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理論基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理論基礎

一、學習型組織

中外學者對學習型組織的定義眾多,無法明確定義。Peter Senge 於「第五項 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中提及:在這種組織中,大家得以不斷突破自己的能 力上限,創造真心嚮往的結果。培養全新、前瞻而開闊的思考方式,全力實現共 同的抱負,以及不斷一同學習如何共同學習(郭進隆譯,1994)。學習型組織的理 論最早時大量運用在企業界中,而不是學校。Peter Senge 主張如果機構想生存,

就必須轉換為學習型組織,了解對他們生存的威脅和繼續成長的機會,後來則慢 慢被教育界所採用(郭進隆譯,1994)。

楊國德則認為應係指組織能支持成員的學習活動,同時組織的功能、結構與 文化亦能繼續的創新與成長,最終目的在導致成員與組織同時進步與發展,強調

分權、扁平化、有彈性、能夠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我與創造未來的組織。學習 型組織的成員可以不斷擴展能力,創造其所期望之結果;也可以培養創新的思考 方式,自由發揮靈感,大家一起學習如何學習(引自吳嘉賢,2002,頁 10)。

Peter Senge 的學習型組織概念內涵,包含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團隊學 習、建立共同願景、系統思考等五項基本的修練,茲分述如下(郭進隆譯,1994):

(一)自我超越

是學習不斷釐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的觀 察現實。它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夠不斷實現他們內 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全心投入,不斷創造與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

(二)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柢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 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圖象及印象。把鏡子轉向自己,是改善心智模式的起 步,學習發掘內心世界的圖象,透過反思與探詢的技巧,開放心靈容納別人的想 法,持續不斷的釐清、反省及改進我們內心世界的圖像,並能檢視內心世界的圖 像如何影響我們的行動及決策。

(三)團隊學習

此項修練是從「深度匯談」(dialogue)開始,「深度匯談」是指一個團隊的所 有成員,攤出心中的假設,而進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在群體中讓個人的想法 能自由交流,以發現遠較個人深入的見解。若能有效利用深度匯談的技巧,則可 以讓組織成員正視自己的思維,覺察自我防衛的心態,進而面對現實,學會欣賞 不同的意見,逐步凝聚共識。

(四)建立共同願景

組織能夠凝聚及堅持實現共同的「願景」—指一種共同的願望、理想、遠景 或目標。有了衷心渴望實現的目標,大家會努力學習、追求卓越。共同願景的形 成係由個人願景出發,經由彼此的分享、討論、探詢、反思及聆聽而凝聚共識,

逐漸發展出更好的構想,進而塑造出團體的圖像,激發成員對組織的承諾與認同,

孕育組織無限的創造力。

(五)系統思考

是一套思考的架構,它既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也擁有實用的工具可幫助我 們認清整個變化形態,並了解應如何有效的掌握變化,開創新局。系統思考是一 項「看見整體」的修練,是統合上述四項修練的理論與實務,少了系統思考就無 法探究各項修練之間如何互動,透過系統思考可以強化其他每一項修練,並融合 整體得到大於各部分加總的力量。

學習型組織的形成必須建立在組織成員意識到自我成長的重要,並改善心智 模式,能容納別人的想法,持續不斷的反省與改進;藉由深度匯談建立團隊學習 的模式,逐步凝聚共識,進而建立共同的願景;除此之外還須透過系統思考整合 其他四項基本修練,以達到最大的整體效果。

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練如能善用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中,將使成員間產生 更好的互動作為,其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啟示如下(張國強,2010):

(一)社群必須建立共享的規範、價值與願景,以凝聚共識,激發成員對社 群的承諾與認同。

(二)社群成員間針對專業領域共同對話、探索學習及行動研究,強調團隊 學習優於個人單打獨鬥的學習,以提升彼此的專業知能。

(三)社群成員在互動過程中,透過討論、對話、批判與反省的方式,有助 於釐清自我認知,彼此能放開心胸虛心接受他人的建議,不斷的反省及改進 我們內在的心智圖像,使個人的專業知能更為提升。

(四)社群必須持續不斷的改善與進步,以超越現況及持續不斷成長為努力 的目標。

(五)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可視為是學校內部的組織,教師在專業學習社群正 式或非正式的活動中,透過彼此相互討論、經驗分享、研究探索的過程中,

