..………………….….81. 三、 第七節. 臺灣新春廟會承襲宗教文化傳統 .…………………………….….82 小結:年的傳奇與節日敘事 ….……………………………….….83 -2-.

(8) 一、 二、 三、 附件 3: 附件 4: 附件 5: 附件 6:. 「年」的傳說賦予華人與時併進的新生命力……….……………84 新春節慶文化活動意涵…………………………….……………… 85 檳榔嶼華人文化的消融 ………..……………..…………………...86 春節活動氣氛……………….……………………………………....87 新春廟會慶典活動照片 ….………………………………………..91 峇峇與娘惹文化 .…………………………………………………..95 元宵夜擲柑果場景 .………………………………………………..96. 第參章 第一節 一、 二、 (一) (二). 檳榔嶼華人春節與民俗五富神話傳說.,,...........................................97 華人生活核心的五富信仰..…..……..……..………………………..99 「五」數字的吉祥意涵……………..……………………………...100 五富楷模郭子儀街:百崎回族後裔共祖…………………..……....101 檳榔嶼百崎回族擁波斯人血統 …..…………………………….....102 檳榔嶼民間流傳的廣澤尊王神話傳說………………………….....103. (三) 第二節 一、 (一). 檳榔嶼百崎回族郭氏的新生.……………………………………....104 福:檳榔嶼百福迎祥的風俗文化.………………………………....105 民間福神信仰與新春禁忌 ….……….……………….…………....106 檳榔嶼華人的新春禁忌………………………………………….... 106. (二) 檳榔嶼民間福神信仰類型……………………………………….....108 甲、 天上星宿信仰.…………………………………….……….………..113 (1) 木星入春主萬物茂盛.….…………………………………………...113 (2) 安奉太歲禮俗...……….…………………………………………… 115 乙、 檳榔嶼敬奉的道教福神...………………………….……………….116 (1) 天官賜福萬事亨通………………………………….……………....116 (2) 北方玄武普福兆民………………………………….………………117 (3) 賜福鍾馗驅邪鎭妖………………………………….………………118 (4) 郭子儀賜五福永終………………………………….……………....119 丙、 檳榔嶼敬奉的佛教福神……………………….………….………...120 (1) 多聞多除惑解障賜財福……………………….…………………....120 (2) 妙見菩蕯消災增福壽………………………….……………………120 (3) 和合二聖主婚姻獻吉祥……………………….…………………....121 (三) 檳榔嶼華人重視福、祿、壽三星於一體….….…………………...122 二、 檳榔嶼天官賜福與天公崇拜 .….………….….…… ……………..124 第三節 祿:五文昌信仰與傳說…..….…..………….….…………………..126 一、 文昌祿星的衍化…..………………………….…………………… .126 (一) 文昌帝君主仕途升遷 ...……………………….…………………...127 (二) 魁星點斗獨佔鰲頭 ………………………….…..………….…… 128 (三) 關公主宰文教功祿………………………….………………….…...130 -3-.

(9) (四) (五) 二、 三、 (一) (二) 第四節 一、 (一). 呂仙師主文運昌盛 …………………………….…………………131 朱衣神輔文事掌功名…………………………….………………..132 檳榔嶼祿神信仰的類型…. ……………………....……………….133 檳榔嶼祿神信仰的崇拜…………………………………………...136 檳榔嶼廣福宮祭祀文昌神 ….………………….…………….......137 臺灣文昌神祭祀風氣鼎盛…...……………………….…………...138 壽喜:吉祥與祥壽信仰崇拜 .……..…………………….………...139 壽:壽星主人間福壽 ……………………….………….…………139 星宿壽星:角亢、南極老人與南斗……………………….……..139. 甲、 乙、 丙、 (二) 甲、. 角亢在辰萬物始生…………………………………….……..……139 南極仙翁降福壽……….………………………….…….…………140 南斗星君註長生…………………………………………………...141 檳榔嶼道教壽神信仰………………………………………….......142 西王母與天地同壽………………………………………………...142. 乙、 丙、 (三) 甲、. 彭祖注重養生致壽..………………………………………..…….. 144 長壽麻姑獻瑞….…………………………………………………..145 檳榔嶼佛教壽神信仰……………………………………………...146 長壽三佛賜福智長壽………………….…………………………..146. (1) (2) (3) 乙、 二、 (一) 三、 (一) 甲、. 無量壽佛壽命無量…………………………………………….......146 白度母救拔八難………………………………………………….. 147 尊勝佛母除煩消障………………………………………………. .147 吉祥長壽五佛母佑康壽….………………………………………..148 檳榔嶼壽神信仰類型……………………… …………………......148 檳榔嶼壽神信仰 …..……………………………………………...153 喜:吉祥喜神象徵福祿壽…………………………..………….....154 喜鵲與喜蛛寓意吉祥 ………………………………………….....155 人有喜徵則鵲鳴…………………………………………………...155. 乙、 喜蛛寓意百事喜…………..……………………………………… 156 四、 檳榔嶼迎喜神的習俗 .………………………………….…….…157 第五節 財:檳榔嶼春節祈富求財習俗….……………………………… ..158 一、 檳榔嶼財神的神話傳說與類型….....…..…………..…………… .159 (一) 佛道財神共融致富人間…………………………….……….….....168 甲、 玉封至富財帛星君降鸞.....……………………………..………....169 乙、 文財神:范蠡與沈萬三…………………………………..……... .170 (1) 智慧財神范蠡………………………………………………..….... 170 (2) 沈萬山富可敵國………………………………………………..... .171 丙、 武財神:關雲長與趙公明……………………………..……….....172 (1) 道德化財神關羽…………………………………………..………..172 -4-.

