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之性別角色觀念與性別 平等教育態度進行研究。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第二節 是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是研究假設,第四節是名詞詮釋,第五節是研究 範圍與限制。茲分述如後: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問題背景

在中國傳統觀念「男主外女主內」,這種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一直存在我們的 社會,男人要有英雄氣概並創造事業,扮演「工具性角色」(instrumental role),女 人必須相夫教子在家做個賢妻良母,扶助丈夫及教養子女,扮演「情感性角色」

(expressive role),必須為家庭犧牲自己的專長、興趣及工作是天經地義的(黃文山,

民95)。在馬英九先生就任總統時,媒體爭相報導,探討總統夫人的角色定位,

即是一種性別角色的期望。

如聯合晚報(民97年3月23日)網路上的標題寫著「美青姊酷」、「周美青好 MAN」、「娶妻當若周美青」,這場總統大選讓新的第一夫人的人氣紅不讓,讓 馬路上和網路上的選民,都對她另眼相待;周美青該不該繼續上班?一派認為她 應該做自己,另一派則主張她應利益迴避,辭去工作專心當第一夫人。周美青該 不該繼續工作?有人贊同說,當然繼續工作,「馬英九歸馬英九,周美青歸周美 青」。但不少網友認為應該辭掉工作或申請退休,「當你的下屬是第一夫人,你 怎麼管?」「從此以後他們銀行只能賠錢不能賺錢,不然都被視為圖利…」。 網 友們有人哀悼「一個女強人的事業生命已黯然消逝」,也有人希望未來的女人都 像周美青,扮演好自己的每個角色,「認真做自己」。

然而總統夫人周美青小姐最後終究抵不過社會輿論,必須考慮到利益迴避的 問題,只好辭去兆峰金控法務長的職位。她必須犧牲自己的學術專長,以迎合大 眾的期盼。而在他辭去工作後,媒體還是不斷評論,民眾以自己對以往總統夫人 的刻板認知,總希望他辭去工作後就必須做公益活動,以符合其總統夫人的角色

性質。難道總統夫人不辭去工作就不行嗎?難道總統夫人不參與公益活動就錯了 嗎?為何在追求兩性平權的現代社會中,這種性別刻板印象仍深植在每個人心 中?為何父權體制的枷鎖仍緊緊套住在女性的身上,不得翻身。

在校園或家庭裡存在許多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以致兩性不平等的現象,隨處 可見。在校園裡,課程規劃安排、環境布置,師生的互動模式,小至打掃工作,

男生大多指定為外掃區,女生則指派為教室掃區;掃廁所是男生的夢魘,清理教 師桌椅、幫老師倒茶水的,則一定要指派較「細心」的女生,而男生恐有打翻之 虞。而存在於家庭中,男生被教導要勇敢、不可以輕易掉眼淚,會被取笑,於是 男生一定要能承擔起家計、要有支撐起家庭的謀生能力(結果變成了賺錢機器),

而女生則被教導是要嬌柔、要坐有坐相,女生要整理家務、要學習服侍丈夫(結 果變成了家庭的奴隸)。其實兩性的權利與義務根本不平等,衍生了許多社會問 題。

在邁向二十一世紀時代,「兩性平權」是每一位公民所應具備的基本觀念和 態度,兩性平等教育是促使多元社會和諧進步的原動力。而兩性教育的內涵,在 莊明貞(民88)我國九年一貫課程《報告書》中論述:「兩性教育係多元文化教育的 一環,根基於對每一個生命最基本的尊重,人生而平等,無分性別、種族、宗教、

社會階層、年齡、特殊性,都應享有公正平等的對待。」由此可知兩性教育是多 元文化教育的一環,需透過教育的歷程,使兩性在公平對待下,獲得均等的機會,

以發展個人的潛能。

性別平等議題在西方國家早已有論述,美國國會於 1972 年通過教育研究法 案之第九號修正案(Title IX of the Education Amendments)增修條文名列「兩性平等 教育機會」法案,規定聯邦政府不得補助有性別歧視的教育方案,以消除教育上 性別區隔(discrimination)問題。而後在 1974 年通過女性教育平等法 (Women's Education Equity Act),並規劃無性別歧視的教師培訓計畫(Non-Sexist Teacher Education Project),目的為培育無性別歧視的教師及維護男女平等的教育機會。受 到立法的影響使美國許多州政府致力於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師資培育機構設置兩 性平等相關課程,並將兩性平等教育知能、技巧與策略列入師資養成教育的認證 標準之一,使學校的課程、教材及評量的性別歧視情況獲得改善

(Streitmatter,1994;引自王文玲,民 95)。

而瑞典一個落實社會民主的北歐國家,他們也是性別平權發展指數前三名的 國家之一,早自1955年開始,瑞典就實施中小學強制性教育。1997年設立「瑞典 國家女性史料中心」,是全歐最大的女性研究史料中心,更於1998年成立了「瑞

