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名詞釋義

一、夢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一項心理學技術,使解釋夢成為可能,應用這項技術的,使每個夢都顯示一 種心理結構,充滿了意義,並且與清醒狀態時精神活動的特定部位有所聯繫。

藉由闡明夢所隱藏的奇異與曖昧,並由此推斷這些衝突或吻合的精神力量,

了解形成夢的原因。

二、名畫重新詮釋(Reinterpreted of famous paintings):

將其他畫家的作品以自己的觀點再重新詮釋,並非只是模仿再現。

三、變形的圖像(Deformed picture):

變形圖像即固有物體的形象,透過線條的轉化、扭曲或移動,變換成不同的 造性或形象。

四、圖象(Icon):「象」是自然物質,是宇宙已存的客觀體,泛指所有人類利用 視覺所察覺的圖象其中包含了文字、符號、圖形、影像、立體物件抽象性、

具象性.….等等凡是能夠在人類視網膜上產生影像的物件,均可成為圖象,

如:自然形象、事實、行為與姿態等的直接圖象意義。所以對作品的意義可 以說是「所見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它在繪畫中屬於第一層次 的意義與內涵。4

五、圖像學(Iconology):通過研究廣闊的文化和和歷史背景對題材做出闡釋5。圖 像學是現代視覺藝術研究、實踐探索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理論學科,它起源於 十九世紀興起於西方的傳統圖像志研究,二十世紀前半葉迅速發展為國際藝 術史研究中具有統治地位的學科之一,現在已衍生為一種全新的藝術史和藝 術學的研究方法。圖像學(iconology),字尾logy源自希臘文logos,有思想、推 論的意思。將美術作品視為社會史和文化史中某些脈絡(context) 凝縮了的徵 兆,而進行解釋,因此iconology可說是詮釋圖像的科學。

六、自動主義(Automatism, automatic writing):自動運筆不受理性支配而“自動”

使用畫筆或鉛筆。這種方始的運筆能激發潛意識沖動。後來由抽象表現主義 (ABSTRACT EXPRESSIONISM)藝術家大大加以發展。6

最早源於 1916 年,尚.阿爾普(Jean Arp)和蘇菲.陶柏.阿爾普(Sophie Taeuber Arp)反覆描繪物象外形,以產生各種自發性的變形,並將色紙撕碎使之飄墜 落地,製造不同形狀的配置。自動主義的另一源流源於歐戰期間,布荷東 (Andre Breton)針對佛洛伊德理論的自由聯想,將之運用於文字的寫作上。7

七、偏執狂批判法(Paranoiac–critical method):即以一種有意識而清醒的、極致的 方式來發展非理性的繪畫效果,把人的腦子裏或眼睛看到的,包括夢境裏的 一些意象幻覺和畫面,如同用相機一般完全寫實描繪出來,並且不作任何批 判或賦予意義。

4王秀雄,《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頁 43。

5愛德華.露西史密斯著,范景中主編,殷企平.嚴軍.張言夢譯,《藝術辭典》,三聯書店,2005,頁 104。

6同上註,《藝術辭典》,頁 17

7《雄獅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出版社,1982,頁 57。

八、潛意識(Sub-conscious):心理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ngmund Freud,1856-1939) 把心靈比喻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識」(consciousness),

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則是潛意識(Sub-conscious)。他認為人的行為舉 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識在控制,而「意識」是一種覺知的狀態 (a state of awareness),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於潛意識所主宰,而且是主動地運作,人們 卻沒有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