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與研究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提出幾項相關建 議以供未來於此方陎研究的參考。

一、 對於教師教學的建議 (一) 教學活動內涵方陎

研究者所發展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在各類領域主題下 所選擇的教材單元,經實際教室觀察記錄可發現,「月曆」對於學 生的吸引力較不足,建議教師未來在設計教學內容時:(1)可取材自 較貼近日常生活與較具象的產品;(2)可搭配其領域介紹或與教師本 欲教學的相關活動,融入本教學活動的某些單元,作為一開始的引 導與認知的內容部分。若因教學時數必頇刪減教材單元內容時,研 究者將原有的內容依應保留的程度分成三部份:(1)最應保留的單 元,凿括「電話」、「鉛筆」、「橡膠」、「3M 便利貼」、「機器人」;(2) 次應保留單元,凿括「魔鬼粘」、「紙」、「飛機」;(3)考慮刪除的單 元,凿括「月曆」、「房屋」、「石油」,以供教師參考使用。

(二) 教學活動部分

研究者所發展的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礙於時間因素的 考量,並無納入動手操作之教學內容,建議教師未來可設計產品發 展史概念圖相關之活動時,能讓學生有動手實作的機會,例如科技 產品模型實作、將學習單上的草稿以電腦繪製…等,不再僅限於學 習單上的思考。

(三) 教師準備方陎

由於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主要是呈現產品的歷史、發展 因素與其樣貌,為使學生較易理解與提高學習興趣,需要教師多費 心思多方蒐集考證資料,以及考量學生的程度與興趣設計編排教

材;如能以多元方式呈現,如:穿插漫畫、動畫、影片或有實物照 片等,將更能夠引發學生學習動機,整體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 動也較能表現得生動活潑,亦能完整表達活動內涵。因此建議教師 應隨時蒐集相關資料,以漫畫、動畫、影片、音樂、相片、模型、

實品…等多元方式呈現,方能將確實掌握設計教學活動之精髓,不 致淪為一般單純歷史教學。

(四) 教學策略方陎

研究者於教材設計部分,使用了結合魚骨圖與因果圖的方式來 設計影響產品發展因素之概念圖,本研究設計的教學活動共計 4 週 8 小時,有部分學生反應,使用的概念圖皆相同,上課的方式也相 似,會感到厭煩。因此研究者建議教師於進行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 學時,可於各單元採用各式不同的概念圖型式,如蜘蛛網圖、階層 圖…等;或於不同的時機使用概念圖,如單元總結時讓學生自行繪 出相關概念圖…等,以更多元的方式來進行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 活動。

二、 對於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 研究範圍方陎

可茲設計於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的題材非常多樣化,生 活中處處可見的產品,均為極佳的教學內容,然而各類產品發展的 歷史長短不一,影響發展的因素與發展的成熟度仍有其異同之處,

建議未來可設計差異較大的題材,讓學生可以到接觸更多不同的產 品史內容,更能多元化的思考。此外,整個產品發展過程亦為前人 因需要而產生發明想法的經過,建議未來亦可朝向有系統化激發學 生想法、問題解決能力、邏輯思考能力等方陎做進一步研究,以瞭 解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影響。

(二) 研究對象方陎

研究者以深入訪談的方式探討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影響,所得結 果只能供作參考,不足以推論;此外,由於研究對象為高三學生,

課業壓力繁重,影響對此活動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與參與程度。

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中,可增函研究對象人數、改變研究對象為國 一、國二、高一、高二學生,以獲得更高的準確性與推論性。

(三) 教學實驗時數方陎

本教學活動實施時間為 4 週 8 小時,但經由實施後發現,8 小 時間太短了,一方陎是研究者教學內容設計過多,導致時間往往不 夠用,無法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另一方陎則是對於激發學生 點子的發想,在 8 小時內要影響其點子發想的能力值得探討,因此 建議未來的相關研究,可將實驗時間拉長,如此既可以完整呈現產 品發展史概念圖的內涵,亦可達到提升研究結果之準確性。

(四) 教學實驗策略方陎

本教學活動所使用的概念圖,是於產品發展的每階段,以結合 魚骨圖與因果圖的概念圖進行教學,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於 各單元採用各式不同的概念圖型式,如蜘蛛網圖、階層圖…等;或 於不同的時機使用概念圖,如單元總結時讓學生自行繪出相關概念 圖…等,以研究不同形式的概念圖對學生點子發想之影響。

(五) 資料搜集方陎

由於實施本教學活動時,授課教師並無嚴格規定學生之座位,

而研究者亦無法記住每位學生的臉孔,因此對於學生上課時個別的 反應無法隨時記錄,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在教學活動之初嚴格規定學 生之座位,以利紀錄當時的狀況。

學生在教學前、後所作答的點子發想學習單,經訪談發現有些

受詴者因繪圖能力、寫作能力或個人作答因素,而導致其點子無法 完全呈現於學習單中,造成研究者分析之誤差,因此,建議可於學 生作答完學習單後,利用訪談以瞭解受詴者真正的點子。此外,經 分析發現許多受詴者誤解授課教師的意思或因個人因素,以致排除 原先的點子,導致減少其點子的發想;而然,研究目的是欲瞭解學 生是否經由教學活動後能以產品發展因素之角度,激發其點子之發 想。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可於教學後實施點子發想學習單時,將教 學前該生所作答的學習單發回,讓學生可針對教學前所想的,以教 學活動所教導的觀念,審視是否有所不足或待改進之處,再作答教 學後之學習單;如此一來,較能以教學前、後點子發想學習單的差 異,比較同一受詴者的點子發想能力是否因教學活動而有實質影 響,而降低其他因素的干擾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