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語法教學技巧與策略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課堂教學技巧

三、 語法教學技巧與策略

(一) 語法教學技巧

1. 張新明(2012)

(1). 要體現規範性、穩定性:有些口語常說但並非是規範語法,在 教學時就不適合教給學生,如「有字句」。

(2). 要針對難點和學生易犯的錯誤:若是學生來自同一個國家,最 好進行母語和目的語對比,找出兩者的異同,如此一來,可預 測學習難點,進行強化教學。

(3). 語法、語義、語用相結合:三者結合說明,才能使學生更為理

語法上是反問句;語義上是「不必」的意思;語用上則表達「不 滿、責怪」對方做法。

2. 張和生(2006)

(1). 對所教內容必須做淺化和簡化處理:教師不能將理論或研究結 果未經吸收轉化,就直接向學生說明,應該將語法條理化、具 象化、公式化或是圖示化,讓學生一目瞭然。且應按照程度將 語法分級,簡化語法定義與功能,將最普遍、精華的部份先交 給學生。

(2). 將對比或比較貫穿在教學的始終:可分成三個部份,第一是中 文內部對比,教師對比相近語法的定義、形式、功能,比如「正、

在、正在」,讓學生更容易掌握。第二是中外對比,例如學生常 受母語負遷移影響,產出「我是漂亮」這樣的病句。第三是中 文正確與錯誤形式對比,一、可以是教師直接解釋說明,二、

在教師解釋語法規則前,讓學生先學會如何使用該語法,再針 對學生輸出的句子進行說明,三、結合上述兩種方式,先讓學 生造句,教師再講解語法規則,並給出一個典型例句,請學生 檢視自己所產出的句子,對照範例,進而掌握該語法的用法。

(3). 自識、自檢的自主學習過程:給出大量範例讓學生自己觀察發 覺該語法之結構與特點,如「把字句」。自檢則是學生學會使用 該語法之後,可利用該語法規則檢查自己寫過的東西。

(4). 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教師的功能在於輔助學生學習,學生才 是課堂中心,因此教師應該注意自身話量,並通過各種練習,

讓學生掌握與鞏固語法。

3. 張輝、楊楠(2006)

(1). 情景法:教師在自然或半自然(圖片或投影片的展示)的狀態下,

透過人、物、動作等,說明該語法的定義及用法。如語法「NP+

在+處所詞+動詞+著」,示範如下:

T:(教師拿著自己的書問學生)這是誰的書?

S:這是老師的書。

T:(教師將書放在桌子上)我的書呢?

S:在桌子上。

T:這個句子還可以說成「您的書在桌子上放著」。

接著再透過兩三個語境的示範,學生自然就會了解與掌握該 語法。

(2). 提問法:透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引導出該語法的定義與用 法。示範如下:

T:現在你們在學習漢語,你們要學習幾年?

S:一年。

T:S1 要學習一年。S1 學習什麼?

S:學習漢語。

T:S1 要學習一年(的)漢語。

接著再透過兩三個語境的示範,引導學生說出該語法。

(3). 以舊帶新法:利用學生已經學過的語法,帶出目標語法。例如 教師在黑板上先寫下人名(麥克)、時間(2007~2008)、行為(學 習漢語),學生用過去學過的語法說出「麥克從2007 到 2008 年 學習漢語」,這時教師問「2007~2008 年是多長時間?」學生回 答「一年」,教師說「這個句子還可以說成『麥克要學習一年(的)

漢語』」。

(4). 句子合成法:用學生熟悉的句子結構,將目標語法合成在一起 說出。如「那個人穿紅衣服,那個人打籃球打得不錯」,示範如 下:

T:誰籃球打得不錯?

S:那個人。

T:那個人是誰?

S:穿紅衣服的。

T: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我們可以用一個句子說出來,我們可 以說「穿紅衣服的那個人籃球打得不錯」。

4. 崔永華、楊寄洲(1997)

(1). 教師可透過以下方式展示語法點:聽寫(讓學生聽寫教師要講 解的語法例句)、提問、對話、實物、道具、地圖、圖片、動作 等。

(2). 列出公式:如「我吃飽了」=我吃,我飽了。

(3). 使用符號:如主詞=S、名詞=N。

(4). 借助圖片、簡筆畫、道具、情景、表演。

(5). 以舊釋新:用學過的語法解釋新語法。如「我去不了」可解釋 為「我不能去」。

(6). 內部對比:對比中文裡相似的語法,教師說明與解釋異同,以 幫助學生理解。

(7). 中外對比:對比英語或學生母語,找出相同、相似、相異處,

讓學生能更清楚如何使用該語法。

(8). 翻譯。

(9). 由學生解釋:請學生用中文解釋語法點,教師再補充說明。

(二) 語法練習技巧

1. 張新明(2012)

(1). 實物展示法:教方位詞、比字句時,可直接拿出物品展示。

(2). 對話引出法:教領屬關係「的」時,教師可先拿出一本書,開 啟對話,引出目的句,如下:

T:這是什麼?