(10) (2) 趙公明迎祥納福…………………………………………………...172 丁、 檳榔嶼佛教財神信仰..…………………………………………….173 (1) 四大天王護持眾生…………………………..…………………….173 (2) 象頭財神有求必應……………………………..………………….175 (3) 善財童子普渡眾生………………………………..……………….175 (4) 五姓藏巴拉主財源廣進……………………………..…………….176 (二) 自然神與招財寶神.…………….…………………………….........177 (三) 佛教財神的財寶觀....……………..…………………………….....180 第六節 檳榔嶼土地神文化的傳承……………………………………......182 一、 (一) (二) 二、 三、. 檳榔嶼唐番地主財神的時空演變 …………………..………......183 五方五土龍神和唐番地主財神…………………………………..184 蕃地拿督公信仰…………………………………………………..185 檳榔嶼福德正神信仰.…....……………………………………….186 象徵經濟走向的請火儀式...……………………………………...189. (一) 寶福社大伯公的請火儀式………………………………………. 189 (二) 萬腳蘭青龍廟的請火儀式………………………………………..190 第七節 小結…..…………………………………………………………....191 附件 7: 福德正神廟與青龍廟的請火儀式………..…………………….....194 附件 8: 附件 9:. 臺北市文昌廟祈願福祿俱全…………………………….………..197 檳榔嶼的五福財神和土地神….……….……………………….....198. 第肆章 第一節 一、 (一) (二) (三). 檳榔嶼華人春節與天公神話傳說………………………..…… …202 敬天畏神的天公信仰………………………………………….......203 天公信仰的淵源.….…………………………….…………………204 殷文化的天人關係…..……………………………….………… ...205 周文化的皇天上帝……………………..………………………….206 戰國秦漢的天帝觀…..…………………...……….…………..…...206. 二、 (一) (二) 第二節 一、 第三節 一、 二、 (一). 上天信仰習俗的發展 …………….……..…………….………….208 玉皇大帝的由來 .…………..….…….….………………….…......209 玉皇大帝的神話傳說..…………..…….……………….………... .214 檳榔嶼天公信仰的傳說 ...………….…….………………….......218 閩南人的天公神話傳說 ...……………..……….……...………....219 天公誕與姓氏橋橋民的淵源 …..……..……..….………………...221 檳榔嶼姓氏橋緣起..……….………..……………………………..222 姓氏橋與華裔社群的淵源 .………...……….…….……………...224 姓周橋(Chew Jetty) .....…………………….…….………………...225. (二) 姓李橋(Lee Jetty) ..….……………….…………….……………....225 (三) 姓林橋(Lim Jetty) ...….…………………………………………....226 -5-.

(11) (四) 姓陳橋(Tan Jetty) ....………………………………………………227 (五) 雜姓橋(Mixed Surname Jetty) ..…………………………………..228 (六) 姓楊橋(Yeoh Jetty) .……………..……………….………………..228 (七) 姓王橋(Ong Jetty) ...……………………..………………………..229 (八) 姓郭橋(Koay Jetty) ….……………………………..……………..229 (九) 平安橋(Peng Aun Jetty) …………………………………………..230 三、 檳榔嶼天公誕慶典祭祀儀式...…………………………………...231 (一) 祭拜天公的避諱與禁忌....………..………………………………232 (二) 祭祀天公的主要供品….………………………………………….234 (三) 姓周橋慶祝天公 .….……………………………..………………235 (四) 檳榔嶼天公壇奉祀玉帝天尊………………………….………….235 第四節 檳臺兩地慶祝天公誕的異同..……………………………………236 一、 檳臺民俗文化古風遺存….…………………………………..…...237 二、 臺灣信眾慶天公生 ….……………………………………….…..237 第五節 一、 二、 三、. 小結…….……………………………………………………….....242 民間信仰為原始文化的傳承 ..……………………………..……242 姓氏橋成天公信仰的習俗文化中心…………………………......243 玉皇天尊信仰的價值觀 …………………………………………243. 四、 附件 10: 附件 11: 附件 12:. 通俗信仰融於民間習俗 …………………..……………………..244 天官賜福與天公爐………………………………………………...245 姓氏橋的舊有風貌…………………………………………………246 姓氏橋慶天公誕……………………………………………………247. 第伍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結論 .…………………………..………………………………......253 檳榔嶼華人春節文化的含義與生成演變…..……………………253 檳榔嶼華人過年文化的世俗情趣………………………………..254 檳臺兩地慶新春風俗的比較…………………………..………....256. 第四節. 歡慶年節不忘敬天祀地祭祖親人………………………………..257. 第陸章. 參考文獻…………………………………………………………...259. -6-.

