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4) 臺灣博物館館藏品修復及數位典藏、展示規劃作業 2、「全國文化設施均衡發展」計畫

第二節 臺灣博物館發展概況與相關政策

延續上一章節我國文化政策之脈絡,從 70 年代開始就已經開始有地方 文化設施之重要政策與計畫,然而,如前文所述,在 90 年代以前,政府並 沒有整體性全面性的地方文化政策脈絡,所謂的地方文化施政大多停留在

「縣市文化中心」層級,即使有類似文化館之田園藝廊、藝苑等計畫之辦理,

但仍只是重點式的試辦模式。更重要的是,政策思維仍大多以由上而下的邏 輯來推展。博物館發展亦同,90 年代以前的博物館軟硬體建設計畫,大多為 中央政府所直接擬定的施政計畫,也大多處於縣市文化中心層級之文化設 施,包括 70 年代之「國家十二項建設計畫」–「建立每一縣市文化中心,

包括圖書館、博物館與音樂廳」、「國立社教機構」、「科學博物館」等。直到 90 年代「社區總體營造計畫」全面性推展後,再加上全球地方主義、社區博 物館等思潮盛行之多種因素影響下,臺灣的地方博物館才如雨後春筍般在全 台各地崛起。相關政策計畫包含 1994 年「國家十二項建設計畫」–「充實 省(市)、縣(市)、鄉鎮及社區文化軟硬體設施」;1994 年「社區總體營造」–

「新故鄉社區總體營造」計畫;1997 年「跨世紀國家建設計畫」–「充實鄉 鎮展演設施計畫」、「輔導美化地方傳統文化建設空間計畫」、「輔導縣市主題 展示館之設立及文物館藏充實計畫」、「社區文化活動發展計畫」等;2000 年

「閒置空間再利用」計畫;2002 年「地方文化館」計畫;2004 年「新十大 建設計畫」、「國立文化機構升級」、「全國文化設施均衡發展」計畫等,詳如 前一章節所述。本章節則將以 90 年代以降臺灣盛行之「地方博物館」為切 入點,列舉 90 年代前後幾項相關之政策與計畫,90 年代前以縣市文化中心 特色館政策為例,90 年代後則以地方文化館計畫為例。

壹、臺灣博物館相關政策(一)–縣市文化中心特色館計畫(90 年代前)

70-80 年代,有關文化政策的思想雖不很成熟,但是地方文化中心的建 設工作,卻是一項非常有前瞻性與魄力的施政作為。即使因為準備工作過 於倉卒,難免有軟體與硬體之間的落差,但此種計畫仍愈早啟動愈容易展

開,相關經費預算等狀況也愈能配合。從這段政治意識型態掛帥的時期來 看,當政者能以文化為重,甚至擴及地方性文化資源和設施的準備,這種 視野使得文化政策逐漸走向地方主體性的趨勢。1981 年文建會成立後,隨 即於 1984 年邀集相關單位及專家學者組成「各地文化中心訪視小組」,展 開連續數年對於各縣市文化中心之訪視工作,除就各文化中心之問題進行 討論之外,也針對各縣市自身人文背景進行特色規劃,成立縣市文化中心 特色館。1987 年頒布的「加強文化建設方案」,其中第一項亦明確列示要建 立文化中心的地方特色,各縣市遂陸續展開縣市特色館之設置工作。各縣 市主題大致可區分為:(1)和地方傳統工藝結合者,如南投縣竹藝博物館、

台中縣大甲編織工藝館等;(2)和地方人文特色結合者,如宜蘭以歌仔戲 為基礎的臺灣戲劇館、彰化縣南北音樂戲曲館等;(3)和地方地理和歷史 發展背景結合者,如澎湖縣海洋資源館等(陳其南、孫華翔,2000)。並秉 持三大規劃原則:(1)冠以縣市地方名以彰顯主題特色、(2)同一主題不 再出現於其他縣市、(3)文化中心設立博物館的目的,在於促使地方優良 傳統文化獲得整理、收集、保存維護、展示而得以傳承、發揚與創新。這 是得以展現「地方文化特色」為主題的館舍,每縣市一館,也成為地方文 化館的濫觴之一。

表 4-3

臺灣各縣市特色館成立一覽表

編號 縣市別 館舍名稱 啟用時間

1 臺北縣 現代陶瓷館 1988 2 宜蘭縣 臺灣戲劇館 1990 3 桃園縣 中國家具博物館 1989 4 苗栗縣 木雕博物館 1995 5 臺中縣 編織工藝館 1990 6 彰化縣 南北音樂戲曲館 1999 7 南投縣 竹藝博物館 1988 8 雲林縣 臺灣寺廟藝術館 1995

9 高雄縣 皮影戲館 1994

10 屏東縣 排灣族雕刻館 1995

11 台東縣 山地文物陳列室 1988 12 澎湖縣 海洋資源館 1997 13 新竹市 玻璃工藝博物館 1999 14 台中市 臺灣傳統版畫特藏室 1997 15 嘉義市 交趾陶館 2000 16 基隆市 地方特色文物館 1990 17 花蓮縣 石藝博物館 2001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2006)。「地方文化館實施與檢討研究計畫報 告書」(頁 20-21)。

貳、臺灣博物館相關政策(二)–地方文化館計畫(90 年代後)

縣市文化中心特色館政策是中央政府上對下的地方文化發展施政模 式,是由中央政府主導各縣市特色館主題調查擬定以及各項軟硬體工程,

各縣市政府只是被動式接受指令與工作指派,文化中心及地方人士在整體 過程中參與的程度相當有限。而 90 年代後的地方文化館計畫則有所不同,

是由各縣市由下而上自提整體計畫,文建會則扮演政策大方向擬定與計畫 複審之角色。且與縣市特色館只推展公立館所之政策不同,地方文化館計 畫則涵蓋公立、私立及社區館所等,且期許縣市文化局擔任區域文化特色 整體藍圖之規劃者以及計畫初審者角色,在此過程中,地方政府、地方博 物館之相關單位與人員之參與層面及程度提升許多。

一、地方文化館(第一期)計畫 (一) 主政單位:文建會

(二) 計畫期程:2002~2007 年 (三) 計畫說明:

1、 「地方文化館計畫」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延續,是「2008 國家重

點發展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的子計畫。是以現有、閒置空間再利 用等概念,藉由硬體的改善,軟體的強化,與政策相結合。並透過專 業團體與地方上文史團體或表演團體的投入,凝聚共識、整合地方資 源,共同提出創意,為各鄉鎮、社區擬具可以永續經營的籌設或提昇

計畫。自 2002 年起,共補助了近 300 個地方文化館,重新開館掛牌者 近百處。

2、 這些館舍分布於全國各鄉鎮社區,其活化模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