S:這是書。

T:對,這是我的書。

(3). 公式展示法:將句子結構轉化成公式形式,讓學生套公式說出 目的句。範例如下:

S + V + N + V’+ time 我 學 漢語 學了 一年

(4). 以舊識新法:利用學生學過的舊語法,連結相似處,引導認識 新語法。如「動詞+賓語+情態補語」和「動詞+賓語+時量補語」, 兩者相似處為皆有「動詞+賓語」,若是教材中先學過「動詞+賓 語+情態補語」,當後來在學「動詞+賓語+時量補語」時,就可 先複習舊語法,再帶入新語法。

(5). 對比分析法:對比兩個句子的形式和語義,讓學生理解兩者的 不同。如:「他去書店買了書」、「他去書店買了書了」;或是將 中文跟學生母語進行對比。

(6). 情境演示法:透過直接演示動作,讓學生了解語法意涵及如何 使用,例如教把字句時,「把門關了」,教師可親自做出關門動 作。

(7). 推理法:利用知識、經驗或推理能力來講解語法,如「如果沒 有A,就沒有 B」,可問學生「沒有爸爸媽媽,會有孩子嗎?」、

「一個人沒有工作,會有收入嗎?」,藉此推理讓學生說出語法 目的句。

2. 張輝、楊楠(2006)

(1). 機械練習:常見的有替換練習、擴展練習、改句練習等。

A. 替換練習:如在學習「在+NP+V」,可給學生幾個地點跟行 為的例子進行替換練習,如下:

郵局 上班 教室 學習 圖書館 看書 家 休息 學校的食堂 吃飯

B. 擴展練習:如在學習「被字句」,教師可給出受事賓語撼動 補結構,請學生說出完整句子,如下:

杯子 打碎了→杯子被他打碎了。

錢包 偷走了→錢包被小偷偷走了。

C. 改句練習:教師先給一個例句,請學生根據目標語法說出 句子。如在學習「正反疑問句」,示範如下:

T:你去商店嗎?

S:你去不去商店?

T:他是你弟弟嗎?

S:他是不是你弟弟?

(2). 復用練習:在機械練習的基礎上,添加靈活運用的成份,向活 用練習過渡的練習形式。主要有選擇正確答案、用所給詞語組 句、完成句子等。

A. 選擇正確答案。如下:

請你__________。A.上樓來 B.上來樓

B. 組句練習:將句子成份適當切割,打亂順序,請學生重組 句子。如下:

把 那本書 要 他 送 給 小王

→他要把那本書送給小王。/小王要把那本書送給他。

C. 完成句子:教師給出句子的前半部份,學生接續說出後半 部份。

(3). 活用練習:模仿真實語境,讓學生根據語境說出目標語法,最 常見的如「把字句」教學。

3. 崔永華、楊寄洲(1997)

(1). 機械練習:指模仿、重複、替換、擴展等。使用機械練習有三 個要點得注意:一、學生產出的句子是有交際意義的;二、不 是每個語法都適合機械練習;三、須不斷加快練習頻率。

A. 重複練習:教師先說,學生跟讀,常見操作如:領讀、重複 句子、重複對話。

B. 替換練習:教師先給一個典型例句,再說明要替換練習的 位置,給出範例詞語讓學生說出。常見操作如:單項替換、

多項替換、分句替換。

C. 擴展練習:從詞彙擴展成短語、句子,常見操作如:詞語 擴展、句子擴展、擴展問答。

(2). 變換練習:相當於改寫句子。常見操作如:句型變換、句子變 換。

(3). 復述練習:請學生重複說出教師說過的段落或課文內容。常見 操作如:完全復述、縮減復述、看圖復述、擴展復述、分角色 復述課文。

(4). 翻譯練習:教師使用學生母語,讓學生說出中文目標語法句子。

常見操作如:句子翻譯、詞語替換翻譯。

(5). 交際練習:語境真實、提問內容為學生實際或相關經驗,包含 定向問答練習、描述、敘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