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師培生教案設計反思之歷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第二節 師培生教案設計反思之歷程

壹、師培生教案設計反思之改變

在本研究中,透過知識翻新原則導向教學,期望師培生能跳脫傳統教條式、

常規化的腳本式教學,發展出更具彈性且多元的教學方法。為瞭解經過一學期的 知識翻新課程,師培生對於教案設計之觀點是否能更趨近創意教學取向,因此,

研究者以 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比較師培生兩次教案設計反思取向是否有所差 異,結果如表 4-4。

由相依樣本無母數檢定結果可知,比較師培生兩次教案設計反思,於創意教 學取向的兩項編碼:彈性教學(Z= 2.21,p < .05)和協作學習(Z= 2.56,p < .05)

皆達顯著增加。再者,以 Cohen’s d 分析兩次教案設計反思之效果量,兩編碼皆 達極高之效果量(d > .8)。由上述結果顯示,師培生反思自我在第二次教案安排 上,展現出更具協作學習與教學彈性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模式。

表 4-4

師培生兩次教案設計反思取向的相依樣本無母數檢定摘要表(N=9)

第一次試教 第二次試教

Z 值

效果量 創意教學設計取向 M(SD) M(SD) (d)

彈性教學 2.11(1.17) 4.11(0.93) 2.21* 1.89 協同學習 1.56(1.13) 4.55(1.01) 2.56* 2.79

*p < .05.

再者,根據上述統計結果,研究者發現相較於彈性教學,師培生反思兩次教 案設計在協同學習向度的改變幅度更大。研究者進一步分析師培生之教案設計反 思內容,發現師培生在第一次試教時,多傾向使用教師講述的方式,然而,在第 二次試教中,試教者多能融入協同學習的設計觀點,例如,師培生在教學設計反 思中提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9

在這兩次試教當中,用現有的題目,融入我想要表達的概念,或設計 一些活動,讓同學能從中學習。第一次試教當中,雖然適時的傳遞了 我想表達的,但有可能少於互動,時間久容易讓學生分神,所以在第 二次試教中,多增加師生與同學之間的互動,我發現這樣不僅能確定 學生是否能學會,也能讓學生從互助中發現數學的有趣。(S4)

第一次試教評量學生的方式是抽學生上台回答算式,雖然能及時了解 該名學生在小節的學習情況,但是無法瞭解至全班,且同一節課內的 評量方式都相同,學生可能會感到無趣或是較無參與感,因此便在第 二次試教上有了改進。第二次試教無明確的計分評量,而是以小組分 享的方式來進行,並透過全班共同表決選出最佳規劃小組,相較於第 一次只有教師給分來說,此方法讓同學更有參與感與提高學習熱忱。

(S5)

由上述例子可知,師培生第一次試教傾向採用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而第二 次試教改變為以同儕討論、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另外,在彈性教學方面,師培 生亦能展現其教學設計的改變,由第一次試教之單純講授課程內容、制式化進行 課程活動的方式,轉變其教學策略,改採以配合學生學習狀況為主的調適性教學 模式。例如,師培生在教學設計反思中提到:

第一次試教時,我的整個教學是著重在我個人的課程講授上,因此上 課內容較多也較枯燥,因此容易讓學生覺得無聊或害怕。所以我在第 二次試教時,便改變了上課方式,嘗試著利用活動的進行將課程內容 融入其中,一方面替學生們複習課程,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增加課程的 趣味性並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第二次的活動設計,讓同學們可以主 動地去解決問題,並且互相討論,而非像第一次時單方面被動地接受 課程知識。(S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0

然而,在分析師培生教學設計反思內容過程中,研究者也發現,有些師培生 認為,在實際教學現場仍需以教師講述為主進行授課,或依照原有的教案流程進 行教學,例如,師培生提到:

在教學計劃上,我從第一次較多的活動時間調整到第二次的多為教師 講述的時間,雖然這對學生不會引起多大的興趣,但是真正的教學現 場勢必要有可以不用活動就可以講完一堂課的能力阿,再者相較於第 一次題目範例式的講解,在第二次上我選擇了需要證明的單元,應該 是說我也想挑戰看看證明題該如何的教,才可以讓同學們聽懂(S2)

這兩次的試教,在順序和時間分配方面都有照我原先的計畫進行,所 以比較沒有遇到需要應變或是採用備案的部份。我原本在設計第一次 教案的時候有想到某個概念可能比較難理解,所以要講兩次,而且試 教的時候也確實這麼做了,但也正因為如此,我自己在看影片的時 候,會有點覺得這樣好像一個按照劇本演出的演員,一切都進行的有 些理所當然。第二次試教的時候,有同學問了我原先沒有想到的問 題,讓我覺得像這樣真正了解學生需求比自己預測學生需求更重要。

(S6)

