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研究結論,分別對個案學校、欲推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學校、教 師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一、對於個案學校的建議

(一)落實分享與支持性的領導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動態發展三階段分別為啟始階段、運作階段、以及制度化 階段。根據研究發現,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近四年的藍天國小目前正處於啟始 階段與運作階段的過渡期,原因在於教師雖然透過合作學習開啟專業對話,但是 由於部分教師對於參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始終抱持著被動的心態,甚至視為例行 公事,對於社群的討論與分享活動顯得興趣缺缺;而各社群內部的分工不夠明確,

大多數的責任均由召集人一肩攬起,除了增加社群召集人的負擔與壓力,也連帶 影響了成員對於所屬社群的向心力。

因此研究者認為社群應落實分享與支持性的領導,在社群中每個成員都是學 習者,也是領導者,互為彼此學習與指導的對象,共享領導,成員之間互相支持 與鼓勵。除了分享領導權利,社群的成員也必須分擔責任,因此各社群應明定分 工計畫,並確實執行。

(二)增加交流的機會,打破各社群間的藩籬

研究發現藍天國小各社群受限於時間重疊與學習領域不同而無法產生互動。

雖然於每一期社群活動結束後,都會進行一次社群成果的報告與分享,但是這種 分享方式只是片面的,並不能達到相互學習的效果,因此社群之間是十分缺乏互 動交流的。

研究者認為可以藉由成果專輯的出版與社群網路平台的建置,增加社群之間 交流的機會,讓其他教師也能從中獲得專業成長。另外除了讓教師自主選擇社群,

甚至能嘗試允許社群成員進行跨社群的學習,唯有打破各社群間的藩籬,才能達 到提升並改善學校組織文化氣氛的目的。

二、對於欲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學校的建議

(一)鼓勵教師自發性成立專業學習社群

研究發現教師本身具有專業成長的自覺與需求,社群成員之間擁有共識並對 社群具向心力,是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順利運作的主要關鍵因素。

因此學校欲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首先必須尊重教師的自主權,鼓勵教師 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依據共同的專業成長需求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並共同 討論出社群的運作目標與運作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成立的社群,成員之間易 培養出默契與共識,並在協同合作的過程中,產生深厚的情誼與信任感。不僅能 促進專業成長,提升教學成效,更能改變組織氣氛,創造學校的共同願景。

(二)學校領導者與行政主管應給予社群支持與協助

研究發現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要能有良好的運作,學校領導者與其他行政主管 的支持與協助是十分重要的。學校領導者要能以身作則,並鼓勵學校成員展開知 識分享、合作學習、專業對話之行動;而社群在運作的過程中必須運用到學校的 各項資源,以及適時的政策配合;除此之外,學校行政對於社群的支持也應包含 給予社群充分的自主權。因此學校領導者與行政主管應給予社群充分的支持與協 助,專業學習社群才能順利運作並永續發展。

三、對於教師的建議

(一)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共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長久以來教師總是習於單打獨鬥,在社群的學習中,成員除了透過合作與討

論的方式進行學習,更需要分享實務上的經驗與困難,因此成員之間必須存在高 度的信任感與情感支持。研究發現由具有共同興趣與理念的教師組成的專業社 群,不僅能改變教師在教學上單打獨鬥的無助感,更能在社群活動中,藉由不斷 的溝通與意見交換,學習其他教師的長處,促發教學反思,以彌補自己教學上的 不足,提升教學效能。

因此教師應有專業成長的自覺,並依據自己的興趣與需求,邀請志同道合的 夥伴加入或成立社群,對於自己在教學專業上的精進,會有正向的效益。

(二)以關注學生的學習做為專業成長的目標

研究發現教師參加專業學習社群雖是為了提升個人專業能力,充實自我,但 最終的目標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教師在選擇社群與安排社群活動時,

都應以對學生是否有助益為焦點。透過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與問題解決,並 將研習所得實際運用於教學現場,經由不斷的嘗試改進,研發新的教材與教法,

精進教學專業能力。

四、對於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探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生學習成效的相關議題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以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改善教學效能為目標,並以關注 學生的學習為依歸。而目前國內相關研究的焦點大多著重於社群的運作現況,及 社群與教師專業成長的關係,對於教師參與社群與學生學習成效的關係較少有議 題論及。因此日後可以採用量化調查研究,或是對個案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亦可 以加入多元評量的項目,進一步探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生學習成效關係的議 題。

(二)擴大專業學習社群之研究場域與對象

本研究係以個案研究方式,針對某一所學校進行社群成員訪談、觀察與資料 蒐集,以深入探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的現況及對於教師專業成長的影響。研 究對象是位於東部的市區學校,無法得知其他各校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全 貌。未來可將研究場域擴及其他都會區、鄉鎮區、偏遠地區不同規模的學校,對 於不同類型學校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形塑歷程會有更詳盡的瞭解。

另外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僅限於參與社群的教師,未來的研究若能納入學生與 家長的意見與感受,更可深入發掘社群運作的問題,對未來欲發展教師專業學習 社群的學校能有更大的助益。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一顧(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集體效能成關係之研究。「第二屆東亞 教師教育研究國際研討會」,香港教育學院。

丁文祺(2008)。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教學實踐與學校效能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的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丁琴芳(2008 )。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 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王巧萍(2011)。台中市一所國小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以曙光學習 社群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中 市。

王鴻國(2010 年 12 月 9 日)。曾志朗:PISA 教改可參考。中央社。取自 http://www.cna.com.tw/

江彥廷(2007)。EtienneWenger 的實踐社群理論及其對教師專業社群之啟示(未 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何文純(2006)。國民小學社會資本與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何珮倩(2011)。國小教師語文教學專業學習社群分析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 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雲林縣。

吳貞慧(201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過程與成效之個案研究-以星星國 小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吳嘉賢(2002)。國小教師對學校學習型組織特性知覺與教學型態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吳曉律(201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增能之行動研究-以海洋教育為例(未出版的碩 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臺東縣。

谷瑞勉譯(1999)。L .E .Berk ,& A.Winsler 著。鷹架兒童的學習一維高斯基與幼兒 教育。臺北市:心理。

李佳蓮(2012)。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相關之研 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班。新竹市。

李郁芳(2012)。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歷程之行動研究─以「鼓號樂隊教師 專業學習社群」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 學位學程。屏東縣。

李麗琦(2012)。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互動之研 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余秋玉(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育行政碩 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臺北市。

沈郁伶(2011)。臺北市國小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對其專業成長的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杜美慧(2011)。國小教師發展多元文化教育教學信念與教學實踐之研究─以教師 專業學習社群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宋鎮照(2000)。團體動力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邱貴發(1996)。情境學習理念與電腦輔助學習—學習社群理念探討。臺北市:師 大書苑。

林劭仁(2006)。專業學習社群運用於師資培育自我評鑑之探究。中正教育研究,

5(2),79-111。

林忠仁(2010)。國民小學校長分佈領導、灰猩猩效應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的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

林忠仁(2010)。國民小學校長分佈領導、灰猩猩效應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的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