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以供學校、輔導教師以及未來研 究之參考。

壹、對教育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降低班級數門檻,增額國小輔導教師,以提升行政效率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國小輔導教師在輔導自我效能方面,「危機處理」層面的感 受程度較低,這顯示了大部分的輔導教師對於自己是較無自信心的,換句話說,也就是 在處遇問題上感到困難和棘手,且通常輔導教師所接觸的個案為為二級居多,然而在輔 導處內成員的組成並不一定是由有輔導背景者擔任,因此在輔導相關問題上,能夠給予 協助的程度有限,也使得輔導教師在面對或處理問題上能夠討論的對象不多,而可能造 成在專業判斷上的困難。

因此,建議教育行政單位,應放寬國小輔導人員編制的標準,尤其是專任輔導教師,

以目前狀況而言,雖會在教師甄試時開出缺額,但是有時因為各縣市的因素影響,而有 增額上的差異,甚至有些學校的輔導業務是由學務處統一承辦的,但從教育現場而言,

學生問題相較過去更多且成因更為複雜,如能有更多輔導人員能夠互助,進而讓其發揮 專業,更可以紓解校內輔導人員缺乏及解決學生狀況堆積的問題。

二、增加團體督導次數,以提升輔導人員專業對話之機會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國小輔導教師在自我照顧方面,「人際」層面的感受程度較 低,這樣的情況也表示輔導教師有時是孤立無援的,不僅承受了來自外界的壓力,也因 為對於自身的要求嚴謹,造成孤單的感受。當然,在職場上與他人相處是和諧的,但輔 導教師在職場中所面臨的工作壓力卻是沉重的,可能同時間需要進行縱向及橫向的聯繫,

包含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以及校內的其他處室等,除此之外也可能遇到難以提出與他人討

論的輔導問題,不只造成輔導人員本身自我照顧的品質漸差,也造成在與他人交流上有 所保留,因為需避免意見的不一致或衝突發生,畢竟會形成這樣的狀況是因為學校內的 輔導教師原本就為數不多,具輔導相關背景者更是少數,因此除看待問題的角度有所差 異外,同時也多了一層顧慮。

而團體督導是一個能夠讓輔導教師放鬆以及交流個案的地方,不僅會有督導帶領輔 導夥伴提升輔導知能外,也能夠藉由課程接觸到其他不同的媒材,例如透過放鬆訓練、

冥想、繪畫等方式放鬆緊繃的神經,還能透過提案的方式,讓其他輔導夥伴了解自己手 上目前所接的個案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而能有更深入的對話及討論,進而提供更精準 的建議,在實際現場中幫助輔導教師找到更合適的處遇方式。因此,如能增加團體督導 的次數,對於輔導教師而言,不僅是一個舒緩壓力的方式,也能夠讓輔導的效果更上一 層樓。

三、尊重輔導教師專業,肯定其付出並給予鼓勵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國小輔導教師在自我照顧中的「專業」層面對輔導自我效能 整體有正向預測力,因此專業如能被四面八方的人們或系統肯定,實能成為一輔導教師 的強心針,提升對於輔導成效的自信心。

輔導教師平常需背負來自多方的期待,例如家長、導師、行政本身等都有著不同的 看法,再加上輔導教師為新興行業,因此工作的界定和成效與外界所預設的立場和既定 印象是有落差的,且有些輔導的技巧與相關知識較為複雜,在溝通上需要有一定的共識,

才能完整的將概念陳述出來,且輔導為一漫漫長路,並不是短時間就能獲得大量成效,

因此也容易備受質疑。

再者,輔導的成效較難以用明確的方式判斷,有時只是一細微的轉變,需要透過細

四、結合學校及社區單位等外在資源,強化輔導的成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國小輔導教師在輔導自我效能方面,「系統合作」層面的感受程 度較低。個案的問題往往都有許多成因,有時是先天的原因使然,然而大多數的問題則 是和後天的環境及教育有關。由生態系統理論得以知道,以個人的成長而言,家庭是一 個個體最先發展和接觸的關係,接下來則是學校、社會等大系統,一個人的成長歷程和 許多事物都會有所連結,可想而知在問題的處理上也應該和這些有所關聯。輔導這件事,

不單就只是處理個人的問題,同時也去處理與個人有關之外在脈絡的問題,因此輔導教 師有時需要將問題放大檢視,來集合有關的人事物,才能藉由所有系統的協助,讓問題 緩解或得到解決。

有時在教育場域所面臨的問題有千百種,如只靠輔導教師一人的專業能力支撐或是 尋找資源,而未能獲得其他系統的支持,未必能夠找出癥結點,為學生帶來最大的助益,

故教育行政單位應協助輔導教師結合學校及社區單位的資源,讓學生能夠獲得最好的協 助,也利用外在資源的進入,來釐清問題所在,找到潛藏的危機,進而提升輔導的效率 與效能。

