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

Copied!
20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吳根明 博士.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 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劉玟秀 撰. 中 華 民 國. 1 0 3. 年. 6. 月. 1 2. 日.

(2)

(3) 謝. 辭. 大學畢業十多年後,再踏入校園,開始兩年的研究所求學生涯, 這要感謝老公的鼓勵及支持,讓我重新體會讀書的樂趣,也要感謝同 事靖嵐,鼓勵我選擇報考社會發展學系所,並且順利考上。二年的研 究所生涯即將要畫下句點了,回想這一路走來, 酸甜苦澀的回憶, 點滴在心頭,總是有許許多多的人,從旁給予我協助與支持,讓我得 以修完學分、完成論文,如今隨著論文的完成, 此時心中充滿無限 感恩。 能順利二年畢業,最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吳根明老師,感謝老師 在論文指導的過程中付出許多時間,從題目的擬訂至論文的修改完 稿,都細心且不厭其煩地給予引導和啟發,使我在研究過程中能釐清 許多觀念,得以順利完成論文,真的由衷的感謝老師。再者,要感謝 吳宗立老師,在研究法與量化研究統計學的指導,在計畫發表及口考 時,給予建議和指導,使得論文更加充實與完整。感謝口考委員羅瑞 玉老師在百忙之中,撥冗細心審閱論文,提供寶貴的意見與指導,讓 論文更臻完善,在此由衷的表示敬意及謝意。 感謝吳根明老師、吳宗立老師、羅瑞玉老師、張庭炎主任及徐久 雅老師協助本研究問卷專家效度的修訂,謝謝您們具體的建議,讓論 文更具有研究價值。感謝玉玲、志章、斐雪、碧蘭、曉貞、雅惠、世 勇、慶林、慧玲、麗娟、佳紋、怡雯、秀蕊、明義、美靈等協助問卷 的發放。感謝許多協助填寫問卷的老師與填寫問卷的小朋友們,因為 有你們大力的配合,讓研究更為順利。 感謝遠在美國的慧如學姐,協助我英文摘要翻譯;接著還要感謝 我的研究所同學,同門師姐妹雅惠、孟萱、慧玲、麗娟、美秀、雪妹 等好友,因為有你們的鼓勵、陪伴與支持,使我在論文寫作遇阻時, 能有毅力與信心去突破;尤其感謝我最好的搭檔雅惠,有妳的力挺和 協助,讓我順利度過這二年的研究所生涯,妳真是我的貴人;還有孟. i.

(4) 萱,記得我們互相加油打氣,共同分享寫作經驗的日子;還要感謝老 公協助我操作統計軟體,在每個挑燈夜戰的日子裡,一起處理統計分 析,討論結果,在論文過程中給予很多寶貴的意見及協助。有你們真 好,謝謝你們! 感謝我的家人,感謝公公的支持與鼓勵,以及二個懂事的孩子, 子憲、子齊,在我與老公一起求學的過程中,能照顧自己,讓我們無 後顧之憂的完成學業。尤其感謝我摯愛的老公俊傑,在忙碌的求學生 涯中,一起打拼,互相扶持,因為有你這一路來的照顧與支持,才能 如期完成論文,順利畢業! 最後,我要將這份成果獻給從小辛苦栽培我的父母,我愛你們, 願與你們共享這份榮耀與喜悅。僅以此論文,獻上我無限的感恩情 懷,並將這份喜悅與我的家人、師長及好友分享~. 玟秀 謹誌 中華民國 103 年 6 月 12 日. ii.

(5)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 關係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現況,比較不同 背景變項下,學童休閒態度及休閒參與現況的差異情形,並探討學生休閒態度與 休閒參與的相關情形與預測力。 本研究以一百零二學年度就讀於屏東縣公立國小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以自 編的「國小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依學校規模採取 分層叢集抽樣,共抽取 22 校,再隨機抽取該校五、六年級學生各一班為樣本, 共回收有效問卷 900 份,最後將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t 考驗、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主要 研究結論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大致積極正向,其中以「休閒情意」為最高,其次 依序是「休閒認知」、「休閒行為」。 二、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情形普通,其中以「遊憩逸樂」最佳,其次依序為 「體育運動」、「社交活動」、「知識技藝」。 三、六年級、每週零用錢 501 元以上、中高家庭社經地位的高年級學童,其休閒 態度越積極正向。 四、六年級、中型與大型學校、每週零用錢 401 元以上及中家庭社經地位的高年 級學童,其休閒參與情形越佳。 五、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越積極正向,其休閒參與情形也越佳。.  . iii.

(6) 六、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對休閒參與有顯著預測力,其中以「休閒行為」預 測力最高。 最後,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學校、家長及未來研究 者之參考。. 關鍵詞:國小學童、休閒態度、休閒參與.  . iv.

(7)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enior-Grade Students’ Leisure Attitude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in Pingtung Coun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enior-grade students’ leisure attitude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in Pingtung County,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students’ backgrounds on leisure attitude and the difference of circumstances-awareness on leisure participation,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leisure attitude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with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ed situations as well as leisure attitude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students of 102 academic year who are studying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in Pintung County as subjects, using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of “leisure attitude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survey” as a research tool, taking 22 schools according to school size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and then randomly selecting each class of 5th grade classes & 6th grade classes of these 22 schools as the study target. 900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and valid. All the received data was analyzed by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correlation,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etc..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ing: 1.Elementary higher–grade students’ leisure attitude is generally positive forward. "Leisure Affection" i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Leisure Cognition ", "Leisure Behavior." 2.Elementary higher–grade students’ leisure participation is general. "Recreational Pleasures Activities" i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Sports", "Social Activities" and "Knowledge Skills." 3.In 6th grade students whose weekly allowance are over NT$501 and families are in a middle-high financial-social status. The awareness of the students’ Leisure Attitude is more positive forward..  . v.

(8) 4.The senior grade students’ weekly allowance are around above NT$401 in medium and larg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families’ financial-social status are in middle. The awareness of the students’ leisure participation is more perceptive. 5.The more positive of elementary school senior-grade students’ leisure attitude, the better awareness of students’ leisure participation. 6.Elementary school senior-grade students’ leisure attitude toward to leisure participation has significant predictive with highest predictive of “Leisure Behavior”. Finally, the author provide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s a reference for schools, parent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Keywords:.  .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leisure attitude, leisure participation.. vi.

(9) 目 次 謝 誌............................................... i. 摘 要............................................... iii. ABSTRACT ............................................ v. 目 次............................................... vii. 表 次.............................................. 圖 次.............................................. 第一章 緒論........................................ ix xiii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休閒態度之理論基礎......................... 11. 第二節. 休閒參與之理論基礎......................... 22. 第三節. 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5. 第五節. 研究程序................................... 68. 第六節. 資料處理................................... 7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現況分析.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 參與之差異分析............................ vii. 75 84.

(10) 第三節.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分 析......................................... 第四節. 113.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對休閒參與之預測情 形......................................... 116. 綜合討論................................... 12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9. 第五節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39. 第二節. 結論....................................... 143. 第三節. 建議....................................... 146. 參考文獻............................................ 151. 一、中文部分.................................... .... 151. 二、英文部分.................................... .... 158. 附 錄.................................. ............ 161.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61. 附錄二. 專家意見整理............................... 170.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76.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81. viii.

