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和心得,提出有關數學教學、教材內容編寫與未來研究之 建議,以作為第一線教師教學、教科書編撰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一、給第一線教師的建議

(一)二次函數單元中,有些學生易產生的迷思概念不易破除,而GeoGebra 與GSP 軟體則提供了這方面的協助。例如在補救教學活動中,藉由在 電腦上操作GSP 拉大x、y 軸的單位長,讓學生觀察看起來像直線的二 次函數圖形並非是直線;又如藉由操作GSP 拉動視窗捲軸,讓學生觀 察二次函數的圖形與y 軸必定有交點存在。藉由 GeoGebra 與 GSP 軟體 的輔助,除了增加繪圖的準確性,節省人力繪圖時間以外,也能使示 例多量化與多樣化。

(二)二次函數的代數式 y ax2bx  c、y  a ( x  h)2 k 與圖形,總是圍繞 著頂點、對稱軸、開口方向及開口大小在探討,因此建議教師在教學 時每遇到一次二次函數的代數式或圖形時,可一併討論其頂點、對稱 軸、開口方向及開口大小,以建立學生完整概念與強調其重要性。

(三)二階段評量對於診斷學生的錯誤類型有良好的成效,教師可善用二階 段評量來瞭解學生的錯誤類型,並進一步分析其成因,來做為補救教 學活動設計的參考依據。

二、給教科書編寫者的建議

(一)課本直接介紹由y ax2bx  c 型式配方成 y  a ( x  h)2 k 型式,學生 容易與解一元二次方程式ax2 bx  c  0 的配方法混淆。在方程式中因 為有等號,可以兩邊同時除以不為0 的a,但是在處理二次函數時,卻 必須要把 a 提出來。因此建議能在教材中設計教學活動將兩者列出對 照比較,以釐清觀念。

(二)在教材中建議處理二次函數左右平移部分,可使用單一化原則編寫。

對於圖形的平移問題,皆讓學生先找到二次函數 y a ( x  h)2 k 的頂 點(h, k ),利用圖形的平移與頂點的平移是一致的概念,寫出平移後的 頂點坐標(h’, k’),再將之寫成 y a ( x  h’)2 k’。

三、給未來相關研究之研究者的建議

(一)本研究是針對學生在二次函數單元的一般教學後,所產生的錯誤類型 來進行補救教學活動,後續研究可考慮在學生第一次學習二次函數單 元時,針對學生常犯的錯誤,採取一些預防性的教學措施。

(二)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採單組前測-後測-延後測,若學生人數足夠,後 續研究可採取不同的研究設計,來探討若採取同樣的補救教學活動是 否能改善學生的錯誤。

(三)本研究僅以臺北市某一所市立國中九年級學生作為研究樣本,取樣的 範圍較小,取樣的人數較少,因此在量的分析上,可能會造成代表性 不足的情形,故所得的結果是否能作較大範圍的推論,仍待後續研究 者之研究。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 學年度實施)。2012/06/16. 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login_type=1

九章出版社(編輯部)(民84)。錯解辨析。臺北市:九章。

王文科(民91)。教育研究法(七版)。臺北市:五南。

田万海(民81)。數學教育學。浙江省:浙江教育。

石函早與胡俊山(民96)。數學概念教學中的錯誤概念問題。中國雲南保山師專 學報,4(1),77-82。

朱敬先 (民 84)。教學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杜正治(民82)。補救教學的實施。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心理 學的應用(425-472 頁)。臺北市:心理。

宋志雄(民81)。探究國三學生酸與鹼的迷思概念並應用以發展教學診斷工具(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永貞(民99)。高二學生在向量概念學習上的主要錯誤類型及其補救教學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芳樂(民82)。數學錯誤成因的探討。初等教育學報(港大),4(1),77-82。

李恭晴(民82)。數的基本概念。臺北市:幼獅。

李浩然(民92)。高雄市國一學生分數乘除法運算錯誤概念類型之分析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翠玲(民82)。如何教國中低成就班級-英語教學錦囊。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 通訊,4,39-52。

呂溪木(民72)。從國際科展看我國今後科學教育的發展方向。科學教育月刊,

64,13-19。

吳仕傑(民100)。高中生在學習廣義角的三角函數上的主要錯誤類型及其補救 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秀玲(民97)。因數倍數單元安置性評量編制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玉華(民84)。淺談數學學習障礙兒童之診斷與輔導。中縣文教,22,50-53。

林生傳(民78)。創新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

林晁熙(民98)。對於高中生複數概念學習的主要錯誤類型、產生的原因及其補 救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清山(譯)(民86)。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原作者:Mayer, R. E)。臺北市:

遠流。

林植楷(民90)。發展二階段紙筆測驗探討國中學生力與運動之迷思概念(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福來(民86)。教學思維的發展:整合數學教學知識的教材教法(1/3)。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