(12) 馬來西亞華人年節習俗與神話傳說 ──以檳榔嶼華裔族群為主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研究動機. 華人農曆年節活動,歷經悠久的文化累積,隨著氣候的不斷變遷及各項農事 活動的變化發展,而逐漸成為民間社會整體性的民俗活動之一,具有時空進展的 歷史性意義。年節活動的豐富內涵底下,保存了華人族群根據天時氣候和原始農 事的生產方式,以及生活環境的習慣,而形成了民風民俗或民俗學者口中所稱謂 的「年的週期」(year cycle)。 華人農曆新春年節文化與西方的聖誕節、陽曆新年元旦一樣,建立起它的文 化情操。農曆元旦,在現實基礎上,自覺地結合了全球華族和其他友族迎新送舊、 去窮除惡、普天同慶的日子。 馬來西亞華人農曆新春年節慶祝儀式,經過多元民族共存的現實生活環境的 長期歷煉與薰陶,自我形塑成獨樹一幟且具有馬來西亞風味的在地文化。華裔族 群的農曆春節(Chinese New Year)與馬來民族的開齋節(Hari Raya Puasa)和印度民 族的屠妖節(Thaipusam)共同並例為馬來西亞三大族群的重要慶典活動之一。 根據《廿四史》中的《漢書》 、 《梁書》 、 《晉書》 、 《隋書》 、 《唐書》 、 《新唐書》 等歷史記載,華人初期是因為經濟商業貿易聯繫、和番睦親、宣揚國威,親善外 交及各種原因,陸續前往海外移民或暫時性居留,並在海外作出貢獻,他們大部 份都是朝廷使節和中官一類。 《漢書.志.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就清楚地記載了漢朝與海外國家 經濟商貿的聯繫: 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又船行可四月,有邑盧 沒國;又船行可二十餘日,有諶離國;步行可十餘日,有夫甘都盧國。自夫甘 都盧國船行可二月餘,有黃支國,民俗略與珠厓相類。其州廣大,戶口多,多 1.

(13) 異物,自武帝以來皆獻見.有譯長,屬黃門,與應募者俱入海巿明珠、璧流離、 奇石異物,齎黃金雜繒而往。所至國皆稟食為耦,蠻夷賈船,轉送致之.亦利 交易,剽殺人。又苦逢風波溺死,不者數年來還。大珠至圍二寸以下。平帝元 始中,王莽輔政,欲燿威德,厚遺黃支王,令遣使獻生犀牛。自黃支船行可八 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黃支之南,有已程不國,漢之 譯使自此還矣。1 《梁書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八.諸夷.海南 東夷 西北諸戎》亦記載朝廷 使節往海南諸國進行宣化、招徠貿易和宣揚國威的史跡: 海南諸國,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大海洲上,相去近者三五千里,遠者二三 萬里,其西與西域諸國接。漢元鼎中,遣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百越,置日南郡。 其檄外諸國,自武帝以來皆朝貢。后漢桓帝世,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貢獻。 及吳孫權時,遺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通焉。其所經及傳聞,則有百數十國, 因立記傳。2 《梁書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八.諸夷.海南 東夷 西北諸戎》亦提及南洋 一帶的國家包括馬來半島也都有仰慕朝廷帝王天威,而前往中國進行朝貢貿易: 盤盤國,宋文帝元嘉,孝武孝建、大明中,並遺使貢獻。大通元年,其王 使使奉表曰: 「揚州閻浮提震旦天子: 『萬善莊嚴,一切恭敬,猶如天凈無雲, 明耀滿目,天子身心清凈,亦復如是。道俗濟濟,並蒙聖王光化,濟度一切, 永作舟,臣聞之慶善。我等至誠敬禮常勝天子足下,稽首問訊。今奉薄獻,願 垂哀受。』」中大通元年五月,累遣使貢牙像及塔,並獻沈檀等春數十種。六 年八月,復送菩提國真舍利及畫塔,並獻菩提樹葉、詹糖等香。 丹丹國,中大通二年,其王遺使奉表曰:「承聖主至德仁治,信重三寶, 佛法興顯,眾僧集,法事日盛,威嚴整肅。朝望國執,慈愍蒼生,八方六合, 莫不歸服。化領諸天,非可言喻。不任慶善,若暫奉見尊足。謹奉送牙像及塔 各二軀,並獻火齊珠、古貝、雜香藥等。大同元年,復遣使獻金、銀、瑠璃、 雜寶、香藥等物。3 1. 許嘉璐主編, 《二十四史全譯》 《漢書》第二冊,《漢書.志.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頁 755-756。 2. 〔唐〕姚思廉撰,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梁書》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八.諸夷.海南 東夷 西 北諸戎〉 ,北京市:中華書局,2000,頁 543。 3 〔唐〕姚思廉撰,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梁書》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八.諸夷.海南 東夷 西 北諸戎〉 ,北京市:中華書局,2000,頁 550。李慶新於 2010.10.22 撰著〈廣代廣州貿易與嶺南 經濟社會變遷〉一文中指出,南洋一帶的國家如真臘(柬埔寨)、林邑(越南)、婆利(印度的巴利島)、 盤盤(今馬來半島北部)、丹丹(今馬來半島中部)等十多個國家不斷沿著既定航線與中國進行朝貢 2.

(14) 《新唐書》贊曰: 唐之德大矣,際天所覆,悉臣而屬之,薄海內外,無不州縣,遂尊天「天 可汗方三王以來,未有以過之。至荒區君長,待唐璽纛乃能國,一為不賓,隨 陀夷縛。故蠻琛夷寶,踵相逮于廷。4 《明史.本紀第六.成祖二》卷六記載: 夏六月巳卯,中官鄭和帥舟使西洋諸國。5 《明史.本紀第七.成祖三》卷七對明成祖即位之後,在海外宣揚國威的功 績可從「贊曰」中一窺究竟: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西方賓服,受朝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 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6 《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卷三百四亦云: 和經事三朝,先後七奉使,所歷占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古里、 滿剌加、渤泥、蘇門答剌、阿魯、柯枝、大葛蘭、小葛蘭、西洋瑣里、瑣里、 加異勒、阿撥把丹、南巫里、甘把里、錫蘭山、喃渤利、彭亨、急蘭丹、忽魯 謨斯、比剌、溜山、孫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兒、沙里灣泥、竹步、 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兒、凡三十餘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 國耗廢亦不。7 清朝大學士張廷玉所編撰的《明史.鄭和傳》記載了永樂至宣德年間,明朝 國內經濟及建設逐漸復興,明成祖和宣德先後為耀兵異域、宣揚國威,重振昔日 漢唐盛事,同時藉拓展貿易關係,招納朝貢,故派遣三寶太監鄭和前後七次出使 西洋列國,加深明朝和東南亞及東非之間的親善友好外交關係。 馬來半島因為地理位置及自然現象的氣候關係,是商船來往和原始民族移居 時的必經之地,從史記的記載,清楚記錄了漢以降的歷代帝王屢屢派遣使節前往. 貿易。可參閱網址:http://eco.guoxue.com/article.php/25326 4 〔宋〕歐陽修、宋祁著,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九〈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契丹.奚.室韋.黑水靺鞨.渤海〉 ,北京市:中華書局,2000,頁 4698。 5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本紀第六、成祖二》卷六,北京市:中華書局,2000,頁 55。 6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本紀第七.成祖三》卷七,北京市:中華書局,2000,頁 71。 7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卷三百四,北京市:中華書局,2000, 頁 5201。 3.