(11) 表 次 表 2-1. 態度的定義……………………………………………. 12. 表 2-2. 休閒態度的定義………………………………………. 13. 表 2-3. 休閒態度研究層面分析表……………………………. 20. 表 2-4. 休閒參與的定義………………………………………. 22. 表 2-5. 休閒活動的分類………………………………………. 27. 表 2-6. 休閒態度相關研究……………………………………. 30. 表 2-7. 休閒態度不同背景變項相關研究彙整表……………. 36. 表 2-8. 休閒參與相關研究……………………………………. 37. 表 2-9. 休閒參與不同背景變項相關研究彙整表……………. 43. 表 2-10. 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44. 表 3-1. 屏東縣一百零二學年度學校規模分層取樣表………. 51. 表 3-2. 正式問卷寄發學校名稱、數量及回收情形一覽表…. 52. 表 3-3. 正式問卷調查有效樣本基本資料之次數分配表 …. 53. 表 3-4. 父母親的教育程度類別………………………………. 56. 表 3-5. 父母親的職業等級類別………………………………. 57. 表 3-6. 家庭社經地位等級計算表……………………………. 58. 表 3-7. 協助審閱問卷專家名單………………………………. 59. 表 3-8 「國小學童休閒態度量表」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表…. 62. 表 3-9 「國小學童休閒參與量表」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表…. 63. 表 3-10 「國小學童休閒態度量表」預試問卷之因素分析摘要. 65. 表……………………………………………………… 表 3-11 「國小學童休閒參與量表」預試問卷之因素分析摘要 表………………………………………………………. 66. 表 3-12 「國小學童休閒態度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 表………………………………………………………. 67. 表 3-13 「國小學童休閒參與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 表……………………………………………………… ix. 67.

(12) 表 4-1.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現況分析之摘要表………. 表 4-2.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量表之各題平均數與標準. 76. 差摘要表………………………………………………. 77. 表 4-3.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現況分析之摘要表………. 78. 表 4-4.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 表………………………………………………………. 79. 表 4-5. 國小高年級學童最常從事的休閒活動………………. 81. 表 4-6. 國小高年級學童最喜歡的休閒活動類別……………. 82. 表 4-7. 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從事休閒活動的原因…………. 83. 表 4-8. 不同年級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態度之t考驗摘 要表……………………………………………………. 表 4-9. 不同性別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態度之t考驗摘 要表……………………………………………………. 表 4-10. 93. 不同母親職業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態度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表 4-17. 91. 不同父親職業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態度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表 4-16. 90. 不同母親學歷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態度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表 4-15. 88. 不同父親學歷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態度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表 4-14. 87. 不同每週零用錢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態度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表 4-13. 86.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態度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表 4-12. 85. 不同居住地區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態度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表 4-11. 84. 95.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態度之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x. 96.

(13) 表 4-18. 不同年級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之t考驗摘 要表……………………………………………………. 表 4-19. 不同性別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之t考驗摘 要表……………………………………………………. 表 4-20. 117.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各層面預測「體育運動」層 面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表 4-32. 116.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各層面預測「知識技藝」 層面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表 4-31. 113.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各層面預測休閒參與整體 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表 4-30. 111.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積差相關摘 要表……………………………………………………. 表 4-29. 109.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之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表 4-28. 107. 不同母親職業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表 4-27. 105. 不同父親職業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表 4-26. 104. 不同母親學歷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表 4-25. 102. 不同父親學歷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表 4-24. 101. 不同每週零用錢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表 4-23. 100.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表 4-22. 99. 不同居住地區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表 4-21. 98.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各層面預測「遊憩逸樂」層 xi. 118.

(14) 面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表 4-33.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各層面預測「社交活動」層 面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表 4-34. 127.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高年級學童覺知休閒參與之差異 綜合摘要表……………………………………………. 表 4-37. 123.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高年級學童覺知休閒態度之差異 綜合摘要表……………………………………………. 表 4-36. 121.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現況現況綜合 彙整表…………………………………………………. 表 4-35. 120. 131.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對休閒參與預測之逐步多 元迴歸分析綜合摘要表………………………………. xii. 136.

(15) 圖 次 圖2-1. 休閒態度形成圖……………………………………………. 16. 圖2-2. 休閒參與層次理論…………………………………………. 25. 圖3-1. 研究架構圖…………………………………………………. 48. 圖3-2. 研究流程圖…………………………………………………. 68. xiii.

(16) xiv.

(17)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現況及其之 間關係,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待答 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長久以來,人們認為工作是一種美德,近數十年來,才開始有人認為休閒是 重要的,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休閒,沒有了休閒,工作本身毫無意義可言(陳彰儀, 1989)。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型態的快速變遷,經濟結構明顯的改變,人民 經濟水準也跟著提升,在現今社會中,休閒乃成為生活中常見的活動之一。Parker 於1983年提出,休閒活動具有紓解壓力、提供娛樂、增進自我發展等功能,參與 休閒活動可以放鬆身心,讓生活變得更愉快、自得,同時還能使人感受到生命的 活力(張佩娟,2003)。李三煌(2003)認為,從事休閒活動主要目的在紓解生 活上之壓力,以達到身心靈的平衡,享受休閒活動所帶來的歡樂及滿足。陳木金 (1991)則表示休閒活動可淨化心靈,放鬆身心,娛樂自己,擺脫工作的單調與 心理壓力,增進自我發展及知識,獲得需要之滿足,擴展生活經驗及加強人際關 係。所以,休閒已經是現今社會必不可少的一種生活方式。 自2001年1月1日起,行政機關及各級學校全面實施週休二日,學生因週休二 日的實施,使得空閒的時間增加,可進行休閒活動的時間也隨著增加。因此,休 閒活動也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學生生活的基本需求,更是現代生活的重 要課題,故如何運用休閒生活受到各界的重視,休閒生活的重要更成為大家強調 之重點,而休閒的推廣成為現今社會進步重要之一環。然而近數十年來,國小學 童受到社會開放,資訊流通快速,以及媒體充斥的影響,其休閒活動的內容,深 受社會環境影響,於是,令人憂心的是,現代社會最缺乏的不是休閒活動,也不 是休閒的場所,而是正確的休閒態度和觀念(李三煌,2003)。參與休閒活動時 如果缺少正確的休閒觀念,容易導致不良的行為發生,所以,提供適當的休閒教 育對於青少年而言是非常迫切需要的(黃德祥,1995)。 1.

(18) 小學階段是學習歷程的起點,也是養成積極正向的休閒態度的重要基礎階 段,而高年級學童正處於休閒態度形成過程中的第五階段(Neulinger, 1981),發 展重點在於依賴與獨立自主間取得平衡,所以,本階段孩童的休閒態度開始會有 很大的轉變,教育單位應給予正確的觀念,讓他們擁有良好休閒時間之管理,進 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故學童時期所從事的休閒活動相當重要,若能在小學階段 培養出正向的休閒認知,對於日後的休閒態度也會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李三煌, 2003)。因此,如何建立國小學童正確的休閒態度和觀念,是今後要努力之方向, 故本研究以屏東縣國小五、六年級作為受試對象,希望能瞭解目前國小高年級學 童休閒態度的現況,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Neulinger在1981年指出,兒童時期所從事的休閒活動,會影響其日後成年的 休閒類型。對於兒童來說,休閒活動是兒童生活重心的一部分,許多成年後的休 閒類型都是在兒童期間養成的。Kelly則於1972年探討休閒社會化時指出,成人所 從事的休閒活動,有49﹪是由兒童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它將影響一個人日後對休 閒生活的喜好。王煥琛也在1994年提出,學齡期應培養兒童對休閒活動的正確觀 念和良好習慣,不但對兒童身心發展有益,並且對青春期,以及長大成人後之休 閒生活健全發展,均有重要的影響。 在週休二日的實施後,學童由於上課時數減少,可利用之閒暇時間增多,較 令人擔心的是,學童如果不懂得利用閒暇時間,所從事的休閒活動不一定都有正 向的意義,蔡培村(1992)表示,休閒的善用與誤用,往往造成不同的後果。所 以,瞭解目前學童從事休閒活動的種類,以及瞭解學童如何適應及安排多餘的空 閒時間,鼓勵他們參與正向的休閒活動,是休閒教育不容忽視的,因此,本研究 想瞭解國小學童目前在休閒活動參與的現況,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根據相關研究指出(林清白,2009;周韋杉,2011;連婷治,1998;陳志清, 2006;鍾念濡,2013),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行為呈正相關,休閒態度越正向, 越能選擇所適合之休閒活動。若能培養學生休閒規劃之能力,學習釋放、轉化自 己的壓力,形成在生活中「帶著走」的能力,從事自己有興趣的休閒活動,是讓 孩子快樂的重要方法之一,此階段所培養的休閒活動,將可能會是其終生之休閒 2.

