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小結–文化的轉向

生活於現代的我們,有時很難從現今的角度去想像過去數前年來文化 的最初起源與轉變歷程,但是,唯有回溯文化、文化政策的演化過程,才 能深刻體認到博物館的轉變由來。早期的「文化」是一種與社會菁英等上 流社會畫上等號的獨享事物,是具有某種特定社會權力與階層地位象徵之 意義。在那樣的年代裡,文化與一般中產階級及中下層的常民百姓是沒有 任何關聯性的,是上流社會「小眾專享的事物」。70 年代因著社會主義運 動的興起,過去的文化概念開始被質疑與挑戰,眾人認為文化應該是不分 階級的,是眾人的共同資產。之後,在全球化潮流的結合下,衍生了一種

「文化民粹主義」(cultural populism)之觀點,大眾文化與消費文化成為 重要的文化思潮,在這樣的年代裡,文化是「大眾共享的事物」。進入 21 世紀,文化的概念更加地解放與多元,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角落的常民生 活與土地,皆是「文化」的所在。對於「文化」概念的解放,同樣也影響 著「文化研究」範疇,甚至也影響到「文化政策」之領域,因而也影響到

「博物館」之定位與意涵。

以「文化研究」層面而言,它向來與經驗性實務政策無太大相關,但 有趣的是近數十年來,文化研究領域開始出現了「文化轉向」、「市民社會」

及「公共領域」、「以地方為主體」等論述風潮。Tony Bennett(1992)更為 文提出「置政策於文化研究之中」(Putting Policy into Cultural Studies),讓 文 化 政 策 開 始 與 文 化 研 究 界 之 社 會 文化 領 域 產 生 連 結 。 另 外 也 援 用 Foucault 著作的思想,試圖將文化與政治、文化與權力關係及文化政策之 研究予以理論化,並引起文化研究界的政策論戰(cultural policy debate)。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轉向、公民社會、公共領域、以地方為主體…等,這些 也成為了近數十年來文化政策領域的重要概念。

就「文化政策」層面而言,歐洲早期的文化發展策略著重於形塑「藝 術及文化的社會角色與意義」,政策側重於透過藝術文化改善社會道德倫

理與秩序,並成為凝聚社會意識的重要元素。早期的「文化政策」是一種 狹隘的文化,指的是高級精緻的藝術文化,是上層社會菁英分子與權貴階 層,用來表徵社會地位的重要工具,並藉此與下層民眾建構社會階層距 離。在這樣的年代裡,文化政策只是促進上流社會鞏固身分地位的策略工 具,而非提升與推廣文化內涵之機制,嚴格而論,尚稱不上真正的文化政 策,只能稱為某種文化的意識形態罷了。到了 70 年代因為全球化發展所 產生的社會與經濟變遷等層面之問題,以及整體經濟衰退的壓力等,引發 80 年代各國政府積極以政策回應全球化所帶來的各項結構過程中的多元 課題。全球文化、多元文化、地域文化、文化產業、文化觀光、地方再造 等政策開始受到重視。整體言之,文化政策在內涵上,從過去精緻文化、

高級文化,漸次轉為大眾文化、流行文化、常民文化;在功能上,從文化 社交、階層識別、交流保存,逐漸轉為強調地方經濟振興及文化認同的衍 生效益。就文化政策主流論述角度而言,過去強調的「國家論述」,近年 來關注的焦點漸次轉到「市場論述」與「公民論述」層次上。此外,因為 全球環境快速變遷、經濟不景氣等因素影響下,為了提升政府效能與服務 品質,90 年代許多國家開始發展出「新政府運動」。這個政府革新運動,

直接影響到政策的取向,文化政策亦不例外。以政府為中心的政策思維,

轉變為以社會各個階層的民眾需求為主要考量,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決策者 與領航者,而是與社會互動下,扮演服務者的角色。

從「文化」、「文化研究」、「文化政策」的發展歷程中,我們看到了同 一個方向的轉變,從上層社會到各個社會階層、從小眾文化到大眾文化、

從中央集權到權力下放、從菁英主義到文化公民、從威權化到去中心化、

從由上而下到而下而上、從一元論述到尊重多元…等。文化政策方向與內 涵的轉變,直接影響了「博物館」的角色定位與內涵等,也使得博物館在 時代的軌跡中不斷蛻變,從西元前三世紀世界的第一座博物館到二十一世 紀的今日,博物館大約歷經三個世代的轉變,第一個世代的代表時期約為 十八、十九世紀之前;第二個世代的代表時期約為十八、十九至二十世紀 中葉左右、第三個世代的代表時期約為二十世紀後半葉迄今。這三個世代 的文化政策與博物館脈絡雖是前後依序出現的,但是以二十一世紀的今日 而言,仍有三個世代同時並存之現象,這樣的論述角度也與日本學者伊藤

壽郎所提出的「第三世代博物館論」相契合。從表 2-4 可以發現數千年來,

文化意涵的轉變影響到文化政策的取向,進而造成對於博物館定位與內涵 的蛻變,這是一個連續性的發酵過程,博物館是時代下的產物,而非脫離 社會、離群索居的獨立體,因而與當時代的政策趨勢息息相關,因此,從 文化政策的轉向即可預知未來博物館內涵之變化方向。茲以下表來說明 之。

表 2-4

文化政策與博物館發展脈絡一覽表

時期 文化政策取向 博物館內涵

第一世代 貴族菁英文化 階層區隔識別

小眾文化機構

皇室貴族、社會菁英專享的文化社交場所 無獨立存在之價值,乃依附其他社會行為之中 稀世珍品的蒐藏與研究

各地掠奪蒐括之古物展現(脫離現地脈絡)

第二世代

主流文化 菁英主義 中央集權 由上而下 現代主義

大眾文化機構(open to public)、文物公開 灌輸國家意識予民眾的管道

傳遞教化知識的機構、上對下 專家博物館學、傳統博物館學 學術取向、專家主義

不可侵犯的權威感

以物為主、由內而外、大論述

統一性、制式性、中立性、客觀性的知識傳遞 凍結時間、活化石

威權的、教諭的溝通型態

第三世代

建構主義博物館(constructive museum)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