(15) 海外弘揚國威,與諸蠻夷國貢獻貿易,建立邦交關係,彰顯國家之盛勢。因此, 華人從漢唐開始,便陸續經由海路前往南洋一帶經營公務或私職,隨著鄭和下西 洋,到南洋一帶經商或定居者也逐漸增加。 早期的華人移民大部份都是商旅,少部份帶有公職在身,他們多數來自廣 東、福建兩省和江蘇、浙江一帶;由於這些地區人民的方言眾多,因此抵達異域 後為了經濟利益,自然地形成了以方言和地域為主體的社群,結成商幫。在檳榔 嶼地區的商幫組織主要有廣東幫、福建幫、客家幫、潮洲幫、海南幫等等,並且 在幫內以血緣、地緣甚至姓氏緣作為紐帶,成立宗親會、同鄉會和各姓氏公會, 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尤其到了十八世紀末,晚清華裔先民更是大量從福建與廣 州沿海一帶往南遷徙流散或是受招募到南洋做苦力(coolie)8,在異邦形成一股不 容忽視的移民動力。 福建閩南籍華裔勞動苦力大批登陸檳榔嶼拓荒時,首先聚集在海墘一帶建立 起姓氏橋靠海吃海,廣東籍華人駐集在喬治市一帶從事金飾手工技藝或是建築界 勞工,而客家人則聚眾在浮羅山背另起爐灶多從事種植業、工匠或礦工,不同的 華人社群區域文化也一併隨著移民浪潮開拓擴散,共同為多元文化社會結構作出 貢獻。華人登陸檳榔嶼後秉承中古六朝時期以來的節慶文化,在中國傳統農曆春 節的生活習俗中,保存了:除夕合家團聚慶團圓、守歲不眠為家中長輩祈福壽、 在三元之日9,過年儀式中的佈新除舊喚起新生命能量;春節糕點和亮麗的顏色 也都被賦予神聖意義和象徵意涵。七元人日撈魚生的飲食文化,象徵著「風生水 起」的理想財富意涵,是適應時代需求而產生的在地化華人春節活動,折射出檳 榔嶼華人盡地利、觀時變的經商頭腦、文化特質、生活心態、生活環境下的審美 情趣和民俗觀念。 在過年禮俗活動中,華人都需要經過一個「儀式過程」(The Ritual Process)10, 8. 苦力(coolie):歐洲人對亞洲不熟練的勞工或搬運工人,尤其是來自印度或中國移民的輕蔑稱呼。 苦力貿易始於 1840 年代後期,當時受到世界性廢除奴隸運動的影響,造成勞力匱乏,因而苦力 販子主要從中國廈門和澳門南方港口向夏威夷、錫蘭、馬來西亞和加勒比海地區等需要廉價勞動 力的發展中國家運送受契約束縛的勞工。大多數苦力是自願簽約的,而被綁架、誘騙的情況也時 有所聞。從事這種契約苦力交易的都是西方商人。這些勞工等船啟程時皆集中在倉庫裡,上船後 都互相擠壓到船艙中,造成患病和死亡情形不斷出現。中西方政府均未予以重視,中國政府雖曾 對各種形式的移民發布過禁令,可是政府官員並不認真執行。19 世紀末,自由移民才開始取代 苦力貿易。可參考線上《大英百科全書》「苦力」條。 9 三元: 「元即首,開始之義。陰曆正月初一日,為年、月、日三者之始,謂之三元。」可參閱 王毓榮著, 《荊楚歲時記校注》 ,臺北:文津,1992.6,二刷,頁 16。 10 儀式過程(the ritual process):是蘇格蘭人類學家維克多.特納(Victor Turner,1920-1983)根據 Van Gennep 所提出的過渡階段(liminal phase )中模稜兩可狀態裡,邊際角色(liminal entities)被剝 除一切身份象徵之後,等候重新被付予新的身份象徵,即所謂與社會結構關係上的神聖特質時間 的交融(Communitas)關係,這種象徵時間與空間的形式都是在一種閾限與交融、世俗與神聖的模 式下,從原來的舊有形式中隔離出去,通過閾限的門檻,重新聚合並被寄予一定的期望值,通過 儀式就此圓滿結束。可參考 Victor Turner 著,黃劍波、柳博贇譯, 《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The 4.

