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發現,提出對教師、父母、學校、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相關研究 的建議,以供相關人員及相關研究之參考。

壹、學校教育方面

一、對教師的建議

(一)教師應將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落實於課程實踐中

本研究發現男學童之性別角色觀念刻板印象程度高於女學童,女學童對性別 平等教育態度優於男學童。女學童對於性別角色比較沒有刻板印象,性別平等教 育態度較積極正向,男學童則反之。顯示家庭、學校、社會教育要努力積極破除 男性學童性別迷失與偏見,解構父權體制的框架,建立兩性平權的態度。教師在 教學的過程中,應時時檢視教學的內涵,並依九年一貫課程中性別平等教育之能 力指標轉化為教學內涵,適時的融入各科的教學當中,將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落 實於課程實踐中。

(二) 教師須培養一種「性別敏感的觀點」,避免在教學上複製性別 刻板印象

本研究發現男性導師的學童其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程度略高於女性導師的學 童,但女性導師的學童其性別平等教育態度略高於男性導師的學童。

因此教師應避免在教學上複製性別刻板印象,不論在體育活動的安排上或性 別角色分工的工作分派,更要避免產生男強女弱的現象。所以不論男性導師或是 女性導師都應培養一種「性別敏感的觀點」,加強教師對自我性別意識的覺察。

隨時敏銳地注意教師本身是否產生對男女學童行為有不同要求的雙重標準,及學 生在生活中可能面臨不平等的情境,能適時的發現問題,判讀出造成不平等的真 正根源,而給予解惑。教師之間可以成立性別意識成長團體,經由組員間開放的 溝通與對話,反省自己的性別盲點,進而尋求抗拒父權的能量,提升自我的正向 看法與觀念,建立兩性平權的教育態度。

二、對學校的建議

針對不同地區的特性,編寫完整的教材,提供給教師教學範本,以縮 短城鄉差距

本研究發現不同學校所在地的學童其性別角色觀念及性別平等教育態度整 體層面皆有顯著不同,且偏遠地區的學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程度高於城市的學 童。而城市的學童性別平等教育態度高於偏遠地區的學童。顯示城鄉師資差距嚴 重,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並未落實。

校方可聘請學者專家來做觀念的澄清,聘請實務工作者來傳授實施的方法和 心得;此外學校亦可鼓勵教師成立兩性平等教學團隊,以提昇教師實施兩性平等 教育的專業知能。並進行校內性別平等教育的評鑑,以確保性別平等教育實施之 品質,來弭平城鄉間的差距。

在課程內容方面,由於兩性教育的教材有限,教育部所編選的教材不見的適 合每一個地區的兒童,所以校方的課程研究發展委員會成員,就應針對該地區的 特性,編寫一套完整的教材,提供給教師教學範本,以縮短城鄉差距。

三、對主管機關的建議

將性別平等教育納入進修及師資養成的課程中

多舉辦教師培訓營及 性別平等親職講座

本研究結果,母親國籍為新移民的學童之性別刻板印象程度高於母親國籍為 中華民國的學童,然母親國籍為中華民國的學生之性別平等教育態度優於母親國 籍為新移民的學生,但差別不大。對於新移民子女的性別教育,政府應提撥經費,

多舉辦親職講座,以建立父母與子女更積極正向性別態度。

教育主管機關應將性別平等教育納入進修及師資養成的課程中,應多舉辦教 師培訓營等活動,加強教師對於性別平等的認知,精熟運用在教學與輔導上。更 應發展有效可行的性別教育方案,讓老師能在課堂上與生活教育中隨機實施教 學。至於舉辦教師進修研習方式,應突破傳統的方式,如採用教師之間的對話或 經驗的分享、閱讀討論、教學觀摩、或是在專家指導下進行實作練習等多元方式,

促使教師作更深刻的反省,以提昇教師的實務技巧及專業知識。

貳、家庭教育方面

(一) 父母應多參與學校或社區的親子活動,培養民主積極正向的性 別態度

本研究發現父母管教態度為民主的家庭,其子女較無性別角色觀念刻板印 象,而性別平等教育態度也越趨於正向。家庭中,影響個體發展的首要人物便是 父母,他們對子女的一生有著莫大及長遠的影響力,父母是否具備性別平權的認 知,對子女以後的自我認識及對異性的看法產生重大影響。父母之間的互動愈和 諧,子女所學習到的與異性之間的態度便愈正向,良好的親子溝通對子女具有潛 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應時常覺察本身的性別觀念,並且多了解相關知識,以建立 子女正向的性別態度。

(二) 健全家庭功能,父母應盡量避免離異

本研究結果,顯示父母婚姻狀態為分居的學童對學童性別角色觀念的刻板印 象程度較父母婚姻狀態同住的學童為高,父母婚姻狀態為同住的學童其性別平等 教育態度較父母婚姻狀態為分居的學童為高。兒童的一切行為舉止,幾乎都是以 父母為主要模仿的對象,結構完整的家庭,是由父親與母親共同承擔起養兒育女 的重責大任,因著本身不同的性別,可以提供子女不同的性別典範,影響子女性 別價值觀與態度。反之,相對於結構不完整的家庭,離婚、分居或喪偶的家庭,

