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以供教育主管機關、家長

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壹、對教育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教育學童正當的休閒觀念,培養良好的休閒態度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學童的休閒態度影響了休閒參與,隨著21世紀的到 來,科技、資訊、醫學等進步神速,學童也常迷失於外界刺激,臉書、交友、網 路遊戲、電視等科技產物,如影隨形跟在身旁,學童總自我認為這些就是休閒,

可自我放鬆,觀念易偏差。因此,一套健全的休閒教育課程勢在必行,才能培養 學童正當的休閒態度,導正其不當的休閒活動,以免假休閒之名而行自我放逐之 實。

二、鼓勵學童從事多元休閒活動,了解自我特質

研究結果顯示,學童休閒參與以遊憩逸樂最高,顯示學童對於遊憩逸樂有所 期待,12年國教後,課業學習只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多元學習才是學童學習的 重點,因此鼓勵學童積極從事各項休閒活動,從做中學找出自己的性向,瞭解自 我特質與優質,期能在未來有一番做為。

三、將休閒融入課程,鼓勵學童身體力行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國小休閒態度情況良好,以『休閒情意』為最高」,

由此可知,學童對於休閒的期待,休閒可以拉進家人彼此距離,建立溫馨的家庭;

休閒可以拉進同學彼此距離,建立友善的校園;休閒可以認識新朋友,開拓自己 的心胸。凡事都需要學習與嘗試,經過嘗試與磨練才能更深入,因此建議學校應

適時將休閒教育融入課程,帶領學童走入輕鬆的休閒生活,並由實做了解其特性 與價值,身為基層的老師才知道學生需要什麼,也才了解要給學生什麼。

四、學校應幫助家庭中低社經地位以下學童從事休閒活動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家庭中低社經地位以下學童,對休閒參與的覺知不明 顯,中低社經地位以下家庭,家長學歷與職業指數都不高,大都從事非技術或半 技術工作,經濟並不富裕,有的只能求得溫飽,學童所能參與休閒活動有限,因 此希望學校要辦理社團活動學習課程、校外教學學習課程、實作研習課程等活 動,需考慮家庭中低社經地位以下家庭,給予補助或減免,期能讓每位學童都能 在平等的起始點,一起出發與學習,建構出良好的休閒態度,深入的體會休閒參 與帶來的身心靈健全發展。

貳、對家長的建議

一、家長在學童休閒時應選擇多元休閒學習活動,建立營造 良好的休閒態度

態度的建立來自於學習,學習來自於日常生活,它包括了學校學習、家庭 學習、社會學習等,國小學童身心處於海綿時期,幾乎外界給於什麼他就吸收什 麼,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學童休閒態度來自於家庭與社會,家庭社經地位左右 休閒參與,可見如何建構學童休閒態度,影響了日後學童休閒參與。因此,建議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休閒學習活動,提供孩子正確的休閒知識,提供孩子多元 的休閒學習常識;在生活中能觀察孩子的休閒需求與休閒喜好,及時了解孩子休 閒阻礙,給予同理支持,並與孩子共同討論解決方式。學生有了家長關心與指導,

可共同討論健全孩子的休閒態度,使孩子在未來休閒態度得以健全發展,減少休 閒阻礙發生,進而將休閒融入生活,提升生活品質。

二、強化學童休閒參與,有效健全學童的身心靈發展

休閒可紓解因外在因素造成身心靈的壓力,調整學習步伐,根據本研究結果 發現,在學童休閒參與方面,家庭社經地位影響很大,可藉由家長關心與帶領,

能有效提供休閒活動安排,嘗試從做中學習,除可發掘學童休閒喜好外,日後也 可能以此當為學童本業,進而將所好精熟的應用於生活中。

家長於生活中融入休閒參與,可與孩子共同討論出休閒的樂趣,生活不再估 躁乏味,透過家長與學童共同休閒參與可有效了解學童休閒態度,良好的休閒態 度有利休閒參與的進行,透過休閒參與可活化身體活動、淨化心靈煩躁,有利於 日後休閒活動的進行。

由此可知,家長與學童共同休閒參與,能有效健全學童身心靈的發展,學童 能有明確的休閒目標,共同實作參與與規劃,具體且可運行的休閒活動,更能發 揮自我休閒規劃與參與動力,減少休閒阻礙機會的產生。

