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國內參考資料較少:

國內研究超現實主義的書籍種類多,卻不完整,多以畫家簡介為主,收集資 料之內容有限,尤其以馬格利特的相關書籍相當少,惟有蘇西.蓋伯利克(Suzi Gablik)著,項幼榕翻譯的《馬格利特》為作者深入住至馬格利特家中七個月 訪談所得出的書籍外,其他較深入的作品則無。幸達利著有自傳及他人訪談 資料可參考,但達利的個性乖張誇大,其自傳內容也不能全數相信。故在資 料收集上會有其狀況。

二、相關研究者眾多,主題可多方思考:

由於兩人太具有指標性,所以研究其作品者眾多,已經很難再找出新的研究 主題方向,若外文不佳,收集資料更困難,若後續欲研究之人,須好好思考 其研究主題。

三、研究方法可加入訪談或問卷:

由於前幾年有至政大修習輔導的第二專長,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童年記憶 及原生家庭對我們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甚至也會呈現在我們現在隨手而 畫的圖像象徵中。故原本設定要加入訪談的量化研究,分別以有心理學背景 及美術背景的人員為問卷對象,想了解兩種不同角度看作品中的圖像符號,

會有什麼樣的不同,而建議後面的研究者也可以試著以這種訪談對象及研究 方法可以用於其他畫家上。

四、兩者均有個人中心思想,繪畫表現更有系統:

可從此論文研究中看出兩人各有其創作的中心思想,例如:達利以佛洛伊德學 說,馬格利特則以符號學為主,兩人在創作過程中也不斷尋求新的表現手法,

並將其中心思想貫串其作品,非常具有個人特色,建議繪畫創作者可取其中 精神,如此作品會更有系統。

五、可適當運用翻譯軟體閱讀外文資料:

筆者因外文能力不佳,在收集外文資料時常遇到翻譯的問題,而現今網站翻 譯功能有進步,筆者進入西班牙達利美術館的網站、牛津大學、印第安納大 學..等,可用google翻譯軟體將大部分外文論文翻成中文,閱讀容易,建議可 多加運用。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

王秀雄,《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台北:國 立歷史博物館。1998。

朱狄,《當代西方美學》,台北:谷風出版社,1985。

《世界名畫之旅3》,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再版。

李長俊,《西洋美術史綱要》,三版四刷,台北:雄師出版,2001。

何政廣,《歐美現代美術》, 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998。

何政廣,《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台北:藝術家出版,1996。

艾力克.薛恩斯(eric shanes),《巨匠與世界名畫-達利》,台北:臺灣麥克股份有 限公司,1995。

吳介禎,《當傅柯遇到馬格利特》,台北:雄獅美術,1995。

柳鳴九,《魔幻現實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台北:淑馨出版社,1990。

胡永芬總編:《藝術大師世紀畫廊第七冊達利》,臺北: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

2001。

高榮禧著,《西方藝術中的女體呈現-傅柯的啟迪》,臺北市:唐山,2007。

陳懷恩著,《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初版,台北:如果出版,2008。

黃海雲,《從浪漫到新浪漫》,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

曾長生,《超現實主義全集》,初版,台北:藝術家,2000。

達利(Dali))等著,楊志麟等譯,《達利談話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達利》,巨匠美術週刊,第 15 期,再版,1996。

《雄獅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出版社,1982。

黑格爾,《美學》,第 1 卷,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

熊哲宏,《心靈深處的王國: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潘東坡,《20 世紀美術全覽》,台北: 相對論, 2002。

劉思量著,《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1992。

劉其偉,《現代繪畫基本理論》,雄獅圖書,台北市,1995。

劉振源,《超現實畫派》,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8。

蔣勳、黃海雲、倪再沁,《東西方藝術欣賞(下)》,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1992。

謝玉鳳、馬趺編著,《達利圖傳》,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

戴帥,《教育研究法》, 台北: 至光, 1999。

二、翻譯書籍:

Arnold Hauser,邱彰譯,《西洋社會藝術進化史》,臺北,雄獅圖書公司,1991。

安娜.卡蘿拉.克勞瑟著,林欣宜、張采欣、廖玉儀譯,《西洋繪畫史-自文藝復 興迄今》,Konemann出版,2000。

愛德華.露西史密斯著,范景中主編,殷企平.嚴軍.張言夢譯,《藝術辭典》,三聯 書店,2005。

佛洛伊德(freud.s)著,賴其萬、符傳孝譯,《夢的解析》,志文出版社,台北,1972。

西格蒙德.佛洛依德(freud.s)著,王獻華、張敦福譯,《論宗教》,北京:國際 文化出版公司,2000。

勒斯雷(Gilles Néret),J. H.Cheng 譯,《達利》, 新加坡::班纳迪克加坡 (Benedikt Taschen) 出版,1997。

吉勒斯.內雷(Gilles Neret)著,《薩爾瓦多.達利》,科隆:塔森,1991。

伊格納西奧.戈麥斯.德.利亞尼奧(Ignacio Gomez de Liano)著,廖惠珍、趙慧如、樸 慧芳、石幼珊、沈師光、劉國棟譯,《達利 DALI》,新店市:錦繡,1993。

