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康德的「確定概念與未確定概念之分」的解決辦法

第四章 審美理由如何可能?

第三節 康德的「確定概念與未確定概念之分」的解決辦法

第三節

康德的「確定概念與未確定概念之分」的解決辦法

一 、造成背反的兩個對象—「審美」與「概念」

根據上文,審美理由的二律背反,就是「審美」與「理由」的矛盾。在這裡 我們把「理由」的要素理解為總是遵循某種規則而行動,換句話說,如果不是

遵循某種規則而行動,就不會是理由。

進一步的說,一旦是遵循某種規則而行動,這個規則一定就牽涉到某些概念,

換言之,所謂的理由,也是按照某種概念而行動的。因此我們把「審美」與「理 由」的矛盾,進一步的釐清為「審美」與「概念」的矛盾。如此一來,我們就能 在康德哲學裡找尋消解「審美」與「概念」矛盾的方法。

二 、《判斷力批判中》的二律背反

《判斷力批判》中,康德提出了一個關於鑑賞判斷的二律背反,這個二律背 反其實就是對於「審美」與「概念」造成的矛盾所提出的,其正反命題如下:

l 正命題:審美判斷不是建立在概念之上,否則對它就是可以進行爭辯(dispute)

的了(透過推證來決斷)。

l 反命題:審美判斷建立在概念之上,否則對他就不能進行捍衛(argue)了

(要求他人認同這一判斷)(CPJ,5:338-339)。

正命題認為審美判斷不能建立在概念之上,正命題透過反命題的矛盾使得自 己成立,反命題的矛盾是:如果審美判斷建立在概念之上,那麼就可以透過推證、

演繹來決斷什麼是美的,換句話說,如果審美判斷建立在概念之上,我們就可以 找到一個審美的公式,然後只要按造這個公式製作出來的物品就是美的,這將是 很荒謬的,因此審美建立在概念之上產生是矛盾的,故正命題成立。

反命題認為審美建立在概念之上,反命題透過正命題的矛盾使得自己成立,

正命題的矛盾是:如果審美判斷不建立在任何概念上,那麼將沒有任何根據讓審 美判斷是普遍的,而美感儘管是主觀的普遍,但仍然是普遍的,因此說審美判斷 不建立在概念之上是矛盾的,故反命題成立。

康德的解決辦法其實很簡單,他認為會產生這種二律背反,乃在於鑑賞判斷

是基於「未確定概念(indeterminate concept)」,而不是基於「確定概念(determinate concept)」。

什麼是確定概念呢?確定概念就是我們一般認為的概念,在康德的哲學脈絡 下即「知性概念」。康德認為,人類透過感性接受事物的刺激產生雜多,想像力 再將這些雜多表象給知性,知性負責思維產生概念,最後由理性統整這些概念。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知性就是將感性雜多整理產生概念的能力。但很重要的是,

康德也認為,通過我們主體的認識能力,我們只能夠認識事物的「現象」,不能 夠認識事物本身,因此「知性概念」也只能停留在現象,換句話說,能被知性把 握的概念,也是我們人類能夠把握對象的極限。

然而,超出我們知性能夠把握的對象,是不是仍然依循某些法則運行呢?在 物自身的世界裡是否也存在著我們無法把握的法則呢?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

裡的觀點可能認為不行,因為既然物自身是不可知的,我們就不能夠去談論。但 在《判斷力批判》裡,康德試著去突破這個限制,儘管他還是認為物自身不能「知 道」,但透過美感經驗,我們能夠「確認」有物自身的存在,崇高(sublime)即 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康德在〈審美的辨證論〉裡提出鑑賞判斷二律背反,也是 要說明某些超出知性能把握的對象是存在的。他認為審美判斷的普遍性,畢竟還 是需要建立在某種概念之上,儘管這種概念是不能被知性把握,但它仍然是一種 透過某種規則運行的概念,他把這種概念稱作「未確定的概念」。

關於「未確定概念」他在《判斷力批判》中談論的引文入如下:

……所以這種擴展(指審美的普遍性)就必須要以某一種概念作為基 礎,但必須是這樣一種概念,他根本不可以通過直觀來規定,通過它也沒 有什麼可以被認識……(CPJ,5:339-340)

如果我說這種概念(自然界對於判斷力的主觀合目的性的某種一般根 據的概念之上),但從這個概念中不能對客體有任何認識和證明,因為他 本身是不可規定的和不適用於認識的。(CPJ,5:340)

對一個二律背反的解決僅僅取決於這種可能性,即兩個就幻象而言相 互衝突的命題實際上是不相矛盾的,而是可以互相並存的,哪怕對他們的 概念(指未確定概念)的可能性解釋超出了我們的認識能力。(CPJ,5:340)

「未確定概念」仍是概念,儘管這個概念是我們知性無法把握的,但通過美 感經驗,我們能夠確定它的存在。

三 、未確定概念

康德認為「確定概念」的基礎是主體的認識能力,而未確定概念的的基礎則 是超感性基體。所謂超感性基體是指超越我們感官條件所及能夠把握的對象,並 且是高於一切感性能力、作為一切認識能力基礎的更高條件。

首先這邊要釐清的是,「未確定概念」是我們無法認識的,與物自身一樣,

是不可知的。儘管它是不可知的,我們仍可以確定它的存在,並且對它給予我們 的影響做出一些描述,這種描述就是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談到美感的環節。這些 環節只能夠幫助我們確認這個無法認識的對象存在,並無法告訴我們這個對象是 什麼。

康德談到審美的四個環節,與未確定概念最相關的莫過於想像力與知性的自 在遊戲,所謂想像力與知性的自在遊戲是指,當我們產生美感時,想像力並不像 在認識判斷時將對象帶給知性產生概念,而是對象扮演了觸媒的角色使想像力自 發性產生了審美表象,知性找不到一個適合的概念將這些審美表象歸類,但這些 表象對知性來說卻又有合目的性,因此使得想像力與知性處在一種和諧愉悅的遊

戲狀態,康德把這種狀態稱作想像力與知性的自在遊戲(free play)。儘管這種描 述是有點心理學的傾向,但一方面它說明了審美判斷時無知性概念參與,另一方 面也說明了某種「未確定的概念」涉入,使審美表象產生。「未確定概念」的提 出,也意味著康德哲學向不可知的物自身跨出了一大步。

當我們把「未確定概念」與「確定概念」做出區別,審美判斷的二律背反便 算是順利解決了。對於正命題來說,審美判斷不是建立在確定概念(知性概念)

上,否則它就是可以爭辯的了(透過推證來決斷);對於反命題來說,審美判斷 是建立在未確定概念上,否則它就不能捍衛的了(普遍性)。如此一來兩個命題 便不再互相矛盾,審美判斷的二律背反也因此解決。

四 、透過未確定概念對審美理由背反的解決

釐清了「未確定概念」與「確定概念」,審美理由的問題很自然地也被解決 了。審美理由與審美判斷一樣,是基於某種「未確定概念」所產生的理由。因此 它固然是理由,也仍然會是審美的。我們把審美理由二律背反的正反命題修正如 下:

l 正命題的修正:審美理由不能通過確定概念的規則做判斷,否則就不是審 美的了。

l 反命題的修正:審美理由通過未確定概念的規則做判斷,否則就不能算是 理由了。

審美理由的二律背反總算獲得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