貳、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明確建立系統連結,並落實輔導三級制度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專業」層面對「系統合作」有正向預測力,然而輔導教師 在「系統合作」層面的感受程度卻是較低的,因此建議學校需有明確分工,才能讓各職 務各司其職、發揮所長。然而輔導教師為目前雖有法規的保障,可是實際在校內所界定 的工作範圍仍相當模糊,對於他人而言輔導教師也是個陌生的存在,且有可能每個學校 近來所設置的專輔教師都是第一或第二人,在過去少有可作為參考的例子,所以在確立 職務內容的界線上容易與他者混淆。

而三級輔導制度是目前輔導分級的形式,分為發展性輔導、介入性輔導及處遇性輔 導,導師盡可能處理大部分狀況的百分之八十,也就是發展性輔導的部份,先在班級中

處理完較輕微的問題,並從中找出需要幫助或有較棘手狀況的學生,再轉介給輔導教師 進行二級介入輔導,這是目前所倡導的分工模式,但是因為輔導教師職務分工的不明確 或他人的期待,造成初級、二級的壓力可能都在輔導教師身上,工作沒有得到分攤,自 然而然可能造成情緒枯竭或同理疲乏的可能性增高。因此建議在各校校內建立明確的分 工系統,讓縱向及橫向的聯繫能夠到位,這些作法不僅可以提高輔導教師自我照顧的感 受,也可以讓工作壓力減低並增加輔導效能,讓輔導教師的熱忱不會隨著時間而有所降 低,達到雙贏的局面。

二、建立輔導相關社群,促進教師對話交流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國小輔導教師在自我照顧方面,「人際」層面的各題平均數 較低,因此建議學校行政單位可在校內成立認輔團隊,招募認輔教師,讓一般導師也能 加入輔導的行列,體現「人人都能是輔導老師」的概念,藉由認輔需要陪伴或問題行為 較輕的個案,讓輔導的專業變得不再有距離。此外,也能透過認輔教師參與社群的時間,

來共同召開認輔教師會議,探討個案的進展,或是邀請外聘的講師來分享相關專業輔導 知能,與認輔教師進行對話,除了專業性的協助外,也讓學生的問題得到更多的討論空 間。

再者,現今有許多媒材會運用到輔導內,例如:桌遊、繪畫、卡牌等,都是近來被 廣泛運用的,講師也可透過帶領遊戲或活動的方式,教導一般導師如何運用媒材提升與 學生的互動,透過觀察讓自身與個案之間的談話變得更有意義。目前,因認輔工作大部 分是需要額外的時間,因此一般導師的參與程度不高,需透過行政的支持與連結,才能 讓社群有所發展及精進,這樣不但可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問題被有 效的處理及分擔。

參、對教師的建議

一、持續給予自我肯定,保持健康心態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輔導教師對於自我照顧與輔導自我效能的覺知程度皆屬於中 上,表示輔導教師在這兩方面的表現是正向的。因為在教育現場中,時常會遇到許多挫 折與困難,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照顧自己是相當重要的。尤其對於助人工作者而言,助 人時會消耗掉體力、腦力甚至耐力,應當先把自己照顧好,才能有多的餘力去照顧別人,

這樣也較能夠長時間維持對於輔導工作的熱忱,而不會被現實消磨掉,一旦有正面且積 極、健康的心態,也才能夠為個案帶來好的影響,讓輔導教師能夠用自身的氛圍感染個 案,因此如能繼續保持,勢必能讓個案及周遭的系統受惠,形成一良性循環。

二、參與輔導研習活動,提升自我專業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輔導教師的對於自我照顧中「專業」方面的感受度為四層面 中最低者,可以想見輔導教師對於自己的專業度都是有些疑慮及低信心的,擔心自己面 對危機或瓶頸時沒有辦法突破或解決問題,甚至是讓輔導看起來沒有成效。然而,影響 輔導是否有效本來就受到眾多外在因素的干擾,並不能一言以蔽之,隨意概括而論,因 此如能多加參與輔導相關研習或是工作坊,先從自己有興趣的主題開始接觸,讓學習的 興趣被激起,連帶提升意願,從中慢慢培養更多的經驗,勢必能夠增加處理問題的效率 及專業度,進而增進個案的福祉。

三、尋求個人專業督導,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高雄市國小輔導教師在輔導自我效能中「危機處理」的感受 度低。造成危機處理感受低落的主要因素,多來自輔導教師所處理問題的不確定性,因 為輔導教師除負責一般輔導問題外,同時也須處理強度較大的輔導問題,例如自傷意念、

性騷擾等議題,因此對於問題的發展及不確定性是更高的,而這同時也考驗著輔導教師

性騷擾等議題,因此對於問題的發展及不確定性是更高的,而這同時也考驗著輔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