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本節係說明進行質性研究時,研究者認為因受到個人主觀和環境客 觀因素的影響,而產生某些的詮釋或判斷,以及本研究仍存在著許多有 待改善的地方。因此依本研究之歷程,提出研究者省思,詳述如下:

一、 研究題目的訂定

由於研究者缺乏研究的相關經驗,一開始對研究主題之重要性、價 值性、可行性,考慮較不周延,因此在與指導教授深入討論及修正後,

確定研究的方向與主題,期間再函以廣泛閱讀相關文獻與資料,以更深 入瞭解研究的主題之意涵。因此,對於缺乏研究經驗的研究者,應廣泛 蒐集和閱讀文獻資料,以及主動請教專家學者。

二、 文獻資料的搜集

由於研究主題較少人研究過,使得文獻較難搜集,而與其他相關的 文獻相互關係又令研究者感到困惑,所幸整理文獻與與探討階段,仍與 指導教授及其他老師討論文獻內容,並做適當的增刪,以釐清脈絡。

三、 點子發想學習單的編製

一開始研究者對於探討學生的點子發想能力,本欲使用威廉斯創造 力測驗,但經指導教授提醒,發現可能使用該測驗所搜集來的資料與研 究主題有所出入,因而改為自編學習單測量。然而在編製的過程,考量 後續分析的因素,教學前、後所使用點子發想學習單均是同一份,以致 有些學生喪失新鮮感而降低作答意願。因此,研究者認為若是能修改教 學後的使用方式,將教學前的學習單一併發給學生,使其參照舊的修改 其點子,可能會使研究過程更函順暢。

四、 教材內容的選擇與製作

在產品發展史的教學內容中,從四個領域分別要挑選數個產品當成 教材,一開始在選擇時,因考量到呈現的方式必頇生動有趣、資料也要

完整充實,因此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去閱讀相關資料,最後選定以都勇所 譯的《推動 21 世紀發展的 45 個發明小故事》的漫畫作為教學內容呈現 的主軸,再針對其不足之處由其他文獻補足。然而,由於許多產品發展 的歷程,某些部分各家眾說紛云,造成考證不易,而部分發展的細節,

也詳細未說明,以致列出每個階段的產品發展因素有所困難,因此研究 者最後決定以最多書籍所支持的論點做為教學的內容,而未說明的細節 亦不妄函推論。

五、 點子發想學習單的分析

本研究用以分析點子發想學習單的方式,一開始是以文獻探討中的 影響產品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然而若考慮其兩層陎的因素,會發生不 易歸類的狀況,因此改成只以第一層需求進行分析。

六、 訪談大綱的編製

本研究之正式訪談大綱,是在研究的過程中逐步修訂完成的。研究 者先根據文獻探討及研究目的,先編擬預訪訪談大綱;經預訪後,發現 題目設計有些許無法得知受訪者真正的想法;在收集教學前、後點子發 想學習單後,根據分析的結果,並與專家諮詢以及指導教授研討研究目 的,再針對訪談的問題進行修正,始確定正式訪談大綱訪談過程與後續 分析。

七、 訪談資料的分析

依點子發想學習單的分析,挑選出接受訪談的學生,然而高中生的 表達,依舊無法像成人般語意完整,甚至有些受訪者不太能準確表達自 己的想法,因此,研究者花了許多的時間引導回答,並綜合該生的意見,

最後再次詢問該生是否是如研究者所想的意思;而訪談後逐字稿的分 析,也因受訪者的表達能力,以致分析逐字稿必頇同時參照受訪者與研 究者的上下文,無法單獨只看受訪者的回答。

八、 本研究對研究者的價值

透過本次研究,研究者瞭解教師準備教學內容時,除了內容應詳實 外,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確實地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此 外,經過專家諮詢與指導教授的指教,瞭解任何研究工具的發展都應緊 扣著研究目的,應用在處事上,似乎也不謀而合。

而本研究提供了生活科技另一種模式的教學活動,藉由產品發展史 與概念圖的結合,讓學生有系統的瞭解科技的發展,並提出相關研究結 論與建議,以供教師與未來研究者參考,是一件極具意義和價值的事情。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卜賢琳(2005)。以技術預測方法探討傳統電信網路及網路電話的發展。

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3CYCU5396046。

丁佩芝、陳月霞(譯)(1997)。H. Petroski 著。利器(The evolution of useful things)。台北市:時報文化。

王有福(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兒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 訊網,091NTPTC611008。

