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登瀛書院的建置

在文檔中 草屯登瀛書院之研究 (頁 46-56)

第三章 清代草屯登瀛書院的創設與組織運作

第一節 登瀛書院的建置

一、文社興起

由於清朝是以八股制藝取士,讀書人為了應試,所組成的社團,幾乎都為文 社,社裡所探究的都是八股時文,社員彼此以切磋科舉課藝為主。118台灣的文社,

大多附設於各地的文昌祠內,《彰化縣志》記載:「社學則諸士子會文結社,以為 敬業樂群之所。大都有文昌祠,即有社學。如犁頭店之文昌祠內,士子以時會文,

而名其學曰『騰起社』是也,餘可類推。茲以社學附於書院之後,為申其義若此。」

119咸豐年間,文風蔚起,社學初興,但邇後社學之制逐漸廢弛後,便兼併於義學 之下,義學也演變成諸士子會文結社之處所。120而清代南北投堡自乾隆以後,經 濟開發漸成,知識份子日漸增多,而文教水準也逐漸提高,在書院尚未創設前,

主要文學活動就有文社的紀錄。121道光年間,臺灣新增十六所書院中,更有八所 是由文社發展成書院的,122顯見後期台灣書院的創建,文社具有匪淺的功勞。

嘉慶與道光時期,南北投堡地區的土地開發大多完成,文人活躍於社會,並 開始組成文社,目前可考清代位於南北投堡的文社有十四個(如表 3-1),表列在 後的文社創辦年間未詳,但從光緒年間《雲林縣采訪冊》中有記載可看出,往前

118 林文龍,《台灣的書院與科舉》,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1999 年,頁 115。

119 周璽,《彰化縣志》,卷四〈學校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年,頁 149。

120 劉枝萬,《南投文獻叢輯》,卷八,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1963 年,頁 10。

121 許錫專,《登瀛書院的歷史》,草屯鎮,登瀛書院管理委員會,2002 年,頁 19-20。

122 葉憲峻,《清代臺灣教育之建置與發展》,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博士論文,2003 年,頁 144-145。

推算便可知早於光緒二十年(1894 年)以前,這些文社都已存在了。123 表3-1 清代南北投堡文社表

文社名稱 地點 成立時間

登瀛社 北投堡 嘉慶

玉峰社 北投堡附登瀛書院 道光 碧峰社 北投堡附登瀛書院 道光 翠英社 北投堡附登瀛書院 道光 梯雲社 北投堡附登瀛書院 咸豐 謙謙社 林圯埔街文昌祠內 同治 梯瀛社 林圯埔街文昌祠內 同治 培蘭社 南北投堡 未詳 崇文社 南北投堡 未詳 應文社 南北投堡 未詳 青雲社 南北投堡 未詳 一峰社 南北投堡 未詳 光文社 南北投堡 未詳 修文社 南北投堡 未詳

資料來源: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

頁 158;許錫專,《登瀛書院的歷史》,草屯鎮,登瀛書 院管理委員會,2002 年,頁 19-20;陳健鏘主編,《南 投文教》,南投縣,國立中央圖書館,1995 年,頁 71-73;

劉枝萬,《南投文獻叢輯》,卷八,南投縣文獻委員會,

1963 年,頁 17。

北投堡共有四個文社附設於登瀛書院裡頭,分別為玉峰社、碧峰社、翠英社 與梯雲社。此四社的成立原因,除了梯雲社於咸豐年間成立外,其餘三社都是為 了登瀛書院的學田贈予與管理所設或移入,一方面捐出社田充當學田,另一方面 由於四社社員也是管理成員之ㄧ。在此列出四社會員名單如表 3-2:

123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臺北市,大通書局,1987 年,頁 1。

表3-2 清代附設登瀛書院四文社會員一覽表

梯雲社 莊文蔚、洪耀東、洪德常、洪冠英、

洪鐘英、何宗海

資料來源:《玉峰社文昌帝君會員簿》,昭和六年(1930)祭典立,草屯,

登贏書院管理委員會收藏,頁 1-30;許錫專,《登瀛書院的歷 史》,草屯鎮,登瀛書院管理委員會,2002 年,頁 49-52;陳 健鏘主編,《南投文教》,南投縣,國立中央圖書館,1995 年,

頁 73。

以上四社社員多有重疊部分,最遠有在阿罩霧的林文察與林萬得等,不過他 們皆屬於參與捐獻而不直接管理,剩餘人員幾乎都為北投堡當地人,顯示出 當地士紳相當熱心於地方社會公益。附設於登瀛書院四文社會員多為北投堡 人,四社除了諸生彼此講學會文,更是董事與祭祀的主體人員。124這些文社 沒有因書院盛衰而廢止,更透過書院結合彼此,相互連繫彼此情誼。文社對 於學田的捐獻與花紅的獎勵,希望入登瀛書院誦讀的學子,能力求進取;透 過祀田的贈與祭典的儀式,寄望能在仕途上如有神助般的平步青雲,這些文 社對於地方文化的開化,更是功不可沒。

二、創建登瀛書院

草鞋墩(今南投縣草屯鎮)自清朝便屬於南北投堡地區,屬於彰化縣管轄。

125彰化縣義學雖早於雍正六年(1728 年)已成立,126然而對於當時的南北投堡 人仍屬於太遙遠,所以於雍正十二年(1734 年)在南北投堡才設有土番社學,127 社學主要功能以擇熟番子弟之秀穎者入學讀書,教生番子弟,使其漸通文理,

