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教學創新之意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第二節 教師教學創新之意涵

課程與教學一直都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由於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學生的學 習不需要完全仰賴教師的灌輸與教導,學習狀態改由學生自己獨立學習與思考,

「學教翻轉」浪潮席捲全球(林文生,2016)。民國 103 年,正式啟動十二年國 教,實施至今歷經種種制度的爭議,社會各界高度的關注與價值對立。面對十二 年國教,基礎教育的第一現場:學校、教室、老師,到底要做哪些改變,才能幫 助下一代擁有適應未來社會、實現自我的能力?在教學現場拿著麥克風傳統講述 式的老師,早已無法因應新時代的需求,如何改變教師與教學現場的傳統思維,

把投注在填鴨記憶的無謂精力,轉化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讓教師成為 學習的「引導者」,幫助學生擁有終身受用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是台灣教育轉變 的核心(何琦瑜,2013)。

在 108 課綱即將實施之際,「教師教學創新」即是探討教學革新的起點,也 是教育改革的成敗關鍵。本節旨在探討教師教學創新的意義內涵及其層面,首先 探討教師教學創新的意義,再確立教師教學創新的層面。

壹、教師教學創新的意義

根據 ERIC Thesaurus(1996),其辭典對「教學創新」及「創意教學」的定 義如下:「教學創新」(Instructional Innovation)指的是「介紹新的教學理念,方 法或設備」(Introduction of new teaching ideas, methods, or devices);「創 意教學」

( Creative Teaching) 是「發 展 和 使 用 新 穎 的 , 原 始 的 或 發 明 的 教 學 方 法」

(Development and use of novel, original, or inventive teaching methods)。這二者之 間共同之處就是教師使用的是有別於傳統的教學法,不論是改編舊有的教學法 或是自己新創的教學法,均有達到「創新」的目的。

表 2-3

教師教學創新的定義 研究者

(年代) 教師教學創新的定義 Lunde 和 Wilhite

(1996)

創新型教師熱愛教學,引導學生學習,並承擔學生學習的風 險,並常思索及改進自我。

(續下表)

Curtis Turner

(20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表 2-3(續)

研究者

(年代) 教師教學創新的定義 范熾文、陳慧華

(2016)

在現今世代的教師,其課程與教學觀念要再加以概念化,從傳 統教師中心制轉化成學生創意學習之型態。教師要採取創新態 度與多元教學策略,鼓勵學生批判思考,勇於創新發表。

廖昭彥、王子華

(2016)

現今的教師應將行動學習視為一種嶄新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將 目標由「教學改變」提升到「有效的教學改變」。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根據國內外研究者對教師教學創新定義的分析,可以歸納出三個重要概念:

一、教師教學創新必需具備新的教學思維及教學理念(范熾文、陳慧華,

2016),發展新的教學方法(吳清山,2005),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 內容品質,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李孟雪,2015;林志成,2016;官柳延,2014;

黃麗萍,2015;蔡宛芸,2015)。

二、以學生為教學設計的主體,啟發學生思考,注重學生個別差異(李孟雪,

2015;官柳延,2014),以達有效教學之目標(廖昭彥、王子華,2016)。

三、在科技技術日新月異的改變中,善用科技設備取得知識及運用科技於新 的教學模式之中(張阿靈,2012),讓教學效益最大化。

因此,本研究將教師教學創新定義為:教師因應時代趨勢,改變教學思維並 發展前瞻性之教學理念,運用科技設備及各式資源,調整教學模式及教學內容,

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成效,達到有效教學之目標。

貳、教師教學創新的內涵

國內、外學者對教師教學創新研究面向不盡相同,所統整出的層面也有所差異,

以下列舉各學者對教師教學創新研究的層面,再加以歸納整理,成為本研究變項之 層面。

史美奐(2004)教學創新分為三種型態與層級:(一)改善:教師依照教科 書,在課堂進行實際教學後,針對內容與方法再進行局部修正,以提高授課成效,

即是改善。(二)超越:尋找其他的教學法或內容,將原本的教學法及內容作大 幅的修改,希望提高學生思考的層級,改變學習的態度,使教師達到更有效的教 學目標。(三)創新:以學生的狀況及全新的角度來思考教學的方法及內容,教 學不只再侷限在教科書中,而是打破舊有的教學結構,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學 習成效來設計教學方法及其內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王秀玲、林新發、康翰文、梁玟燁和蔡麗華(2006)教學創新包含四個層面:

(一)課程教材創新:教師在課程規畫及課程內容,必須注重創新的原則,不要 讓學生學習零碎片段的知識。(二)教學方法創新:教師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法,

激發學生學習意願。(三)教師專業成長:教師本身需要不斷的吸收新知,增進 自身的專業知能,才能成為知識的生產者,而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而已。(四)

教學專業分享:教師透過專業分享、對話,可以彼此激勵,擦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克服教學上種種的挑戰。

簡紅珠(2007)教學創新的內涵包含教師教育信念、教材選擇、課程與教學 設計、教學方法或策略、班級管理、人際互動、評量方式及教學媒體。而張阿靈

(2012)、官柳延(2014)、李孟雪(2015)、蔡宛芸(2015)則將教學創新分為 四個層面:(一)教學理念創新:教學能因應時代變遷,覺察教育趨勢,改變觀 念,不斷自我成長,運用新知在教學上,使教學富有新意。(二)教學內容創新:

教師依照學生多元智能,設計屬於不同程度學生的教材,兼顧教學目標,選擇合 宜教材,隨時調整教學內容,讓學生能有效學習。(三)教學方法創新:教師能 運用多元創新教學方法,教融入創意教學點子,採用科技或其他合適教具,引發 學生學習興趣,維持學習熱情,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四)教學評量創新:教師 不再侷限紙筆測驗,設計多元評量方式,以多元評量方式檢測學生學習成效,達 到有效教學的目標。林志成(2016)也將教學創新分為四個層面:(一)前瞻開 放的教學理念與思維:教師具有開放特質,能不斷思考、激盪新的教學方法,解 決教學問題。(二)創造豐富的課程與教材內容:教師能極富創意,創造趣味及 豐富變化的教學課程教材內容。(三)活潑流暢的教學方法與技巧:教師能熟悉 各種教學方法,並靈活運用,啟發學生多元潛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四)多 元變通的評量方法與技術:教師能依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多元的評量方式,

達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

黃麗萍(2015)教師教學創新包含三個層面:(一)課程與教材設計:教師 除了教科書外,並能掌握社會脈動,運用多元教學媒材與學生生活經驗,設計出 新的學習內容,增加學生探索、體驗的學習機會。(二)教學方法與評量:目前 有許多教學方法如翻轉教室、合作學習或創造思考教學等,教師可多加運用,活 化教學,讓各種類型學生都能擁有成功的學習經驗;並以多元創新評量方式,診 斷學生學習困難點與學習成效。(三)班級經營管理:教師將班級氣氛營造為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隨時調整課程內容,以達有效教學的目標(Cohen & Ball, 2000)。

三、教學方法創新:教師必需嫻熟各類教學方法(王秀玲、林新發、康翰文、

梁玟燁和蔡麗華,2006),配合學生需求,靈活運用各教學法,並適當運用各式 教學資源與設備,善用科技數位教學資源(黃麗萍,2015),維持學生學習興趣,

營造學習氛圍。

四、評量方式創新:教師不再以紙筆測驗為唯一評量方式,根據學生不同學 習狀況,採取多元評量方式(李孟雪,2015;林志成,2016;官柳延,2014;蔡 宛芸,2015;簡紅珠,2007),不僅評量學生多元智慧的表現,也作為教師教學 成效及學生學習成效之評估依據。

2013 年全球繁榮指數(prosperity index)報告指出,我國在 142 個受評比的 國家中,總排名為第 22 名,教育即為繁榮指數的 8 項調查指標之一,可見教育 是促進國家繁榮的重要因素(教育部,2013)。新加坡李顯龍強調教改方向為

「teach less, learn more」(少教多學),主張教育的核心在於「觸動學生的心靈,

引發他們參與的熱情」(touch the hearts and engage the minds of learners)(許芳 菊,2013)。因此,教師教學創新愈發更顯其重要性,本研究將依上述四項層面 進行問卷編製,蒐集實證資料後進一步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