(19) 習慣(周韋杉,2011) 。學校教育應教導學童如何利用空閒,選擇和參與休閒活 動,並從中養成正確的休閒態度與觀念,進而獲得身心的均衡發展及愉快的生活 (何福田,1989)。 由此可知,在小學階段,休閒活動應與教育相結合,透過學校休閒教育的課 程和學習的歷程,培養學童休閒活動的興趣,增進學生正確的休閒認知,以養成 正向的休閒態度,進而學習休閒活動的選擇方式,以建立積極正向的休閒行為。 因此,了解學童的休閒態度和學童從事休閒活動的關係,再依了解所得,規劃安 排適當的休閒活動教育課程,乃是現今教育的重要課題,故本研究想探討國小學 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間的關係,了解休閒態度與休閒行為的相關研究,此為 本研究動機之三。 屏東縣位處台灣最南端,有著濃郁淳樸的鄉土文化,美食、水果和熱情是屏 東的特色,屏東擁有如此美麗的山、川、海洋美景,生活在此地的學童們受著如 此的薰陶,究竟他們的休閒態度表現如何?而休閒活動參與情形又如何呢?這正 是本研究想要探究之處,所以本研究選擇屏東縣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 綜合上述,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以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試 著了解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以及休閒活動參與的現況,並根據研究結 果,提供教育單位做為將來規劃和實施休閒教育課程的相關參考之依據及建議, 以期從小培養正向的休閒態度,選擇有助身心發展的休閒活動,進而提升生活品 質。. 3.

(20)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態度之現況。 二、了解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之現況。 三、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態度之差異情形。 四、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之差異情形。 五、探討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關係。 六、探討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態度對休閒參與之預測情形。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相關單位及人士參考。. 4.

(21) 第三節. 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態度之現況為何? 二、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之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態度之差情形異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之差情形異為何? 五、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的相關性為何? 六、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態度對休閒參與之預測情形為何?. 5.

(22)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了本研究能順利進行分析與討論,茲將本研究所涉及之相關重要名詞包 括:國小高年級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分述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生 本研究所稱國小高年級學生是指一百零二學年度就讀屏東縣公立國小五年 級及六年級的學生。. 二、休閒態度 休閒態度是指個人對休閒活動所抱持的一種想法、感覺和行動的傾向。它表 現在認知、情感和行為意向上,而且休閒態度是透過學習形成的,個人先前在家 庭中的休閒經驗、身心改變以及週遭環境,都會影響其休閒態度。 本研究之學童休閒態度,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之「國小學童休閒態度量 表」的得分情形,在量表中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休閒態度越積極正向,反之則 越低。本研究之量表包含「休閒認知」、「休閒情意」以及「休閒行為」三個層 面,茲分述如下:. (一)休閒認知 休閒認知即指個體對休閒的知識與信念,了解休閒與健康、快樂、工作之間 關係的看法,相信休閒對個人有恢復精力、放鬆身心、發展友誼、自我實現等好 處的信念。. (二)休閒情意 休閒情意指個體對休閒的感受,對休閒活動的喜好程度,包括對休閒經驗與 休閒活動的評價及直接、立即的感受。 (三)休閒行為 休閒行為指個體對休閒參與的行為傾向,包括對休閒活動的選擇及休閒行為 傾向。 6.

(23) 三、休閒參與 休閒參與是指個人在一年內,依自己的喜好,實際參與休閒活動之頻率與休 閒活動參與之類型。 本研究之學童休閒參與,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之「國小學童休閒參與量 表」的得分情形,在量表中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休閒參與的頻率越高,反之則 越低。本研究之量表包含「知識技藝類」、「體育運動類」、「遊憩逸樂類」以 及「社交活動類」四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一)知識技藝類 知識技藝類是指吸收新知、學習技能的活動,含有學習的意義。亦即指從事 能提升個人涵養,培養才藝技能或是需要操作技巧且增廣見聞的活動。 本研究中所指知識技藝類活動包含,繪畫或寫書法、勞作或手工藝(串珠、 編織等)、上網查資料、閱讀書報或雜誌、參觀展覽或欣賞表演、演奏樂器等。. (二)體育運動類 體育運動類指從事能強健體格,有助發展體能的活動。 本研究中所指體育運動類活動包含,民俗體育(跳繩、扯鈴踢毽子等)、游泳、 騎腳踏車、溜冰、直排輪、滑板或滑草等活動、慢跑或健行、球類運動等。. (三)遊憩逸樂類 遊憩逸樂類指從事能讓人心情放鬆、較低技巧的活動。亦即指進行休閒育樂 性玩耍的活動,或可獲得愉悅、滿足體驗的活動,以調劑身心。 本研究中所指遊憩逸樂類活動包含,看電視或電影、玩電動玩具或電腦遊 戲、國內或國外旅遊、聽音樂或廣播、看漫畫等。. 7.

(24) (四)社交活動類 社交活動類從事增進人際互動、可交流情感或社區服務的活動。 本研究中所指社交活動類活動包含,寫信或電子郵件、參加宗教活動、拜訪 親戚、朋友、上網聊天、逛街或散步等。. 8.

(2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的情形,並分 析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茲就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茲分別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為區域型研究,故以屏東縣為取樣範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以屏東地區一百零二學年度編制內的國小五、六年級學 童為調查對象。.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以問卷調查所蒐集之資料為主,瞭解屏東縣國小高年級 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的現況,並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 關係,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在休閒態度方面,以文獻探討所整理 歸納出三個層面為主,分別為「休閒認知」、「休閒情意」、「休閒行為」;在 休閒參與方面,則以「知識技藝類」、「體育運動類」、「遊憩逸樂類」以及「社 交活動類」等四個層面為主。.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分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研究變項三個方面,茲分述 如下:. 9.

(26)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影響,以屏東縣國小高年級(五、六 年級)學童作為研究之母群體,研究結果僅推論到具有相同條件之團體,但推論 時仍必須注意不同研究樣本影不同的背景和差異。而在抽樣上,研究者已盡量兼 顧學校規模和學校所在地,惟學童的性別、年級、居住地區、家庭社經地位、學 校規模、零用錢多少,則受限於樣本難以平均抽取,因此,在解釋及推論上可能 會有些誤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研究工具是使用研究者自編之「國小學童休閒 態度與休閒參與之調查問卷」,以進行國小高年級學童對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資 料的蒐集。受試者在填答當下,可能會因個人的認知與當下的情緒反應,而對問 卷的詮釋有所差異,或因外在環境的因素,如受到社會的期待,而無法呈現真實 反應,使問卷測量結果產生誤差。因此,本研究問卷在第三部分「國小學童休閒 參與量表」加入複選題,希望能更了解國小學童休閒活動的參與情形。. (三)研究變項 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的因素相當多,本研究在歸納相關 文獻及考量研究目的之後,從學生的性別、年級、居住地區、家庭社經地位、學 校規模、零用錢多少等六項背景變項,來探討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行為,可 能無法涵蓋所有的變項,因此在研究推論時會有所限制。. 10.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針對屏東縣國小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關係,蒐集相關文獻進 行分析、歸納與整理,以作為本研究問卷編製及結果分析討論之基礎。以下共分 為三節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探討休閒態度之理論基礎;第二節休閒參與之理論 基礎;第三節分析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期藉由綜合文獻探討之所得 以形成本研究之架構。. 第一節 休閒態度之理論基礎 本節就休閒態度的定義、休閒態度的理論基礎以及休閒態度的研究層面,進 行整理分析探討,以作為本研究的論述基礎,茲依次闡述如后:. 壹、 休閒態度的定義 一、 休閒的意義 「休閒」(leisure),是源自拉丁文中的「licere」,其原意是指「被允許」(to be permitted),也就是可以不受限制的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亦即一種精神上無 束縛、自由自在解放的情境,擺脫生產勞動後的自由時間或自由活動(許義雄, 1980)。 「休」這個字是由「人」與「木」所組合而成的,意指人依靠著樹木或人坐 在樹下休息,因此,「休」有暫時停止身體勞動、休息、休養或休憩等待的意思; 而「閒」這個字則是由「門」與「月」相組成,代表「門中鑲著一輪明月」,意 指在有著明月的夜晚,與家人朋友相聚或獨處靜思而怡然自得,因此,「閒」有 清閒、閒逸的意思(呂建政,1994)。故「休閒」一詞,代表「休息」、「閒暇」 之意。所以,休閒意指閒暇的自由時間和從事任何恢復精神和體力的休息活動, 不論是自由時間或是自由的行為都有自由自在的涵義(林東泰,1994)。 高俊雄(1995)也指出,休閒是經過選擇的,不論是自己主動選擇或被指定 參與,最終的目的都是在均衡生活體驗,健全生活內涵,或者提升生命品質。. 11.

