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實施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個階段是研擬可能的行動策略,利用每周兩節的早自修時間,實施英語 合作學習 STAD 教學活動,以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中的 STAD,針對學生的「字母 發音」、「生字」、「句型」、「會話」,加強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學習。

第三個階段是採取行動,每週兩節課,利用早自修時間,針對英語學習成績 較差的學生,進行加強課程。

第四階段是評鑑與回饋,利用小組作業單、小考測驗、錄音、錄影、自評表 與觀察表等方法,蒐集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相關資料,評鑑學生學習成效,與 學習態度改變情形。

第五階段是根據第四階段所蒐集到的教學相關資料,進行反省、修正與再行 動,修正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不足之處,再次研擬適合的合作學習教學活動,規 劃教學。

本行動研究即在上述五個步驟中,經歷計畫、行動、觀察、反思與再行動的 循環過程,不斷實施並蒐集與分析資料,直到所蒐集的資料達飽和狀態。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壹、 研究學校

研究者任教的學校位於桃園市區,共有 58 個普通班級,一個資源班,是一 所綠意盎然的大型學校,於民國 90 年創立,創校校長非常重視環境教育,興建 學校時即將太陽光電系統及雨水回收系統建立起來,學校廁所更是以雨水回收後 蒐集的水來沖洗,是一所以綠建築的為設計理念的學校。創校校長曾表示不知學 校增班速度如此快,原本以為是小學校,所以創校初期常有科任教室不夠用的窘 境。幸虧這幾年在總量管制下,稍微將每年激增的班級人數降至每班約 28 人左 右,若有特殊生(自閉症或 ADHD 等學生)班級人數更降至 24~26 人左右。

學校四周的高樓大廈比鄰學校一棟接著一棟蓋起來,使得原本單純的社區環 境,因為新住戶的遷入而有愈來愈多的學生就讀本校,補習班、安親班與美語教 室,因應家長與學生需求而沿著學校周邊林立。學校家長的社經地位有低、中、

高階級混雜情形,所以班級學生家庭環境存在著差異性,有能力的家長提早讓學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生從幼稚園開始學習英語,反之,低社經地位的家長或單親家庭則多半無能力讓 子弟在校外補習加強英語能力,後者較容易成為英語低成就者列入補救教學對 象。

學校很重視英語教育,除了充實教學設備外,還定期積極舉辦校內英語朗讀 與英語演講比賽,期望能培養校內英語優秀學生,以代表學校參加校外縣市或全 國舉辦的英語競賽。近兩年配合縣政府的英語教育政策,實施英語補救教學與英 語活化課程,期望能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基礎能力。

貳、 研究的環境

一、 英語教學的氛圍

本研究的實際現場為某國小普通班的學生十二名。從二年級升上三年級,

新學期新氣象,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克盡本份,上課遵守老師的要求,偶而有幾位 較活潑的學生,在老師的勤管嚴教之下,也都能盡力完成英語習作與作業。

學生的英語程度屬於高、中、低程度混合的型態,英語低成就者有些連最基 本的英語字母大寫或小寫也無法寫出來,習作中的字母順序的填空,必須讓他們 看課本才能順利完成;英語中高成就者,英語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皆超越同儕甚 多,可以協助低成就者學習。研究者選用每周四、五的早自修加強學生的英語。

學生上課教材以課本為主,研究者會配合上課需要利用電腦與單槍投影機,活用 數位教具在教學上,盼能用活潑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學習興趣,學生大多 會被數位教具所設計的電腦遊戲吸引,但遊戲內容是課堂中老師所教的生字、發 音或句型、會話等,學生或熟悉或陌生,有時知道答案、有時也會答錯,總之都 能引發一陣陣歡笑聲。整體來說,英語學習的氛圍是輕鬆、愉快而不隨便的。

二、 教室座位的安排

原本上課時,研究者採用傳統教學法來教學,為了方便掌控秩序,研究者將 學生一排排,按照班級教室的座位令他們入座,並沒有另外安排座位。實施合作 學習教學策略後,研究者視學生學習需要,將學生分成 2-6 人的小組,希望藉由 小組討論、分享、發表等活動,提升每位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基礎能力。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 研究者相關背景

研究者大學念的是外文系,主修西班牙語輔修英語,畢業後參加師資班考 試,順利進入嘉義大學學士後師資班修業。師資班結業後,經過一年的代課抵實 習,進入教育現場服務至今已有十幾年。研究者擔任過級任導師與科任老師的教 學工作。自民國 95 年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測驗並取得合格證書,之後擔任英語 教師至今。

研究者大多擔任中年級的英語教學,上課中以電腦數位教具輔助教學,輔以 分組遊戲式教學活動,引發學生學習動機與持續學習的興趣。對於上課表現優秀 的學生,會以貼紙或蓋章的方式予以立即性的鼓勵,累積至五張貼紙或五個蓋 章,學生可以換一張榮譽卡,累積滿二十張榮譽卡的時候,學校會於兒童朝會時 頒發獎狀,以肯定同學的表現來提升學習效果。

