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師培生期末試教反思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6

信念。分項編碼統計考驗顯示,師培生教學信念主要從教師為實驗演示者轉變為 教師為促進學生自主建構知識與探索科學,代表師培生對於教師在教學中角色的 認定,逐漸從主導者變為引導者。

根據上述子問題的結果,嘗試回答第四個研究問題:知識翻新教學是否可以 產生建構導向的教學信念?

師培生在本學期的教學信念,從教師為實驗演示者的角色,轉變為讓學生自 主建構知識與探索科學的引導者,更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建構能力,因此,

師培生在經由一學期的知識翻新學習後,可以產生更多建構導向的教學信念。

第五節 師培生期末試教反思

壹、 教師中心與學生中心之活動的時間百分比

經由期末試教反思問卷第一部份的分析結果顯示(見表 4-10),師培生在教師 中心與學生中心教學活動的時間百分比,從第一次試教到第二次試教,前後差異 皆未達顯著。雖然從第一次到第二次試的教學表現,師培生在教師中心的教學時 間減少,學生中心的教學實踐些微增加,但其差異未達顯著,代表師培生在教師 中心與學生中心的教學實踐,整體而言,前後兩次試教的表現並沒有改變產生。

表 4-10

師培生第一次試教與第二次試教實踐的差異

第一次試教 第二次試教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教師中心 0.50 0.20 0.45 0.14 0.950 學生中心 0.52 0.21 0.56 0.13 -0.880

*p<.05 **p<.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7

貳、 試教反思的成長與改變

接著透過師培生於試教反思問卷第二部份的回答內容(反思你在這兩次試教 上的成長與改變),分別從教學設計、教法、教材與評量四個面向進行內容歸類 分析,並計算其出現次數後歸納以下研究發現:

一、 教學設計

在教學設計的反思內容中(見表 4-11),多數的師培生(61%)希望在第二次試 教運用遊戲、實驗或與生活相關等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習。有 32%的師培生在 第二次的試教,希望能給學生更多參與課程、自主學習的機會,實踐學生中心的 教學方法。此外有 25%的師培生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動機,希望能改進教學以提 升學習動機。以下即為師培生(s03)的反思內容示例:

在第一次試教計畫的時候,在課程設計上都以老師講解為主,希望學生能夠透過一步步跟著 老師做的方式,去了解這堂課的內容;然而在看過影片之後發現,整堂課都是我們兩個一直 講,學生參與的互動少,因此在第二次試教準備時,就希望以根第一次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帶 課程,希望是學生是去找尋答案,而非老師給答案的方式進行。而在實施後看影片,學生參 與率高很多;第二個修正地方是教學的順序,以往都是很步驟性的從介紹到示範到實作,第 二次一開始是不斷拋問題,學生透過問題去思考,讓學習更加的主動。

上述師培生(s03)針對自己的試教表現透過影片進行反思後,希望可以更進一 步增加學生參與課程的機會,利用問題探究讓學生更加主動學習。學生透過試教 影片的反思,讓試教者可以更清楚看見自己試教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部份,並在 第二次試教進行修正,且能趨向以學生中心的教學信念實踐教學。根據師培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s03)試教反思第一部份的教學時間百分比,該生在第一次試教教師中心與學生中 心的時間比分別為 62%和 38%,但到了第二次試教,教師中心與學生中心的時 間百分比轉變為 38%和 62%,減少了教師中心教學活動,更趨向學生中心教學,

驗證了師培生(s03)的文字反思內容。

表 4-11

師培生期末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的回答內容

教學設計 教法

出現於學生反思問卷的類別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運用遊戲、實驗或與生活相

關等學習活動 18 64% 17 61%

給學生更多參與課程、自主

學習的機會 10 36% 13 46%

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9 32% 6 21%

提高師生互動 2 7% 12 43%

回歸傳統知識傳遞的教學方

式 4 14% 2 7%

註:百分比為概念出現次數/樣本總人數

另外,有 14%(4 位)的師培生仍希望回歸傳統的教學方式,其中有師培生認 為,傳統式的知識教學較能有效達到教學目標。以下為師培生(s18)的反思內容示 例:

因為第一次試教的實驗太過突兀且有些爭議,擔心因此模糊課程焦點,反而讓學生摸不著頭 緒。所以第二次試教我們主要回歸較保守的教學方式,單純依據國小課本中的教學元素來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9

行課程,希望能讓學生熟悉熱脹冷縮原理的概念。沒有花俏的媒材參入,有時較能達到教學 目標,儘管課程會無味了點!……

透過上述的回答內容可以發現,師培生會有回歸傳統知識傳遞的教學想法,

原因在於第一次試教的實驗活動並未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進而想改以保守的教 學方法進行教學。透過該位師培生(s18)在試教時間百分比的計算,該生在第一次 試教教師中心與學生中心的時間比分別為 73%和 27%,到了第二次試教教師中 心與學生中心的時間百分比為 63%和 37%,兩次試教的時間百分比皆偏向教師 中心的教學表現。下圖 4-4 為該師培生在其試教反思所畫的教學順序圖,可以發 現,第一次試教著重在透過實驗演示講解熱脹冷縮的原理,第二次試教也將大多 數的時間用於講解熱脹冷縮的原理,教學活動偏向教師中心的表現。

