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研究者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供往後國小教師的教學與未來的相關研究 做為參考。

壹、對國小教師的建議

本研究為行動研究,目的是解決研究者本身所遭遇的有關教學實務的問 題。研究結果發現,多媒體融入英語教學能夠部分的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能 夠顯著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研究者希望以自身的研究經驗,提出建議,作 為後續的參考方向。

一、 多媒體融入英語教學,多媒體須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先備知識做結合 多媒體融入英語教學中,動畫、卡通、影片能夠彌補學生學習經驗的不足 以及文化刺激不夠的窘境,其五光十色的媒材,則可吸引學生的目光、增加學 習的趣味性。儘管如此,教師必須善用媒體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先備知識做結 合。否則,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

二、 多媒體教學,需於課前做詳盡的規劃,顧及學生的程度、心智年齡 由於多媒體資料繁多,即使適合學生的媒體資料,也會因為上課時間的限 制,並無法完整的呈現給學習者。所以教師若要實施多媒體教學,需妥善的備 課,包含選擇適合學生心智程度的教材內容、控制好播放的時間,必要的時候 要做剪接。並非有人想像的,上課時間播放影片,學生快樂,教師輕鬆的場 面。此外,教師播放多媒體時,需熟練資訊素材的操作技巧,才不會浪費上課 時間處理當機的電腦、壞掉的單槍,全班小朋友在那邊吵鬧的窘境。

122

貳、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研究者執行行動研究這三個多月以來,歷經三個循環,途中遭遇到不少問 題。以下就研究者所遇到的五個問題:教材內容的難易很難拿捏、教學進度難 以掌控、教學時間不好掌握、學生程度 M 型化、學生的吸收程度難以測量,加 以省思找出解決辦法,供未來的研究做為建議。

一、 教材內容的難易很難拿捏,參考研究諍友、學生們的回饋是很重要的。

一開始執行行動研究的時候,研究者並沒有確切的掌握到小朋友們的英語 程度,在教材選擇上,常常選到不適合小朋友們實際英語程度的教材,不是太 難就是太簡單。

所以研究者經過了一兩次上課後,比較能夠掌握到小朋友們的程度,就能 夠慢慢的修改之後要教學的教材內容,難易程度就比較容易拿捏了。所以,每 次課後觀看小朋友們的回饋單,自我省思是很重要的。

二、 教學進度難以掌控,上課要密切注意學生的反應,並給予小組互動時間。

由於教材難易度不好掌握,教材太難,進度無法達到預期;教材太簡單,

一下子就上完了。自從研究者對於教材的難易程度掌控得比較好之後,教學進 度就比較能夠掌控了。教學進度除了要掌握到學生的英語程度之外,還要讓他 們有喘息的空間,教學的每一個活動都要緊緊扣著教材的內容。

三、 教學時間不好掌握

教材的難易度、教學進度在不容易掌控的狀況之下,連帶著教學時間也無 法好好掌握。一開始上課的時候,研究者常常拖到受試者的下課時間、下一節 上課時間。為了解決這樣的狀況,研究者首先先減少課堂上的活動。本來一節 課有三到四個活動,減少為兩到三個活動。教學活動減少,上課步調比較緩

123

和,教學氣氛就不那麼緊張。減少教學活動之後,研究者再去注意教學活動和 活動之間的銜接否有做好。如此一來,教學時間就比較能夠掌握了。

再者,活動與活動之間,若能留個三五分鐘給小組做練習、討論,讓學習 者有個喘息的時間,能夠增加學習效果。

四、 學生程度 M 型化,教師對於不同程度的小朋友要有不同的標準;程度的 差異可以促進合作學習

這是自從研究者教英文這五六年來,一直存在的問題。不管選什麼教材,

一定無法顧及一個常態分班的全體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研究者也常常在回饋 單上面看到有受試者表示英語教材內容過於簡單;也同時也受試者反應教材太 困難。面對這樣的問題,研究者要先了解全班英語的平均程度,以絕大多數受 試者的英語程度為主,再請程度好的同學幫助程度需要加強的小朋友,表現良 好者全組加分。除此之外,研究者會針對同一個領域的主題,把比較困難的部 分額外的補充給程度好的小朋友;對於需要加強的小朋友,研究者在執行教學 的時候,會對其降低標準,多給予鼓勵。

五、 學生的吸收程度難以測量,教師必須隨時注意小朋友的反應並立即調整學 習步調

一開始執行行動研究的時候,研究者很難以掌握學生的吸收程度,並且受 試者上課也沒有什麼反應。面對這樣的問題,研究者除了鼓勵小朋友多互動,

可以小組加分之外,也給小朋友多一點小組練習的時間。每次上完一個小段 落,就有短短的幾分鐘小組互相練習、學習的時間。小組學習時間結束之後,

研究者會抽小組的任何一個成員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針對每個人的程度不 同,所要求的標準也不相同。如此,研究者比較能夠掌握學生的實際吸收程 度,並視吸收程度再予以調整教材內容、進度。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