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綜合上述研究結論,本節提出與處理幼兒分離焦慮之策略相關幾點建議,

供師資培育單位、教育行政單位、學校行政人員、教保服務人員以及未來相關 研究之改進與參考。

一、對師資培育單位的建議

(一)規劃幼兒分離焦慮相關治療課程或研習

從相關文獻探討中得知,在處理幼兒分離焦慮之策略文獻相當不足,僅能 從分離焦慮相關理論中探討出適當的處理策略,或藉由分離焦慮相關研究中得 知有關的治療方法,但因為是「治療」,所以必需由專業的心理諮商師或治療師 來治療及輔導幼兒的分離焦慮,因此這對教保服務人員來說似乎是有點困難,

因為在培育幼兒教育師資中,沒有專門規劃有關「治療」的課程,尤其是治療

「幼兒分離焦慮」。若是在求學階段能夠學習幼兒心理輔導與幼兒行為治療,對

未來從事幼兒教育的教保服務人員將有很大的益處。

(二)提供情緒調節相關課程或研習

在處理幼兒分離焦慮之策略中的「情緒調節策略」向度,研究結果顯示教 保服務人員有效程度顯著高於使用程度,亦即教保服務人員對於情緒調節策略 雖然偶爾使用,但使用後卻認為是有達到顯著效果的,然而為何教保服務人員 在此策略的使用程度卻不如有效程度來的高,可能是因為教保服務人員對於「情 緒調節」理論不甚瞭解,相對的也就無法將此理論實際運用在教學現場,或是 處理幼兒的心理及行為問題,由此也顯示教保服務人員缺乏情緒調節相關專業 知能。

另外,從分離焦慮相關理論中也指出,幼兒分離焦慮跟情感的連結、情緒 的轉換有很大的關聯,因此建議師資培育單位在普通教育師資學程中提供「情 緒調節」與「行為治療」相關課程及實際做法,相信未來對於處理幼兒分離焦 慮會有所助益。

二、對教育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辦理輔導幼兒分離焦慮相關研習

有鑑於教保服務人員的「情緒調節策略」使用程度低於有效程度,加上多 數的教保服務人員對於處理幼兒分離焦慮之課程與研習,都有積極參與的意願

,因此建議教育行政單位規劃處理幼兒分離焦慮相關研習,尤其是以「情緒調 節策略」的角度來處理,舉辦的方式可以以講座或教學觀摩的方式提供最新的 資訊與示範,協助教保服務人員在面對幼兒分離焦慮時,更清楚處理的方法與 策略,並提高處理幼兒分離焦慮之策略的使用程度與有效程度。

(二)建構處理幼兒分離焦慮相關資訊及網路交流平台,分享相關 輔導策略

為了有效的分享處理幼兒分離焦慮之策略,建議教育行政單位透過網際網

路的普及,提供一個知識共享與交流的平台。讓教保服務人員建構的策略能夠 隨時新增上傳,讓其他教保服務人員或家長在需要時能夠迅速的搜尋到適合的 處理策略,並在應用後能即時回饋使用心得與提出建議,相信可以幫助教保服 務人員與家長更有效率的處理幼兒分離焦慮。

三、對學校行政人員的建議

(一)組織愛心媽媽等志工團體

由觀察及訪談多位資深教保服務人員發現,幼兒分離焦慮最常出現的時間 是在「上學時」的時段,而早上入園時,教保服務人員除了看護幼兒外,有可 能家長會利用早上帶幼兒入園的時間,和教保服務人員聊聊幼兒的近況,若是 此時又面臨幼兒分離焦慮,教保服務人員可能無法兼顧。因此建議學校行政人 員組織愛心媽媽等相關志工團體,在開學初期利用早上入園的時間跟幼兒講述 分離有關的繪本,一來幫助教保服務人員解決人力資源的問題,二來也幫助幼 兒改善分離焦慮的情況。

(二)舉辦處理幼兒分離焦慮之策略相關校內研習與個案研討會

為瞭解教保服務人員在處理幼兒分離焦慮之策略知能方面的相關需求,建 議學校行政單位主動調查教保服務人員的相關困擾與研習需求,舉辦並安排具 有豐富實務經驗的專家擔任講師,分享、示範教學現場可能發生幼兒分離焦慮 的情況與處理方式,應能對教保服務人員在處理幼兒分離焦慮時有所幫助。

