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小銜接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幼小銜接的意義與重要性

幼小銜接為現今社會的重要議題,也是時代潮流的趨勢。所謂幼小銜接乃是 指幼兒園與國小兩個學習階段間的銜接,其中包括生活作息、自理能力、師生關 係、學習環境、上課方式、課程學習、評量方法、常規教導、同儕互動及行政配 合等。幼小階段能否順利銜接對幼兒未來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幼兒園與 國小皆負有重責大任。就幼兒園而言,應培養幼兒的基本能力,協助幼兒適應國 小生活與學習;而就國小來說,也應了解入學幼兒的起點行為與學習特性,適時 給予關懷協助。唯有幼小兩階段相互合作,同心協力為幼兒提供必要的協助,方 能做好銜接的工作。因此,本節將就幼小銜接的意義與重要性加以說明。

一、 幼小銜接的意義

「幼小銜接」係指學童從幼兒園至國小階段的銜接過程。國小一年級學童從 幼稚園進入小學,即面臨兩種不同型態的學習環境,在接受新的學習挑戰與來自 家長及教師等不同的期待與壓力下,使其行為、態度、興趣與價值觀產生極大的 改變,對兒童而言,這是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學習經驗,亦是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 的轉捩點(徐慕蓮,1987)。從幼兒園到國小一年級,對兒童來說是一個全新的 學習階段,除了要面對新的老師和同學,也被期許完成更高的目標與要求,這所 有的變動都會讓初入國小的小一新鮮人產生許多惶恐與不安,進而影響其學習、

情緒及人際各方面的發展。因此,近年來各國對於幼兒的入學準備,亦即入學前 一年的預備教育至小學一年級初始階段,如何克服幼兒在階段改變下,有關學習 與生活適應問題,往往成為教育與福利政策介入的焦點(盧美貴,1993)。

關於「銜接」(transition)的定義,國內外均有學者對此提出解釋。其中國外 學者 Bronfenbrenner(1979)提出「生態銜接」(ecological transition),認為除了在「場 所(setting)轉換」時銜接會發生外,「角色(role)轉換」也是一種銜接的歷程﹙引 自陳怡君,2004﹚;Kagan(1991)提到經驗連續性觀點,將「銜接」視為一種用以

克服不連續性的的策略,以兒童連續發展觀點統合幼稚園和小學教師的教學理 念,並發展適合學童的教學設計,但此「連續」(continuity)觀點並非「相同」

(sameness),也就是說幼稚園和小學二階段教育並非提供相同的經驗給學童,而 是採取一貫的觀點延續學童的學前經驗銜接至小學;而 Neuman(2002)則根據 Kagan 的連續性概念,認為兒童會經驗到許多「垂直的銜接」(vertical transitions),

如從家庭進入學前教育機構,或從學前教育機構進入小學;以及「水平性的銜接」

(horizontal transitions),如早上從家庭離開、進入學校,而水平的銜接是指人在每 天的生活中轉換場所而產生的,因此「銜接」可說是個體從一個場所轉換到另一 是園所大班幼兒畢業前必進行的課程規劃重點。Kagan 與 Neuman(1998)提出幼 小銜接活動應以幼兒經驗發展的連續性為根基,不只是「幼稚園小學化」或「小 學幼稚園化」,更需要幼稚園與一年級教師互相交流聯繫,給予學童「幼稚園與 小學一貫」的學習經驗。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如果小學的學習模式能更接近或

更像幼稚園些,或者兩邊都可以更進一步進行師生交流的銜接活動,將有助於幼 兒銜接至小學階段過程中的學習與生活適應(蔡春美,1993)。因此,幼兒園不 應受到小學影響而失去原有的教育功能,幼兒園與小學之教育需要相互連結,使 發展中的學童能順利銜接。

綜合上述,「幼小銜接」意指兒童從幼兒園階段銜接至國小階段進行學習,

從一個較基礎的學習場所轉到另一個較高層次的學習場所,而在這個過程中,家 庭、學校、社區應透過教育環境的規劃與設計,配合兒童成長發展的需求,使兒 童在學習過程中仍能感受到一致的教育目標,持續性的學習內容與對未來一貫的 期待。因此,幼小銜接不只是幼兒園或國小單方面的責任,家庭、學校與社區應 該共同努力建構一個準備好的學校,讓兒童能夠接受連續性的教育,藉由教師的 課程設計與銜接策略,兼顧每位幼兒的個別差異,以減少幼兒在生活與學習適應 上的問題,協助幼兒順利渡過此銜接階段。