圖 4-4 師培生(s18)於試教反思問卷中所呈現的教學順序圖

二、 教法

師培生在教學方法上的反思內容,與教學設計的反思雷同(見表 4-11),都著 重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反思,希望能運用實驗活動給學生更多參與學習的機 會,提升學習動機,並增加師生之間互動的頻率。唯獨在教學方法轉變為較高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例的師培生(39%)關注於師生的互動,以下為師培生(s16)的反思內容:

第一次的教學比較走像傳統的教學順序,先教導學生知識,然後再利用學習單確認學生的學 習狀況。然而,第二次的教學,我們以影片作為課堂的開頭,並且引起學生興趣,並且看完 影片也先不講解,而是讓學生先分想看完影片的感想,以及在影片中看見什麼,最後才讓老 師出來稍微講解一下影片的內容及當中的知識,最後在看一段與課堂有關的影片作總結。而 第二堂課也可以看到較多的師生互動,學生討論影片內容時,老師也會下去參與,並給予個 別小組的指導,兩次教學不論是在順序或是彈性上都不盡相同。

亦有師培生(s23)提到:

兩次的教學方法做了全面性的調整,第一次真的非常專注於講述知識的部分,創意較為缺 乏,自己也不是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第二次試教我和 A 生都希望學生可以透過遊戲的 方式觀察問題,也能夠試著推測、解決問題,我們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找了許多磁鐵應用的遊 戲,順序上也算是逆向操作,先讓學生有一些想法再深入了解,而不是都要學會才可以玩。

遊戲讓學生能專注於學習,也讓學生較為主動,師生互動也顯得比較好,我覺得學習氣氛上 會比較提升,雖然班級可能會較為吵鬧。於師生互動上,第二次因為多了一次的經驗,使得 我較不緊張,臨場反應也稍好,第一次試教的應變能力有待加強,面對學生的提問容易手足 無措,或是被學生的問題帶著走,急著給答案對我來說,我們在討論活動時運用了許多創意,

在教法上也較之前更活潑,有包裝。

透過上述師培生的回答內容發現,當教師設計的課程活動給與學習者更多自 主學習和參與課程的機會,或是透過遊戲進行學習,師培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會產生更多的師生互動和討論。然而,根據師培生(s16)和師培生(s23)第二次試 教的時間百分比,學生中心教學時間(67%, 64%)皆高於教師中心(33%, 36%)的教 學時間,亦與其反思內容相符合。

三、 教材

師培生在反思教材使用的回答中(表 4-12),較多的師培生關注於試教教材的 難易度(57%)以及教材是否聚焦學習主題的核心概念(39%),以下為師培生(s12) 的回答實例:

因為這是小學生的教材,對我們來說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所以我們在準備的時候就忽略了在 短時間之內,沒學過這些知識的學生真正能記得的有多少?以致於在短短的 15 分鐘之內放 了太多太多需要記憶的名詞,所以看起來課程好像很豐富、好像學了很多東西,但實際上的 學習效果可能不太顯著。因為這樣,所以第二次就決定把重點放在"葉子"的部分,而且我們 是讓學生自己去應用上一次學過的東西來思考並回答問題,所以我想難度相對的來說應該是 提高了一些。

較高比例的師培生對於教材仍是關注於其教材內容的適切度,希望能透過更 聚焦的教學主題,並提供難易適中的教材內容,提升學習的效果。然而僅有 25%

的師培生會關注到教材創新的部份,對於突破傳統教材內容的想法較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表 4-12

師培生期末反思教材的回答內容

出現於學生反思問卷的類別 次數 百分比

關注教材難易程度 16 57%

聚焦學習主題,修正教材份量 11 39%

教材內容生活化 8 29%

具有創意 7 25%

設計遊戲、活動的教具教材 6 21%

註:百分比為概念出現次數/樣本總人數

透過下表 4-13 分析師培生前後兩次試教教材使用的情形可以發現,師培生 在第一次試教教材使用學習單和 PPT 的百分比較第二次試教高,代表到了第二 次試教,師培生降低了學習單和 PPT 這兩項教材的使用。有師培生(s04)提到:

其實我覺得我們第一次的教材對國小學生來說,也許有點太難,因為我們嘗試著用比較簡單 的說法去解釋毛細現象,然而過程中不免還是會講到分子的概念,這部分對他們可能太抽象 會聽不懂。再來 15 分鐘的課我們加太多東西進去了,有 PPT 講解、染花影片、兩個不同的

其實我覺得我們第一次的教材對國小學生來說,也許有點太難,因為我們嘗試著用比較簡單 的說法去解釋毛細現象,然而過程中不免還是會講到分子的概念,這部分對他們可能太抽象 會聽不懂。再來 15 分鐘的課我們加太多東西進去了,有 PPT 講解、染花影片、兩個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