三、多方了解學童休閒參與狀況,以有效防止學童從事不正 當休閒活動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在休閒參與方面,學童喜歡遊憩逸樂休閒層面,尤其 是喜歡看電視和玩電腦遊戲,為避免孩子過度沉迷,家長應多方了解孩子休閒參 與的狀況,並藉由親師溝通有效防止孩子從事不正當休閒活動。休閒參與也是種 學習方式,休閒的好處是可在從中了解自我興趣與性向,有效發覺自有優點與缺 點,將優點盡力修正發揮可成為一項長才,將缺點修正改進,可避免成為自己負 擔,了解孩子休閒參與、強化生理與心理的發展與需求,給予同理心,多關心多 支持,輔導同儕之間人際關係的培養,才能有效養成孩子休閒態度。

參、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乃考量研究者工作及居住地點及時間、財力等因素,因此本研究之研 究對象僅限於屏東縣的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的情形,在研究結果的推 論上有地域性的限制。建議未來的研究可擴大研究區域範圍,增加樣本的豐富 性,以增加推論的範圍;或可針對全國不同地區的學生,進行比較性的研究,探 討其間的異同。

二、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係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為主要變項,其中休閒態度變項包含「休閒 情意」、「休閒認知」及「休閒行為」等三個層面;休閒參與變項包含「知識技 藝」、「體育運動」、「遊憩逸樂」及「社交活動」等四個層面,此二變項範圍 甚廣,本研究所定義的層面或許未能涵蓋所有的層面,未來研究可根據文獻探討 的結果對此二變項之層面進行增減。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論在相關或預測的結果,「休閒行為」的相關值或預測 值都是最高的,是否顯示學童休閒參與,學童期待身體力行從做中學,未來值得 進一步針對休閒行為的方面再深入研究,以期提供教育現場的老師更實際的休閒 教育參考。

此外,在背景變項方面,本研究僅針對學生年級、性別、居住地、學校規模、

每週零用錢、家庭社經地位進行研究,然而影響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的因素錯綜 複雜,未來研究或可增加一些不同背景變項,從家庭、學校或社會,如:學生特 質、個性、家庭狀況(主要照顧者)、學業成就、家庭休閒週期等,更進一步深 入分析討論,以期能更完備地掌握確實的影響因素。

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進行問卷施測時,難免會有一些測量上的差異,學童填答問卷時心 理、情緒、身心狀況、主觀意識或其他因素等,而無法掌控填答者當時心理層面 是否具實以答,而產生測量上的一些小誤差。因此,建議未來其他研究者可以採 個案研究並深入訪談的方式進行研究,在配合資料收集與問卷實施,相信在質化 與量化相輔相成下,相信能使研究內容與結果更加精準、精確,以增加研究的真 實性。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嘉輝(2008)。臺北縣、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 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公園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2(1),61-86。

文崇一(1981)。青年工人的休閒行為及其類型。中央研究院民俗學研究所集刊,

51,1-62。

王煥琛(1994)。休閒教育從理論與實踐之探討。臺灣教育,523,9-114。

王福生(2003)。出版事業從業人員休閒態度與休閒活動參與關係之研究 (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臺中市。

白家倫(2005)。青少年性別角色特質、休閒態度與休閒阻礙間關係之研究-以 南投縣高中職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 碩士班,彰化縣。

石坤龍(2008)。雲林縣國小學童休閒態度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雲林縣。

何福田(1989)。青少年休閒教育。師友八月號,226,2-3。

余明書(2006)。國小學童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臺北縣一所國小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社會學系,臺北市。

吳文銘(2001)。談休閒輔導之自我娛樂能力。輔導通訊,66,29-32。

吳和堂(2013)。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明隆(2005)。SPSS 統計運用實務。臺北市:松崗。

152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13)。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呂建政(1994)。休閒教育的發展。臺灣教育,523,18-20。

呂虹毅(201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屏東縣。

李三煌(2003)。臺北市內湖區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活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李明榮(2000)。談休閒活動的意義、功能及積極涵義。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 運動學系系刊,3,57-59。

李枝樺(2004)。臺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之 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李評貴(2008)。雲林縣新女性移民子女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雲林縣。

周韋杉(2011)。高雄市國中生休閒態度、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

林東泰(1994)。都會地區成人及青少年休閒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民意研究季刊,

188,41-94。

林東泰(200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之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清白(2009)。國小學童休閒體驗、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雲林縣。

林清白(2009)。國小學童休閒體驗、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雲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