林鴻成(民98)。國二學生在二次方根的意義與四則運算上的主要錯誤類型及其 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寶山(民78)。國民中學資優班教育成效影響因素之追蹤研究。高雄: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林寶山(民79)。教學論-理論與方法。臺北市:五南。

南一書局(民97)。國中數學課本第六冊。臺南市,南一。

南一書局(民97)。國中數學教師手冊第六冊。臺南市,南一。

柳賢(民89)。數學科教學評量理論與實務。高師大科教中心承辦「八十九年度 南區中學數理科評量理論與實作研討會」成果報告。高雄。

胡惠茹(民98)。不同二次函數表徵問題對國三學生解題影響之探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施良方(民85)。學習理論。高雄市:麗文。

徐美貞(民82)。如何提高國中低成就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與效果。人文及社會 學科教學通訊,4,6-14。

郭丁熒(民81)。追根究底談錯誤-有關學生錯誤的二十個問題。國教之友,44

(2),17-23。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民97)。國中數學教師手冊第五冊。臺南市,翰林。

康軒文教事業(民97)。國中數學課本第六冊。新北市,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民97)。國中數學教師手冊第六冊。新北市,康軒。

許天威(民75)。學習障礙者之教育。臺北市:五南。

張春興、林清山(民78)。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惠博(民88)。迷思概念的研究方法。發表於行政院國科會主辦「科學概念研 究」研習會。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景媛(民83)。數學文字題錯誤概念分析學生建構數學概念的研究。教育心理 學報,27,175-200。

張嵐雄(民100)。國中生在多項式乘除運算的主要錯誤類型及其補救教學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新仁(民78)。學習策略訓練之初探。教育文萃,18,86-94。

張新仁(民84)。教學原理與策略。載於王家通(主編),教育導論(281-309 頁)。

臺北市:五南。

張新仁(民89)。補救教學面面觀。載於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補救教學方案研討 會論文彙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張新仁(民90)。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

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民89)。國中英語科學習困難學生之補救教學成效研 究。教育學刊,16,163-191。

張鳳燕(民80)。教育心理學微觀。師友,284,24-29。

張賴妙理、鄭湧涇(民89)。運用診斷測驗探究國一學生對光合作用的另有概念。

第十六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北。

陳忠志(民89)。科學概念評量。高師大科教中心承辦「八十九年度南區中學數 理科評量理論與實作研討會」成果報告。高雄。

陳澤民(譯)(民84)。數學學習心理學(原作者:Skemp, R. R.)。臺北市:九 章。

陳世鋒(民91)。發展國小學童聲音概念之 two tier 評量診斷工具(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聖雄(民94)。高一學生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主要錯誤類型及其補救教學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敏晃(民87)。數學年夜飯。臺北市:心理。

楊坤原(民95)。國小六年級數學乘除法概念二段式診斷測驗之發展與應用(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桃園縣。

楊坤原、張賴妙理(民90)。二階段式遺傳學迷思概念診斷工具的發展與效化。

第十七屆科學教育學術研究會。彰化。

廖純如(民101)。高中生在對數概念及其運算性質的主要錯誤類型及其補救教 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趙慧怡(民98)。高職學生「圓」單元學習困難的診斷工具發展與應用(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鄭麗玉(民89)。認知與教學。臺北市:五南。

蔡其豪(民100)。高中生複數極式概念學習的主要錯誤類型、產生的原因及其 補救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賴潔芳(民93)。二階段評量應用在高中生三角函數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翰林出版社(民97)。國中數學課本第六冊。臺南市,翰林。

翰林出版社(民97)。國中數學教師手冊第六冊。臺南市,翰林。

蕭志芳(民92)。中高年級國小學同時間概念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二、西文部分

Ausubel, D. P. (196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Brown, J. S., & Burton, R. R. (1978). Diagnostic model for procedural bugs in basic mathematical skill. Cognitive Science, 2, 155-192.

Brown, J.S. & Van Lehn, K. (1980). Repair theory: A generative theory of bugs in procedural skills. Cognitive Science, 4, 379-426.

Bruner, J. S., Goodnow, J. J., & Austin, G. A. (1956). A study of thinking. New York:

Wiley.

Davis, R. B. (1984).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cognitive science approach to mathematics education. Norwood, New Jersey: Ablex.

Driver, R. (1981). Pupils’ alternative frameworks in science. European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3(1), 251-257.

Dreyfus, T. & Eisenberg, T. (1983). The function concept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Linearity, smoothness and periodicity. Focus on Learning Problems in Mathematics, 5, 119-135.

Duncan, I. M., & Johnstone A. H. (1973). The mole concept. Education in Chemistry, 10(6), 213-214.

Engelhardt, J. M. (1982). Using computational errors in diagnostic teaching. The Arithmetic Teacher, 29(8), 16-19.

Gilbert, J. K. Osborne, R. J. and Fensham, P. J. (1982). Children's science and its

Gilbert, J. K. Osborne, R. J. and Fensham, P. J. (1982). Children's science and 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