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態度之現況為何?

二、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之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態度之差情形異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之差情形異為何?

五、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的相關性為何?

六、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態度對休閒參與之預測情形為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了本研究能順利進行分析與討論,茲將本研究所涉及之相關重要名詞包 括:國小高年級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分述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生

本研究所稱國小高年級學生是指一百零二學年度就讀屏東縣公立國小五年 級及六年級的學生。

二、休閒態度

休閒態度是指個人對休閒活動所抱持的一種想法、感覺和行動的傾向。它表 現在認知、情感和行為意向上,而且休閒態度是透過學習形成的,個人先前在家 庭中的休閒經驗、身心改變以及週遭環境,都會影響其休閒態度。

本研究之學童休閒態度,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之「國小學童休閒態度量 表」的得分情形,在量表中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休閒態度越積極正向,反之則 越低。本研究之量表包含「休閒認知」、「休閒情意」以及「休閒行為」三個層 面,茲分述如下:

(一)休閒認知

休閒認知即指個體對休閒的知識與信念,了解休閒與健康、快樂、工作之間 關係的看法,相信休閒對個人有恢復精力、放鬆身心、發展友誼、自我實現等好 處的信念。

(二)休閒情意

休閒情意指個體對休閒的感受,對休閒活動的喜好程度,包括對休閒經驗與 休閒活動的評價及直接、立即的感受。

(三)

休閒行為

休閒行為指個體對休閒參與的行為傾向,包括對休閒活動的選擇及休閒行為 傾向。

三、休閒參與

休閒參與是指個人在一年內,依自己的喜好,實際參與休閒活動之頻率與休 閒活動參與之類型。

本研究之學童休閒參與,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之「國小學童休閒參與量 表」的得分情形,在量表中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休閒參與的頻率越高,反之則 越低。本研究之量表包含「知識技藝類」、「體育運動類」、「遊憩逸樂類」以 及「社交活動類」四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一)知識技藝類

知識技藝類是指吸收新知、學習技能的活動,含有學習的意義。亦即指從事 能提升個人涵養,培養才藝技能或是需要操作技巧且增廣見聞的活動。

本研究中所指知識技藝類活動包含,繪畫或寫書法、勞作或手工藝(串珠、

編織等)、上網查資料、閱讀書報或雜誌、參觀展覽或欣賞表演、演奏樂器等。

(二)體育運動類

體育運動類指從事能強健體格,有助發展體能的活動。

本研究中所指體育運動類活動包含,民俗體育(跳繩、扯鈴踢毽子等)、游泳、

騎腳踏車、溜冰、直排輪、滑板或滑草等活動、慢跑或健行、球類運動等。

(三)遊憩逸樂類

遊憩逸樂類指從事能讓人心情放鬆、較低技巧的活動。亦即指進行休閒育樂 性玩耍的活動,或可獲得愉悅、滿足體驗的活動,以調劑身心。

本研究中所指遊憩逸樂類活動包含,看電視或電影、玩電動玩具或電腦遊 戲、國內或國外旅遊、聽音樂或廣播、看漫畫等。

(四)社交活動類

社交活動類從事增進人際互動、可交流情感或社區服務的活動。

本研究中所指社交活動類活動包含,寫信或電子郵件、參加宗教活動、拜訪 親戚、朋友、上網聊天、逛街或散步等。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的情形,並分 析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茲就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茲分別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為區域型研究,故以屏東縣為取樣範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以屏東地區一百零二學年度編制內的國小五、六年級學 童為調查對象。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以問卷調查所蒐集之資料為主,瞭解屏東縣國小高年級 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的現況,並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 關係,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在休閒態度方面,以文獻探討所整理 歸納出三個層面為主,分別為「休閒認知」、「休閒情意」、「休閒行為」;在 休閒參與方面,則以「知識技藝類」、「體育運動類」、「遊憩逸樂類」以及「社 交活動類」等四個層面為主。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分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研究變項三個方面,茲分述 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影響,以屏東縣國小高年級(五、六 年級)學童作為研究之母群體,研究結果僅推論到具有相同條件之團體,但推論 時仍必須注意不同研究樣本影不同的背景和差異。而在抽樣上,研究者已盡量兼 顧學校規模和學校所在地,惟學童的性別、年級、居住地區、家庭社經地位、學 校規模、零用錢多少,則受限於樣本難以平均抽取,因此,在解釋及推論上可能 會有些誤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研究工具是使用研究者自編之「國小學童休閒 態度與休閒參與之調查問卷」,以進行國小高年級學童對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資 料的蒐集。受試者在填答當下,可能會因個人的認知與當下的情緒反應,而對問 卷的詮釋有所差異,或因外在環境的因素,如受到社會的期待,而無法呈現真實 反應,使問卷測量結果產生誤差。因此,本研究問卷在第三部分「國小學童休閒 參與量表」加入複選題,希望能更了解國小學童休閒活動的參與情形。