相互學習以達到個人及組織之專業成長,因此,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學習即 是將學校發展成學習型組織的必要過程。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形成,應是教師意識到有追求個人專業成長的需求,自 主性的尋求其他有共同願景的教師,共同組織學習社群;透過社群成員的分享與 對話,刺激自己進行反思,並以關注學生學習為最終目標。集體的分享與合作是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否能成功運作的關鍵,在社群中,不僅要關注於教師個體的 成長,更要能帶動參與的教師團隊學習。此外,若要使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能持續

發展,除了關注階段性的問題,更須設法解決社群運作時遭遇的困境,以確立社 群未來的發展方向。

學習型組織是組織為求得持續發展、生存,所因應的改革。全體組織成員要 共同學習適應、處理外界的刺激,產生有創意的回饋;並跳脫個人層面,擴及以 團隊、組織為基礎的合作學習與資訊分享;最後能透過組織成員的努力與組織環 境氣氣的營造,使適應外界變遷而不斷追求進步成長的目標,成為組織主要的共 識與文化。透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團隊成員共同學習,可以促使學校邁向學習 型學校。因此,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練可以運用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經營,使 社群的運作更加順利。

二、實踐社群

「實踐社群」(Communities of Practice)一詞首見於 1991 年,由 Etinne Wenger 在「Benchmark Magazine」所發表之「實踐社群是發生學習之處」(引自陳釗文,

2008)。

實踐社群理論十分強調學習和社會之間的密切關係,提倡學習就是生產意義 的過程,代表著人們體驗世界和參與其中的能力。學習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獲得 知識,然而它是存在於人們所參與的社群生活之中,未必清楚地被察覺。對於個 人而言,學習是一種參與、貢獻社群的實踐歷程;對於社群而言,學習是社群中 的實踐知識與納入成員的橋樑;而對於組織而言,學習培育互動性的實踐社群才 能成為更有績效的學習型組織(Lave&Wenger,1991 )。

Wenger 學習的社會理論是實踐社群的基礎,尤其在情境學習、社群參與、實 踐知識三個面向,是影響實踐社群理論的核心概念。

(一)學習即情境學習

情境學習理論源起於Scribner 和 Suchman 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在學校體系 中習得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所孕育培養的認知能力確有不同。亦即人類的認知 活動受限於所活動的社會情境,知識的意義也取決於社會活動的規範(邱貴發,

1996)。

情境學習強調學習者應在社會真實情境互動的歷程中,透過實際的活動使學 習者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知識、技能,並對知識建立合理化及有意義的詮釋。學 習是一個對知識不斷建立意義的歷程,學習者在整個環境中,是主動的知識建構 者,知識如同工具,是學習者與環境互動下的產物。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情境學 習理論所關注的重心是「學習者加上周圍環境」,周圍環境包括了學習環境、學習

活動、以及同儕等(江彥廷,2007)。

(二)學習即社群參與

Wenger(1998)將學習定位在合作參與的過程中,而不是個人的頭腦中,是 一種社會性參與的學習型式。Wenger 理論的焦點之一為「學習即社群參與」,這裡 所謂的「參與」並非指在某地和某些人從事某些事,而是包含活動過程中參與者 的社群實踐,以及建構和社群相關的認同感兩者間的重要概念。因此,Wenger 認 為學習處於社群之中,也處於社群成員彼此間對於所做的任何事的認同感。

Wenger 對於社群的看法,可以假定為社群成員擁有不同的興趣,對活動做出 不同的貢獻,並且持有不同的觀點。社群的概念實際意味著一個活動系統中的參 與,參與者共享他們對於該活動系統的理解,這種理解與他們所進行的活動、與 該行動在他們生活中的意義,以及對所在社群的意義有關(Lave&Wenger,1991)。

Lave 和 Wenger 站在人類學的立場上,將研究的重點放在完整的人身上,將知識視 為個人和社會或物理情境之間聯繫的產物,將研究學習的焦點移至實踐社群中學 習者參與的特徵,從而將參與視為學習的關鍵成分。在實踐社群中,社群的社會 關係是透過社群成員直接參與活動而產生變化,在這過程中,社群成員的理解力、

知識和技能都會得到發展。

論述在學習中扮演重要的角色,Lave 和 Wenger 認為學習成為一個社群的合法 參與者涉及了學習如何以充分參與者的身分來說話或保持沉默,也就是說學習如 何談話在情境學習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三)學習即實踐

Wenger 認為學習可以被看作為實踐的一個特徵,這一特徵會存在生活世界中

Wenger 認為學習可以被看作為實踐的一個特徵,這一特徵會存在生活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