二、 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學童的早期學校經驗不僅影響學習也影響人格發展,顯示「幼小銜接」對學 童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1982)將零至八歲定義為兒童早期教育範圍,若能針對學童身心 發 展 的 連 續 性 給 予 學 習 經 驗 的 銜 接 , 將 有 助 於 學 童 的 學 習 與 發 展 。 Bronfenbrenner(1979)指出當一個人從一個場所進入另一個場所或轉換角色的時 候,就會經歷「生態轉銜(ecologicaltransition)」,而生態轉銜是否順利,對未來的 學習會有決定性的影響(引自陳怡君,2004)。Fabian 和 Dunlop(2002)也表示早 期銜接經驗中之適應歷程,會形成一種形式,而對未來的銜接產生影響。因此,

早期經驗與兒童學習的連續性對未來的發展是很關鍵的,早期銜接經驗的順利與 否,對於未來在面對不同階段或角色轉換的銜接具有長期深遠的影響,由此可知

「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學者盧美貴(1993)與蔡春美(1993)曾對幼稚園與小學一年級之課程內容、

教學方式、班級氣氛、上課時間、作業、情境佈置、教師年齡、學習評量進行比 較,發現學童在幼小兩階段的學習與生活各方面均有所差異。雖然九年一貫課程 實施至今,但幼小銜接問題依舊存在。在傳統觀念的驅使下,幼小銜接的工作往 往只做表面功夫而流於形式化,老師或家長在意的是學童在課業上的表現,而忽 略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一年級學童除了課業上的學習,也 要學習面對新環境的要求,如學習遵守教師制定的常規與順從符合教師的期望,

學習獨立自主,對事認真負責,融入新的群體與結交朋友。學童進入小學,除了

適應學習環境的不同外,與同儕及教師間的互動也是新的接觸與挑戰。學童必須 調整自己的心態,而在調整的歷程中,可能產生許多不安與抵抗,由於幼兒園與 小學存在斷層的事實,因此良好的「幼小銜接」需求因應而生。

關於「幼小銜接」的策略可從兩方面進行探究,一為由下而上的銜接,即幼 兒園向上銜接至小學,如蔡宜珍(2004)研究顯示幼稚園教師實施幼小銜接活動 對學童學校生活適應確實有其成效,幫助學童做好入學前的準備,能夠使學童在 銜接過程中有良好的適應與表現。另一為由上而下的銜接,即小學向下銜接至幼 兒園,如孫扶志(2004)進行「幼小銜接」中課程與教學的問題與因應策略效果 之研究顯示,進行該教學方案之一年級學生的生活銜接適應能力在生活自理能 力、溝通表達與遵守常規表現上有顯著影響。因此,不論是幼兒園或國小進行的 銜接活動,均對學童適應國小學校生活有極大的助益,這也說明了幼小銜接是很 重要的。

發展並非一蹴可幾,需要時間的演進,並且包含成熟與學習的交互作用,加 上幼小階段在課程安排、教學方式、上課時間等皆有不同,為使學童不因如此快 速的轉變而產生學習困擾及生活適應上的困難,幼小銜接之實施確實刻不容緩

(盧美貴,1993)。由於學前教育和國小教育兩者差距甚大,幼兒面對學習環境 如此重大轉換的同時,重要成人的協助將成為不可或缺的正向因素。誠如 Yeboah

(2002)所言,從家庭進入幼稚園的銜接或是由幼稚園進入小學的銜接,對幼兒 來說,成功的銜接經驗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會對日後學習產生長久深遠的影響,

這是家長、幼兒園教師與小一教師不可輕忽的重要問題。「幼小銜接」一直是國 內外關注的議題,然而隨著少子化時代的來臨,家長存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的觀念,對孩子的關心與期待及對教育的重視,也彰顯了「幼小銜接」的價值與 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