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3

第二節 建議

壹、 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校長及教師之建議

一、建立客觀評估機制,使校長科技領導與時俱進

依照本研究之假設模式結構路徑模式顯示,校長科技領導對教師教學創新及學 生學術樂觀都具有正向之影響,顯示校長科技領導在學校的重要性。而新北市國中 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為中高程度,顯示新北市校長科技領導成效不錯。其中「科 技與基本設施」層面知覺最高,究其原因為新北市在資訊科技設備一直持續定期替 換學校老舊設備,因此班班有單槍、電腦設備之現況已非常普及於各國中小,但 因現在為數位時代,所需資訊科技設備除了電腦、單槍外,更有平板電腦、智慧 教室等新式設備,且教師教學運用科技設備翻轉教學,也正蓬勃發展中,期待新 北市教育主管機關能持續關注學校資訊科技設備之增加,以政策支持校長科技領 導,必能提高學校教師之教學創新成效。而「評鑑與研究」層面知覺較低,因客 觀評估機制尚未建立完整,無法確知學校在軟、硬體資訊設備是否完善、教師運用 資訊多媒體教學狀況如何、學校行政人員是否善用資訊科技讓行政效能更好,及校 長科技領導技能是否能與時俱進。因此建議教育主管機關,可以聘請專家學者訂定 相關客觀評估機制,協助校長運用科技領導學校發展,而校長必須積極參與各項專 業培訓並建構科技領導的支持與輔導系統,充實本身的資訊科技素養,提升客觀 的科技專業評鑑能力,落實推動學校的資訊科技教育計畫,使教師和學校行政人 員能善用資訊科技,並成立教師資訊科技社群,讓教師有機會充分討論課程結合 資訊的使用,讓教學更臻完整,達到教師改善教學實務的目的,使學生學習成效 更佳,並能善用資訊科技工具或平台與校內外人員進行溝通,且積極地尋求外部 資源或爭取補助經費,使校內資訊科技設備可以隨著時代的趨勢而提升。

二、提供教師創新知能研習,使教師精進評量方式

教育部於民國 102 年即要求全國國中、高中及高職教師都要上五堂共 18 小 時的十二年國教教學專業研習課程,其課程包含有效教學策略、差異化教學策略 與多元評量理念與應用等課程,因此,現場教師大部分均已具備多元評量之概 念。但本研究顯示,教師知覺教師教學創新的四大層面中,以「評量方式創新」

的分數最低,表示從過去的紙筆測驗,到現在提倡的多元評量,教師雖已修正評 量的方式,如增加口頭報告、實作測驗或檔案評量等,但是因為國中進入高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會考成績仍是左右志願的最大影響因素,所以老師及家長仍會非常重視標準化評 量結果。建議學校可多辦理相關多元評量研習,增進教師設計多元評量的能力,

特別現在已是行動學習的時代,網路平台或行動載具,均可以協助教師進行多元 評量。建議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個別差異,設計不同的學習評量指標,使用多元評 量方式(如口頭報告、實作等),以評估學生多元的能力;並讓學生相互討論,

充分運用互助合作學習方式,多加運用資訊科技媒體實施學習評量(如上網蒐 集資料、線上呈現作品),減少單一化紙筆測驗之實施,運用網路平台(如均一 平台),依照學生個別學習程度,進行自我學習,使其學習效能提升。

三、創造多元學習環境,增加學生學習效能及學校認同感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自發」、「互動」及「共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 發主動的學習者,學校教育應循循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本研究顯示,教 師知覺學生學術樂觀的三大層面中,以「師生信任」層面最高,「學術強調」及

「學校認同」較低,表示在新北市各國中,師生普遍互動佳,師生關係良好,但 學生在學習課業的部分及學校認同的部分則顯得較不理想,其原因除了在國中普 遍課業壓力較重外,教師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若無創新,學習環境不夠友善,都 會促使學生不喜歡在學校學習,沒有學習的動機與熱情,學習狀況不好,連帶就 會不認同學校。建議學校可先為學生設定可以具體實現的學習目標,建立友善的 學習環境,提供多樣化的學習,特別是 108 課綱已明訂六節校訂課程,是需要交 由學校自訂的課程,學校可以根據其所在地區及其學生屬性,發展屬於學校自身 特有的校訂課程。課程的改變,教師教學方法及內容的改變,可以讓學生覺得在 學校學習是對他自己有幫助的,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學習的,進而喜歡在學校學 習,覺得學校是他最喜歡的地方之一,以身為學校的一份子為榮,如此,就能提 升學生學習效能及增強其學校認同感。