(28) 綜合上述可知,休閒是指人能得到休息放鬆,是種生活上的平衡,可以自由 自在的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而達抒解壓力之效果,所以,休閒是能隨心所欲、 自由自在的進行,根據活動的性質或成員而帶來的個人滿足。. 二、 態度的意義 Kenyon(1968)曾指出,態度是一種潛在的、複雜的,且不易察覺的,並具方 向與強度的行為性格,可見態度無法直接觀察出來。以下將學者就態度的定義, 彙整如表2-1所示:. 表 2-1 態度的定義 研究者. 年代. 態度的定義. Iso-Ahola. 1980. 態度具學習特質,使個體對事物產生認同或不認同的觀 點。. Simpson. 1990. 態度是對人、事、物、場所或觀念,所做正面或負面反應 的傾向。. Kotler. 1991. 態度是指個人對某些事物或觀念,一種持久性的喜歡或不 喜歡的認知、感覺及行為方向。. 黃金柱. 1985. 態度包含具特定對象、具有強弱、是學習而來的,具有方 向性、具有一致性和一貫性的特質。. 袁之琦和. 1990. 態度包括認知、情感及行為三個成分。. 1994. 態度是指個人對一特定對象所抱持的一種特定想法、感覺. 游恆山 林東泰. 及行動的傾向。 張春興. 2000. 態度是一種行為傾向,非指行為本身,且態度的產生必有 其對象,可能是人、事或物,並具有一致性與持久性,包 含認知、情感、行為三方面。. 張翠珠. 2001. 態度是個體長久下所蘊含的一種複雜的內在心理歷程,而 行為則是心理歷程的外顯表現。. 12.

(29) 表 2-1(續) 石坤龍. 2009. 態度通常指個人在環境中,遇到人、事、物各種情境時, 採取的一種應對行為的傾向。. 周韋杉. 2011. 態度是一種心理歷程,經由學習對環境周遭的人事物,所 表現出的喜好程度及價值觀,進而影響個體的行為表現。.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由文獻可見,態度是個體與環境的交互影響而形成的結果,是一種心理歷 程,無法直接觀察出來,且可以經由學習而來。 綜合上述可知,態度是個體在周遭環境中,對人、事、物產生持久且一貫的 傾向,其中包含認知、情意及行為三種成分,藉由情意的訴求,以反映個人對該 對象的心理感受,進而表現在行為上。. 三、 休閒態度的定義 休閒態度即由休閒與態度組成的,關於休閒態度的定義,國內外學者有許多 解釋,整理如表2-2所示: 表 2-2 休閒態度的定義 研究者 Iso-Ahola. 休閒態度定義. 年代 1980. 休閒態度是經由學習,在人、事、物互相影響下,逐漸 發展而來,它是一個社會化的歷程,將個人所接觸到的 變成知識、技能及態度,同時也形成對社會及個人有益 的休閒行為。. Neulinger. 1981. 休閒態度是個人對休閒的一種特殊想法、感覺與行為表 現,它會影響個體休閒參與的情形。. Ragheb & Breard. 1982. 休閒態度是個體對休閒的情形、知識與信念,對休閒的 喜歡與否的情感、個人對休閒的準備;將休閒態度區分 為認知、情意與行為三個層面 。. 13.

(30) 表 2-2 (續) Estrem-Fuller. 1990. 休閒態度是歷經學習而來的,個人早期在家庭休閒經 驗、身心發展及角色任務的改變,以及環境因素都會影 響個人的休閒態度。. 文崇一. 1981. 休閒態度是對從事休閒活動的喜好。. 李明榮. 2000. 休閒態度是一種複雜的心理過程,它通常包含個人對休 閒的認知情形、情意表現及行為傾向三個層面之總和。. 林東泰. 2002. 休閒態度,乃是對與休閒有關的目標所表現之認知、情 感及行為傾向,而休閒態度的對象(objects),有時是休 閒活動自身,有時是對於休閒活動的場所或設備,或是 對於參與的人、事、物,也可能是對於休閒相關的政策 或規劃等。. 黃副殷. 2003. 休閒態度是個體在環境中,對人、事、物持久而一致性 的傾向,包括認知、情意、行為三種成分。. 徐育宏. 2005. 休閒態度是指個人的休閒生活, 對人、事、物,在情感、 認知、行為方面具有積極持久的一致性傾向,基於自願 自發的來參與休閒運動,且從休閒活動中促進身體與心 理獲得正面的發展。. 曾德民. 2008. 個人對休閒對象表現出喜好且較持久的評價性反應,它 表現在個人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意向上;亦即,休閒態 度是休閒認知、休閒情感與休閒行為意向三個層面之總 和。. 陳錫平. 2008. 休閒態度是個體在從事休閒活動時,對活動的看法、信 念、感覺、評價及行為意向。. 林清白. 2009. 休閒態度是指個體對休閒所持有的認知看法、情意感覺 以及行為的傾向,它是個人從事休閒並與環境互動後, 所產生的一種信念、好惡和行動意向。. 14.

(31) 表 2-2 (續) 周韋杉. 2011. 休閒態度是一種內在心理歷程,無法直接觀察,只能從 個人的外顯行為(喜好和行為等)去推知;在從事休閒活 動之時,對休閒對象表現喜好、持久且一致性的現象, 它表現在個人的休閒認知、休閒情感和休閒行為三個層 面上。.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由文獻可見,休閒態度是個人的休閒生活中, 對人、事、物,在認知、情 意、行為方面,有積極的傾向,並自願自發的去參與休閒運動,且從休閒活動中 促進身體與心理獲得正面的發展。 綜合上述有關休閒態度的定義,本研究認為休閒態度是指個人對休閒活動所 抱持的一種想法、感覺和行動的傾向,而且休閒態度是透過學習形成的,個人先 前在家庭中的休閒經驗、身心改變以及週遭環境,都會影響其休閒態度。. 貳、休閒態度之理論發展 為了解休閒態度之理論,對休閒態度的形成以及休閒態度與休閒行為之間的 關係,進一步探討,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張春興,1997;蔡素琴,1998;蘇美 玲、林晏州,1999;張文禎,2002),來探討休閒態度相關理論,說明如下:. ㄧ、「休閒態度形成」理論 Fishbein 和 Ajzen(1975)提出休閒態度理論,以休閒態度概念圖,來說明 信念(beliefs)、態度(attitude)、意向(intentions)與行為(behaviors) 等相關概念彼此之間的關係(Iso-Ahola,1980),以建立休閒態度之理論建構。 如圖2-1所示:. 15.