(16) 即通過一個重要的生命關卡,實踐隨著年齡成長和生命改變時期,所面臨的隔離 (seperation)、過渡(transition)和重新聚合(reincorporation)形式所展現的狀態。邊 際角色(liminal entities)或通過者(passenger)的原有身份在迎新年節習俗的儀式活 動進行中,被剝除抽離,等候被賦予新身份象徵經「通過儀式」(rites de passage)11 的過渡階段成就之後,明確獲得了「結構性」類型的權利與義務,而達到一個更 高、更強和擁有更新能量的境界,使生命獲得重新的評價。「年」的面相的表現, 正是華人社會在集體認同中所經歷的一個通過儀式的整體文化形態,在人文與自 然環境中被賦予一定結構性類型的禮儀準則和義務權利,進入新生命階段而構成 精神內涵中一個被強化的期望值。 五福文化是華人獨特的民間神話與民間故事傳說,隨著時空變化而展現出不 變的因子,在功能性詮釋中包合著巫術思維的互滲律(Law of participation)12、交 感巫術(sympathetic magic)13所產生的接觸律和精神生活上的需求,普遍都可應用 到華人的的宗教信仰活動與日常生活習俗上。檳榔嶼的華人通過在地化的福德正 神請火祈願和天公誕敬拜祝吉等宗教性儀式,反映出華人社會對物質需求、安居 樂業、趨吉避凶的心理渴望和生活品質。華人視三綱五常六藝為天地之常經,而 以交會之處謂之緯的概念,認為五福文化的形成具有追求功名利碌的社會風氣, 如宋真宗〈勵學篇〉所言: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4 第 2 次印刷,頁 94-109。 11 通過儀式(rites de passage):為荷蘭人類學者.范.根納普(Arnold Kurr-Van Gennep)於 1909 年 所出版的《儀式過程》思想理論。他認為通過儀式是「伴隨著每一次地點、狀況、社會地位,以 及年龄改變而舉行的儀式。」(Rites which accompany every change of place, state, social position and age.)所有通過禮儀或「轉換儀式」都有標識性的三個階段:隔離(pre-liminal phase[separation])、 閾限(a liminal phase[transition])與聚合(a post-liminal phase [reincorporation])。通過禮儀式包括:出 生禮、成年禮、婚禮及喪禮。 12. 互滲律(Law of participation):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者列維布留爾(Lucien Lévy-Bruhl,. 1857-1939)在其著作《原始思維》(primitive mentality)中,認為人類一般都會使用兩種思維,即源 自原始思維所具有的「神秘屬性思維」和標誌著「文明頭腦」的理性思維。原始思維中的互滲律 是指人與物通過接觸、、亵瀆、感應、佔有等觀念中受到支配的集體表現。在同一時間點上,他 既認為自己是作為一個有生命有意識的個人而實際存在著,卻又同時認為自己是作為一個可以離 開身體而以「幻象」的形式出現的單獨的靈魂而存在著。 13. 交感巫術(sympathetic magic):英國人類學家、民俗學家和古典者詹姆斯.喬治.弗雷澤(James George Frazer, 1854-1941)在其著作《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裡提出交感巫術歸結於兩個思想 原則:一是同類相生或果必同因的「相似律」 ,僅通過模仿就能實現任何想做的事;另一方面是 則是物體一經互相接觸,在中斷實體接觸後還會繼續遠距離的互相作用的「接觸律」或「觸染律」 , 即能通過一個物體來對一個人施加影響,兩造之間的行為和結果之間互相存在著某種超自然的神 奇感應,完全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5.

(17)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只要求得功名,財神自然會感應而來,即獲賜予一生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 檳榔嶼華人藉由春節的慶祝儀式,完整性地保存著傳統習俗的根源,同時也 維繫了整個華人社會同舟共濟的精神,形成華人在檳榔嶼多元社會結構下生命意 義的重生和更新,並且通過華人春節慶典活動,達到「神用像通,情變所孕,物 以貌求,心以理應」14的對立統一關係。 通過臺灣與檳榔嶼華人春節文化的傳統發展與華人春節民間神話故事與民 間習俗傳說的敘事傳承,可相互進行對話比較。這是一門相當值得扣緊探討和深 入研究的課題,由於檳榔嶼農曆新春佳節的民俗文化和習俗神話故事傳說並沒有 專書論著作專門性深入研究,馬來西亞新一代的華人只有通過前人的口傳敘述 (narrative oral)、民間民俗研究者長期對於華人風俗習慣、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入 微觀察,以及雜誌報刊對春節民俗文化、習俗傳說和民間神話故事的報導,讓模 糊的概念存在於零碎的記憶之中,而缺乏對春節文化、春節神話故事與民間習俗 傳說的整個清晰面貌的瞭解,因此,筆者嘗試探討和深入研究檳榔嶼華裔族群的 春節民俗文化、習俗信仰和神話故事傳說的特質,期望能有效建立起一個屬於在 地華裔族群的春節習俗文化以及春節神話故事傳說的基本資料論述架構,作為拋 磚引玉之用。 二、. 研究目的. 馬來西亞是一個由巫、華、印三大民族及其他少數民族所組成的多元化國 家,各自擁有本身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原貌。華人除了關心國內政事、專注於從事 各種經濟生產,尤為重視本身所帶來的傳統文化習俗,並且希望在多元文化社會 之下,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及各族人民不同的生活習俗,再融通華人傳統的風俗 習慣,注入愛國情操,自成特色,塑造出一個為馬來西亞各民族都能一起歡慶的 節慶活動。 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2008 年 6 月份第一季 簡報(Statistics Bulletin)公佈馬來西亞人口種族比率概況顯示,馬來西亞全國華族 人口佔 23%,僅次於巫籍或土著的 62%15,檳島市政府(Municipal council of Penang 14. 參見羅立乾注譯,《新譯文心雕龍》卷五〈神思篇二十六〉 ,臺北:三民,2006,初版六刷, 頁 272。即主體精神與外物接觸時,經過孕育變化所產生出來的情感交應,心發用而為思,是心 與物相互契合、相互呼應的重要表現。 15 馬來西亞房屋及人口調查委員會自國家獨立之後,一共進行過四次官方式全國人口及房屋調 查,即從 1963 年開始,每 10 年進行調查一次。普查旨在收集有關人口及房屋方面的數據和資料, 包括年齡、性別、工作、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及房屋單位統計等,有助於政府制定政策,協助低 收入群體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該委員會主席拿督哈查婉藍娜表示第 5 次的人口及房屋調查是 6.