四、鼓勵教師教學創新,提升學生學術樂觀

依據假設模式路徑分析之效果值顯示,校長科技領導透過教師教學創新,可 以提升學生學術樂觀的整體效果,也就是教師教學創新具有中介效果。因此,除 了校長要積極運用科技領導外,更要促使教師進行教學創新,如此便能提升學生 學術樂觀之成效。而教師教學創新需從「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內容創新」、「教 學方法創新」與「評量方式創新」四部份著手,建議教育主管機關在宣導教育新 政策時,可以透過校長及主任在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及各領域會議,讓教師充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5

理解其政策內涵,並討論具體做法;除此之外,校長及主任必須規劃精進教師教 學方法、內容及評量之相關研習,特別落實領域會議相關討論,並成立教師專業 社群,研究課程創新內容,並在實施過後進行檢討修正,讓教師成為一共同學習 體,彼此互相支援,如此才能讓教師樂於創新教學,並可針對學生個別差異,設 計教學與評量,達到提升學生學術樂觀之成效。

貳、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對象為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教師,因此變項間之推論只適用於新北市 公立國中教師,研究結果也只是新北市公立國中概況的呈現,建議日後研究如能 將研究對象範圍擴及全國各縣市國中,或是高中學制,以瞭解各教育等級學校的 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生學術樂觀之異同,則研究的推論將更趨完整。

二、研究主題方面

本研究乃是探討校長科技領導對教師教學創新、學生學術樂觀之影響,未來 可改採其他不同變項,以了解校長科技領導對不同變項之影響情況為何;而影響 學生學術樂觀的變項也非常多,且學術樂觀是近來新興的議題,無論國外或是國 內學者,對此研究論述不多,後續研究者亦可選擇不同性質的變項進行研究,以 開展不同的面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秀玲、林新發、康瀚文、梁玟燁、蔡麗華(2006)。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權能、

知識管理對教學創新行為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北部三縣市為例。行政院國家 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王麗玲(2011)。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班級網頁管理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文霖(2013)。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資訊融入教學與學校教育品質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石文傑、馮啟峰、劉偉欽與羅聰欽(2014)。高職校長科技領導能力指標之探討。

科技與工程教育學刊,47(2),1-14。

史美奐(2004)。教師創新教學的類型與可能。課程與教學季刊,7(1),1-14。

李孟雪(2015)。國民小學校長翻轉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創新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京諭(2016)。親子間的信任感,打下孩子「學得會」基石。親子天下,82,

106-109。

李美嬌(2010)。教師成就動機、教學創新與教學績效關係之探討--以桃園市國 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2005)。優質學校中課程發展、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之指標內涵及實踐 策略分析。教師天地,134,21-31。

吳清山、林天祐(2006)。教育名詞科技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

195-196。

吳壁如(2007)。教育研究中的教學創新。教育研究月刊,157,12-20。

佐藤學著,黃郁倫、羅啟泉譯(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臺北 市:天下雜誌。

余徹鵬(2012)。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科技素養與創新教學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何琦瑜、賓靜蓀、陳雅惠(2013)。翻轉教育。臺北市,天下雜誌。

何佳瑞(譯)(2014)。學生學術樂觀:驗證性因素分析(上)。教育研究月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1,102-121。

何佳瑞(譯)(2014)。學生學術樂觀:驗證性因素分析(下)。教育研究月刊,

242,115-138。

何甜夢(2015)。學生學術樂觀:自我效能、信任感、學術強調的潛在變項之驗 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桃園市。

官柳延(2014)。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生學術樂觀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文生(2016)。學習共同體取向的授業研究:備課、觀課與議課。教育研究月 刊,263,18-27。

林志成(2016)。行動智慧導向的教學創新。臺灣教育,698,2-10。

林怡均(2014)。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模式與教師創新教學能力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林倖妃(2016)。打破標準讓學生自主學習。天下雜誌,2016 年教育特刊,206-208。

林偉文(2007)。教學創新的梅迪奇效應:以英國創意夥伴計畫為例。教育研究 月刊,157,31-41。

施宏杰(2010)。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與教師教

施宏杰(2010)。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與教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