四、對教保服務人員的建議

(一)積極參加相關幼兒輔導知能研習

教保服務人員應積極參加教育行政單位所舉辦的幼兒行為輔導相關研習,

藉著研習中最新的幼教知能分享,提高自身對於幼兒行為問題與輔導的認識,

也或許因此而結識具有相同需求的教保服務人員,在社交互動、溝通討論中尋 求解決幼兒分離焦慮與行為問題的方法。

(二)主動表示教學上的困擾與協助需求

建議教保服務人員應主動向學校行政人員提出相關的協助需求,使相關人 員瞭解其教學上的困擾,而能夠立即並做適切的回應與協助,也能夠利用資源 協助解決幼兒分離焦慮與相關問題。

五、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對研究內容的建議

由於教保服務人員在「負向行為策略」向度的使用程度最低,而在有效程 度與實際使用程度之間的差異也最大,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針對負向行為策略 中的分項內容繼續探討,或是對負向行為策略的分項內容做適當調整,並瞭解 負向行為策略的使用程度與有效程度兩者的差異與相關因素,將有助於教保服 務人員能更有效的處理幼兒分離焦慮。

另一方面,本研究找出教保服務人員在處理幼兒分離焦慮之策略使用程度

、有效程度的情形以及使用程度與有效程度的差異,不過對於整體及情緒調節 策略、認知行為策略、遊戲活動策略、親師合作策略與負向行為策略等五個策 略向度是否彼此相關或互為影響並未充分的納入,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納入此 一議題深入探討,瞭解彼此間的關係,並據此提出更具體的建議,使研究資料 更臻完整。

(二)對研究對象的建議

從 Pilkington 和 Piersel(1991)的研究發現分離焦慮好發於低社經背景的兒 童(引自楊惠卿和蔡順良,2005);以及分離焦慮的幼兒有 50-70%來自於低社經 的家庭(Gabriele , 2001)。而從遠見雜誌與伊甸基金會合作的全國弱勢社區大調 查中,臺東縣總排名位居全國第三,而低收入的比例,更高居全國第二(遠見 雜誌,2008),經過觀察與訪談資深教保服務人員,也發現臺東地區確實有出現 幼兒分離焦慮的情況,也因此更突顯了「教保服務人員」在幼兒教育上的重要

角色。

同時,從調查結果發現,不同任職機構的教保服務人員在處理幼兒分離焦 慮之策略上有顯著的差異,公立幼稚園與私立幼稚園的教保服務人員普遍使用 認知行為策略與遊戲活動策略,但公立托兒所的教保服務人員卻普遍使用負向 行為策略,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針對不同機構的教保服務人員繼續做更深入的 研究與探討,預期將可對此一相關議題有更清楚的瞭解。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姿元(2000)。教師情緒管理—自我教導訓練之應用。特教園丁,15(4),

13-15。

王秋雅(2009)。認知行為改變策略對降低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分心行為效果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英珠(1998)。阿德勒學派遊戲治團體對國小兒童行為困擾適應之輔導效果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王淑英(2008)。國小教師使用個別化教學策略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江文慈(1999)。情緒調整的發展軌跡與模式建構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長珠(1995)。應用遊戲治療於受虐兒的三個實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 報,18,1-37。

何慈芳(2009)。機構兒童在團體遊戲治療中自尊與生活適應改變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吳明隆(2000)。SPSS 統計應用實務。臺北:松崗。

吳芳萍(1996)。認知行為取向團體輔導對國小高攻擊性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吳麗娟(1999)。「共依附」父母的親職教育:放下孩子,釋放自己。諮商與輔 導,157,17-23。

吳麗雲(2007)。運用遊戲治療於分離焦慮幼童之經驗。幼教資訊,202,7-13。

李玉卿(2000)。國小害羞兒童在遊戲治療團體中互動及改變歷程之分析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淑芬(1989)。團體遊戲治療對學前兒童社會關係及社會能力之影響(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沈曉琪(2002)慢性病兒童遊戲治療中遊戲行為與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幸曼玲和簡淑真(2005)。國民教育幼兒班課程綱要之能力指標專案研究。教育 部委託專案研究報告。臺北市:國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林秀燕(2005)。臺中市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科任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 滿意度調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淑玲(1992)。職業婦女親子分離焦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 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淑珠(2009)。小班趨勢下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策略之調查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彥君(2003)。照顧者的情緒智力、幼兒情緒調節能力及其人際關係之探討(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臺北市。

邱千容(2010)。認知行為團體方案對單親兒童情緒能力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邱志忠(2002)。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愛真(2004)。以兒童繪本增進幼兒友誼互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柳慶茂(2004)。分離焦慮兒童遊戲治療之歷程與效果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胡才美(2010)。藝術治療團體在分離焦慮症兒童的應用。諮商與輔導,296,

14-17。

胡雅各(1995)。自我教導訓練的理論基礎及其在啟智教育上的應用。國小特

胡雅各(1995)。自我教導訓練的理論基礎及其在啟智教育上的應用。國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