128但由於社學與義學常因經費未有定額,旋設旋廢,129導致其功能不彰,堡內 學子仍需外出求學。乾隆年間因彰化縣所設立的白沙書院遠在現今彰化縣內,

對於逐漸開化的南北投堡當地人民,仍無方便求學之路。道光初年,整個西部

124 劉寧顏總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3 年,頁 127。

125 高拱乾,《臺灣府志》,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年,頁 134-135。

126 劉良壁,《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年,頁 334。

127 范咸,《重修臺灣府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頁 290。

128 丁紹儀,《東瀛識略》,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頁 27。

129 蔡振豐,《苑裏志》,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年,頁 47。

平埔族陸續遷入埔里盆地,導致北投社就學人數銳減,北投社番學遂逐漸演變 為漢人與番人皆可入學的漢庄義學。130

道光年間,整個南北投堡幾乎都已被漢人開墾殆盡,並進入了較為穩定 的社會,對於文教興起了需求的渴望,於是南投縣丞會同南北投堡與水沙連堡 紳民於道光十三年創建藍田書院,131但藍田書院仍遠在南投堡,北投堡士子 求學須遠涉,仍諸多不便。到了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北投堡民生富足,北 投義學已無法再容納求學人數,於是當時北投堡總理莊文蔚、職員洪濟純與生 員洪鐘英首倡,就堡內居民共募得五千八百圓,遂在北投街卜地設立學堂,名 為登瀛書院,於同年八月動土興建,隔年十二月登瀛書院建造竣工,書院主要 招收北投堡內成年子弟,授予讀書、作文、作詩等課業。132北投堡地區為了 維持書院財源,在興建的同時成立「玉峰社」,會員共八十五名,並籌資購地 二十七甲五分七厘八毫四絲,以所收租股為書院費用;同年當地文社「碧峰社」

也將其所有土地九甲三分七厘八毫二司交給登瀛書院充做經費;隔年「翠英社」

購地二甲四分五厘五毫五絲,以所收學租交書院支用;咸豐五年(1855 年),生 員洪鐘英組織「梯雲社」,購地二分四厘八毫及番大租二石,供書院當祀田。133 登瀛書院的董事組成,自然也由這些創辦者、文社與籌資者形成「信徒」制度,

而成為管理書院的主體。134光緒九年(1883 年),院殿年久失修,屋頂牆壁木料 傾圯不堪,由李定邦、林錫爵、簡化成等首倡,做第一次整修,就北投堡士紳 堡民募得二千三百元,並獲碧峰社一百圓、玉峰社二百圓、萃英社五十圓之資 共合二千六百五十圓,予以修葺,同年七月興工,翌年一月竣工。135

登瀛與藍田書院都具有半官方色彩,官準聘請教師,並接受白沙書院經

130 李鎮岩,《台灣的書院》,台北縣,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頁 104。

131 《臺灣教育碑記》,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年,頁 44。

132 劉枝萬,《南投文獻叢輯》,卷八,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1963 年,頁 9。

133 許錫專,《登瀛書院的歷史》,草屯鎮,登瀛書院管理委員會,2002 年,頁 19-20。

134 登瀛書院收藏《玉峰社文昌帝君會員簿-昭和六年祭典立》,1931 年,頁 1-42。

135 許錫專,《登瀛書院的歷史》,草屯鎮,登瀛書院管理委員會,2002 年,頁 20。

費的補助,有可能沿用白沙書院學規,彰化縣職官還會前往巡視考課。136由 於白沙書院乃由彰化義學改制而來,且經費支出雖由董事造冊,但仍為彰化縣 帳房核銷,137當光緒十年(1884 年)知縣朱幹隆釐定白沙書院章程時,便全年補 助北投義學六十圓,分二季向白沙書院董事支領。138此項措施直到光緒十四 年(1888 年)因台灣縣新設宏文書院而挪用白沙書院學租一千二百八十石,致使 白沙書院無法再補助周圍八座義學經費而告廢,139但登瀛書院仍保有四文社 所捐近四十甲土地充作學租,使其教育不致因經費不濟廢絕,至台灣割日後,

才停止傳統書院功能。140

三、倡建與整修相關人員

彰化縣南北投堡自開墾以來,文風漸披,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才在此 正式設縣丞,此為南北投堡有政教之始。141但是鄉里弟子若欲求功名,仍須 遠赴彰化縣就學或考試,由於路途較遠,往往廢弛,乃至咸豐年間南北投堡才 各有秀才的出現,登瀛書院的設立,確實為當地文風助入強心針,而具有功名 者也明顯增加,在創設的同時,他們捐獻了學田與制定了組織編制;光緒九年 (1883 年),當登瀛書院頹傾不堪時,紳民們也是不吝惜的大力捐助與募款,這 些不同時期的士紳對於當地教育奉獻心力甚大,故在此立其小傳。

(一)莊文蔚

莊文蔚本名宜寧,字文蔚,父瑤龍,於先祖第十四世世銳公才移遷至草 鞋墩,屬於莊姓來台的龜洋世銳公支系第十七代,北投堡新庄人,清代時為

136 林文龍,《台灣的書院與科舉》,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1999 年,頁 81。

137 周璽,《彰化縣志》,卷四〈學校志〉,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年,頁 146。

138 劉枝萬,《南投文獻叢輯》,卷八,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1963 年,頁 16。

139 李鎮岩,《台灣的書院》,台北縣,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頁 105。

140 許錫專,《登瀛書院的歷史》,草屯鎮,登瀛書院管理委員會,2002 年,頁 15。

141 周璽,《彰化縣志》,卷三〈官秩志〉,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年,頁 80。

在文檔中 草屯登瀛書院之研究 (頁 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