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師資與學生

在文檔中 草屯登瀛書院之研究 (頁 74-78)

第四章 清代登瀛書院文教活動

第一節 師資與學生

一、 師資

台灣書院的院長大多以培育人才為己志,而書院中的教師聘任都須經過 官府同意,248且登瀛書院與外界不同之處在於它為了避免教師產生倦怠心 態,而一年一聘,使其能精進教學,使學子與教師教學相長。249登瀛書院自 創建以來,目前所知的講席有洪鐘英、洪濟純與洪聯魁三人;在院長方面,目 前登瀛書院院長可考只有洪月樵一人,洪鐘英與洪濟純於創建書院時已詳敘,

故此以洪聯魁與洪月樵概述之,以探求二位對於登瀛書院的貢獻:

(一)洪聯魁

洪聯魁,北投堡頂伽荖人,咸豐三年(1853 年)九月十七日生,卒於大正 元年(1912 年),享年六十。250幼受業於塾師洪鐘英,弱冠即舉廩膳生,便開 始於登瀛書院設帳受徒,為擴大作育人才,親赴鹿港敦聘秀才洪月樵為書院 院長,聯魁便自任訓導之職,教學嚴謹,時賢名流多出其名下。251

248 劉枝萬,《南投文獻叢輯》,卷八,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1963 年,頁 8。

249 劉枝萬,《南投文獻叢輯》,卷八,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1963 年,頁 16。

250 重修洪氏族譜編輯委員會,《洪氏族譜》,信成文具印刷有限公司,1994 年,頁 316。

251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市,正中書局,1992 年,頁 589。

(二)洪月樵 1.生平

洪月樵,原名攀桂,為登瀛書院唯一可考院長,字月樵,學名一枝,清 同治六年(1866年)十一月十一日生於彰化鹿港,民國十八年(1929年)辭 世,得年六十三歲。252洪月樵一生用的名字別號頗多, 有攀桂、一枝、月 樵、青雲、繻、棄父、曰堯,「一枝」是他的讀書名或官章。先祖渡台彰化 縣城定居發展,以首飾手藝為業,再遷至鹿港落籍定居,洪月樵便在鹿港出 生長大。253洪月樵在弱冠之餘,除了努力舉業之外,就蓄志兼攻詩詞古文,

後進白沙書院繼續就讀,當時的作品,即才氣煥發,令許多老輩瞠乎其後。

254雖然他在書院的成績優異,考場卻總是不得意,經歷三次失敗、到了第四 次光緒十五年(1899年)才考中秀才。255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因甲午戰敗 臺灣割日,洪月樵當時三十歲,此後便改名為繻,字棄生。更名「棄生」的 原因,一說乃取《漢書.終軍傳》「棄繻生」之意,一說則有「棄地遺民」

之意,以示不忘故國。256此後,他便斷絕考試得功名的念頭,隱居於世以寫 作度過其後半生。

2.文學造詣

月樵求學的歷程,在光緒七年(1881年)至九年(1883年)間已就讀於 私塾、書房或學堂,隨塾師施鏡芳,開始習作時文,後來集成冊,裡頭都為 應舉而學作制義及試帖詩,《試帖詩集》共收錄九十首,時間從光緒十一年 (1885年)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可見其為應舉,平日致力之勤。而《寄 鶴齋制義文義》所收錄之文章,是自光緒十一年(1885年)一直到光緒十八年 (1892年),文中註有「官課」、「院課」,而自光緒十八年(1892年)至二十

252 洪棄生著,《洪棄生先生全集--寄鶴齋詩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年,前序。

253 程玉凰,《嶙峋志節一書生--洪棄生及其作品考述》,臺北縣,國史館,1997 年,頁 75。

254 陳萬益,《閑話與常談─洪炎秋文選》,彰化縣,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6 年,頁 53。

255 程玉凰,《嶙峋志節一書生--洪棄生及其作品考述》,臺北縣,國史館,1997 年,頁 87-92。

256 程玉凰,《嶙峋志節一書生--洪棄生及其作品考述》,臺北縣,國史館,1997 年,頁 68。

一年(1895年)3月,則開始註有「課徒」,說明除了在書院就讀外,已開始 授徒教學。257洪月樵除了時常自課以外,本身以童生或生員身分參加書院考 課更是應試之能人,在洪炎秋<先父洪棄生先生傳略>說到:先父幼攻舉業,

每遇觀風試, 輒冠群。性至孝友, 有撫孤寡婦, 常恃先父書院所得膏火 以維生計。258。其一生之中,是個文學創作題材廣泛,作品更是豐富,其文 學著作有:《洪棄生先生遺書》、《寄鶴齋詩話》、寄鶴齋詩》、《寄鶴齋古文 集》、《寄鶴齋駢文集》、《八州詩草》、《八州遊記》、《瀛海偕亡記》、《中東戰 記》、《中西戰記》、《寄鶴齋選集》、《寄鶴齋文稿》上中下集、《寄鶴齋文曫》、