(32) 前置條件. 信念. 態度. 意向. 行為. Anteccdents 1.社會規範 與影響。 2.過去休閒 經驗與個 別差異。. Beliefs 指個 人對 某一 客體 所具 有的 知識。. Attitude 指個人 對某一 客體所 表現的 情意。. Intentions 指個人對 表現不同 行為的意 向。. Behaviors 指個人可 觀察的外 顯行為。. :影響 :回饋 圖 2-1 休閒態度形成圖 資料來源: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a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p.78), by M. Fishbein and I. Ajzen, 1975, Reading, MA:Addidon-Wesley.. 由圖2-1得知,信念是指個人的知識基礎,它是決定個人態度、意向和行為 的基本因素。個人因過去休閒經驗的影響,而產生個人對休閒事物之看法,而看 法和信念組成個人對休閒事物的態度,進而影響個人想要參加休閒活動的心理歷 程,再而形成參與休閒活動的外顯行為。換句話說,沒有信念,態度無法形成, 而信念改變,態度與意向也會隨著改變。根據Fishbein 和 Ajzen的論點,Iso-Ahola (1980)更加以說明,整個概念圖是一個動態之系統,休閒行為也能直接的影響 個體的信念、態度和意向。 綜合上述可知,本研究中所指國小學童休閒態度,是指國小學童對從事休閒 活動的一種特殊想法、感受和行為意向。它包含認知、情意、行為等三個成分。 而且國小學童會依其前置(背景)條件,形成對休閒事物的態度、意向和行為。. 二、「休閒態度取向」理論 休閒態度是在個人與社會環境互相影響下而形成,是後天培養出來的,對個 人的休閒行為具有引領作用(蔡素琴,1998),對休閒態度形成,分別從學習與 發展兩個取向來探討:. 16.

(33) (一)「學習取向」理論 態度是一種學習而來的反應,任何一種態度的形成,都是從認知、情感、行 為這三方面漸進學習成的(張春興、林清山,1981)。學習則是一種透過經驗和 練習而形成之行為持久改變的歷程,態度乃經由聯結、增強和社會學習等學習歷 程而形成,分別説明如下: 1.聯結 多數的態度是想法、感覺與行為意向集合成的,但有些態度僅建立在經驗和 經驗之間的聯結上,對一些簡單的情緒經驗來說,古典制約可導致態度的形成。 此外,態度也會因為和態度對象的經常接觸而形成。根據「聯結」理論,舉例來 說,學童可能會因父母親從事舞蹈方面的工作,在潛移默化中,也同時對舞蹈產 生興趣,這是因為他把對舞蹈的熟悉感覺與喜歡互相聯結。 2.增強 態度可以來自個人經驗,此因經驗所帶來的結果,而受到增強的關係。增強 能增加一種行為的結果,所以個體的良好行為會重複出現,但不好的行為則會逐 漸消失。可以對個體態度提供增強的,通常是來自家庭的影響力(包括父母和家 人)以及同伴。根據「增強」理論,舉例來說,學童的閱讀習慣,可能會因父母、 師長的支持和鼓勵而繼續保持,甚至會更進步。 3.社會學習 有些態度可能透過被動的聯結或增強者的影響力而學習到。但有更多的資訊 和經驗是人們主動去尋找的,以當作態度與行為意向的形成基礎。這種主動探索 之精神是社會學習論對態度形成的主要觀點。常見的社會學習形式,包括替代性 學習(觀察他人行為的結果),以及模仿(學習效仿他人的行為)。根據「社會 學習」理論,舉例來說,學童可能會因為崇拜某位棒球明星,而喜歡打棒球。 由上述理論可知,休閒態度是從個人經驗中經由學習形成的,在周遭環境影 響下,所習得的一種生活經驗、看法以及行為傾向。. 17.

(34) (二)「發展取向」理論 Neulinger在1974年曾指出,休閒態度是個體對一般休閒的特別想法、感覺與 做法,且休閒態度會影響一個人的休閒參與情形。他更進一步從發展心理學的觀 點來分析休閒態度的形成過程,認為個人的休閒態度是藉由發展而形成的,並以 五個階段來說明休閒態度在兒童青少年時期之發展過程:第一階段(一至二歲) 時,培養對休閒的態度與信心;第二階段(二至四歲) 時,由自己經驗學習新 的休閒態度和習得自己的休閒能力;第三階段在(四至八歲) 時,漸漸發展出 未來休閒的選擇;第四階段在(八至十二歲)之間,在與同儕的競爭及合作中, 對休閒態度形成不同的影響力與感受;第五階段在(十二歲至十八歲)之間,家 庭周遭環境因素對其休閒態度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本研究要探討的是高年級學童(十一至十二歲),處在第四階段間,主要是 透過同儕競爭和合作,形成不同的休閒態度,又因此時期學童即將進入第五階 段,所以家庭環境對其休閒態度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二、「認知、情意、行為」理論 Ragheb 和 Beard (1982) 提出,休閒態度是指個體對休閒的知識和信念,對 休閒喜歡與否的情感,及個體對休閒的準備狀態,並將休閒態度分成認知、情意 和行為三個面向:. (一)認知(Cognitive) 指個體對休閒的知識和信念,對休閒與健康、快樂及工作之間關係的看法, 以及休閒的品質與效能對個體影響之見解,例如:放鬆身心、自我實現、建立友 誼、發揮專長等。. (二)情意(Affective) 指個體對休閒的感受,對休閒活動的愛好程度,包括對休閒的體驗與休閒 活動的評價和感受,例如:個體的價值觀、態度與興趣等。. (三)行為(Behavioral) 指個體對休閒活動的選擇和參與休閒活動的行為傾向,包括描述休閒活動及 選擇休閒活動的傾向,以及參與的情形。. 18.

(35) 綜合上述可知,休閒態度是指個體所表現出來的反應,包括對休閒知識的了 解,對休閒喜好程度、感受以及對參與休閒活動的傾向。 孩子在各階段發展過程中,從最開始對父母的完全依賴,進而開始自主,逐 漸地在依賴與自主之間找到平衡點,休閒態度也慢慢養成。影響休閒態度形成的 主要因素,也漸由個體差異(如性別、年齡差異等)、家庭差異(如家庭經濟狀 況) 移至週遭的生活環境差異(如城鄉差異)(張文禎,2002)。 由此可知,休閒態度的形成,是受到個體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會環境因 素之整體影響,並且經由上述因素產生一些休閒習性,這些習性將表現在他們未 來對休閒的態度,所以兒童時期的休閒遊憩經驗非常重要,它能幫助個人發展對 休閒的知識和概念,進而奠定良好休閒態度的基礎(石坤龍,2008)。本研究從 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個人因素(包括性別、年級)、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社經地位、 每週零用錢),以及環境因素(學生居住地區、學校規模),對其休閒態度的影 響進行探討,以了解兒童整體的休閒態度。並以此作為規劃國小休閒教育,與未 來從事休閒活動之根據。. 參、休閒態度之研究層面 有關休閒態度的研究層面,國內外專家學者在分類上略有不同,茲將各學者 提出有關休閒態度的層面整理如表2-3:. 19.

(36) 表2-3 休閒態度研究層面分析表 研究者 認知 看法 (年代) Neulinger (1981) Ragheb & Beard (1982) 連婷治 (1988) 李明榮 (2002) 林東泰 (2002) 黃副殷 (2003) 徐育宏 (2005) 曾德民 (2008) 陳錫平 (2008) 林清白 (2009) 周韋杉 (2011). ˇ. 想法. 信念. 情意. ˇ. 感覺. 喜好. ˇ. ˇ. ˇ. 行為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由以上研究可知,休閒態度是一種心理歷程,是個人對休閒的認知、情感和 行為傾向方面的一種評價反應,無法直接觀察或測量,只能由個人認知反應和情 感上的表現以及顯現在外的行為來推論。 綜合上述國內外學者所提之理論,休閒態度所包含的層面相當廣泛,當中以 「認知」、「情意」、「行為」三個層面為主要探討內容。故此本研究所探討的 休閒態度,即以此三個層面為主,茲分述如下:. 20.

