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節 建議

壹、 對教師的建議

一、 作業單的設計,應注意要能發揮小組討論的功效

本研究的過程中,當作業單的設計只是簡單的生字填空時,小組中的中高成 就者為了爭取小組成績,迅速完成作業單填寫,沒有經過合作學習中的小組討論 過程,使得低成就者沒有真正學習到生字怎麼寫,建議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時,

應注意作業單的設計應能兼顧小組討論的實施。

二、 小考測驗與小組表揚,盡量在每次的合作學習之後為之

本研究中,雖然是利用晨間早自修時間進行,但是從早上八點開始到第一節 上課八點四十分,有足夠四十分鐘的一節課時間,來進行合作學習英語教學,但 是研究者還是常常覺得時間不夠,主要是因為小組討論比較花費時間,最後剩下 的時間有時只能勉強進行小考測驗,也有幾次連小考測驗都來不及,下課鐘聲就 響了,以至於沒有進行小考測驗與小組表揚。研究過程中的小組表揚,研究者都 是利用剩餘時間,將五次或數次的表現優良小組一起表揚,難免影響學習效果,

雖然研究者有告知研究參與者,是因為哪幾次表現良好才被獎勵,但是已經過了 好幾個星期,研究參與者或許已經忘記了,是哪一次好表現才被獎勵。

三、 組織教師專業成長社群

教師可以結合校內或校外,有意願在教學現場,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的 教師,形成一個定期交流分享的專業社群,開放觀課和討論以精進教師專業。此 外,合作學習可以與其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混合運用在教育現場,

例如說在以同質性分組的差異化教學中,利用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小組討論,

形成合作式的差異化教學等。

四、 可提供些許物質性獎勵,以提高學生學習時的動力

本次研究過程中,研究者的理念是社會性質獎勵(如:榮譽卡等)應重於物質性 質獎勵(如糖果、餅乾等),所以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並未提供任何糖果或餅乾 給學生當作表現良好時的獎勵品,研究過程中,研究者也曾思考是否需要準備一 些糖果,但時逢食安風暴中,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研究者在研究結束後,思考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如果老師能提供一些物質獎勵,學生應該會比較有動力繼續學習,物質性獎勵與 社會性質獎勵並用。

五、 以行為改變技術,賞罰並重以維持合作學習秩序

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時的秩序維持很重要,為了避免學生因為工作任務不同,

而產生的一種權力不對等的失衡現象,引發同儕組員間不必要的爭吵,教師應以 適當的行為改變技術,運用正增強物或負增強物,賞罰分明以維持合作學習的和 諧討論氣氛。

貳、 對學校行政人員的建議

一、 鼓勵教師運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於教學現場

教師運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例如:合作學習等,因為學生小組討論 較花費時間,一開始可能會有延誤進度,影響學生定期評量,學校行政單位應給 予教師酌減評量範圍的彈性空間,支持與鼓勵教師實施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二、 提供教師相關課程所需的資源

本研究期間,研究者常自掏腰包影印合作學習所需的作業單和小考測驗,建 議學校行政單位,考量教師實際教學需要,免費提供教學過程中所需的資料或測 驗卷影印,以供學生使用。

三、 減少上課中廣播,改以電視螢幕靜態廣播

本研究期間,因學校推廣晨間閱讀,早自修八點二十分左右會播放音樂,代 表晨讀時光開始,建議學校採用電視靜音廣播,以免影響早自修上課秩序維持。

参、 對教育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 舉辦合作學習工作坊或研習

建議教育主管機關,定期舉辦合作學習各項教學策略的工作坊,提供一個教 師相互觀課與討論實施心得的場域,提升國教品質與教師專業發展。

二、 獎勵教師出國進修

建議教育主管機關,訂立獎勵優秀教師出國進修辦法,鼓勵教師出國 研修合作學習相關教學策略,因為合作學習源於西方國家的教育體系,教 師至西方取經,學習西方教育的優點,可更靈活運用在教學現場。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三、 訂立教師運用合作學習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的獎勵辦法 教師在教學現場容易屈服於考試進度與上課秩序維持,繼續沿用講述 法在教學上,對於提升國民教育品質沒有幫助,建議教育主管機關訂立獎 勵制度,形成教師願意改變教學傳統教學方式的動力,讓教師更能積極運 用合作學習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於教學現場。