由以上實例可知,師培生考慮到目前實際教學現場,仍是以教案領導教學、

依照教案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使其無法完全跳脫腳本式教學的框架。但是,由 師培生(S6)的反思內容亦可發現,師培生於期末比較能體會到瞭解學生學習需 求的重要性;在透過與學生的互動中,實際瞭解其學習問題,並依照學生學習狀 況調整教學步調與內容,以真正有效地達到教學之成效。

綜合上述分析結果,師培生對於兩次教案設計反思取向之觀點,於協同學習 向度的改變幅度較大,而彈性教學向度亦達顯著差異,但相較之下,改變幅度略 小,研究者分析其可能原因在於,本研究之協同學習向度較偏向師培生對課程活 動規劃的觀念與安排,在操作與實施上較容易達成,而彈性教學則是考驗師培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1

對於教學過程的時間掌握與教學態度,研究者認為此向度的成長需仰賴更多的教 學經驗與時間培養,因此,影響師培生在教案設計反思取向兩項編碼之改變幅度 有所差異。

貳、師培生教案設計反思取向與教學實務知識之綜合分析

為瞭解師培生對教案設計取向的觀點轉變,與其自我教學實務知識成長是否 有相關性,研究者以師培生兩次教案設計反思取向之改變分數,以及師培生自我 教學實務知識反思問卷的前後測改變分數,進行 Pearson 積差相關檢定,結果如 表 4-5 所示。

由分析結果可知,師培生教案設計反思取向之總改變,與其教學實務知識成 長的相關係數為.824(p < .01),解釋變異量為 67.9%,顯示,當師培生教案設計 反思取向改變越大、越偏向創意教學設計取向觀點時,其於期末的教學實務知識 成長與增加程度亦相對越多。研究者認為,當師培生跳脫過去傳統制式化或劇本 式教學模式,並願意嘗試使用不同教學方法與課程設計,發掘更多教學可能性,

能協助其在教學實踐的過程,增廣對自身教學實務能力的認識,因此,使得師培 生於期末時反應出更多的自我教學實務知識。

再者,研究者進一步分析,師培生教案設計反思取向之兩項編碼-彈性教學 和協作學習,分別與師培生教學實務知識成長之相關性,由結果可知,師培生反 思自己兩次教案設計,在彈性教學向度的改變與教學實務知識成長之相關係數 為.688(p < .05),解釋變異量為 47.3%;協同學習改變與教學實務知識成長之相 關係數為.590(p = .094),解釋變異量為 34.8%。

由分析結果顯示,彈性教學的改變與師培生教學實務知識成長之相關達顯 著,研究者分析其可能原因在於,彈性教學向度的分數高低,代表師培生對於課 程教學流程是否能隨學生學習狀況調整之開放態度,以及對於實際授課情形的瞭 解與應變能力,若師培生在第二次試教能朝向彈性教學之正向改變,顯示其對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2

學流程的掌握程度與應變能力有所成長,而當師培生更加瞭解自我教學情況,亦 有助於其教學實務知識的成長,因此,師培生教案設計反思之彈性教學改變程 度,與教學實務知識成長幅度有其一定的相關性。

表 4-5

師培生教案設計反思取向與教學實務知識之相關係數摘要表(N=9)

M (SD) 1 2 3 4

1.創意教學總改變 5.00(3.08) - - - - 2.彈性教學改變 2.00(1.87) .737* - - - 3.協同學習改變 3.00(2.12) .803** .189 - - 4.教學實務知識成長 9.11(7.29) .824** .688* .590 -

*p < .05. **p < .01

參、小結

研究者統整上述研究結果,回答下述研究待答問題。

一、師培生反思兩次教案設計方向是否有所改變?

本研究分析師培生兩次教案設計反思取向之改變,在彈性教學和協作學習兩 項教學設計取向皆達顯著上升。由分析結果可知,師培生反思自我在第二次教案 安排上,展現出更具教學彈性以及協作學習之課程設計與教學模式。

二、參與知識翻新課程後,師培生教案設計反思的發展方向為何?

研究者分析師培生兩次教案設計反思取向,在第一次試教時,師培生主要多 以教師講述的方式進行教學,而在第二次試教時,師培生能融入協同學習的設計 觀點,以同儕討論與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課程活動。再者,在彈性教學方面,師 培生轉變制式化的授課方式,改以配合學生學習狀況為主的調適性教學模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3

三、師培生教案設計之觀點改變,是否會影響其教學實務知識的成長?

由 Pearson 積差相關檢定結果可知,若師培生教案設計反思取向改變越大、

越偏向創意教學設計取向觀點時,其於期末的教學實務知識成長與增加程度亦相 對越多。而研究者進一步分析,教案設計反思取向兩項編碼(即彈性教學和協作 學習)與師培生教學實務知識成長之相關性,結果顯示師培生教案設計反思之彈

越偏向創意教學設計取向觀點時,其於期末的教學實務知識成長與增加程度亦相 對越多。而研究者進一步分析,教案設計反思取向兩項編碼(即彈性教學和協作 學習)與師培生教學實務知識成長之相關性,結果顯示師培生教案設計反思之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