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我照顧與輔導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自我照顧與輔導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本節旨在探討國小專任輔導教師自我照顧與輔導自我效能的相關研究,並進行歸納、

整理,以作為本研究的論述基礎。

壹、自我照顧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將近年來國內學者研究輔導人員自我照顧的研究主題與結果,摘要整理成表 2-6:

表2-6

國內輔導人員自我照顧之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發現

張吟慈 (2008)

實 習 心 理 師 的 心智負荷、自我 照 顧 與 身 心 健 康之相關研究

實習心理師 問卷調查

1. 在差異分析方面,不同諮商專業工作 經驗、婚姻狀況和壓力指數之實習心理 師在其心智負荷、自我照顧與身心健康 有差異。

2. 相關方面,實習心理師的心智負荷與 自我照顧呈現負相關,意即心智負荷愈 高,其自我照顧程度愈低。

表2-6 (續)

表表2-6 (續)

表2-6 (續)

表2-6 (續)

表2-6 (續)

表2-6 (續) 康詩瑜

(2019)

國 民 小 學 專 任 輔 導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對 職 業 倦 怠之影響-以自 我 照 顧 為 調 節 變項

國 小 專 任 輔導教師 問卷調查

1. 自我照顧為中高程度,其中較高的是

「靈性」層面。

2. 自我照顧與職業倦怠達顯著負相關,

且自我照顧在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 中具調節效果。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2-6 整理有關輔導人員自我照顧之相關研究,可歸納出以下幾項結果:

一、在研究主題上

國內關於輔導人員自我照顧的研究,多以工作壓力(李小安,2017;洪育志,2015) 及 專業耗竭(洪志良,2016;鄭明智,2017)為變項的研究主題為主,其他變項則包含成就動 機及全職實習經驗滿意度(藍珮瑄,2009)、幸福感與生涯承諾(陳佳琳,2010)、抗拒經驗(陳 文臻,2011)、人格特質與專業承諾(劉芳綺,2011)、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蔡嘉偉,

2012)、輔導自我效能與受督需求(江艾穎,2013)以及工作困境(沈雅婷,2015)等。

二、在研究方法上

國內與輔導人員自我照顧的研究大多以問卷調查法(江艾穎,2013;李小安,2017;

洪育志,2015;陳佳琳,2010;劉芳綺,2011;蔡嘉偉,2012;藍珮瑄,2009)為主,來 了解輔導人員自我照顧在相關背景變項及因素之間的關係,多為參考結構式問卷進行調 查,例如江艾穎(2013)使用張吟慈(2008)所編製之「心理師自我照顧量表」及許憶雯(2010) 所編製之「輔導自我效能量表」。

三、在研究結果上

許多研究顯示輔導人員的自我照顧是屬於中度偏高的程度,此外,自我照顧的其它 變項,像是成就動機、幸福感、生涯承諾、人格特質、專業承諾、工作價值觀、工作滿 意度、輔導自我效能及受督需求等,皆與之有顯著性的相關。然而,在工作壓力的變項 上,洪育志(2015)提到實習諮商心理師的工作壓力與自我照顧重視知覺及自我照顧行為皆 達顯著低度負相關,此部分較為特別,可再做進一步的相關研究。

四、在背景變項上

探究相關文獻發現影響輔導人員自我照顧的因素眾多,其中關於輔導人員個人背景 變項影響其自我照顧之實證研究結果大多不盡相同。因此,本研究將歸納影響輔導人員 自我照顧之相關重要背景變項,包含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服務年資及專 業背景等六項因素分別加以說明。

(一)性別

關於輔導人員自我照顧在性別因素上的研究,幾乎大部分研究(李小安,2017;張吟 慈,2009;陳佳琳,2010;黃孟寅,2010;藍珮瑄,2009)的研究指出不同性別對輔導人 員的整體自我照顧並無顯著的差異,其他多以質性研究為主,未有特別說明。因此,目 前性別對自我照顧各層面的影響尚無定論,有待進一步研究釐清。