肆、 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是研究者任教的十二位三年級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學 習英語,所以經過一、二年級的學習之後,已具備英語的基礎,認識並會書寫英 語二十六個大小寫字母,能聽懂一些教室基本用語。為了研究需要,研究者想了 解應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所以在研究前,有必要針對 每位學生的起點行為有所了解,研究者擬定一份前測測驗(如附錄二),測驗內 容以一、二年級所學的英語字母為主,發音與日常基本會話為輔,盼能了解其學 習英語的先備知識,期望有助於研究結果的可靠性評估;此外以附錄七的合作學 習前的正式訪談大綱,訪問學生對自己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了解程度,與 學習態度的看法。

茲將十二位學生的英語合作學習前的學習情形以表格呈現如下表 3-1:

表 3-1 合作學習前研究參與者的英語表現

學生 家庭社經地位

學習英語的經歷 英語學習表現情形

T 父母都在工作 從幼稚園小班開始學英 語一直到現在。

英語字母聽、說、讀、寫各方面表現優異是班上的英語小 老師。喜歡學習英語,屬於英語高成就者。

Sh 父母都在工作 沒有補習英語。 英語字母說和讀較沒有問題,但在寫和聽的部份有些不會 或分不清楚,例如字母 H、M、N、W 等。英語教室用語

©

部分不會,例如:Stand up. Sit down.等。在學校遇到英語不 會時,大多會問老師,有時會問同學。喜歡學習英語,屬

例如:Hands up. Sit down.等。在學校遇到英語不會時,會問 老師或同學。喜歡學習英語,因為英語可以學到很多知 用語幾乎都不會,例如:Stand up. Sit down. Good morning.

等。在學校遇到英語不會時,會問老師或同學。喜歡學習

例如:Stand up. Sit down.等。在學校遇到英語不會時,會問 老師或同學。不喜歡學習英語,因為考試成績大多考六十 語幾乎都不會,例如:Stand up. Sit down. Good morning.等。

喜歡學習英語,因為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屬於英語中成就 用語幾乎都不會,例如:Stand up. Sit down. Good morning.

等。在學校遇到英語不會時,有時會問老師或同學。喜歡 都不會,例如:Stand up. Sit down. Good morning.等。在學校 遇到英語不會時,會問老師或同學。不喜歡學習英語,因 會,例如:Stand up. Sit down. Hands up.等。在學校遇到英語 不會時,有時會問老師或同學。不喜歡學習英語,因為比 morning. Hands up.等。在學校遇到英語不會時,會問老師。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不喜歡學習英語,因為覺得英語很難,且考試考不好。屬 於英語低成就者。

J 父母都在工作 小學一、二年級曾在校 外補習英語。

英語字母寫與聽基礎能力方面尚可。但說出二十六個字 母,只會A到H;讀字母的能力上,看不懂字母Nn 與U u;小寫字母 f 和 t 分不清;分不清 Xx 與 Ss 的不同。英 語教室用語幾乎都不會,例如:Stand up. Sit down. Hands up.

等。在學校遇到英語不會時,不會問老師或同學。不喜歡 學習英語,因為考試考不好。屬於英語低成就者。

續表 3-1(學生姓名以英語代號表示)

由上表可知十二位參與合作學習英語教學的學生中,有 5 位從沒有在校外補 習英語,其他 7 位學生或多或少都曾參與校外英語補習;英語學習成就高成就與 中高成就者有 3 位,中成就者有 3 位,中低成就與低成就者有 6 位。研究者依據 前測測驗(如附錄二)結果與學期開始對學生的初步瞭解,將學生分組如下表 3-2,分組依據是按照前測分數作 S 型分配方式分組,再參考學期初上課表現與 性別、能力等,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總共有三組,每組有高成就或中高成就者一 人,中成就者一人,低成就者二人。分組方式屬於混合能力分組,盼能藉由合作 學習,提供多元練習英語聽、說、讀、寫基礎能力的學習活動,盼能透過高、中、

低成就者共同學習解決問題,以提升英語基礎能力。

表 3-2 第一次學生分組情形

組別 組員 1 組員 2 組員 3 組員 4

第一組 H T G I

第二組 E Je Ga L

第三組 Sh B J Ch

註: 字母下方劃有橫線者為男生。

第一組的 G 與 I、第二組的 Ga 與 L、第三組的 J 與 Ch,經過研究者與曾教 導過這幾位學生的低年級英語教師溝通後,了解到這幾位學生除了 L 之外,在 低年級時就曾是英語補救教學的對象,英語基礎能力的確需要老師額外補強。至 於第二組的學生 L,低年級的英語教師表示因為他有個人的障礙上的問題,但他

第一組的 G 與 I、第二組的 Ga 與 L、第三組的 J 與 Ch,經過研究者與曾教 導過這幾位學生的低年級英語教師溝通後,了解到這幾位學生除了 L 之外,在 低年級時就曾是英語補救教學的對象,英語基礎能力的確需要老師額外補強。至 於第二組的學生 L,低年級的英語教師表示因為他有個人的障礙上的問題,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