(18) Island, Malaysia)於 2009 年也頒佈檳榔嶼是擁有華裔公民最多的一個州屬,佔了 全州的 46.5%,為數 678,000 人16。華人農曆春節的舉行,已成為國內各宗教團 體共同認同的非宗教傳統文化習俗慶典活動。事實上,華人慶祝農曆新春,確實 已引進了一些新的被創造的文化元素,使之成為一個屬於在地的傳統文化元素, 這是很值得學者深入探索的。 (【參見附表 001-001】馬來西亞民族的分類表及 【參見附表 001-002】馬來西亞人口種族比率概况〔2008 年第一季〕) 農曆新年的舉行,蘊涵著團聚、慶豐收、感恩的意義。對於馬來西亞華裔佛 教徒和道教徒而言,慶祝農曆春節的主要意義也是在於團聚、感恩、祭祖、孝親 和發揚宗教教義。至於華裔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及其他少數宗教教徒都認為農 曆新春結合了人世間最親密的親情關係、家人團圓及同歡共慶的娛樂功能在一 起;在除夕夜,他們都會由長輩發給晚輩壓歲錢。各宗教團體一致認同和接受華 族農曆春節的慶典活動,是一項難能可貴的新文明移植現象,多元文化融和之下 所創造的傳統習俗改革,以及有異於中國或臺灣的檳榔嶼華人春節習俗文化與神 話故事傳說,展現出民俗傳說,地方區域變異性的特色,這正是撰寫論文的主要 目的和價值所在。 華人移民到檳榔嶼之初,接觸到多元種族如馬來族、淡米爾族、鍚克族、土 生泰國人,還有白皮膚的英國人、土生荷蘭人、土生葡萄牙人等不同族群的生活 風俗習慣,不免會在文化相互交流之下,產生衝突、然後磨合,最後共融,才能 達到和睦共處。華人也會在相合又相棄的矛盾情況下,特別對於自身文化的消融 感到焦慮,一直想保留著自己的文化,作為一個身份的認同以及維持最基本的公 民權益。另外一方面,由於長期耳濡目染,在習以為常的生活和文化接觸經驗上, 不自覺地吸收了異族的生活習俗文化,並在已身所居住的社會生活環境中轉化為 已用。通過這種特殊的生活形態,顯現出華人更加多樣化的文化傳承性,除了保 留自身文化結晶的不被消融,更要從多元種族的生活空間裡,與多元文化相輔相 成,形塑出具有本地色彩的風俗文化。 基於本文已概述研究動機和研究的目的,藉此希望能展開系統化分析馬來西 亞檳榔嶼華人慶祝農曆春節的內涵特質、實踐的價值性、追溯春節史跡根源、春 節兆驗與禁忌、華人春節習俗文化與民間神話故事傳說,以及華人如何看待農曆 春節對人生的啟示功能。. 於 2010 年展開,。因此本論文的人口統計數字根據 2008 年「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the new King is BBB.」所公佈的全國人口調查顯示,馬來西亞總人口有 28,310,000 人,檳榔嶼的總 人口則有 1,313,449 人。 16 參考檳州政府網站 penang government official website:http://www.penang.gov.my/ 7.

(19) 第二節. 研究範圍、現況、計劃架構與綱領. 一、 (一). 研究範圍的界定 「華人」的定義. 「華人」一詞的定義,根據下列資料釋義如下︰ (1) 因華山為「華」字之源,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近代思想家、古文經學家及 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在〈中華民國解〉一文中解釋:「宓犧生成紀,神農產姜 水,黃 帝宅橋山,是皆雍州之地。高陽起於若水,高辛起於江水,舜居西 城,禹生石紐,是皆梁州之地。觀其帝王所產,而知民奧區,斯為根極。雍 州之地,東南至於華陰而止;梁州之地,東北至於華陽而止;就華山以定限, 名其族土曰華。」17此為「華民」或「華人」一詞之來源。 (2) 海峽華人作家陳省堂先後在新加坡的報章《叻報》(1888)和《星報》(1911) 所發表的多篇作品中,廣泛使用「華人」這個詞,譬如〈重游越南記〉 : 「…… 又有不能已于言,旅越華人之尸位素餐,究亦難辭其咎。」;〈越南風俗論〉 「夫華人之兒孫,何其不幸,一變而為交趾,再變而為法蘭西。……」 。18這 詞義在民國清末民初時期,顯然符合「華人是中國人的簡稱」 ,與「洋人」、 「夷人」等詞對舉。 (3) 黃望青(筆名李秋),1941 年在新加坡《南洋商報》發表的《論馬華民族屬性 問題》中指出︰「馬來亞華人在此地定居已有長久的歷史,他們應被稱爲「馬 華(即馬來亞華人) 」19。作者自我定義了「華人」是「中華民族的一個特殊 支脈」,同時又是組成當地社會結構的基幹民族。 (4) 外國人稱中國人爲華人。《周禮政要‧礦政》:「西人之論,咸謂華人采法不 精。」(《中文大辭典》卷 28,中國文化研究所 1968,頁 251)。釋義「華人」 這字眼,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稱謂,中國人自己並不自稱為華人。 (5) 50 年代後,東南亞英殖民地紛紛獨立自主,已故中國總理周恩來於 1955 年 17. 孫中山於 1905.8.20 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時正式和公開提出中華民國的國號,章太炎則於 1907.7.5《民報》第十五號上,作了一篇〈中華民國解〉的文章,分析和解釋孫中山所提出「中 華民國」的國號。 18 葉鍾玲著,《陳省堂文集》,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1994 年,頁 36。 19 崔貴强著,《新馬華人國家認同的轉向,1945 - 1959》 ,新加坡︰南洋學會,1990,引述李秋 1941 年 4 月在《南洋商報》發表的議論文《論馬華民族屬性問題》 ,頁 166-167。 8.