典國家性別研究中心」(性別平等教育季刊,27)。瑞典政府設有平等部(Ministry of Equity),其下設性別平等司,處理性別偏見的事務及建立相關制度。經由政府與 民間的努力,使北歐女性能夠在婚姻、職業、參政上享有相當平等的待遇(周淑 儀,民89;張玨,民88)。

然我國憲法第七條明文規定「人民無分男女,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憲法增 修條文第十條第六項:更提出「國家應維護婦女之人格尊嚴,保障婦女之人身安 全,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兩性地位之實質平等」。在民國八十五年為重視婦女人 身安全及促進兩性平等,制定了「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繼之於民國八十五年行 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總諮議報告書中將落實兩性平等教育列為其教改的重 要議題,更於民國八十六年三月七日成立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皆是對於 性別議題重視的呼應(王慧鈴,民 92)。

教育部於民國八十六年頒訂「各級學校兩性平等教育實施要點」和「中小學 性侵害防治教育實施原則及課程參考綱要」,提供各級學校推動兩性平等教育之 參考,為配合性侵害防治法之落實,規定中小學每學年應至少安排四小時以上的 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含兩性平等教育)。

八十七年教育部公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中,更明確指 出將資訊、環境、兩性、人權、家政、生涯等六大重要議題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中。

之後於民國九十一年公佈「性別平等教育法草案」,更為學校實施性別平等教育 提供法源依據。

民國九十三年六月「性別平等教育法」的通過施行,再將「兩性平等教育」

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使其所包涵的對象與範圍更為周詳,希望透過課程的 實施,讓性別平等教育的觀念能真正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面向具體落實 (教 育部,民 93) 。

綜上得知,性別平等議題成為歴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亦為人性尊嚴的必要條 件,廣受各國重視。然而性別刻板化與性別階層化,仍堅實存於學校、家庭、社 會各個層面之中,單靠立法的保障無法全面落實。兩性平權的理念及內涵如何做 有效的宣導、推動及落實呢?「教育」係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唯有透過教育的歷 程,改變人民的傳統刻板觀念,避免性別歧視,尊重差異與少數,各性別間相互 支持與包容,才能建立多元、和諧、友善、性別實質平等的文化與社會。

貳、研究動機

由於以上各項法令公佈後,各級學校因無完整、系統的兩性教材可循,性別 平等教育課程大抵上都採用在正式課程之外,添加活動與時間來實施,或在實施 某一科目時,適時融入兩性教育相關課程或辦理宣導活動。然而因「性別平等教 育」為一社會新興課程,大多數教師對其課程目標、內涵與教學方法皆感陌生,

但將兩性議題融入各學科,徒增添教師不少負擔,其實施效果不佳。由游彩勤(民 90)的研究當中顯示,目前學校所實施的兩性教育,多僅依教育部的規定,每學 年實施四小時 「性侵害防治教育」,有高達52.2%的問卷受訪者認為學校沒有落 實執行學校兩性平等教育計劃,可見兩性教育推行的成效不彰。

其實影響兒童在兩性教育中性別角色觀念形成的因素包括父母、學校(包含 老師、同儕、教材)以及媒體等(劉淑雯,民85)。我們很難改變父母親對孩子性別 的教養態度及電視媒體在日常生活中的影響,但學校的性別平等教育卻是我們可 以努力達成的部分。如何讓教師在不增加額外負擔的教學中,能針對不同年齡層 學童的性別觀念,設計適合的兩性平等課程,以落實學生的兩性平權的生活教 育,是非常重要的。

因研究者本身為國小教育的工作者,對於性別教育工作推動也有深切的期 許,故希望透過本研究能夠幫助了解兒童的性別角色觀念與性別平等教育態度,

作為未來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之參考。此乃研究動機之一。

要營造一個兩性平等的社會,必須從教育著手。然而最基本的紮根教育實為 國小階段,正如謝小芩(民84)所言,小學有兩種特殊性,一是它是一種非常保守 封閉的場所,充滿著父權體制的意識型態;二是它是最根本、最基礎的教育,就 人數來看,它是金字塔的教育體系中受教人數最多的層級,幾乎每個人都經過小 學教育的洗禮,所以在小學階段給學生正確的兩性平等教育更顯重要。

國民教育是國家發展培養所需人才的基礎,也培育品質優良的國民,國民教 育是紮根教育,其義務教育的特質使每個人都必須在學校接受教育,同時,早期 接受的教育對人格的影響力更是深遠,因此在國民小學階段即接受性別平等教育 是當務之急,建立正確的兩性觀念比矯正被扭曲的觀念來的更有效果,而已經受

國民教育是國家發展培養所需人才的基礎,也培育品質優良的國民,國民教 育是紮根教育,其義務教育的特質使每個人都必須在學校接受教育,同時,早期 接受的教育對人格的影響力更是深遠,因此在國民小學階段即接受性別平等教育 是當務之急,建立正確的兩性觀念比矯正被扭曲的觀念來的更有效果,而已經受