(二)年齡

關於輔導人員自我照顧在年齡因素上的研究,多數研究(張吟慈,2009;陳佳琳,2010;

黃孟寅,2010;藍珮瑄,2009)都指出不同的年齡在自我照顧層面並無顯著的差異。各學 者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其中,部分研究(李小安,2017;康詩瑜,2019)則指出輔導人員 之自我照顧程度越高,個人成就低落程度及職業倦怠有關。因此,年齡對於自我照顧各 層面的影響尚未有定論,有待進一步研究釐清。

(三) 婚姻狀況

大多數的研究較少將婚姻狀況納入背景變項中,其他也多為質性研究。部份研究(藍 珮瑄,2009;康詩瑜,2019)指出不同的婚姻狀況在自我照顧層面並未達顯著差異,但張 吟慈(2009)則指出不同的婚姻狀況在自我照顧的層面達到顯著差異。因婚姻狀況對於自我 照顧各層面的影響尚無定論,足見婚姻狀況與自我照顧的關係仍值得研究者加以探討。

(四) 教育程度

在張吟慈(2009)和黃孟寅(2010)的研究中,發現教育程度與整體自我照顧無顯著性的 相關;但有些研究(李小安,2017;康詩瑜,2019)的則指出教育程度較高者,其自我照顧 的程度也較高,反之則較低。因此,教育程度之高低對於自我照顧各層面的影響尚未有 定論,有待進一步研究釐清。

(五) 服務年資

在服務年資因素方面,部份的研究(張吟慈,2009;黃孟寅,2010)指出兩者並未有顯 著性差異。然而,蔡嘉偉(2012)則發現服務年資與整體自我照顧行為僅在心理層面達顯著,

其發現服務年資未滿一年的輔導人員,在心理層面的自我照顧上顯著高於服務一年以上 未滿三年及三年以上的輔導人員。而有些研究(陳佳琳,2010;藍珮瑄,2009)發現服務年 資與整體自我照顧行為達顯著相關。由此可知,服務年資對教師情緒勞務各層面的影響 尚未有定論,有待進一步研究釐清。

(六) 專業背景

在張吟慈(2009)、李小安(2017)的研究中,指出自我照顧與專業背景達到顯著相關,

而蔡嘉偉(2012)及洪育志(2015)在這部份則有不同的看法。蔡嘉偉(2012)則發現專業背景 (2015)卻表示專業背景與整體自我照

貳、輔導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表2-7(續)

表2-7(續)

表2-7(續)

表2-7(續)

表2-7(續)

表2-7(續)

二、在研究方法上

國內有關輔導人員輔導自我效能的研究,大多以問卷調查法為主 (王若雯,2016;吳 定維,2017;李泳緹,2016;林怡君,2016;許憶雯,2009;陳怡君,2018;黃文瑄,

2013;黃國倫,2013;葉玟秀,2017;廖彩秀,2011;劉儼德,2016;羅伊岑,2013),

來探討輔導人員輔導自我效能在相關背景變項及因素之間的關係。此外,郭秝語(2011) 進行訪談研究,鍾艾庭(2016)則同時並用問卷調查法及半結構式訪談,將問卷調查所獲得 的資料進行統計方法分析,訪談結果進行逐字稿文本分析,以質量資料結果作綜合性的 討論。唯有李碧芸(2014)進行個案研究。

三、在研究結果上

分析過去學者研究發現,輔導人員的輔導自我效能以中上程度的比例最高(王若雯,

2016;陳怡君,2018;黃國倫,2013;黃文瑄,2013;葉玟秀,2017;廖彩秀,2011;

鍾艾庭,2016)。然而,也有研究顯示教師的工作倦怠感為中等程度(李泳緹,2016)及高 等程度(劉儼德,2016)。由此可知,輔導人員之輔導工作效能尚未有一致性的定論,需再 做進一步的研究。

四、在背景變項上

探究相關文獻時發現,影響輔導人員輔導自我效能的因素相當多,其中關於輔導人 員個人背景變項影響其輔導自我效能的實證研究結果不盡相同。因此,本節將歸納影響 輔導人員輔導自我效能之相關背景變項,茲分述如下:

(一) 性別

一些研究顯示,不同性別輔導人員的輔導自我效能並無顯著差異(林怡君,2016;許 2009;葉玟秀,2017;廖彩秀,2011;劉儼德,2016)。有些研究則顯示,不同性

(二)年齡

一些研究顯示,輔導人員的年齡與輔導自我效能並無顯著差異(林怡君,2016;葉玟 秀,2017)。有些研究則顯示,輔導人員的年齡與輔導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許憶雯,2009;

黃文瑄,2013;黃國倫,2013)。劉儼德(2016)的研究則指出,在「危機處理效能」的構 面,「31-40 歲」之輔導人員的輔導自我效能皆高於「21-30 歲」之輔導人員。由此可知,

輔導人員年齡與輔導自我效能尚未有一致性的定論,需再做進一步的研究。

(三) 婚姻狀況

上述研究大多顯示,輔導人員的婚姻狀況與輔導自我效能大多達顯著差異(許憶雯,

2009;陳怡君,2018;黃文瑄,2013;廖彩秀,2011;鍾艾庭,2016)。劉儼德(2016)的 研究則顯示在「助人歷程經營效能」、「危機處理效能」及「輔導網絡資源運用之效能」

此三構面上達顯著差異,「已婚」都是顯著高於「未婚」,但在剩餘三構面上並未達顯 著差異。由此可知,雖輔導人員的婚姻狀況與輔導自我效能稍有一致性的定論,但仍可 再做進一步的研究。

(四) 服務年資

一些研究顯示,輔導人員的服務年資與輔導自我效能未達顯著差異(林怡君,2016;

劉儼德,2016)。有些研究則顯示兩者有顯著的差異 (吳定維,2017;許憶雯,2009;黃 國倫,2013;黃文瑄,2013;廖彩秀,2011)。由此可知,教師的服務年資與輔導自我效 能尚未有一致性的定論,需再做進一步的研究。

(五) 專業背景

在「專業背景」的變項中,一些研究顯示,教師的專業背景與輔導自我效能並無顯 著差異(葉玟秀,2017;劉儼德,2016)。有些研究則顯示兩者有顯著的差異(許憶雯,2009;

黃文瑄,2013;廖彩秀,2011)。其中林怡君(2016)的研究指出專業背景為「研究所(輔導、

諮商、心理、社工、教育)相關系所畢業(含40學分班)」、「大學(輔導、諮商、心理、社 工、教育) 相關系所畢業」之輔導人員高於「其他系所畢業,已修畢輔導學分」之輔導人

(六) 任教學校之規模

部分研究顯示,輔導人員任教學校之規模大小與其輔導自我效能並無顯著差異(林怡 君,2016;劉儼德,2016;葉玟秀,2017)。有些研究則顯示兩者有顯著的差異(吳定維,

2017;許憶雯,2009;黃國倫,2013;鍾艾庭,2016),班級數愈多,其輔導自我效能之 整體分數則高於較少班級數者。由此可知,輔導人員的任教學校之規模與輔導自我效能 尚未有一致性的定論,需再做進一步的研究。

由以上歸納可以發現在有關教師輔導自我效能的研究中,個人背景變項因素 (性別、

年齡、婚姻狀況、服務年資、專業背景、任教學校之規模)是否影響輔導人員輔導自我效 能的結果,並無一致結論。因此,個人背景變項因素是否影響輔導人員的輔導自我效能,

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輔導人員自我照顧與輔導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自我照顧目前仍屬一個新興的議題,有關自我照顧和輔導自我效能之關係,以此二 變項為題所探討的相關研究篇數其實為數不多,目前以教育人員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 針對的是專任輔導教師。江艾穎(2013)是近期所見唯一針對國小專任輔導教師進行自我照 顧和輔導自我效能的研究者。近年來,國內慢慢重視,但資料仍有不齊全之處,茲將上 述相關研究彙整摘要成表2-8。

表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