(20) 出席印尼萬隆會議上,正式宣布中國放棄雙重國籍政策的决定,不再視東南 亞華人為中國海外公民。 (6) 漢族古稱爲華,現亦爲中國人的簡稱。南朝宋謝靈運《辨宗論‧問答附》: 「良由華人悟理無漸而誣道無學,夷人悟理有學而誣道有漸,是故權實雖 同,其用各異。」唐許渾〈破北虜太和公主歸宮闕〉詩: 「恩沾殘類從歸去, 莫使華人雜犬戎。」明沈德符《野獲編‧佞幸‧滇南異産》 : 「夷人珍之,不 令華人得售。」 《恨海》第七回:「定睛看時,五個是洋人,兩個是華人。」 (《漢語大詞典》卷九,1993,頁 398)。釋義是指「華人」有古今二義,古 義指漢 族,今義指中國人。 (7) 「中國人」的簡稱。在華僑習慣中稱取得了僑居國國籍或公民權的人。 (《國 語活用辭典》,五南圖書 1987,頁 1526)。「華人」被廣義釋義為「中國人」 的簡稱。在形象上被形容為「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者,同時也指原爲 華僑但取得僑居國國籍者。 (8) 中國人的簡稱。亦指已加入或取得了所在國國籍的中國血統的外國公民。 (《辭海》,上海辭書 1979,頁 123)。釋義即指「華人」是中國人及海外華 僑,但取得僑國國籍者。 (9) 中國人。指取得所在國國籍的中國血統的外國公民。(《現代漢語詞典》 ,商 務 1996,頁 541)。根據這個釋義, 「華人」是指在僑居地取得僑居國籍的華 人。 《現代漢語詞典》 (修訂本)、 《辭海》和《國語活用詞典》的釋義在新馬 華語的語用實際中,「華人」一詞,不僅是指那些原爲華僑但取得僑居國國 籍者,也包括他們的後裔,但基於新馬政治考量,不能被詮釋為「中國人」 的簡稱。 唐朝魏徵所撰《隋書》云:「南蠻雜類與華人錯居,曰蜒、曰獽、曰俚、曰 獠、曰㐌,俱無君長,隨山洞而居,古先所謂百越是也。」20南北朝的酈道元所 撰《水經注集釋訂譌》也有記載:「自葱嶺于闐之東,敦煌張掖之間,華人来徃 非少,從後漢至大唐,圖籍相承注記不絶。」21同時期,魏收所撰《魏書》亦曰: 「太守以統之,去敦煌十三日,行國有八城,皆有華人。」22可見華人的稱呼絕 非近代產物,證明「華人」這名詞很早已存在。 20. 21. 〔唐〕魏徵撰,《隨書.列傳第四十七 南蠻》卷八十二,清乾隆武英殿刻本,頁 930。 〔南北朝〕酈道元撰,〔清〕汭炳巽注,《水經注集釋訂譌》卷一,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頁. 13。 22. 〔南北朝〕魏收撰, 《魏書.列傳第八十九》卷一百一,清乾隆武英殿刻本,頁 1059。 9.