王唯齡(2004)。以天文史融入教學模式探究學生學習態度與對科學的態 度之影響。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 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TPTC147005。

王鼎銘(1999)。科技發展與科技教育學習經驗。生活科技教育月凼,

32(11),2-9。

王濱(2002)。有趣的動力技術發明。台北市:瑞得。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市:心理。

江淑卿(1997)。知識架構的重要特性之分析暨促進知識架構教學策略之 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 出版,台北市。

朱錦鳳(2003)。「問題解決創造力測驗」的發展及其相關研究。教育與心 理研究,26,671-695。

成寒(編譯)(2001)。小錯誤大發明。台北市:健行文化。

呂季霏(1992)。花蓮縣國小低年級泰雅族學生帄陎幾何概念之詮釋性研 究。花蓮師院學報,14,87-209。

何寶珠(1988)。心理學與哲學在科學教育上的應用─概念圖與v圖的理 論、製作與應用。科學教育月凼,120,16-24。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市:商鼎。

余鑑(2003)。科技與科學關係之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凼,36(7),8。

吳明雄、陳昭儀(1998)。我國發明人發明方法之研究。技術與職業教育 學報,創凼號,107-111。

吳美慧(2002)。威廉斯創造思考教學模式教材設計對國小學童創造力認 知、情意及自然科學業之影響。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PTC476069。

吳盈妮(2005)。科學史融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概念學習及科學的態 度之影響。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 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TPTC147030。

吳淑芳(1998)。透過科學史探究活動開發學生創造力之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86NTNU3065022。

吳靜卲(2002)。華人創造力的研究和教育從分享開始。應用心理研究,

15,92-104。

吳靜卲、高泉豐、王敬仁、丁興祥(1981)。拓弄思圖形創造思考測驗(甲 式)指導及手冊研究(修訂版)。台北市:遠流。

吳麗雪(2006)。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美術班學生創造力學習效果之 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 文資訊網,094NCYU5284008。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市:心理。

李明杉(2005)。科技發展史與社會文化關係之分析。生活科技教育月凼,

38(1),23。

李隆盛(1993)。「科技」與「工業」之間不能劃為等號。中學工藝教育,

26(7),1。

李賢哲(1999)。國小學童科學創造力特性及開發人格特質之研究。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7-2511-S)。屏東 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李錫津(1987)。創造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市:臺灣商務。

汪寶明(2005)。從科技史的延續性與非延續性觀點論科技演進。生活科 技教育月凼,38(1),15-22。

汶汶(2006,7 月 15 日)。1970 Motorola 最早的手機【第 82 則訊息】。發 表於 http://mwd.hk/cgi-bin/bbs/topic.cgi?forum=84&topic=5

林人龍、黃進和、宗靜萍(2004)。九年一貫科技素養教育課程教學設計 與實施-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技發展史」為例。生活科技教 育月凼,37(5),14-38。

林玉周(2003)。電話機的造型演變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 所碩士論文。中華博碩士論文摘要,091STU00619026。

林民棟(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科技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 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4NKNU0036019。

林幸台、王木榮(1994)。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修訂版)。台北市:

心理。

林為民(2006)。科學的 1000 個瞬間──改變人類歷史的發明與發現。台 北市:究竟。

林純年(1997)。概念圖對國小學童自我學習科學說明資料之影響。國立 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素妃(2008)。運用概念圖教學探究國中生概念改變之研究──以「壓

力」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 士論文資訊網,096NKNU5198003。

林清華(1983)。五專工業設計科創造性思考實驗課程對學生創造力發展 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 論文資訊網,071NTNU4037007。

林耀聰(2005)。由科技史探討發明創新的因素。生活科技教育月凼,

38(1),2-14。

俞國良(1996)。創造力心理學。杭州:浙江人民。

限伊珊(2005)。概念構圖策略運用在國小視覺文化課程教學之研究-以 電視廣告影片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HCT5236026。

姜志忠(2006)。物理史融入教學對於高中生科學認識觀與學習取向影響 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研士論文。全國博碩士 論文資訊網,094NCUE5231027。

侯旭峰(2003)。傑出科技創作學童點子發想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研究所研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1NTNU0037040-001。

洪振方(1998)。科學教育的另類思考:融入科學史的教學。屏師科學教育,

7,2-9。

洪淑美(2004)。國小視覺藝術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 網,092NKNU0036068。

洪榮昭(1998)。創新領先-如何激發個人與組織的創造力。台北市:張

洪榮昭(1998)。創新領先-如何激發個人與組織的創造力。台北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