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課堂教學技巧

四、 小結

(一) 語音教學與練習技巧

綜上所述,可看出不同的學者專家,所使用的教學技巧大同小異;每個 技巧都有其功能與效果,但是並非皆適用於產學班華語課這樣的課型與教學 對象。

如張新明(2012)動態演示法當中的手勢法,將手掌捲起模擬翹舌音的 發音特點,並不能讓學生真的理解並發出正確的翹舌音,最多只能當作提醒,

當學生說話時發錯音,教師可將手掌捲起,提醒學生這個生詞舌頭應該翹起;

如張和生(2006)的對比法,授課教師不懂印尼語的情況下,就不能利用學 生母語與中文進行對比;如崔永華、楊寄洲(1997)的描述法,先向學生解 釋發音部位與器官位置,再示範發音與練習,以產學班華語課每週只有100 分鐘時間來看,這樣的方法太耗時,且如同手勢法一般,學生並不能理解與 發出正確的語音。

研究者認為,適用於產學班印尼籍學習者的語音或聲調教學技巧,應該 要直觀、實際操作且學生能共同參與的,像是模仿法(張輝、楊楠2006;張 和生2006;趙金銘 2009),教師示範後請學生跟讀,直接、方便操作,且每 個人可同時開口,這就適用於人數眾多的班級。舉例來說,鍾麗清(2015)

整理出印尼語中沒有送氣音ptk,教師可用一張衛生紙示範發 bdg/ptk 時,

衛生紙飄動幅度的差異,也讓學生拿出一張衛生紙來,自己操作,才能明白 具體關鍵在哪。當然,誇張法、帶音法、聽辨法(崔永華、楊寄洲1997;張 輝、楊楠2006;張和生 2006;趙金銘 2009;張新明 2012)也都很適合。

上述所說為語音教學技巧,不同國籍、不同母語的學習者,有不一樣的 發音難點,教師須針對不同的發音難點,使用多樣且不同的教學技巧幫助學

生正確發音,而這需要完善的課前準備與經驗積累。教學技巧著重於教師的 新明2012)搭配活動,例如站左邊/舉左手是 zcs,站右邊/舉右手是 zhchsh,

讓學生活動一下,比單純的指辨語音有趣,也能調動課堂氣氛。

不過,讓學生聽辨聲調(丁迪蒙2006)是很好的練習,當學生練習多了

語境教學法(張和生 2006;張新明 2012;崔永華、楊寄洲 1997)可刪除不 用。產學班印尼學生為零起點學習者,漢字分析(張新明2012)、利用語境

或小組合作完成題目,再全班齊唱公布正確答案;或是使用於學習單或作業 當中。

(四) 語法教學與練習技巧

印尼學生生活在目的語環境裡,時常聽到不合規範,但是相當口語的中 文,張新明(2012)提到語法教學技巧第一點,要體現規範性、穩定性,在 課堂上、作業裡看到如「有字句」,教師首先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語言是否 符合規範,其次也要告訴學生,這不是正確的語法,但是很多台灣人這樣說;

若是教師會影響考試成績,也應該盡早告訴學生。

語法教學技巧中,除了翻譯、由學生解釋(崔永華、楊寄洲1997)等,

需要使用學生母語,或超出學生能力範圍的方式不適用以外,其他教學技巧 可由教學者理解、吸收、轉化後,運用於課堂語法教學。例如,機械練習中 的替換練習(張輝、楊楠2006),由於學習者認字能力較差,若要加快課堂 節奏,不建議投影片上使用漢字,可以放上地點與行為的圖片來練習;或若 是教師希望學生認字,可將投影片放上學生學過的漢字,或採用抽籤活動,

分別抽出人物、地點、行為,讓學生組合句子說出,缺點是會耗掉較多時間。

研究者最常使用的情景法、提問法(張輝、楊楠2006)、交際練習(崔 永華、楊寄洲1997),透過語境自然、圖片引導的方式,減低學生對於「學 習語法」的焦慮與擔憂,讓學生容易理解與掌握語法教學內容,進而產出正 確的目標語法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