(37) 一、休閒認知 即指個體對休閒的知識與信念,了解休閒與健康、快樂、工作之間關係的看 法,相信休閒對個人有恢復精力、放鬆身心、發展友誼、自我實現等好處的信念。. 二、休閒情意 指個體對休閒的感受,對休閒活動的喜好程度,包括對休閒經驗與休閒活動 的評價及直接、立即的感受。. 三、休閒行為 指個體對休閒參與的行為傾向,包括對休閒活動的選擇及休閒行為傾向,以 及個體過去和現在參與休閒的經驗。 綜合上述,本研究之休閒態度採用休閒認知、休閒情意和休閒行為三個層 面,來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態度情形,以及休閒態度與休 閒參與之間的關係。. 21.

(38) 第二節 休閒參與之理論基礎 本節旨在休閒參與的相關理論基礎,包含休閒參與的定義、休閒活動的分 類,理論分析和層面。. 壹、 休閒參與的定義 Ragheb 和 Griffith (1982)提出,休閒參與為個人參與某種活動的頻率或指個 人參與一般休閒活動之類型。休閒活動類別相當廣泛,其會隨著時間、空間的改 變而有所不同,目前的休閒活動也越來越多元化。綜觀國內外學者對休閒參與的 定義,將之整理如表2-4所示: 表 2-4 休閒參與的定義 研究者. 年代. Ragheb &. 1982. 休閒參與是指個體參與某種休閒活動的頻率或個體所參 與之休閒活動類型。. Griffith 高俊雄. 休閒參與定義. 1999. 休閒參與可說是在必要時間及義務時間以外,即在所能支 配的自由時間內,參與某種活動的頻率與情形,且能充分 參與並在當中得到滿足。. 陳南琦. 2000. 休閒參與之行為以及休閒參與的程度(參與頻率和休閒活 動種類). 吳文銘. 2001. 將休閒參與分成參與活動頻率以及參與活動種類兩個因 素, 而參與的活動是指非工作性質之活動,且此種活動 是可以自由選擇參與或不參與。. 蘇廣華. 2001. 休閒參與是進行某種休閒活動的頻率次數或個人所參與 的休閒活動類型,且界定為自由時間所進行的休閒活動項 目、時數與頻率次數。. 22.

(39) 表2-4(續) 簡鴻檳. 2003. 休閒參與可說是種由目標引導、有所為而為的行為,主要 目的在滿足休閒參與者個人生理、心理及社會之需求。. 曹以樂. 2004. 休閒參與是種經由目標導引,有選擇性的行為模式,可依 個人需求層次的不同,選擇適當之時間、地點、方式從事 休閒活動,以達到最佳休閒品質。.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以上研究可知,休閒參與可說是參與休閒活動的頻率與次數,可以自由選 擇參與或不參與,是在個人的自由時間而不是工作或義務性質的。 綜合上述,本研究之休閒參與是指個人在自由之時間下,參與休閒活動的頻 率和休閒活動的類型,且其目的則在於滿足個人的需求,並來達到身心靈放鬆及 消除疲累之目的。. 貳、休閒參與之理論發展 休閒參與理論,是學者藉以說明為何人們會從事這些休閒,以及將來會如何 休閒的參考模式。以下休閒理論就是用來陳述休閒與其他經驗間的關係。 休閒參與理論常見為休閒參與體驗理論、休閒參與需求理論及休閒參與層次 理論等,研究者整理相關文獻(高俊雄,1999;許耀文,2010),分別敘述如下:. 一、休閒參與體驗理論 在參與休閒活動中,藉由個人感官、知覺及行為和環境產生互動,從中獲得 的感受與體驗,稱之為休閒參與體驗。Shivers 和 Bucher (1984)提出,休閒體驗 是指個體在休閒參與時,追求快樂與自願的,且不會引發負面的活動,其中包括 以下內涵: (一)休閒體驗有選擇性,所有休閒活動均自由參與。 (二)休閒體驗是快樂滿足的,且興趣是進行休閒活動基本的動機,此動機是維 持活動進行時的重要因素。. 23.

(40) (三)休閒體驗必須是在休閒時間進行,否則不能稱為休閒活動。 (四)休閒體驗是一種積極的行為,且須有價值性並為社會所接受。 由以上可知,休閒參與體驗是有選擇性的,是指在參與休閒活動時,感受快 樂與自願的,且在閒暇時間進行,並積極正向的參與休閒活動。. 二、休閒參與需求理論 莊慧秋(1994)依據美國休閒學者Winthrop所提出的4R,即Rest(休息)、 Relax(輕鬆)、Recreation(娛樂)和Renew(求新),依人類的心理需求,把休 閒活動參與需求分為四類,分別說明敘述如下:. (一)休息需求(Rest) 主要在消除工作疲勞,減低身體倦怠,放鬆身心緊張,以便恢復精神和活力。. (二)放鬆需求(Relax) 主要在解除責任與義務,並除去角色的約束,讓自己放鬆、自由。. (三)娛樂需求(Recreation) 主要是為活動而活動,沒有特殊之目的,只因活動會帶來愉快、樂趣、享受 的感覺。. (四)求新需求(Renew) 主要是為了開發潛能,提升自我和擴展智能,恢復精神與活力。如藝術性、 創造性、文化性、服務性等休閒,是最能深入個人內心需求的一種休閒方式。 由上述可知,「休息需求」可以讓身體減少活動,以消除身體疲累、放鬆身 心,以恢復精神;「輕鬆需求」可以解除約束,可以自我放鬆和追求自由;而「娛 樂需求」能帶來愉快和享受的感覺以及「求新需求」能擴展智能,提升藝術性、 創造力、文化氣息和自我發展。. 24.

(41) 三、休閒參與層次理論 Nash(1953)的休閒參與層次理論,最常被國內學者引用(陳冠惠,2003; 鄭順璁,2001;劉怡秀,2004),Nash(1953)將休閒參與價值分出層級,可做為 人們選擇休閒活動的指標用,認為休閒活動除了放鬆、娛樂外,可因參與的功能、 種類及層次的不同而達到不同的境界(龍昱廷,2010)。. 圖 2-2 休閒參與層次理論(Nash) 資料來源: Philosophy of Recreation and Leisure(p89), by Nash, J. B.,1953, Dubuque, Lowa:William C.Brown Company Publisher.(引自龍昱廷,2010). 從圖2-2中可知,越往上代表越正向,越往下代表越負向。 (一)「零以下」表示危害社會規則的參與:指因個人不當的行為,而危害社會 安寧和造成社會的混亂。 (二)「零」表示傷害自身的參與:最常見的有吸毒、酗酒、不當性行為、飆車 等。. 25.

(42) (三)「1」代表旁觀者的參與:指被動的參與休閒活動,或跟著大多數人參與, 並沒有以自己的嗜好或需求為主,是較消極的參與。 (四)「2」代表情緒性的參與:指參與休閒活動時,會引發內心的感受,或者 聯想到過去有意義的經驗,而產生情緒上的反應。 (五)「3」代表積極的參與:指參與活動時,對休閒觀念很正向,充滿熱忱, 即使對所參與之活動不熟悉,仍會主動積極參與。 (六)「4」代表創作的參與:指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以創造、發明為主,並經 由個人經驗中,尋求創作靈感,進而發明或創造。 由上述可知,對於休閒參與之理論,可由不同面向來解釋,本研究的休閒參 與則採綜合以上三種理論的觀點,認為休閒參與是在非勞務時間,所進行一種自 由自在且能放鬆身心,達到自我滿足的行為,並不違反社會準則,是積極正向的 一個活動。. 參、休閒參與之研究層面 休閒參與的研究層面,在此是以休閒參與之類型來分析,亦即指所進行的休 閒活動項目及休閒型態來說,而休閒活動的選擇依據個人的興趣、需求、能力和 環境之不同而有所差別(李評貴,2008)。由於休閒之範圍非常廣泛,依據不同 之研究目的而有不同的分類方式,國內學者最常使用休閒活動項目做為分類標 準,其中,最常見的分類方法為:主觀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多元尺度評定法三 種分類法。茲將休閒活動分類方式介紹如下: 主觀分類法是指依研究者對休閒活動之主觀觀點來區分,考量所需的活動性 質,或依休閒的目的、休閒的特性或功能來歸類,這也是常用的分類法(林清白, 2009)。 因素分析法是指研究者利用統計方法,依照受訪者對休閒活動參與之頻率, 將休閒活動加以歸類。此種方法較為客觀,但缺點為無法了解及整合各類型休閒 活動的特性,而休閒活動類型也會因受訪者個人命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休閒類型 (周韋杉,2011)。. 26.

