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達利與馬格利特圖像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三節 物質轉變

一、達利-《記憶的持續》

達利:「皮耶•胡莫格禾是我喜歡的精神病學家,他言之鑿鑿地告訴我說,

我不由自主地以逝者自居,意味著我對自己身體所持的真正自我意象是一具腐爛 中的柔軟、生蟲屍體沒錯,我最早的記憶中,真實、有力的生活是與死亡相關連 的。」126因此如此,達利自小在心中烙印了那具腐蝕的自我,腐蝕的形象進駐他 的記憶,並持續延伸至達利的創作中。

達利畫這幅《記憶的持續》(圖2-9)的那天晚上,他剛吃過一種法國Camembert 地方產的軟乳酪,卡拉出去看電影,達利正好在進行衣服波特利家附近某處的風 景,呈現一株光禿禿的橄欖樹,荒涼孤寂的風景,他的頭正在痛,突然靈光一閃,

他找到了自己想要表達的概念,兩小時後,畫布的中央是達利獨特的「軟體」自 畫像,出現在許多作品中三個軟鐘繪置於畫布上。人稱這是「在藝術中,人對時 間的本質最奇怪的陳述方式之一。127」有如此的詮釋:「生活原本有意把我硬化,

但卡拉……為我造了一個殼,來保護我那如同隱士伯納德(Bernard the Hermit) 一般的柔嫩裸體,使我與外界來往時越來越採取城堡般的架勢,而內在的我則能 在柔軟-超軟-中繼續變老。」128,由堅硬的表殼變成柔軟欲溶化的質感,就是 利用違反基本物理原則而造成具象的荒謬或是黑色幽默的效果。129在畫面中用傾 斜的方向表現該軟體的延伸和張力,閉著眼睛並長出有長長的睫毛,似乎將人帶 入夢境的幻象裡。劉其偉更認為《記憶的持續》此作品融合了巴爾的十四種超現 實技巧,是為最佳代表。

126 Robert Deschames、Gilles Néret,《Salvador Dalí》,Italy:Taschen,1989,p168。

127里佐利(Rizzoli) 原著,梁翠淩譯,《畫布上的精靈—達利》,臺北市,北辰出版社,1989,頁 153。

128參照劉紀蕙「超現實藝術與臺灣文學」網站(超現實主義思維方式的三大特性)

http://www.srcs.nctu.edu.tw/joyceliu/mworks/mw-onlinecourse/project3/paint-s.htm

129劉其偉,《現代繪畫基本理論》,臺北:雄獅出版社,1991,頁86~88。巴爾(Alfred H.Barr)對超 現實技巧的十四種分類:單純構成的幻象、複像、合作構圖、幻想的透視、非生物的生物化、

解剖斷片的分離、不協調中的協調、奇蹟與異常的、有機的抽象、夢境、混亂的創造、人工的 故事、加了人工之 Objet、達達及超現實的對象。

我們可以看出這幅畫中違背常情的地方,像是原本用鐵做的鐘錶變軟了,螞 蟻在咬食著軟掉的鐘錶,達利呈現的鐘錶奇軟無比,畫面中不常出現的文字符號 也巧妙地被安排在畫面當中。時針指的時間均接近六點,不禁讓我想探討,若達 利藉由繪畫表現他的潛意識,那六點這個時刻,在達利的生命中有著什麼樣的舊 時經驗?畫面中的六點又有什麼潛藏的意涵呢?

《軟性的自畫像和一張炙熱的石板》(圖4-11)等多張作品,可以看出達利在 物質轉變的表現手法裡,較多將硬的物體轉為軟性的形體,除了他說過鐘錶是因 為看了融化的起士而產出的靈感畫的,其它畫作中個物體也以柔軟的呈現,可說 是他對物質本身反常性的思考表現手法。

圖 4- 11 達利,《軟性的自畫像和一張炙熱的石板》,1941 年,油彩,60×50.8 cm

二、馬格利特-《庇里牛斯山脈的城堡》

馬格利特曾在布萊敦主編的刊物上發表一種觀點:認為物體的形象與物體的 名稱之間不存在確定的或不可轉移的關係。樹葉,也可完全用大砲的形象來代替。

繪畫就是為了打破人們日常習慣中的參照系。130

《庇里牛斯山脈的城堡》(圖4-12),馬格利特顛覆人們對石頭重量的既有想

130亞洲藝術雜誌網,〈世界上沒有見到的真實,只有感到的真實〉,http://www.sohu.com/a/135787302_748541?_f=v2-index-feeds,

(2017/4/22)。

法,這樣的概念,激發不少後來者的想像力。他也藉由再現的創作性影像,創造 出非邏輯性的空間法則,這一塊巨大的岩石無重量似的,彷彿失去了它原本應有 的重量,它損毀了萬有引力的真實,如羽毛般飄浮在空中,它背叛了常理性的、

邏輯的思考法則,賦予畫中圖像不同的面貌,非邏輯性的思考,讓觀者心理產生 不安、矛盾。而他又用了近似對稱、水平的構圖,提供了畫面的安定感,讓人又 再次進入矛盾的辯證中,探索物件的可能性。馬格利特的作品中出現了多種類型 的物質轉化的作品,有將喇吧、人也變成雲或漂浮在半空中,也有欄杆變成有生 命的物體,馬格利特發展出無生命物物質化、無生命物生命化、有生命物物質化…,

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出馬格利特不斷地在尋找相異物體間的關聯和試驗物體間會 產生何種矛盾感,並提出問題挑戰事物的恆常性。如《基本宇宙進化論》(圖4-13)、

《解釋》(圖4-14)、《戈爾孔達》(圖4-15)等作品。

圖 4- 12 馬格利特,《庇里牛斯山脈的城堡》,1959 年,油彩,200.3x145 cm

圖 4- 13 馬格利特,《基本宇宙進化論》,1949 年,油彩,81x100 cm

圖 4- 14 馬格利特,《解釋》,1952 年,油彩,46.5x35 cm

圖 4- 15 馬格利特,《戈爾孔達》,1953 年,油彩, 80.7 x 100.6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