《寄鶴齋詩曫》、《寄鶴齋臺郡觀風稿》與《寄鶴齋觀風稿》,259作品中有制 藝、駢文、古文、詩與史論等,可說月樵精於各種文體,文學造詣甚高,只 時運不濟,於功名上無法有更高的進取。

3.教育理念

洪月樵早年即嶄露才華,光緒十一年(1885 年)便已在彰化白沙書院就 讀,光緒十五年(1889 年)考中秀才後,仍一面在書院攻讀,一方面開始公開 教學。教學地點除了鹿港以外,自光緒十八(1892 年)年起更赴北投堡登瀛書 院任院長,教書授徒為生,時至隔年才卸任。日治時期,隱居著述,不與日 人打交道,其教學生活的重心,除了課子便是授徒,生徒的主要對象有二:

一為鹿港本地子弟,二為家鄉好友之子,如至草鞋墩李春盛家私塾來教授生 徒。260洪月樵在登瀛書院任教時,曾在書院院前的楹柱上題有署名為「鹿港 洪月樵」對聯,內容為「文運復昌隆蔚起人才高北斗,祠堂重煥美巍然廟貌

257 洪月樵著,胥端甫編,《寄鶴齋制義文集》收錄於《洪月樵先生遺書,七年》,卷七,台北,成文出 版社,1970 年,頁 2963-3544。

258 洪棄生著,《洪棄生先生全集--寄鶴齋詩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年,前序。

259 程玉凰,《嶙峋志節一書生--洪棄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縣,國史館,1997 年,頁 313。

260 陳芳明、張炎憲、邱坤良、黃英哲、廖仁義主編,《張深切全集》,卷一,台北,文經社,1998 年,

頁 80-82。

冠南邦。」261一方面肯定登瀛書院對於北投堡人才的孕育,一方面則是讚誦 登瀛書院為整個北投堡地區最完善的教學設施,這對聯也充分展現出洪月樵 對於登瀛書院教學的期許。而洪月樵於書院教學時的理念為一個「勤」字,

且對弟子期望甚深,在〈勸學書與及門〉中記載:子之學殖荒矣,耕者閒時 不耕,則秀草蕪焉,望嘉禾之長,不可得也;吾之几席一朝不拂,塵埃寸積。

子之心地其有歹待於拂者,豈第如吾之几席哉,不與吾學則已,既與吾學,

吾既不敢自處於惰農,豈願子之為敗苗歟,書至其無忽。262從中發現當前弟 子可能惰於學問,洪月樵便以農事與積塵比喻為學態度,告示弟子求學「業 精於勤,荒於嬉」,並說明了既然跟著他學習,因自己會恆勤教學,弟子就 該孜孜不倦的向學,不可自身墮落。

二、學生

台灣書院的學生來源不一,有書院自選才俊之士,也有儒學或義學保 送而來,名額依各書院而定。入學身分,有生員、童生或二者兼收者,也 有專收年幼童生的,更有些書院只收學區內的生童,入學資格較為嚴格。263

一般史料對於書院的學生敘述甚少,目前所見文獻都記載登瀛書院於 北投堡育才無數,但仍無法一窺確切有何人,而登瀛書院的學生,目前所 知僅收北投堡內成年肄業子弟,264所以應有學籍上限制,但受限於史料目 前無法具體考證人數,若以書院具義學性質來回推,登瀛書院所收的學生 來源應為生員與成年童生兼收,如同乾隆希望「負笈生徒,必擇鄉里秀異,

沉潛學問者,肄業其中。」265對於學有所成之學子,便可透過塾師薦舉與

261 現今因重修,其對聯已轉移至廟內楹柱。洪敏麟總編,《草屯鎮誌》,草屯鎮,草屯鎮誌編纂委員會,

1986 年,頁 876。

262 此篇書寫日期於壬辰年為光緒十八年,時執教於登瀛書院。洪月樵著,胥端甫編,《寄鶴齋制義文集》

收錄於《洪月樵先生遺書,七年》,卷六,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年,頁 2791。

263 王啟宗,《台灣的書院》,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 年,頁 71。

264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編,《台灣私法》,神戶,金子印刷所,1910 年,頁 314。

265 陳培桂,《淡水廳志》,卷四〈賦役志〉,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6 年,頁 117。

董事稽核身分無誤後,保送白沙書院或直接應考科舉功名。書院畢業並不 能取得任何學位或資格,也不一定需要書院畢業才具有科舉的充分必要條 件,就讀書院只是個過程,而非必然的結果。

在文檔中 草屯登瀛書院之研究 (頁 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