尚. 路易. 蓋爾曼(JEAN-LOUIS GAILLEMIN),楊智清譯,《達利-超現實主義狂 想天才》,台北市:時報文化,2006。

梅瑞迪斯•伊瑟林頓-史密斯(Meredith Etherington-Smith)著,林淑琴譯,《記憶的 堅持:達利》,台北:臉譜文化出版,2000。

帕科.阿森西奧(Paco Asensio)編著,謝珺容譯,《高第與達利》,台中:好讀出 版,2005。

佩爾.吉費里爾(Pere Gimferrer)撰稿,《馬格利特》,臺北:錦繡文化企業,1993。

安海姆(Rudolf Arnheim)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臺北:雄獅圖書公 司,1985。

里佐利(Rizzoli) 原著,梁翠淩譯,《畫布上的精靈—達利》,臺北市,北辰出版 社,1989。

亞歷山大里安(Sarane Alexandrian)著,李長俊譯,《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再版,

台北:大陸書局,1974。

蘇西.蓋伯利克(Suzi Gablik)著;項幼榕譯,《馬格利特》,台北:遠流,1999。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著,陳訓明、張勁、張良君編譯,《達利的秘密生 活&一個天才的日記》,湖南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

三、論文資料:

王郁婷 ,〈達利創作理念應用於印染設計之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2004。

孔令建,〈超現實表現手法應用繪本創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3。

余珮綺,〈超現實風格應用在數位影像中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 所在職進修碩士班,2004

高偉峰,〈薩爾瓦多‧達利的異想世界〉,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6。

陳志和,〈馬格里特作品之設計教材化研究-以設計創意發想為目標〉,國立雲林 技術學院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梁麗珍〈達利創作內涵之教材化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4。

黃國榮,〈超現實表現手法在平面廣告中應用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 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劉靜雅,〈馬格利特的女體意象〉,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視覺藝術教 學碩士論文,2008。

楊惠安,〈達利幻象式創作之研析與應用〉,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4。

費國鏡,〈超現實表現手法於海報設計之研究與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8。

四、研討會、期刊資料:

李明明,《馬格利特式幽默的剖析》,第 3 期,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9。

林伯賢,《藝術欣賞的理論基礎(二):圖像研究與圖像學》,論文期刊。

《馬格利特》,巨匠美術週刊,第 100 期,再版,1996。

林敏智,《顛覆符號思考與視覺的狂想者》,臺灣藝術大學書畫期刊,2006。

黃惠貞,〈超現實主義藝術(繪畫)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第 5 期,國立台 中師範學院,台中市,1991。

《達利》,巨匠美術週刊,第 15 期,再版,1996。

劉千美,〈美學研究的方法學問題〉《哲學與文化》,二十七卷第二期,2000/2。

潘堅,《早期教育-馬格利特相遇塞尚》,第 3 期,江蘇省南京市:江蘇教育報 刊社,2008/11。

蔣興儀,〈源自於想像性同化的「自我」形塑過程:拉崗「鏡子階段」理論之分 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師院學報」第十八期》,2004。

五、外文資料:

David King,Judy Groves and David Sylvester, Magritte》,Thames andHudson Limited,

London,1992。

Freud,S,《The Origins of Psychoanalysis》,New York:Basic Books,1954。

Gubar,S.(1987).Representing pornography:Feminism,criticism,and depictions of female violation,13(4)。

Greeley,R.A.(1992).Image,text and the female body:Ren'e Magrtiite and the surrealist publications,15(2)。

Kofman,S.(1985).The enigma of woman in Freud’s writing.Catherine Porter,trans.N.Y.:Ithaca。

Robert Deschames、Gilles Néret,《Salvador Dalí》,Italy:Taschen,1989。

Salvador Dalí,《The Secret Lfet of Salvador Dalí》, Haakon M . Chevalier translates,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1993。

六、網路資料: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00。2008.12.20 取自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劉紀蕙,〈超現實主義思維方式的三大特性〉,「超現實藝術與臺灣文學」網站。

2009.1.5取自於

http://www.srcs.nctu.edu.tw/joyceliu/mworks/mw-onlinecourse/project3/paint-s.htm。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米歇爾.福柯《這不是一隻菸斗》〉,2016。2017.5.28 取 自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295。

亞洲藝術雜誌網,〈世界上沒有見到的真實,只有感到的真實〉,2017。2017.5.28 取自 http://www.sohu.com/a/135787302_748541?_f=v2-index-feeds。

馬亞麟,〈馬格利特在蓬皮杜藝術中心大展:哲學家的圖像的背叛〉,2016。2017.5.30 取自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l5ap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