兒童的學習、模仿便只能侷限於單一的父親或母親對象,其對其子女在性別觀念 的內化會有不利影響。所以,父母有責任健全家庭功能,盡量避免離異,和諧相 處,才能減少對子女的傷害與影響。

(三)應提昇自己的學經歷,多參與有關性別教育的演講,閱讀有 關性別教育的書籍

本研究結果,顯示低社經地位家庭的高年級學童其性別角色觀念刻板印象得 分顯著高於高社經地位家庭的高年級學童,高社經地位的高年級學童在性別平等 教育態度得分顯著高於低社經地位的高年級學童。所以父母應盡量提昇自己的學 經歷,多參與有關性別教育的演講、讀書會、研討會,閱讀有關性別教育的書籍,

重新打破傳統刻板印象,建立和諧的兩性觀。

父母應全程陪伴子女多參與學校或社區的親子活動,多參與使自己知識領域 能開闢,使自己獲得更正確的性別平等認知,以便灌輸教導子女正確的性別平等 觀念,並真正落實性別平權教育於家庭生活中。而父母也應撥空陪孩子慎選電視 節目,培養孩子媒體識讀能力,以免形成不當的行為與價值觀。

参、社會教育方面

學校應發展有關電視媒體識讀的課程,培養學童正確判讀媒體所傳達 的訊息的能力,而父母須監督學童慎選電視節目,電視媒體則應自我 嚴格管理節目品質,避免刻板印象再製

研究結果,顯示不看電視的學生比看電視的學生性別觀念刻板印象程度高,看1 小時以內的學生性別觀念刻板印象程度最低,但看1小時以內的學生其性別平等 教育態度高於看3小時以上的國小學童。

媒體是青少年性別社會化過程中重要的訊息和觀察媒介,研究證實人們長期 接觸媒體造成的“媒體真實”會取代了他們的真實社會經驗,導致“媒體世界觀”的 形成,因此,青少年的性別態度的確會受到媒體形塑的性別態度影響。

電視媒體有其正面的功能,一些教導學童尊重兩性、相互了解、包容差異的 優良節目是值得欣賞,能降低學童的性別偏見及刻板印象。但現今的電視節目或 廣告雖有政府機關監督,電視媒體如果沒有自我嚴格管理節目品質,仍會出現男 尊女卑、男強女弱的刻板印象,兒童長期在大眾傳媒的薰染下,影響其性別角色 的認知和行為甚鉅,所以看電視時間太長仍有可能會受到電視媒體不良影響。故 父母對於學童看電視時間及節目內容,要嚴格把關,不要讓孩童獨自看電視太 久,以免受其影響。

電視媒體應負起社會道德責任,對電視節目嚴格把關,避免刻板印象再製,

而學校及父母要培養兒童媒體識別能力。媒體素養教育的目的在於藉由認識與分 析電視、廣播或網路等各種媒體的運作與操作,教導孩子學會如何『看』、『聽』、

『思考』及『批判』媒體所傳達的訊息,正確判讀,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耳聰目明 的評論者,進而建構出兩性平等的觀念與態度。

肆、對於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只針對屏東縣立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作為調查研究的樣本,取樣的範 圍未能擴及全國其他地區,在研究結果的推論上有其限制。因此建議,未來研究 時可以再用其他地區、年級不同(可以擴大涵蓋的年齡層面)的學生為對象,做進 一步探討 。

二、研究變項

本研究只探討性別、每天看電視時間、家庭社經地位、母親國籍、父母管教 態度、父母婚姻狀態、學校所在地、導師性別等因素等背景變項。未來研究時可 以加入其他變項,如上網時間、兄弟姐妹數、同儕關係及教師與父母的性別角色 態度等,做更深入的研究。

三、研究工具

近年來社會價值觀變動加遽,社會階層有不同的意見與看法,故建議未來研 究可參酌本國的文化背景、生活經驗、教育動向、地區特性、當時社會的價值及 本身的研究需求,發展出一套更嚴謹、更合乎需求的研究工具。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屬問卷調查法,採量的分析,未能拓展至質的部分。其研究的結果只 能對事實的現況作表象的瞭解,而對兒童性別角色觀念與性別平等教育態度形成 的過程無法作深入的探究,仍有待輔以個別訪談、焦點團體訪談、觀察等質性研 究,更能深入的探討學生心理改變的歷程,或準實驗教學等其他研究方法補其闕 漏。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方德隆(民87)。多元文化時代中兩性平等教育教材發展之趨勢。發表於教育部主 辦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所承辦之大專院校兩性平等教育課程與教育研 討會。高雄醫學院,高雄市。

王文玲(民95)。利用繪本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一年級學 童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 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振寰、瞿海源(民89)。權力與政治體系。載於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市:巨

王振寰、瞿海源(民89)。權力與政治體系。載於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市: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