(三)研究變項

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的因素相當多,本研究在歸納相關 文獻及考量研究目的之後,從學生的性別、年級、居住地區、家庭社經地位、學 校規模、零用錢多少等六項背景變項,來探討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行為,可 能無法涵蓋所有的變項,因此在研究推論時會有所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針對屏東縣國小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關係,蒐集相關文獻進

行分析、歸納與整理,以作為本研究問卷編製及結果分析討論之基礎。以下共分 為三節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探討休閒態度之理論基礎;第二節休閒參與之理論 基礎;第三節分析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期藉由綜合文獻探討之所得 以形成本研究之架構。

第一節 休閒態度之理論基礎

本節就休閒態度的定義、休閒態度的理論基礎以及休閒態度的研究層面,進

行整理分析探討,以作為本研究的論述基礎,茲依次闡述如后:

壹、 休閒態度的定義

一、 休閒的意義

「休閒」(leisure),是源自拉丁文中的「licere」,其原意是指「被允許」(to be permitted),也就是可以不受限制的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亦即一種精神上無 束縛、自由自在解放的情境,擺脫生產勞動後的自由時間或自由活動(許義雄,

1980)。

「休」這個字是由「人」與「木」所組合而成的,意指人依靠著樹木或人坐 在樹下休息,因此,「休」有暫時停止身體勞動、休息、休養或休憩等待的意思;

而「閒」這個字則是由「門」與「月」相組成,代表「門中鑲著一輪明月」,意 指在有著明月的夜晚,與家人朋友相聚或獨處靜思而怡然自得,因此,「閒」有 清閒、閒逸的意思(呂建政,1994)。故「休閒」一詞,代表「休息」、「閒暇」

之意。所以,休閒意指閒暇的自由時間和從事任何恢復精神和體力的休息活動,

不論是自由時間或是自由的行為都有自由自在的涵義(林東泰,1994)。

高俊雄(1995)也指出,休閒是經過選擇的,不論是自己主動選擇或被指定 參與,最終的目的都是在均衡生活體驗,健全生活內涵,或者提升生命品質。

綜合上述可知,休閒是指人能得到休息放鬆,是種生活上的平衡,可以自由 自在的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而達抒解壓力之效果,所以,休閒是能隨心所欲、

自由自在的進行,根據活動的性質或成員而帶來的個人滿足。

二、 態度的意義

Kenyon(1968)曾指出,態度是一種潛在的、複雜的,且不易察覺的,並具方 向與強度的行為性格,可見態度無法直接觀察出來。以下將學者就態度的定義,

彙整如表2-1所示:

表 2-1 態度的定義

研究者 年代 態度的定義

Iso-Ahola 1980 態度具學習特質,使個體對事物產生認同或不認同的觀 點。

Simpson 1990 態度是對人、事、物、場所或觀念,所做正面或負面反應 的傾向。

Kotler 1991 態度是指個人對某些事物或觀念,一種持久性的喜歡或不 喜歡的認知、感覺及行為方向。

黃金柱 1985 態度包含具特定對象、具有強弱、是學習而來的,具有方 向性、具有一致性和一貫性的特質。

袁 之 琦 和 游恆山

1990 態度包括認知、情感及行為三個成分。

林東泰 1994 態度是指個人對一特定對象所抱持的一種特定想法、感覺 及行動的傾向。

張春興 2000 態度是一種行為傾向,非指行為本身,且態度的產生必有 其對象,可能是人、事或物,並具有一致性與持久性,包 含認知、情感、行為三方面。

張翠珠 2001 態度是個體長久下所蘊含的一種複雜的內在心理歷程,而 行為則是心理歷程的外顯表現。

表 2-1(續)

石坤龍 2009 態度通常指個人在環境中,遇到人、事、物各種情境時,

採取的一種應對行為的傾向。

周韋杉 2011 態度是一種心理歷程,經由學習對環境周遭的人事物,所 表現出的喜好程度及價值觀,進而影響個體的行為表現。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由文獻可見,態度是個體與環境的交互影響而形成的結果,是一種心理歷 程,無法直接觀察出來,且可以經由學習而來。

由文獻可見,態度是個體與環境的交互影響而形成的結果,是一種心理歷 程,無法直接觀察出來,且可以經由學習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