(43) 多元尺度評定法是指研究者將休閒活動兩兩配對,形成多組相對的休閒活 動,由受訪者依據自己對此兩種相似性的感覺來評定,然後分出其相似的活動類 型。由於以此法可分析的活動項目相當有限,因此較少有研究者採用此種分類方 式進行研究(張文禎, 2002)。 休閒活動的分類會因研究者的取向、研究對象以及休閒項目而有所不同,導 致不同的分類方式,以下整理歸納各學者對休閒活動分類的相關研究,如表2-5 所示:. 表 2-5 休閒活動的分類 研究者. 年代. Brent. 1975. 分類方法. 休閒活動類型. 多元尺度. 主動/被動、個人/團體、心智/非心智、. 分析法. 戶內/戶外. 文崇一. 1981. 因素分析法. 知識性、社交性、運動性、消遣性、玩樂性. 陳彰儀. 1989. 因素分析法. 手藝性、娛樂性、文藝性、社交性、一般運 動性、知識性、休憩性、棋藝性、與小孩有 關之活動、逛街性、農藝性等休閒活動。. 張宮熊. 張文禎. 2002. 2002. 多元尺度. 山岳休閒活動類型、濱海休閒活動、文化休. 分析法. 閒活動. 主觀分類法. 遊憩類、體育類、知識類、技藝類、逸樂類、 社交類. 李三煌. 2003. 主觀分類法. 休閒活動分類為:體育運動類、遊憩活動類、 知識技藝類、社交活動類. 李枝樺. 2004. 主觀分類法. 休閒活動分類為:社交型、運動型、娛樂型、 技藝型、戶外遊憩型、知識文化型. 陳美吟. 2007. 主觀分類法. 體能型、藝文型、即興型、媒體型. 27.

(44) 表 2-5 (續) 許雅婷. 2007. 主觀分類法. 知識藝文型、娛樂消遣型、社交型、消費性 大眾活動、體能活動、遊憩性體育活動、戶 外活動、極限(挑戰)型、消費性體育活動、 其他. 李評貴. 2008. 主觀分類法. 社交型、運動型、娛樂型、技藝型、戶外遊 憩型、知識文化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上述研究中得知,對於休閒活動的分類並沒有一套標準模式,通常研究者 會依自己的研究方向、內容而採取不同的分類方法,而採用主觀分類法的研究比 較多,故本研究採取主觀分類法,並將休閒參與分為知識技藝類、體育運動類、 遊憩逸樂類、社交活動類等四大類,作為本研究的休閒活動參與類別之四個層 面,茲分述如下:. 一、知識技藝類 指吸收新知、學習技能的活動,含有學習的意義。亦即指從事能提升個人涵 養,培養才藝技能或是需要操作技巧且增廣見聞的活動。. 二、體育運動類 指從事能強健體格,有助發展體能的活動。. 三、遊憩逸樂類 指從事能讓人心情放鬆、較低技巧的活動。亦即指進行休閒育樂性玩耍的活 動,或可獲得愉悅、滿足體驗的活動,以調劑身心。. 四、社交活動類 從事增進人際互動、可交流情感或社區服務的活動。. 28.

(45) 綜合上述,本研究之休閒參與採用知識技藝類、體育運動類、遊憩逸樂類和 社交活動類等四個層面,來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情 形,以及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間的關係。. 29.

(46) 第三節 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本節擬透過對休閒態度、休閒參與,以及兩者的相關研究做一歸納、探討, 以作為本研究的論述基礎。. 壹、休閒態度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蒐集近年來休閒態度之相關研究,茲將近年來學者研究休閒態度相關 研究主題與結果,摘要整理成表 2-6。 表 2-6 休閒態度相關研究 研 究. 研 究. 研 究. 研究者 蔡素琴. 重. 要. 研. 究. 結. 果. 主 題. 對 象. 方 法. 兒童休閒態. 兒童. 問卷. 1.兒童休閒態度有積極性。. 調查. 2.兒童休閒態度無顯著的性別差. (1998) 度及其相關. 異。. 因素之研究. 3.不同年級、家庭狀況及社經地 位的兒童休閒態度皆無顯著的 不同。 4.兒童休閒態度有明顯的城鄉差 異。 羅明訓. 桃園縣國小. (1999) 六年級學生 休閒活動之. 桃園縣. 問卷. 1. 女童在認知層面優於男童。. 國小六年. 調查. 2. 市區兒童在情感層面優於山 區兒童。. 級學生. 高社經地位兒童在情感層面優於. 調查研究. 低社經地位兒童。. 30.

(47) 2-6(續) 李三煌. 臺北市內湖. (2003) 區國小高年. 高年級. 問卷. 學童. 調查. 級學童休閒. 1.女童在休閒投入層面的休閒態 度上優於男童。 2.六年級的兒童在調劑身心層 面、閒適自主層面的休閒認知. 活動之研究. 上顯著高於五年級的兒童 台灣地區國. 國小. 問卷. 1.國小學童的休閒態度為正向。. (2005) 小學童休閒. 學童. 調查. 2.不同背景變項,包括不同居住. 黃致傑. 地區、學校規模、性別及不同. 態度與休閒. 家庭狀況的學童在休閒態度上. 能力之相關. 達到顯著差異。. 研究. 3.國小學童的休閒能力尚佳。 4.不同背景變項,包括不同居住 地區、學校規模、性別及不同 家庭狀況的學童在休閒能力有 顯著差異。 陳志清. 高年級學童. (2006) 之性別角色. 高年級. 問卷. 學童. 調查. 特質、休閒. 1.學童在不同之性別角色特質對 休閒態度呈顯著差異。 2.學童在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對休. 態度和休閒. 閒態度並無顯著性差異。. 參與之探討 黃雅南 (2008). 基隆市國小 六年級學童 寒假休閒行. 國小. 問卷. 學童. 調查. 1.國小六年級學童休閒態度雖普 遍正向、積極,但卻是以調劑、 消遣為主要目的。. 為類型、休. 2.居住在市中心區的學童,休閒. 閒阻礙與休. 態度不若臨海區、郊區的學童. 閒態度之相. 來得正向、積極。. 關性研究. 3.沒有零用錢的國小學童,反而 較其他有零用錢的休閒態度來 得正向、積極。 31.

(48) 表 2-6(續) 石坤龍. 雲林縣國小. 國小. 問卷. 1.不同性別、年級、家庭狀況、. (2008) 學童休閒態. 學童. 調查. 居住地區及父母管教態度的國. 林清白. 度與滿意度. 小學童在休閒態度上有顯著差. 之相關研究. 異。. 國小學童休. 國小. 問卷. (2009) 閒體驗、休. 學童. 調查. 洪恩榮. 1.不同年級之國小學童在「休閒 情意」之休閒態度有顯著差異。. 閒態度與休. 2.不同性別、居住地區及不同家. 閒參與關係. 庭社經地位在休閒態度方面,. 之研究. 則沒有顯著差異。. 國小高年級. (2009) 學童運動休. 高年級. 問卷. 學童. 調查. 1.不同年級、家庭社經地位、父 母管教態度、參加運動團隊、 家庭成員參與運動之國小高年. 閒狀況與相. 級學童在休閒態度上達到顯著. 關影響因素. 差異。. 之探討~以. 2.不同年級、家庭社經地位、父 母管教態度、參加運動團隊、. 台南市為例. 家庭成員參與運動因素在休閒 態度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各類 型運動的參與頻率上會有顯著 的差異。 呂虹毅. 高雄市國小. (2011) 高年級學童. 高年級. 問卷. 學童. 調查. 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之休閒 態度呈現正向。 2.不同背景變項包含性別、年. 休閒態度與. 級、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在休. 情緒智力之. 閒態度上有顯著差異。. 相關研究. 3.女性學童表現優於男性學童。 4.六年級學童優於五年級學童。 5.高家庭社經地位學童優於其他 中、低家庭社經地位學童。. 32.