肆、 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 研究時間加長

本研究只進行了一個學期,時間較短,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尚看不出有無學習保 留效果。建議後續研究者,可延長研究期間為一年,以深入探討合作學習的長期 實施之具體影響。

二、 以全班為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只有十二人,學生人數太少,用來解釋合作學習教學成 效尚有不足之處。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在班級上實施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以探討 在人數較多的班級中,合作學習的教學成效。

三、 運用其他合作學習策略在不同學習領域的教學上

本研究僅以合作學習中的 STAD 模式,運用在英語教學上,建議未來研究合 作學習教學效能的研究者,可採用其他合作學習策略在不同學習領域的教學上,

例如 TGT、JigsawⅡ、G-I、TAI 等,以探討各種不同合作學習模式,在學生各 領域學習上的教學成效。

四、 以其他教育研究法來研究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探討合作學習運用在英語教學現場的成效,建議後續 研究者,可運用實驗研究法或其他量化研究法,加深加廣探討合作學習前後,對 學生的學業成績或學習態度的影響。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科(1987)。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臺北市:五南。

王秀文(2009)。故事討論活動對國小學童社交技巧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王佩珍(2011)。國民小學英語合作學習策略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王瑩琪(2010)。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以一所偏遠小學六 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王篤勤(2004)。小組合作學習行動研究。國外外語教學(FLTA),2004 年第 l 期。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尤乃玉(2010)。電子白板融入國小英語合作學習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臺南市。

世新大學教學卓越中心(2010)。《教學 EZ 通電子報》。一加一大於二合作學習 教學法。取自 http://funidea.shu.edu.tw/media/show/id/25。

丘立岡主譯(2006)。教學原理—學習與教學(原作者:Donald P. Kauchak, Paul D.

Eggen)。臺北市:學富文化。

吳文忠、謝名起編譯(2004)。課堂研究(原作者:Thomas L. Good;Jeve E,

Brophy)。臺北市,五南。

吳美慧(2014)。合作學習對國小二年級學生數學領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育謙(2011)。運用合作學習於字母拼讀教學對國民小學學生英語音素覺識、

認字與拼字能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 中市。

李明興(2001)。高職工科專業科目應用合作學習教學法之學習成效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李維譯(2000)。思維與語言(原作者:Lev Semenovich Vygotsky)。臺北市:昭明。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呂億如(2014)。運用合作學習策略提升六年級學生說明文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生傳主編(1994)。教育心理學(初版)。臺北市:五南。

林世元(1997)。合作學習在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實施成效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市。

林玉惠(1995)。學習策略訓練對英語科低成就學習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金珠(2014)。合作學習對於國小二年級學童數學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美杏(2011)。國小英語合作學習活動型態及其影響英語學習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縣。

林威龍(2010)。數位化教材融入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英語聽說學習效益之探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進財(2000)。教學理論與方法(二版)。臺北市:五南。

林寶山(2003)。實用教學原理。臺北市:心理。

邱易萍(2014)。運用

STAD 合作學習提升國小五年級英語學習成效及社會技巧

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胡幼慧(2008)。質性研究的分析與寫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 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 159-172)。臺北市:巨流。

施良方(1997)。課程理論。高雄市:麗文。

柯昔枚(2003)。合作學習對國小一年級學生國語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徐昇鴻(2011)。STAD 合作學習應用在國小三年級英語科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 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郝永威、鄭佳君、何美慧、林宜真、范莎惠、陳秀玲(編譯)(2007)。有效教學 法(原作者:GaryD.Borich)。臺北市:五南。

夏笑娟(2010)。外語合作學習的行動研究。肇慶學院學報第 31 卷第 1 期 2010 年 1 月。頁 84-87。

高廣孚(1989)。教學原理。國立編譯館主編。臺北市:五南。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學資源網(2010)。桃園縣政府教育局。取自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http://163.30.76.49/~eng/e5.php#03。

陳月英(1999)。兩位國小二年級低成就學生接受資源班國語科補救教學之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陳令瑜(2011)。合作學習對屏東縣國小四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陳令瑜(2011)。合作學習對屏東縣國小四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