(21) 居住在馬來西亞包括檳榔嶼的各方言群的華人又自稱為「唐人」或「漢人」, 主要是因為漢、唐時期是古代中國政治軍事鼎盛的泱泱大國,開放國際商貿,經 濟繁榮。自唐太宗貞觀開始,即開疆闢土,聲威遠播至中亞、西亞及南海諸國。 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甚至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唐玄宗開元之始,遠近番夷諸國 皆派人朝貢,開展友好外交關係。19 世紀中後期,大量華人遷移海外者,很少 自稱為清人,皆以唐人或漢人的自稱,聚集的社區就稱為「唐人區」,共同經營 交易買賣的街道就稱為「唐人街」 ,並稱中國為「唐山」 。故本文為「馬來西亞華 人」所下的定義,就是指移居定根在馬來西亞的華裔族群,泛指中華民族,包括 現代的中國人和取得馬來西亞國籍,共同擁有源自中國血緣與地緣關係或相近關 係的外國公民,他們被稱為華人(Ethnic Chinese),亦被稱為唐人或漢人,這是一 個種族概念的區分。 馬來西亞屬於聯邦體制的國家,由東馬來西亞半島的 11 個州屬和西馬來西 亞的 2 個州屬聯合組成。因為涵渉地域範圍太大,故論文對象專注以檳榔嶼華裔 族群為主。檳榔嶼包括檳島與威斯利省兩部份,總面積約有 1,031 平方公里,其 中檳島面積只有 295 平方公里,島的形狀類似龜甲,或似檳榔。在英殖民勢力尚 未進入之前,「檳榔嶼只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島嶼生態系,除了當地生活的土著及 落腳於此的漁民之外,也是來往船隻,補給淡水的地方。23」 遠在 1592 年,英國航海家蘭凱斯特(Lancaster)在其航海日記中記錄曾經抵達 的檳島為「Pulau Pinaon」 ;相隔 5 年之後,葡萄牙航海家馬諾爾.古丁河提伊利 地亞(Manoel Godingho De Eredia)亦在他的《黃金半島題本》書中繪製了馬來半 島的地圖,稱之為「黃金半島」,並且注明檳榔嶼的位置,根據馬來譯音拼湊成 「Pulau Pinam」 ;十五世紀明朝的《武備志》也出現了檳榔嶼的記載;1786 年英 國統治下的檳榔嶼被譯為 Penang,中文譯為「庇能」;馬來語謂之「浮羅檳榔」 (Pulau Pinang);清朝稱之「新埠」或「新州府」 ;福建閩南話就叫「檳榔士」 ;廣 東人稱作「檳城」,英人譽為遠東之珍珠(Pearl of the Orient),又譽為遠東之瓌 寶(Gem of the Eastern),或是東方樂園(The Eden of the East),後來的一些文 人雅客更把這塊青葱的綠島讚譽為「東方花園」 ,或稱為「東方之珠」 。中國作家 郁達夫也以檳榔嶼那蕉風椰雨、花踪遍野的美麗景色雅稱為「東方花縣」,其實 這都在彰顯了在不同的時空脈絡底下,檳榔嶼的優美景觀和地理位置。(【附圖 002-001】檳榔嶼是由檳島與威斯利省所組成) 1786 年,英屬東印度公司的法西斯.萊特上尉(Francis Light)以保護吉打州 對抗暹羅和緬甸的海盜猖獗,以及免除吉打州繼續向暹羅朝貢為由,取得檳榔 嶼,從此揭開東南亞拓殖的發展。檳榔嶼就成為英殖民政府鼓勵華人契約勞工移 23. 參考高麗珍撰,《馬來西亞檳城地方華人移民社會的形成與發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 系第十八屆博士論文,2010.6,頁 1。 10.

(22) 民的地方,並且逐漸發展為北馬區以華人為政權主體的最大城市。榔榔嶼從開闢 初期的約 60 戶華人人口,迅速增長到 2009 年的 678,000 人口,佔檳榔嶼州總人 口的 46.5%。 本論文選擇檳榔嶼華人為主要研究對象,是基於檳榔嶼華人社會的禮俗至今 仍保存著非常傳統的華人傳統文化精神。譬如居住在馬六甲和檳榔嶼的土生華 人,被稱為不同東方語言卻更有東方之心的峇峇與娘惹(baba dan nyonya),在同 化了的居住環境中,仍然慎重追遠,傳承著華裔先民原有的風俗習慣和傳統文 化,而且對習俗文化的傳承比一般在地華人還講究,反映了華人文化下民族的根 源性與習俗特色。 檳榔嶼華人社會對於古舊的習俗慶典儀式,予以謹慎的維擭和保存得相當完 整,從農曆春節所舉行的一系列盛大慶祝活動中,更可以明顯看出華族對文化習 俗活動的情意根深蒂固,以濃厚的傳統思想意識,隨著時勢的轉換、環境的改變、 政局的更迭、生活願望的落實之後,逐漸廣納百川,融合了在地民風,使農曆春 節形成一個多元社會所能共同慶祝的娛樂性活動節日。 慶祝春節的活動、禮俗、食物、祭品、儀式等整體性的年事,與在地多元社 會環境的事象相互結合,轉化具有在地化色彩的特質,鑄造出革新性本土新文化 的特性。進入農曆十二月下旬,是華族最忙碌的一個月份,在送舊迎新的月份, 華裔族群都會依照華人習俗的具體情况,展現春節最旺盛的一面。三元之始,人 民將會從全年久處於對生計的奔波勞累之中,暫且鬆弛下來,共沾吉慶,除穢納 祥,反映華人對新年所寄予的新期盼。 (二) 年節習俗與神話傳說的定義 「年節習俗與神話傳說」與華人上古以來的傳統文化和民間習俗及宗教信仰 關係密切。新春年節即指元旦,是中國、臺灣及其他漢字文化圈地區的農曆正月 初一,新春年節是華人社會高度重視的節慶之一。 「年節」為一種民俗節日,通過節慶活動及儀式得以考察一個民族的歷史、 地理風貌、社會形態、心理素質和文化發展,是一種「活化石」的表現形式。西 漢.司馬遷在《史記.本紀.秦始皇本紀》記錄秦始皇於三十七年出游,親巡天 下,周覽遠方,並刻石立文頌揚秦德,文曰: 「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齋莊。」 24. 24. 參閱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史記.本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秦始皇 出游,親巡天下,周覽四方,上會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 http://ctext.org/shiji/qin-shi-huang-ben-ji/zh 1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文學 文學 文學 文學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品德情意 品德情意 品德情意 品德情意 學習 學習 學習.. 學習 過程 過程

飛馬座的這匹會飛的白馬名叫「皮葛色斯 ( Pegasus )」,在希臘神話中有不少的 傳說。相傳希臘神話的大英雄「伯修斯 ( Perseus )」(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絕大部分專上院 校接納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的「達 標」

如來使:經上說,誦持《法華經》、說《法華經》者,即使只是說一個偈頌,「當知 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 [註 19] ,「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

你是否同意,及至 200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1980 年代的改革開放改善了與 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亞洲任何一個國家的關係,解釋你 的觀點。. 建議答題方向

非洲東北部包含衣索比亞、索馬利亞以及肯亞等國家的人民正經歷 1980 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乾旱,高達 1300 萬人陷入飢荒。自 2020

2015 年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何亞非在接受採訪時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