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5) 舞蹈水準之提升 3、改善社會風氣

4、 推動國際文化交流方案

(1) 海外中華新聞文化中心籌設計畫 (2) 國際文化交流展演活動計畫 (3) 國際性演藝團隊扶植計畫 (4) 中書外譯計畫

(5) 駐外文化機構設置計畫

5、 策定綜合發展計畫方案

(1) 傑出與績優文化藝術人士獎助計畫 (2) 公共場所視覺景觀環境美化計畫

(3) 製作文藝性電視廣播節目與錄影(音)帶專案計畫

民俗技藝保存是這一個時期的施政重點,但是觀念上深受國外民俗村型 態之影響,因此文建會與各縣市政府都有規劃設置此類民俗園區、藝術村之 構想。這種集中式的「文化園區」在 70 年代成為保存、宣揚文化’的重要策 略。然而「文化園區」的模式,乃是將文物與其所在的現地與社會脈落分離,

使得文化成為失去其生命力之標本。此外,由政府出資經營之觀光導向文化 園區,無法隨時順應社會脈動調整,終將成為政府的負擔。六年國建雖因故 無法貫徹完成,但其整體架構對文建會仍深具意義。1990 年第一屆全國文化 會議中,當時文建會主委郭為藩先生指出,「縮短城鄕差距」、「文化均富」

的理念。提出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從經濟均富走向文化均富」,基本策 略是「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1990 年行政院並將國家建設整體規劃為

「文化」、「政治」、「經濟」、「社會」四大建設,以加速邁向 21 世紀現代化 國家之目標。從臺灣光復以來到 1990 年,文化政策的思考已從抽象到具象,

從意識型態轉向實務為主,從政治、教育的附屬部門轉為文化專責化的發 展,從國族文化的打造轉變為以文化藝術的自由表現為考量,從中央台北開 始邁向地方與本土。(陳其南、孫華翔,2000)。70-90 年代第二階段的文化 政策主軸在於改善藝文工作環境、振興中華文化本位的人文精神等,包括扶 助藝文團體、設立縣市文化中心、推廣藝文活動等主要工作內容。在本土文 化上也有些許突破性之做法,包括縣市文化中心及特色館等地方文化建設工 作。這個階段的文化決策權,初期仍由執政黨主導,而總統兼任會長之中華 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也相當活躍。但 80 年代文建會成立後,因掌握文化建 設發展方案之資源,因此決策權也產生了漸漸移轉之現象,成為文化政策擬 定之主要角色。

參、第三階段「社區總體營造開展後–以地方文化為政策主軸時期」(1990~)

1994 年以前,文建會的地方文化政策只停留在「縣市文化中心」的層次。

雖曾在各縣市風景區及鄉鎮文化場所試辦「田園藝廊」,六年國建計畫也有

「藝苑」之試辦方案,但都只是重點式的推廣試辦,尚未提出整體性以地方 為主軸之文化政策,並未全面性向下推廣地方文化工作。直到 1994 年文建 會在對立法院的施政報告中,正式援用借鏡於日本之「社區總體營造」概念,

期待將文化建設工作進一步落實於縣市層級下的鄉鎮社區中。以下將就 90 年代以降歷年重大之文化政策與建設計畫,做逐一之說明與分析。

一、「社區總體營造」–「新故鄉社區總體營造計畫」

(一) 主政單位:文建會

(二) 計畫期程:1994 年~

(三) 計畫意義:社區總體營造計畫是文建會歷年來相當重要的基礎建設計 畫,並與地方文化館成為相輔相成的前置計畫。此計畫提出之際正值社區 主義、地方主義盛行時期,人們開始關注所居住的地域文化與特色,並逐 漸凝聚生命共同體意識,「心之所在就是故鄉」成為人人皆知的重要口號 與理念。眾人對於文化藝術的認知,不再只侷限於精緻文化之範疇,開始 體認到在地文化、通俗文化等,也是重要的藝術文化表徵與內涵。

(四) 計畫緣起

1、1993 年 10 月申學庸主委在國民黨中常委的報告「文化建設與社會倫 理的重建」一文中,首先闡明:「文化建設方向與文化發展政策應該更 符合當前的國家發展目標、社會轉型的需求與民眾的殷切期盼。在作 法上,儘管可以從硬體及活動的層次開始,但其指向絕對是在於社會 整體的精神和倫理的崇高目標上。今天的臺灣由於政治與經濟的急速 發展,早已拋離了傳統的社會型態,舊有的社會結構及倫理秩序已經 崩壞,但新的意識和社會規範卻未形成。新的社區社會並沒有形成一 個具有內聚力的新社會,更遑論社區共同體意識與社區公民倫理的建 立了。這樣的國家社會只能算是一個想像中的脆弱國度,而不是一個 具體的有堅強生命力的共同體。國家共同體意識的建立,不再是一句 教條式的口號,而是可以透過地方社區共同體的營造來具體達成的理 想。」

2、接著同年 12 月向立法院的工作報告後,文建會「社區文化發展計畫」

即成為該會積極推動的工作重點。社區意識與社區文化的建立,儼然 成為全民不分朝野一致重視的文化建設方向(陳其南、孫華翔,2000)。 (五) 計畫說明

1、「社區總體營造」自 1994 年文建會正式提出以來,已成為最知名的 文化政策之一,「心之所在就是故鄉」,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的核心。後 來甚至擴大成為行政院「挑戰 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子項計畫之 一–「新故鄉社區總體營造計畫」。而文建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有三個 工作重點(郭為藩,2006):

2、輔助地方政府推廣文化產業資源與特色,開拓地區經濟生機與文化活 力,為地方文化產業的永續發展奠定基礎。

3、塑造地方文化意象,推動社區小型空間改造與美化工作,鼓舞社區居 民的自動參與社區事務,將公有閒置空間轉換為展演場地,帶動地方 藝文活動,提升居民文化氣質。

4、社區藝文人才培育,無論是藝文出版、技藝傳承、祭祀活動、文獻整 理等,皆重視經驗延續與人才培育,因此社區營造在草根人才培育方 面,具有特別的意義。

社區總體營造計畫自 1994 年度開始提出以來,至今歷經了四個不同的階 段,包括政策內涵轉變與擴大的過程,茲以表 4-1 說明之。

表 4-1

社區總體營造計畫發展階段一覽表

時間 計畫名稱 內容

1994~2000 年 社區總體營造 計畫–第一階段

„ 社區文化活動發展

„ 充實鄉鎮展演設施

„ 輔導縣市主題展示館之設立及文物館 藏充實

„ 輔導美化地方傳統文化建築空間 2001 年 社區總體營造

計畫–第二階段

„ 社區藝文活動發展計畫

„ 社區文化再造計畫

„ 社區環境改造計畫

„ 文化產業之發展與振興

2002~2004 年 新故鄉社區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