(49) 表 2-6(續) 陳俊偉. 國小高年級. 高年級. 問卷. 學童. 調查. (2013) 學童體適能. 1.受試高年級學生休閒態度積 極。. 狀況與休閒. 2.不同性別在休閒認知及整體休. 態度及休閒. 閒態度等方面皆達顯著差異。. 參與之研究. 3.男生的休閒態度顯著高於女 生。.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 2-6 整理有關休閒態度的相關研究,可歸納出以下幾項結果:. 一、 就研究主題上 由上述文獻得知與休閒態度相關研究主題,包含休閒參與(林清白,2009; 陳志清,2006;陳俊偉,2013) 、休閒阻礙(林清白,2009;黃雅南,2008)、休 閒滿意度(石坤龍,2009)、休閒體驗(林清白,2009) 、休閒能力(黃致傑,2005) 、 情緒智力(陳俊偉,2013)等主題。. 二、 就研究方法上 國內有關休閒態度的相關研究皆是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石坤龍,2009;李三 煌,2003;呂虹毅,2011;林清白,2009;洪恩榮,2009;陳志清,2006;陳俊 偉,2013;黃致傑,2005;黃雅南,2008;蔡素琴,1998;羅明訓,1999)。本 研究亦是採用問卷調查法為研究方法。. 三、 就研究結果上 研究結果顯示,休閒態度會受到部份個人背景變項影響(石坤龍,2009;李 三煌,2003;呂虹毅,2011;林清白,2009;洪恩榮,2009;陳志清,2006;陳 俊偉,2013;黃致傑,2005;黃雅南,2008;蔡素琴,1998;羅明訓,1999)。 因此,休閒態度與個人背景變項之間有相關性存在。. 33.

(50) 四、 就背景變項上 (一)性別 許多研究結果顯示,對休閒態度來說,性別的不同會產生差異,且普遍上, 女性休閒態度優於男性(石坤龍,2009;李三煌,2003;呂虹毅,2011;陳志清, 2006;黃致傑,2005;羅明訓,1999)。也有研究顯示,男生休閒態度顯著高於 女生(陳俊偉,2013)。可能是社會對於兩性期待的差異及兩性身心發展的不同 造成的結果。但有的研究卻顯示,國小學童的休閒態度不會因性別而有所差異(林 清白,2009;蔡素琴,1998)。因此,男女之間的休閒態度是否有差異存在,仍 是值得關注的。故本研究將以國小學童為對象,來探討性別在休閒態度上是否有 其差異性。. (二)年級(年齡) 大部分研究顯示不同年級的學生其休閒態度會有差異存在,且年級高者優 於年級低者(石坤龍,2009;李三煌,2003;呂虹毅,2011;林清白,2009;陳 俊偉,2013;黃致傑,2005;羅明訓,1999)。但有的研究卻顯示,國小學童的 休閒態度不會因年級而有所差異(蔡素琴,1998)。因此,年級不同,對休閒態 度是否有差異存在,仍是值得關注的。故本研究將納入年級因素,探討國小學童 休閒態度是否因不同年級因素而有所差異。. (三)居住地區 大部分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居住地區的國小學童在休閒態度上有顯著差異 存在,且居住在市區的兒童休閒態度優於鄉鎮山區的學童(石坤龍,2009;黃致 傑,2005;蔡素琴,1998;羅明訓,1999)。但也有研究顯示,居住在市區的兒 童休閒態度不若臨海區、郊區的學童來得正向、積極(黃雅南,2008)。也有研 究指出,國小學童的休閒態度不會因居住地區而有所差異(林清白,2009)。因 此,居住地區不同,對休閒態度是否有差異存在,仍是值得關注的。故本研究將 納入居住地區因素,探討國小學童休閒態度是否因不同居住地區因素而有所差異。. 34.

(51) (四)學校規模 關於學童休閒態度在學校規模因素上的研究並不多(黃致傑,2005),由上 述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學校規模因素對於學童休閒態度的影響是否有顯著 差異並無一致的看法,且多數的相關研究在學校規模因素上是不做探討的,顯然 學校規模是否為影響學童休閒態度之因素,目前尚無切確之定論。因此,本研究 將納入學校規模因素,探討國小學童休閒態度表現是否因不同學校規模因素而有 所差異。. (五)零用錢 關於學童休閒態度在零用錢因素上的研究並不多,有一研究指出,零用錢因 素對於學童休閒參與是有顯著差異的(黃雅南,2008) 。 由上述相關的研究結果 顯示,不同零用錢因素對於學童休閒態度的影響是否有顯著差異並無一致的看 法,且多數的相關研究在零用錢因素上是不做探討的,顯然零用錢是否為影響休 閒態度之因素,目前尚無切確之定論。因此,本研究將納入零用錢因素,探討國 小學童休閒態度是否因不同零用錢因素而有所差異。. (六)家庭社經地位 大部分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童在休閒態度上達到顯著 差異存在,且高家庭社經地位的兒童休閒態度優於低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童(石坤 龍,2009;呂虹毅,2011;洪恩榮,2009;黃致傑,2005;羅明訓,1999)。但 有的研究卻顯示,國小學童的休閒態度不會因家庭社經地位而有所差異(林清 白,2009;陳志清,2006;蔡素琴,1998)。因此,家庭社經地位不同,對休閒 態度是否有差異存在,仍是值得關注的。故本研究擬從國小學童的家庭社經地 位,來探討其休閒態度上是否有差異。. 35.

數據

表 4-18   不同年級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之t考驗摘    要表……………………………………………………  98 表 4-19 不同性別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之t考驗摘 要表……………………………………………………  99 表 4-20   不同居住地區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100 表 4-21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101 表 4-22 不同每週零用錢的
表 2-2 (續)  Estrem-Fuller 1990 休閒態度是歷經學習而來的,個人早期在家庭休閒經 驗、身心發展及角色任務的改變,以及環境因素都會影 響個人的休閒態度。  文崇一 1981  休閒態度是對從事休閒活動的喜好。  李明榮 2000  休閒態度是一種複雜的心理過程,它通常包含個人對休 閒的認知情形、情意表現及行為傾向三個層面之總和。 林東泰  2002  休閒態度,乃是對與休閒有關的目標所表現之認知、情 感及行為傾向,而休閒態度的對象(objects),有時是休 閒活動自身,有時是對於休
表 2-5 (續)    許雅婷  2007  主觀分類法 知識藝文型、娛樂消遣型、社交型、消費性 大眾活動、體能活動、遊憩性體育活動、戶 外活動、極限(挑戰)型、消費性體育活動、 其他   李評貴  2008  主觀分類法 社交型、運動型、娛樂型、技藝型、戶外遊 憩型、知識文化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上述研究中得知,對於休閒活動的分類並沒有一套標準模式,通常研究者 會依自己的研究方向、內容而採取不同的分類方法,而採用主觀分類法的研究比 較多,故本研究採取主觀分類法,並將休閒參與分為知識技藝類
表 2-6(續)  石坤龍  (2008)  雲林縣國小學童休閒態 度與滿意度 之相關研究  國小 學童  問卷 調查  1.不同性別、年級、家庭狀況、居住地區及父母管教態度的國小學童在休閒態度上有顯著差異。  林清白  (2009)  國小學童休閒體驗、休 閒態度與休 閒參與關係 之研究  國小 學童  問卷 調查  1.不同年級之國小學童在「休閒 情意」之休閒態度有顯著差異。2.不同性別、居住地區及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在休閒態度方面,則沒有顯著差異。  洪恩榮  (2009)  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休 閒狀況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ased on a sample of 98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dex factors of th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I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leisure lives, or even health.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leisure constraint and leisure activity demand to

It aims to understand the authentic English learning adjust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emote area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